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易拉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65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多用易拉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用易拉罐。



背景技术:

人们常常需要各种容器来容纳固体或液体物料,特别是在远行或外出时,通过可密封和打开的容器盛装各种物料,能够在避免物料泄露和变质的同时方便使用者随时取用,易拉罐就是这样一种容器,每年大约有三千亿只易拉罐被生产出来,这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来制造罐体、罐盖和拉片装置,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小生产成本,易拉罐生产商一直在寻找减小金属使用量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思路认为,由于易拉罐的整体容量较大,部分容量可能不会被人们一次性使用,因此采用一种多容纳腔的易拉罐罐体供人们选择性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易拉罐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小易拉罐生产原料的消耗。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多种上述提高易拉罐的使用效率的技术,如申请号为94210696.2的实用新型专利“双室双开口局部透明易拉罐”、申请号为201010177807.4的发明专利“双味易拉罐”、申请号为200820098148.3的实用新型专利“易拉罐”、申请号为200920282345.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分装式易拉罐”、申请号为200420102526.2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易拉罐”、申请号为98246192.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易拉罐”等等,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都公开了内部分隔成多个容纳腔的易拉罐罐体,但是每个容纳腔均分别配制一个开启拉片,不仅结构复杂,也提高了易拉罐的生产成本和金属用量,因此现有的多容纳腔易拉罐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易拉罐,能够提供多个相互隔离的容纳腔,且通过一个开盖装置就能够方便的将各个容纳腔分别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用易拉罐,包括罐体和罐盖,包括罐体和盖设于罐体的罐盖,罐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罐体分隔成至少两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罐盖上分别设有与各个容纳腔相对应的封闭片,罐盖上设有用于打开封闭片的开盖装置。

进一步的,开盖装置包括中部转动设于罐盖上的拉片,拉片的一端为提拉部,拉片的另一端为按压部。

进一步的,按压部上设有朝向罐盖的抵压部。

进一步的,罐盖的上表面设有凸台,拉片转动设于凸台上。

进一步的,拉片上设有凸起的拨转部。

进一步的,提拉部上设有朝向罐盖的凹陷部,凹陷部上开设有拉孔。

进一步的,拉片与罐盖之间设有压片,压片的一端转动设于罐盖上,压片的另一端抵压罐盖,按压部抵压压片。

进一步的,压片的纵截面为L形或S形。

进一步的,拉片和压片均通过铆钉转动设于凸台上。

进一步的,隔板与罐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用易拉罐,通过隔板将易拉罐的罐体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各个容纳腔能够用于容纳不同的流体物料和固体物料,同时在罐盖上设有分别用于封闭各个容纳腔的封闭片,并通过设于罐盖上的开盖装置选择开启与某一容纳腔对应的封闭片,节约了易拉罐生产原料,同时隔板可以与罐体一体成型制造,方便生产,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拉片的按压部设有朝向罐盖方向的抵压部,合理的利用杠杆原理,减小拉片拉动时的移动距离,方便使用者使用拉片打开封闭片开启容纳腔。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罐盖上表面设有凸台,固定拉片的铆钉设于该凸台上,避免铆钉破坏罐体的气密性,同时提高了拉片与罐盖的距离,方便使用者使用拉片;同时在拉片的提拉部上设有朝向罐盖的凹陷部,拉孔开设于该凹陷部上,进一步方便使用者使用拉片上的拉孔;同时在拉片上设有凸起的拨转部,方便使用者用手指拨动拉片转动到合适的位置以打开各个封闭片。

4.本实用新型还在拉片与罐盖之间设置压片,压片的一端转动设于凸台上,压片另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抵压拉片和罐盖,通过压片进一步减小拉片的拉动距离,将拉片的拉力通过压片转化为对罐盖上封闭片的抵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多用易拉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多用易拉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多用易拉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多用易拉罐的罐盖的侧部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

