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800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织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架。

背景技术:
织带机适用于编织各种圆形、扁形的无弹力或有弹力绳带,主要编织各种绳带、鞋带、松紧带、安全带、装饰带、高拉力带、钓鱼带、拖车带、运动带等产品。纱架是织带机的重要机构,纱架上设置有导纱板,导纱板上设有使纱穿过的导丝柱。织带机工作时,将原料纱成卷放在纱架的纱线筒上,原料纱传送到导纱板,通过导纱板上的导丝柱后被引至纺织机上进行织造。现有技术中织带机编织时,需要对纱架上的纱线筒进行不断的换纱,换纱后需要接头,耗费大量时间,并且频繁的换纱会增加出错机会,纱线间易出现缠绕打结的现象,并产生多余的废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可容纳更多的原料纱线。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纱架,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经线纱纱架,所有所述经线纱纱架设置于纺织机的同一侧且相对纺织机垂直放置,所述经线纱纱架包括长方体框架结构的纱架本体所述纱架本体包括四个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杆、四个竖直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撑杆以及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和所述纵向支撑杆的四个连接杆,所述纱架本体的后侧面设置有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排平行排列的纱筒杆;所述纱架本体的前侧面的两个纵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隔板,一个所述隔板对应一排所述纱筒杆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纱孔,一个所述通纱孔对应一个所述纱筒杆设置;所述纱架本体的前侧面的其中一个纵向支撑杆上设置有若干导纱板,一个所述导纱板对应一个隔板设置,所述导纱板上设置有导丝柱,所述导丝柱沿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导丝孔,所述导丝孔的数量与所述通纱孔的数量相同;纺织时,将纱线筒放置于所述纱筒杆上,纱线由纱线筒引出,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通纱孔、所述导丝孔后作为经线纱进入纺织机。其中,所述导纱板与所述隔板垂直设置,且所述通纱孔与所述导丝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其中,所述导纱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导丝柱沿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套设于所述通孔的内侧;所述导纱板沿所述导丝柱的径向开设有螺纹孔,沉头螺丝拧入所述螺纹孔以抵紧所述导丝柱。其中,所述通纱孔的内侧套设有橡胶圈。其中,所述纱筒杆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后侧板向上倾斜设置。其中,所述纱筒杆的向上倾斜的角度为30~45°。其中,所述导纱板焊接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撑杆。其中,所述导丝柱为陶瓷材质的导丝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纱架,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经线纱纱架,所有经线纱纱架设置于纺织机的同一侧且相对纺织机垂直放置,经线纱纱架包括长方体框架结构的纱架本体,纱架本体包括四个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杆、四个竖直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撑杆以及连接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的四个连接杆,纱架本体的后侧面设置有后侧板,后侧板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排平行排列的纱筒杆,并排排列的经线纱纱架节省了空间,并且多排纱筒杆使纱架可容纳更多的原料纱线;纱架本体的前侧面的两个纵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隔板,一个隔板对应一排纱筒杆设置,隔板与横向支撑杆平行设置,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纱孔,一个通纱孔对应一个纱筒杆设置;纱架本体的前侧面的其中一个纵向支撑杆上设置有若干导纱板,一个导纱板对应一个隔板设置,导纱板上设置有导丝柱,导丝柱沿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导丝孔,导丝孔的数量与通纱孔的数量相同;纺织时,将纱线筒放置于纱筒杆上,纱线由纱线筒引出,依次穿过对应的通纱孔、导丝孔后作为经线纱进入纺织机;每排的通纱孔对应纱筒杆设置,每排的纱线经通纱孔后穿过同排的导丝孔,每排之间、同排之间的纱线和纱线之间均不会出现不会缠绕打结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