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800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壳吊具。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制造业中,发动机上通常设置有一个飞轮壳,用来与汽车上变速器外壳连接起固定发动机作用,并且用来承载后油封,起密封作用。目前的操作是用一个吊钩钩住后油封孔,吊起飞轮壳。这样操作容易碰伤后油封安装孔且吊装不稳定,装配速度慢,在装配后油封时,安装孔碰伤处容易刮伤后油封,导致后油封漏油,影响发动机质量。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通过其吊环从飞轮壳排污孔穿过使吊臂卡在飞轮壳上,吊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减轻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对飞轮壳的平稳吊装,并保证不损坏后油封安装孔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吊具,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包括:飞轮壳排污孔吊环,其包括环体和位于该环体下侧的连接头,所述环体用于与吊车吊钩配合勾接,该环体的外径小于发动机飞轮壳排污孔的直径;以及飞轮壳排污孔吊臂,其为圆杆状,横向固定在所述飞轮壳排污孔吊环的连接头的下端,所述飞轮壳排污孔吊臂的轴向长度大于发动机飞轮壳排污孔的直径。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飞轮壳排污孔吊环和飞轮壳排污孔吊臂成T型垂直固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飞轮壳排污孔吊环的连接头与飞轮壳排污孔吊臂焊接固定或螺接在一起。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环体与连接头的连接处具有向两侧延伸的凸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通过其吊环从飞轮壳排污孔穿过使吊臂卡在飞轮壳上,吊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减轻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对飞轮壳的平稳吊装,并保证不损坏后油封安装孔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目的在于针对发动机飞轮壳装配过程技术的不足,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提供一种装配方法,实现了对飞轮壳的平稳吊装,并保证不损坏后油封安装孔。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具体结构包括: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以及固定在该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下端的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其中,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的外径小于发动机飞轮壳排污孔的直径,使得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能够从飞轮壳排污孔穿出,并使位于该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下端的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卡在飞轮壳上,再将吊车吊钩勾住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然后开动吊车,吊起飞轮壳装配。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通过其吊环从飞轮壳排污孔穿过使吊臂卡在飞轮壳上,吊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减轻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对飞轮壳的平稳吊装,并保证不损坏后油封安装孔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来讲,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包括环体和位于该环体下侧的连接头,环体用于与吊车吊钩配合勾住,从而开动吊车,吊起飞轮壳装配。环体的外径小于发动机飞轮壳排污孔的直径,使得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能够从飞轮壳排污孔穿出,从而使位于该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下端的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卡在飞轮壳上。优选的,环体与连接头的连接处具有向两侧延伸的凸台3,该凸台3能够提高环体与连接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通过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吊起飞轮壳装配的稳定性。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为圆杆状,其横向固定在该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连接头的下端,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的轴向长度大于发动机飞轮壳排污孔的直径,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从飞轮壳排污孔穿出后,从而使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卡在飞轮壳上,再将吊车吊钩勾住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然后开动吊车,吊起飞轮壳装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吊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减轻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保证装配装配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优选的,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和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成T型垂直固定。飞轮壳排污孔吊环1的连接头与飞轮壳排污孔吊臂2焊接固定或螺接在一起。综上,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通过其吊环从飞轮壳排污孔穿过使吊臂卡在飞轮壳上,吊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减轻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对飞轮壳的平稳吊装,并保证不损坏后油封安装孔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