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联包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579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八联包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八联包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包装盒以六面体结构形式的单盒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组合式包装盒很少,八联包形式的包装盒市场上没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八联包包装盒,包装盒一纸成型,包括两层小包装盒,每层4个小包装盒,每层的4个小包装盒共同一个底板,可以等高,也可以设计成不等高的盒子。两层盒子的底板对折后重合。包装盒一纸成型,节省纸板,成本低。八个小包装盒可以登高,也可以不等高,适用性广泛,造型新颖,促销性强。包装盒用腰封固定,增强了包装盒的稳定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八联包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包装盒为两层结构,每层4个小包装盒,所述每层的4个小包装盒共同一个底板,所述两层盒子的底板对折后重合。

所述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1、第一盒第一侧板2、第一盒顶板3、第一盒第二侧板5、第二盒第一侧板7、第二盒顶板8、第二盒第二侧板67、第一底板20、第二底板54、第三盒第一侧板32、第三盒顶板33、第三盒第二侧板34、第四盒第一侧板36、第四盒顶板38、第四盒第二侧板39、粘合襟片40;所述第一盒第二侧板5的上侧与第一盒第三侧板6折叠连接,所述第一盒第三侧板6的左侧与防尘襟片4折叠连接;所述第一盒第二侧板5的下侧与第一盒第四侧板69折叠连接,所述第一盒第四侧板69的左侧与防尘襟片70折叠连接,下侧与插入襟片68折叠连接;所述第二盒第二侧板67的上侧与第二盒第三侧板10折叠连接,所述第二盒第三侧板10的左侧与防尘襟片9折叠连接;所述第二盒第二侧板67的下侧与第二盒第四侧板65折叠连接,所述第二盒第四侧板65的左侧与防尘襟片66折叠连接;所述第一底板20的上侧依次与第五盒第一侧板17、第五盒盖板18和第五盒盖插片19折叠连接;所述第一底板20的右侧依次与第六盒第一侧板27、第六盒盖板28和第六盒盖插片30折叠连接;所述第一底板20的下侧与第二底板54折叠连接;所述第一底板20与第二底板54的中部设置插缝55;所述第五盒第一侧板17的左侧依次与第五盒第二侧板15、第五盒第三侧板13、第五盒第四侧板12、粘合襟片11折叠连接;所述第五盒第二侧板15的上侧与防尘襟片16折叠连接;所述第五盒第四侧板12的上侧与防尘襟片14折叠连接;所述第六盒第一侧板27的上侧依次与第六盒第二侧板25、第六盒第三侧板23、第六盒第四侧板22、粘合襟片21折叠连接;所述第六盒第二侧板25的右侧与防尘襟片26折叠连接;所述第六盒第四侧板22的右侧与防尘襟片24折叠连接。所述第二底板54的左侧与依次与第七盒第一侧板62、第七盒盖板63、第七盒盖插片64折叠连接;所述第二底板54的下侧依次与第八盒第一侧板50、第八盒盖板52、第八盒盖插片53折叠连接;所述第二底板54的右侧与第三盒第一侧板32折叠连接。所述第七盒第一侧板62的下侧依次与第七盒第二侧板60、第七盒第三侧板59、第七盒第四侧板57和粘合襟片56折叠连接;所述第七盒第二侧板60的左侧与防尘襟片61折叠连接;所述第七盒第四侧板57的左侧与防尘襟片58折叠连接。所述第八盒第一侧板50的右侧依次与第八盒第二侧板49、第八盒第三侧板48、第八盒第四侧板46和粘合襟片44折叠连接;所述第八盒第二侧板49的下侧与防尘襟片51折叠连接;所述第八盒第四侧板46的下侧与防尘襟片47折叠连接;所述第三盒第一侧板32的上侧与第三盒第三侧板29折叠连接,下侧与第三盒第四侧板45折叠连接;所述第三盒第三侧板29的右侧与防尘襟片31折叠连接;所述第三盒第四侧板45的右侧与防尘襟片43折叠连接;所述第四盒第一侧板36的上侧与第四盒第三侧板35折叠连接,下侧依次与第四盒第四侧板42、插入襟片71折叠连接;所述第四盒第三侧板35的右侧与防尘襟片37折叠连接;所述第四盒第四侧板42的右侧与防尘襟片41折叠连接。

