密封罐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99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罐盖,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密封罐体的开口的密封罐盖。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是中国台湾证书号第I418508号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密封罐盖,其是可取下地安装在一个罐体10的一个开口101上,并包含:一个靠在该罐体10上的外盖体11、一个伸入该罐体10内的密封单元12、一个顶撑在该密封单元12及该外盖体11中间的弹性件13,以及一个将该外盖体11及该密封单元12结合的控制单元14。该外盖体11具有两个长形的轨孔111,以及一个位于所述轨孔111间的贯孔112,而该密封单元12包括一个内盖体121,以及一个套装在该内盖体121外周围并可往该罐体10的内周面顶靠的气密垫圈122,所述控制单元14具有一个插入该外盖体11的该贯孔112并与该内盖体121结合的连动轴141、一个拨杆142,以及一个架设在所述轨孔111之间并可枢摆的连接该连动轴141及该拨杆142的枢轴143。当该密封单元12位于图2所示的一个非密封位置时,该气密垫圈122没有往该罐体10的内周面压靠,此时,受到该弹性件13的作用,该枢轴143抵靠在所述轨孔111的底缘处。而当使用者将该拨杆142往旁边压靠时,将带动该内盖体121上移,上移的该内盖体121及该外盖体11会共同压夹该气密垫圈122,使其往外扩张变形后压靠在该罐体10的内周面,此时,该密封单元12就会转换到一个密封位置。申请人前所申请的发明专利虽然具有密封操作方便的功效,但用来控制该密封单元12转换位置的该控制单元14,以及给予该外盖体11及该内盖体121轴向顶撑力的弹性件13,都是位于该密封罐盖的正中央,由于所有的操作施力及弹撑力都集中在中央,所以前述发明专利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施力不均,以及该内盖体121及该外盖体11偏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在操作时可以维持较佳平衡性的密封罐盖。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盖是可取下的安装在一个罐体上,并包含:一个可靠在该罐体上的外盖体、一个与该外盖体上下套合并可伸入该罐体内部的密封单元、一个顶撑在该外盖体及该密封单元之间的弹性单元,以及一个带动该密封单元在一个密封位置及一个非密封位置间转换的控制单元。该弹性单元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而该控制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并且在穿过该外盖体后与该密封单元连动结合的连动座,以及一个位于该外盖体上方并与所述连动座可枢摆的连接的操控件,该操控件并可带动该密封单元压向该罐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该外盖体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孔,而该密封单元包括一个内盖体,以及一个套装在该内盖体外周围的气密垫圈,该内盖体具有一个环基壁,以及两个间隔由该环基壁突出并分别供所述第一弹性件底部套装的卡掣突座,每个连动座都具有一个穿过该外盖体的穿孔并分别与该内盖体的卡掣突座卡合的卡掣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每个卡掣突座都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掣孔,而每个连动座的该卡掣部都具有两个可上下移动地卡掣在所述卡掣孔内的卡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该弹性单元还包括两个顶撑在该外盖体及该密封单元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该内盖体还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弹簧卡座,所述卡掣突座之间具有一条第一联线,而所述弹簧卡座之间具有一条垂直于该第一联线的第二联线,该第一联线及该第二联线并交汇在该内盖体的几何中心,又该弹性单元还包括两个底部分别套装在所述弹簧卡座上并顶撑在该外盖体及该内盖体间的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该外盖体包括一个靠在该罐体上的外环部、一个位于该外环部内部并设置所述穿孔的安装部,以及一个由该安装部界定而成的限位孔,而该内盖体还具有一个位于该环基壁中央并可穿出该限位孔的中央突台,所述卡掣突座及所述弹簧卡座围绕该中央突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该外盖体的该安装部具有一个设置所述穿孔的底壁,而该外盖体还包括一个位于该底壁上方并可收纳该操控件的收纳空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罐盖,该外盖体具有一个底壁,而该操控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连动座的枢接部,以及一个连接所述枢接部的连接部,该控制单元还包括两支分别将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连动座可枢摆连接的枢轴,每个枢接部具有第一抵靠面,以及一个与该第一抵靠面垂直的第二抵靠面,上述第一抵靠面至所述枢轴的中心具有一个第一距离,每个第二抵靠面至所述枢轴的中心具有一个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当该密封单元位于该密封位置时,所述第一抵靠面抵靠在该外盖体的底壁上,而当该密封单元位于该非密封位置时,所述第二抵靠面抵靠在该外盖体的底壁