纱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可容纳更多的原料纱线,避免纱线缠绕打结的现象,可一次性编织10万米的织带产品,大大节省了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纱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纱架中的导纱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经线纱纱架;11-横向支撑杆;12-纵向支撑杆;13-连接杆;2-纺织机;3-纱筒杆;4-通纱孔;5-导纱板;6-导丝柱;7-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前”、“后”、“上”、“下”是相对于页面视图的方向为准的,即靠近读者的方向为前,远离读者的与前侧相对的一侧为后,视线偏上的方向为上,视线偏下的方向为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纱架,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经线纱纱架1,所有经线纱纱架1设置于纺织机2的同一侧且相对纺织机2垂直放置,经线纱纱架1包括长方体框架结构的纱架本体,纱架本体包括四个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杆11、四个竖直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撑杆12以及连接横向支撑杆11和纵向支撑杆12的四个连接杆13,纱架本体的后侧面设置有后侧板,后侧板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排平行排列的纱筒杆3,纱筒杆3上放置有纱线筒,并排排列的经线纱纱架节省了空间,并且纱筒杆使纱架可容纳更多的原料纱线;纱架本体的前侧面的两个纵向支撑杆12之间设置有若干隔板7,一个隔板7对应一排纱筒杆3设置,隔板7与横向支撑杆11平行设置,隔板7上开设有若干通纱孔4,一个通纱孔4对应一个纱筒杆3设置;纱架本体的前侧面的其中一个纵向支撑杆12上设置有若干导纱板5,一个导纱板5对应一个隔板7设置,导纱板5上设置有导丝柱6,导丝柱6沿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导丝孔,导丝孔的数量与通纱孔4的数量相同;纺织时,将纱线筒放置于纱筒杆3上,纱线由纱线筒引出,依次穿过对应的通纱孔4、导丝孔后作为经线纱进入纺织机2,纺织机2的另一侧由纬线纱输出装置提供纬线纱,经线纱和纬线纱经纺织机2编织后输出产品,纬线纱输出装置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纬纱线输出装置;每排的通纱孔对应纱筒杆设置,每排的纱线经通纱孔后穿过同排的导丝孔,每排之间、同排之间的纱线和纱线之间均不会出现不会缠绕打结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纱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可容纳更多的原料纱线,避免纱线缠绕打结的现象,可一次性编织10万米的织带产品,大大节省了时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导纱板5与隔板7垂直设置,且通纱孔4与导丝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一根纱线由对应的通纱孔4引出后穿过最外侧的导丝孔,依次类推,从左至右第二根纱线由对应的第二个通纱孔4引出后穿过由外往内第二个导丝孔,每根纱线之间不会缠绕打结,需要说明的是,从左往右、由外往内是相对于页面视图的方向描述的,靠近读者的一侧为外侧,远离读者靠近纱架的一侧为内侧,读者的左手边为左侧,读者的右手边为右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导纱板5开设有通孔,导丝柱6沿通孔的轴线方向套设于通孔的内侧;导纱板5沿导丝柱6的径向开设有螺纹孔,沉头螺丝拧入螺纹孔以抵紧导丝柱6,这种结构使导丝柱更稳固地固定于导纱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导丝柱通过胶水连接于导纱板上的弊端,纱线不会被胶水污染或受胶水影响产生毛刺,并且导丝柱损坏时,可以将沉头螺丝拧开,方便导丝柱的更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通纱孔4的内侧套设有橡胶圈,可以防止纱线穿过时因摩擦起毛刺,可使编织后的产品平整光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纱筒杆3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后侧板向上倾斜设置,即纱筒杆3的中心轴线与后侧板所在平面成锐角设置;进一步地,纱筒杆3的向上倾斜的角度为30~45°,即纱筒杆3的中心轴线与后侧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可防止纱线筒从纱筒杆3上滑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导纱板5焊接固定于纵向支撑杆12,可使导纱板更牢固地连接于纱架上,使绕线更顺畅,避免纱线间的缠绕。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导丝柱6为陶瓷材质的导丝柱,陶瓷材质的导丝柱的内壁光滑,便于纱线的传送,使用寿命长,并且不会像不锈钢一样使用久后生锈对纱线造成污染。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