所述所述包装盒中部外周设置腰封,腰封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72、第一腰封侧板73、第二腰封侧板74、第三腰封侧板75和第四腰封侧板76。

所述包装盒的八个小包装盒的高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互不相等。

所述第五盒、第六盒、第七盒和第八盒的盒盖结构可以是插入式、插锁式、插别式、粘合式、连续窝进摇翼式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八联包包装盒一纸成型,节省纸板,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八联包包装盒的八个小包装盒可以等高,也可以不等高,适用性广泛,造型新颖,促销性强。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八联包包装盒包装盒用腰封固定,增强了包装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腰封;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带腰封);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带腰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八联包包装盒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包装盒一纸成型,包括两层小包装盒,每层4个小包装盒,每层的4个小包装盒共同一个底板,可以等高,也可以设计成不等高的盒子。所述两层盒子的底板对折后重合。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1、第一盒第一侧板2、第一盒顶板3、第一盒第二侧板5、第二盒第一侧板7、第二盒顶板8、第二盒第二侧板67、第一底板20、第二底板54、第三盒第一侧板32、第三盒顶板33、第三盒第二侧板34、第四盒第一侧板36、第四盒顶板38、第四盒第二侧板39、粘合襟片40。第一盒第二侧板5的上侧与第一盒第三侧板6折叠连接,第一盒第三侧板6的左侧与防尘襟片4折叠连接;第一盒第二侧板5的下侧与第一盒第四侧板69折叠连接,第一盒第四侧板69的左侧与防尘襟片70折叠连接,下侧与插入襟片68折叠连接。第二盒第二侧板67的上侧与第二盒第三侧板10折叠连接,第二盒第三侧板10的左侧与防尘襟片9折叠连接;第二盒第二侧板67的下侧与第二盒第四侧板65折叠连接,第二盒第四侧板65的左侧与防尘襟片66折叠连接。第一底板20的上侧依次与第五盒第一侧板17、第五盒盖板18和第五盒盖插片19折叠连接;第一底板20的右侧依次与第六盒第一侧板27、第六盒盖板28和第六盒盖插片30折叠连接;第一底板20的下侧与第二底板54折叠连接;第一底板20与第二底板54的中部设置插缝55。第五盒第一侧板17的左侧依次与第五盒第二侧板15、第五盒第三侧板13、第五盒第四侧板12、粘合襟片11折叠连接;第五盒第二侧板15的上侧与防尘襟片16折叠连接;第五盒第四侧板12的上侧与防尘襟片14折叠连接。第六盒第一侧板27的上侧依次与第六盒第二侧板25、第六盒第三侧板23、第六盒第四侧板22、粘合襟片21折叠连接。第六盒第二侧板25的右侧与防尘襟片26折叠连接;第六盒第四侧板22的右侧与防尘襟片24折叠连接。第二底板54的左侧与依次与第七盒第一侧板62、第七盒盖板63、第七盒盖插片64折叠连接;第二底板54的下侧依次与第八盒第一侧板50、第八盒盖板52、第八盒盖插片53折叠连接;第二底板54的右侧与第三盒第一侧板32折叠连接。第七盒第一侧板62的下侧依次与第七盒第二侧板60、第七盒第三侧板59、第七盒第四侧板57和粘合襟片56折叠连接;第七盒第二侧板60的左侧与防尘襟片61折叠连接;第七盒第四侧板57的左侧与防尘襟片58折叠连接。第八盒第一侧板50的右侧依次与第八盒第二侧板49、第八盒第三侧板48、第八盒第四侧板46和粘合襟片44折叠连接;第八盒第二侧板49的下侧与防尘襟片51折叠连接;第八盒第四侧板46的下侧与防尘襟片47折叠连接。第三盒第一侧板32的上侧与第三盒第三侧板29折叠连接,下侧与第三盒第四侧板45折叠连接;第三盒第三侧板29的右侧与防尘襟片31折叠连接;第三盒第四侧板45的右侧与防尘襟片43折叠连接。第四盒第一侧板36的上侧与第四盒第三侧板35折叠连接,下侧依次与第四盒第四侧板42、插入襟片71折叠连接;第四盒第三侧板35的右侧与防尘襟片37折叠连接;第四盒第四侧板42的右侧与防尘襟片41折叠连接。