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称的所述第一弹性件顶撑在该外盖体及该密封单元之间,以及对称的所述连动座来和该操控件连动结合,可以让密封罐盖在施力操作时具有较佳的平衡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中国台湾证书号第I418508号发明专利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发明专利的一个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密封罐盖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未完整俯视图,说明该密封罐盖的一个密封单元及一个弹性单元;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视示意图,图中该密封罐盖安装在一个罐体上,且该密封单元位在一个密封位置;图6是一个类似图5的组合剖视示意图,该密封单元位在一个非密封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密封罐盖的一个实施例是可取下的安装在一个罐体2上,该罐体2具有一个围绕壁21,以及一个由该围绕壁21的一个内周面211界定而成的容室22,该容室22具有一个邻近上方的开口221。而该密封罐盖包含:一个可靠放在该罐体2的该围绕壁21上的外盖体3、一个与该外盖体3间隔并可伸入该容室22内的密封单元4、一个顶撑在该密封单元4及该外盖体3之间的弹性单元5,以及一个带动该密封单元4在一个密封位置及一个非密封位置间转换的控制单元6。该外盖体3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制,在本实施例是揭示一种矩形结构,其包括一个外环部31、一个环状结构并位于该外环部31内部的安装部32,以及一个由该安装部32界定而成并位于中央的限位孔33。该外环部31具有一个朝下并靠在该罐体2的该围绕壁21上缘处的环肩面311,以及一个由该环肩面311内侧缘往下突出的外套环壁312。而该安装部32具有一个U形并围绕该限位孔33的底壁321,以及一个U形并围绕该限位孔32的突条322,该底壁321具有两个邻近该突条322并位于该限位孔33相反侧的穿孔323,所述穿孔323的中心点的联线较佳是通过该外盖体3的几何中心,又该外盖体3还包括一个位于该底壁321上方的收纳空间34。该密封单元4包括一个内盖体41,以及一个套装在该内盖体41外周围的气密垫圈42,该内盖体41具有一个可伸出该外盖体3的该限位孔33的中央突台411、一个围绕该中央突台411的环基壁412,以及数片由该环基壁412的角隅往上突出的内套环壁413。该环基壁412具有一个可供该气密垫圈42卡合定位的嵌装槽414、两个平行间隔的第一基部415、两个与所述第一基部415垂直连接的第二基部416、两个分别由所述第一基部415往上突出的卡掣突座417,以及两个分别由所述第二基部416往上突出的弹簧卡座418,较佳地,所述卡掣突座417之间的一条第一联线43,与所述弹簧卡座418之间的一条第二联线44垂直,并且交汇在该内盖体41的几何中心,每个卡掣突座417都具有两个内外设置的卡掣孔419。该弹性单元5包括两个底部分别套装在所述卡掣突座417上的第一弹性件51,以及两个底部分别套装在所述弹簧卡座418上的第二弹性件52。该控制单元6包括一个U形的操控件61、两个分别穿过该外盖体3的所述穿孔323并分别与所述卡掣突座417卡合的连动座62,以及两支分别将该操控件61可枢摆地和所述连动座62结合的枢轴63。该操控件61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连动座62对应的枢接部611,以及一个横向连接所述枢接部611的连接部612,每个枢接部611都具有一个供所述连动座62的上方伸入的枢接槽613、一个第一抵靠面614,及一个与该第一抵靠面614垂直的第二抵靠面615,该第一抵靠面614至该枢轴63的中心具有一个第一距离H1,该第二抵靠面615至该枢轴63的中心具有一个第二距离H2,该第一距离H1大于该第二距离H2。每个连动座62都具有一个与其中一个卡掣突座417卡合的卡掣部621,该卡掣部621具有两个可上下移动的分别卡掣在该卡掣突座417的所述卡掣孔419内的卡钩622。本实施例该密封单元4位于图5所示的该密封位置时,该操控件61是平躺的收纳在该外盖体3的该收纳空间34内,此时,该操控件61的所述第一抵靠面614对称的抵靠在该外盖体3的底壁321上,由于该第一抵靠面614至该枢轴63的中心间的第一距离H1大于该第二抵靠面615至该枢轴63的中心的第二距离H2,因此,该弹性单元5会因为该内盖体41上移而会被平均的压缩,所述内盖体41也会和该外盖体3共同压迫该气密垫圈42,使其往外扩张变形,以达到气密的目的。参阅图3、5、6,当操作者以所述枢轴63为支点将该操控件61扳离该收纳空间34,并使得所述第二抵靠面615分别对称压靠在该外盖体3的该底壁321上时,由于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因此,受到所述第一弹性件51及第二弹性件52的顶撑,该外盖体3及该内盖体41之间的距离会加大,并解除对该气密垫圈42的压迫,此时,该密封单元4会转换到图6所示的该非密封位置。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施例该密封单元4在转换位置的过程中,该外盖体3及该内盖体41之间会因为该弹性单元5被压迫程度不同,而产生高度上的变化,在改变高度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1及所述第二弹性件52是对称、均匀的围绕在该中央突台411的外周围,且所述连动座62与该内盖体41之间的结合是左右对称,且分别被该外盖体3的所述穿孔323限位,因此,当该内盖体41及该外盖体3在改变高度时,两者之间的动作相当的对称、平衡,不但不会造成构件偏斜,也具有较佳的平衡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种结构新颖、操作平衡性佳的密封罐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