001、002、003、多用易拉罐;100、罐体;200、罐盖;110、111、112、容纳腔;120、130、140、隔板;121、131、第一隔板;122、132、第二隔板;133、第三隔板;124、竖板;125、横板;210、封闭片;300、铆钉;310、拉片;311、提拉部;312、按压部;313、抵压部;220、凸台;314、拨转部;315、凹陷部;316、拉孔;400、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公开了一种多用易拉罐001,包括罐体100和盖设于罐体100上的罐盖200,罐体100内设有隔板120,隔板120将罐体100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110。在本实施例中,该隔板120由沿罐体100周向布置的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组成,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相邻的一侧连接成一整体,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的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罐体100的内壁连接,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罐盖200内表面和罐体100底部连接,将罐体100分隔成两个容纳腔110。罐盖200上分别设有与各个容纳腔110相对应的封闭片210,打开某个封闭片210时,使该封闭片210对应的容纳腔110与罐体100外部连通,本实施例中,罐盖200上设有两个封闭片210,封闭片210具体为罐盖200上通过划线限定的可撕裂区域。罐盖200上设有用于分别打开两个封闭片210的开盖装置,该开盖装置优选为通过铆钉300转动设于罐盖200上的拉片310,铆钉300与罐盖200同轴布置且固定于罐盖200的上表面,拉片310的一端为提拉部311,拉片310的另一端为按压部312,提拉部311上开设有拉孔316。

在生产该多用易拉罐001时,隔板120与罐体100一体塑造成型,在罐体100被隔板120分隔的两个容纳腔110内分别注入不同的饮料流体,随后将罐盖200固定安装到罐体100顶部。使用者使用时通过转动拉片310,使拉片310绕铆钉300转动,待按压部312位于需要打开的容纳腔110相对应的封闭片210上方时,用手指通过拉孔316向上拉动提拉部311,就能使按压部312向下方抵压该封闭片210,使该封闭片210与罐盖200撕裂分离,从而打开与该封闭片210对应的容纳腔110。

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者通过开盖装置开启罐盖200,可以在按压部312设有朝向罐盖200方向的抵压部313,该抵压部313的形状可以为柱形,圆台形等方便传导压力的形状,在使用者向上方拉动提拉部311时,通过杠杆作用使按压部312向下方移动,按压部312带动抵压部313向下移动抵压封闭片210,减小了使用者拉动提拉部311的距离,使用者只用拉动提拉部311移动很短的距离就可以带动抵压部313抵压封闭片210。同时为了节约使用者的用力,该抵压部313的横截面积随着远离按压部312依次减小,从而提高抵压部313对封闭片210的压力,使用者只需使用少量的力就可以打开封闭片210。

进一步的,在拉片310上设有凸起的拨转部314,使用者的手指可以抵触拨转部314后用力推动,从而带动拉片310绕铆钉300转动,同时当拨转部314位于拉片310远离罐盖200的一侧时能够方便使用者拨动拨转部314,该拨转部314的形状可以为柱形、半球形等各种易于手指拨动的形状。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公开了一种多用易拉罐002,包括罐体100和盖设于罐体100上的罐盖200,罐体100内设有隔板130,该隔板130将罐体100内部分隔成三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111,隔板130包括沿罐体100周向布置的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和第三隔板133,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和第三隔板133相邻的一侧连接成一整体,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和第三隔板133与相互连接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罐体100的内壁连接,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和第三隔板13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罐盖200内表面和罐体100底部内壁连接,罐盖200上分别设有打开后连通各个容纳腔111和罐体100外部的三个封闭片210,三个封闭片210均为罐盖200上通过划线限定的可撕裂区域,罐盖200上设有用于分别打开三个封闭片210的开盖装置,开盖装置包括通过铆钉300转动设于罐盖200上的拉片310,拉片310包括位于铆钉300一侧的提拉部311,拉片310上与提拉部311相对的一端为按压部312,按压部312上设有朝向罐盖200方向的抵压部313,拉片310上设有凸起的拨转部314。

