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47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斗提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斗提机。



背景技术:

斗提机作为常见的输送机械,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泥,矿山,化工和粮食等行业,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斗提机会经常出现设备故障,系统被迫停车检修,极大的影响了生产的连续运转。

现有的斗提机尾部采用外配重的方式,在运行后期,粘垫经常受到摩擦外力作用,与轴座联结处产生间隙,越到后期越严重,以至于尾部出现漏料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给局部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需要岗位工人经常清扫。其次外配重采用轴承连接,而采用轴承连接的缺陷在于轴承需要定期注油,而且轴承在粉尘状态下易损毁,需要频繁更换轴承,更换时需要停机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生产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宝贵的创造利益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斗提机,通过在斗提尾轮上方配置配重斗,保证了斗提尾轮上链条的张紧力,避免了尾部漏料的现象;其次斗提尾轮采用耐磨轴套,无须加注润滑油,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斗提机,包括中空的斗提壳以及设置在斗提壳内的送料装置;斗提壳上端设有进料斗,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斗提壳内壁的滑道、与滑道活动连接的斗提尾轮以及安装于斗提尾轮上的链条;

斗提尾轮为分体式链轮,斗提尾轮通过轮轴与滑道活动连接,斗提尾轮的上方设有配重斗,轮轴上设有耐磨轴套,链条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料斗。

优选的,耐磨轴套的两侧均设有尾轮导向件。

优选的,斗提壳的侧面设有斗提侧门。

优选的,斗提壳远离进料斗的一侧设有观察口。

优选的,进料斗的下方设有清灰口。

优选的,料斗为深斗型,且容积为9.5L/个。

优选的,滑道的长度为80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斗提尾轮上方配置有配重斗,当链条一侧的料斗装满物料,另一侧料斗为空料斗时,配重斗给斗提尾轮一个向下的重力来保证斗提尾轮上链条的张紧力,避免了尾部漏料的现象,既改善了局部环境又节省了人力资源;其次斗提尾轮采用耐磨轴套,耐磨套采用粉末润滑的原理,无须加注润滑油,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同时使尾部环境得到良好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斗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斗提机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进料斗;2、斗提壳;3、斗提侧门;4、尾轮导向件;5、配重斗;6、斗提尾轮;7、耐磨轴套;8、滑道;9、清灰口;10、观察口;11、料斗;12、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斗提机,包括中空的斗提壳2以及设置在斗提壳2内的送料装置;斗提壳2上端设有进料斗1,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斗提壳2内壁的滑道8、与滑道8活动连接的斗提尾轮6以及安装于斗提尾轮6上的链条12;

斗提尾轮6为分体式链轮,斗提尾轮6通过轮轴与滑道8活动连接,斗提尾轮6的上方设有配重斗5,轮轴上设有耐磨轴套7,链条12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料斗11。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耐磨轴套7的两侧均设有尾轮导向件4;斗提壳2的侧面设有斗提侧门3,斗提壳2远离进料斗1的一侧设有观察口10;进料斗1的下方设有清灰口9;料斗11为深斗型,且容积为9.5L/个;滑道8的长度为80cm。

该斗提机包括斗提壳2以及设置在斗提壳2内部的送料装置,斗提壳2侧面上端的设有进料斗1,送料装置包括滑道8、与滑道8活动连接的斗提尾轮6以及设置在斗提尾轮6上的链条12;滑道8安装于斗提壳2内壁上,滑道8通过轮轴与斗提尾轮6连接,轮轴上设有耐磨轴套7,耐磨轴套7采用粉末润滑的原理,无须在耐磨轴套上7加注润滑油,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同时,耐磨轴套7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尾轮导向件4,尾轮导向件4连接配重斗5,当斗提尾轮6在滑道8内滑动时,尾轮导向件4可使斗提尾轮6的滑动方向保持不变,具有导向的作用。斗提尾轮6作为从动轮,通过链条12与斗提壳2外的主动轮形成循环的送料装置,当链条12一侧的料斗11装满物料,另一侧料斗11则为空料斗时,链条12两侧的张紧力不相等,斗提尾轮6上移,链条12的张紧力减小,会有漏料现象,此时需要配重斗5给斗提尾轮6一个向下重力来保证斗提尾轮6上链条12的张紧力,可避免尾部漏料。

斗提尾轮6在链条12的带动下通过耐磨轴套7开始转动,斗提尾轮6按照尾轮导向件4的方向在滑道8上运动,当熟石膏粉匀速从进料斗1进入斗提壳2内部时,随着链条12的转动,熟石膏粉可依次落入料斗11内,从而将熟石膏粉带到斗提壳2的上部,再通过溜子抛出整个斗提外部;同时,熟石膏粉对耐磨轴套7又具有润滑作用。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