所述包装盒中部外周设置腰封,腰封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72、第一腰封侧板73、第二腰封侧板74、第三腰封侧板75和第四腰封侧板76。

成型时,先成型包装盒。将第一底板20和第二底板54外对折并使之重合。将防尘襟片66和防尘襟片9内折,将第二盒第四侧板65、第二盒第三侧板10内折,将第二盒第二侧板67、第二盒顶板8、第一盒第二侧板5依次内折,使得第二盒第二侧板67、第二盒顶板8、第一盒第二侧板5依次内折与第四底板20组成侧面为长方形的结构,成型第二盒。将粘合襟片1、第一盒第一侧板2、第一盒顶板3、第一盒第二侧板5、防尘襟片4、第一盒第三侧板6、第一盒第四侧板69、防尘襟片70穿过插缝55。将防尘襟片70和防尘襟片4内折,将插入襟片68内折,将第一盒第四侧板69、第一盒第三侧板6内折,将第一盒第二侧板5、第一盒顶板3、第一盒第一侧板2依次内折,使得第一盒第二侧板5、第一盒顶板3、第一盒第一侧板2与第一底板20形成侧面为长方形的结构,将粘合襟片1内折后粘贴于第一底板20的内壁,成型第一盒。将防尘襟片31和防尘襟片43内折,将第三盒第三侧板29和第三盒第四侧板45内折,将第三盒第一侧板32、第三盒顶板33、第三盒第二侧板34依次内折,使得第三盒第一侧板32、第三盒顶板33、第三盒第二侧板34与第二底板54组成侧面为长方形的结构,成型第三盒。将第四盒第一侧板36、第四盒顶板38、第四盒第二侧板39、粘合襟片40、第四盒第三侧板35、第四盒第四侧板42、防尘襟片37、防尘襟片41、插入襟片71穿过插缝55。将防尘襟片37、防尘襟片41、插入襟片71内折,将第四盒第三侧板35、第四盒第四侧板42内折,将第四盒第一侧板36、第四盒顶板38、第四盒第二侧板39依次内折,将粘合襟片40内折后粘贴于第二底板54的内壁,形成侧面为长方形的结构,成型第四盒。将粘合襟片11、第五盒第四侧板12、第五盒第三侧板13、第五盒第二侧板15、第五盒第一侧板17依次内折,将粘合襟片11粘贴于第五盒第一侧板17的内壁,形成盒体。将第五盒第一侧板17内折并垂直于第一底板20,成型第五盒。将粘合襟片21、第六盒第四侧板22、第六盒第三侧板23、第六盒第二侧板25、第六盒第一侧板27依次内折,将粘合襟片21粘贴于第六盒第一侧板27的内壁,形成盒体,将第六盒第一侧板27内折并垂直于第一底板20,成型第六盒。将粘合襟片56、第七盒第四侧板57、第七盒第三侧板59、第七盒第二侧板60、第七盒第一侧板62依次内折,将粘合襟片56粘贴于第七盒第一侧板62的内壁,形成盒体,将第七盒第一侧板62内折并垂直于第二底板54,成型第七盒。将粘合襟片44、第八盒第四侧板46、第八盒第三侧板48、第八盒第二侧板49依次内折,将粘合襟片44粘贴于第八盒第二侧板49的内壁,形成盒体,将第八盒第二侧板49内折并垂直于第二底板54,成型第八盒。

再成型腰封。将粘合襟片72、第一腰封侧板73、第二腰封侧板74、第三腰封侧板75和第四腰封侧板76依次内折,将粘合襟片72粘贴于第四腰封侧板76的内壁,形成侧面为正方形的腰封。

包装盒的八个小包装盒的高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互不相等。本实施例中,八个小包装盒等高。

第五盒、第六盒、第七盒和第八盒的盒盖结构可以是插入式、插锁式、插别式、粘合式、连续窝进摇翼式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中,选择插入盒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八联包包装盒一纸成型,节省纸板,成本低。八联包包装盒的八个小包装盒可以登高,也可以不等高,适用性广泛,造型新颖,促销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