本实施例中的多用易拉罐002的罐体100,通过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和第三隔板133组成的隔板130,将罐体100内部分隔成三个相互密封的容纳腔111,可以分别注入不同的流体或物料,通过开盖装置来分别打开罐盖200上的三个封闭片210来使三个容纳腔111分别与罐体100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在罐盖200的上表面设有凸台220,铆钉300设于凸台220上,可以避免铆钉300直接装设于罐盖200上,这是因为为了节省材料,现有的易拉罐的罐盖200均较薄,较长的铆钉300很容易穿透罐盖200进入到罐体100内部从而破坏罐体100的气密性,影响罐体100内物料的存放时间,如果减小铆钉300的长度,则会降低铆钉300的稳定性,影响拉片310的使用,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多用易拉罐002的罐盖200上表面设有凸台220,铆钉300设于凸台220上可以使铆钉300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保证铆钉300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不用担心铆钉300穿透罐盖200,且只需要增加很少的材料,同时凸台220的存在也提高了拉片310与罐盖200之间的距离,方便使用者拉动拉片310。

进一步的,由于现有的易拉罐拉片在制造时常常紧密的贴合在罐盖200的表面,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用指甲用力向上拨起易拉罐拉片才能伸入到易拉罐拉片上开设的孔内,实际使用中需要反复的操作才能实现,给使用者开启易拉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多用易拉罐002在提拉部311的中部设有朝向罐盖200方向的凹陷部315,凹陷部315上设有拉孔316,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提拉部311上设有的凹陷部315的两端形成的通道将手指伸入到凹陷部315内,从而将手指固定到凹陷部315上设有的拉孔316内,方便使用者向上提升提拉部311。

实施例3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公开了一种多用易拉罐003,包括罐体100和盖设于罐体100上的罐盖200,罐体100内设有隔板140,隔板140将罐体100内部分隔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112,该隔板140包括一方形的竖板124和一半圆形的横板125,该竖板124的两侧边分别连接罐体100的内壁,该竖板1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罐盖200内表面和横板125的直边,横板125的弧形边连接罐体100的内壁,罐盖200上分别设有打开后连通两个容纳腔112和罐体100外部的两个封闭片210,罐盖200上设有打开两个封闭片210的开盖装置,开盖装置包括通过铆钉300转动设于罐盖200上的拉片310,拉片310包括位于铆钉300一侧的提拉部311,拉片310与提拉部311相对的一端为按压部312,按压部312上设有朝向罐盖200方向的抵压部313,拉片310上设有凸起的拨转部314。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3中的多用易拉罐003的罐体100内设有由竖板124和横板125组成的隔板140,该隔板140将罐体100内部分隔成左上部分和右下部分两个容纳腔112,分别用于容纳不同的流体或物料。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使用者打开封闭片210,在拉片310与罐盖200之间设有压片400,压片400的一端转动设于铆钉300上,压片400的另一端分别抵压按压部312和罐盖200,当使用者向上方提升提拉部311时,由于杠杆作用,按压部312带动抵压部313向下方挤压压片400的一端,压片400随后向下方挤压封闭片210,通过增设的压片400进一步减小了拉片310与罐盖200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小使用者开启封闭片210时需要提升提拉部311的高度,从而让使用者节省了用力。

进一步的,当上述压片400的纵截面为L形或S形时,能够帮助使用者更方便的打开封闭片210;如图4所示,压片400的纵截面为S形时,由于压片400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能够抵压在抵压部313或封闭片210上(本实施例中弯折部抵压在抵压部313上),能够在使用者提升提拉部311时,将按压部312和抵压部313传递的压力传递到封闭片210上,并沿着弯折部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释放,从而在传导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封闭片210获得很大的变形应力,从而将封闭片210从罐盖200上撕裂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