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软管的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909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软管的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丝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软管的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也称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它经传动机构传递动力,让刮墨板在运动中挤压油墨和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与软管形成一条压印线,油墨通过网孔,从运动着的压印线漏印到软管上。

目前,市场上公告号为CN104441945A,公告日为2015年3月2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软管烫印机及烫印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判断软管上下料,自动检测烫印质量的全自动化软管烫印机及使用该烫印机进行烫印的方法。本发明该烫印机包括主机架、进料机构、上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该主机架包括一平台,该平台上面设有龙门架,该龙门架顶部设有烫印机构,该烫印机构下方设有脱料机构,该脱料机构对面对应设有出料机构,该烫印机构下方设有色标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该上料机构下方设有非金属感应器,该进料机构,该上料机构、该出料机构、该脱料机构连接有电机,该电机、该非金属感应器、该色标传感器、该视觉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经上料、色标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感应检测后进行烫印过程,最后下来即可。

这种全自动软管烫印机的进料机构的宽度不能调节,进料机构在对宽度小于进料机构的软管进行传输时,软管的传输会出现混乱,同时得软管在传输时会互相挤压,从而造成软管从进料机构上掉落,在一定程度上软管不能平整稳定的在进料机构上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平整稳定的对软管进行传输的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生产软管的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包括机架、倾斜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传输软管的传输带,位于所述传输带一侧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抵触软管一端面的固定板,位于所述传输带另一侧的所述机架上滑移设置有用以抵触软管另一端面的限位板,位于所述传输带上方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靠近软管上端面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软管在进料时是倾倒的放置在传输带上进行传输的,软管传输 时,一个端面抵触在固定板上,另一个端面通过滑移后的限位板抵触,使得软管在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形成的通道上面进行传输,因软管的两端面分别被固定板和限位板抵触,软管在传输时不会发生转动。在机架上还设置有靠近在软管上端面的限位件,使得软管在传输时不会因互相挤压而向上运动,从而能够防止软管在传输时从传输带上掉落,通过对软管的上端和两端面进行限位,使得软管能够平整稳定的进行传输,在传输时不会出现从传输带上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相对于抵触软管的另一端面的两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调节杆沿着垂直于所述固定板方向移动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限位板的相对抵触软管的另一端面上有两个调节杆,调节杆连接在气缸上,在气缸推动调节杆沿这固定板的方向上滑移时,调节杆能够推动限位板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能够对不同长度的软管两端面进行定位,防止软管传输时发生转动,使得软管能够平稳稳定的在传输带上进行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调节杆平行且朝向安装限位板一侧的方向设置,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调节杆安装在同一调节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气缸固定在机架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与调节杆平行设置,气缸的活塞杆还朝向限位板的一侧设置,因气缸活塞杆和限位杆连接在同一调节块上,在活塞杆带动调节块发生移动时,调节块带动调节杆移动,再通过调节杆带动限位板移动,从而能够改变固定板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能够对不同长度的软管的两端面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位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所述机架的两端的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朝向软管侧延伸的支撑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的调节臂、连接在所述调节臂上且靠近软管上端面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调节臂上,通过转动在支撑杆上的调节臂,使得连接在调节臂上的限位杆与传输带上表面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对不同管径的软管的上端面进行限位,使得软管能够平整稳定的进行传输。同时调节臂连接在支撑杆上,通过调节调节臂在支撑杆上的位置,能够带动在调节臂上的限位杆沿着支撑杆的方向移动,在对不同长度的软管进行限位时,限位杆能够移动到软管的中间进行限位,对软管的限位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臂上设置有一带开口槽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穿射过所述通孔,所述调节臂上还设置有穿射过所述开口槽用于调节开口槽的间隙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调节臂上设置有一个通孔,支撑杆穿设过调节臂上的通孔,使得调节臂连接在能够在支撑杆上转动角度,在调节臂转动角度后,会带着在调节臂上的限位杆与传输带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管径的软管。在调节臂调整好角度后,再使得螺栓穿射过位于开口槽处的调节臂的侧壁,螺栓在拧紧后使得开口槽的间距变小,从而使得调节臂上的通孔夹紧在支撑杆的周侧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臂上还设置有一固定孔,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一穿设过固定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射过固定孔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上设置有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限位杆上的连接杆直接穿设过调节臂上的固定孔,连接杆在穿设过调节臂上的固定孔时,是通过螺母固定在连接杆的螺纹端上的,通过改变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杆上的位置,使得限位杆和调节臂之间的距离能够发生改变,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节限位杆到传输带表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带倾斜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靠近传输带倾斜端的一端设置有呈弧面设置的导向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传输带是倾斜设置在机架上的,在传输带的倾斜端设置有弧面的导向片,软管在传输带上传输时,朝着传输带倾斜侧移动,使得软管在传输时更加的方便。同时在机架上的导向片能够将软管导向到全自动丝印机的其他机构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对不同型号的软管进行传输时,软管的一端面抵触在固定板上,软管的另一端与通过气缸调节的限位板相抵触,使得软管在传输时不会转动角度。同时软管的上端面与限位杆相靠近,使得软管在传输时不会从传输带上掉落,能够平整稳定的对软管进行进料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传输带;3、固定板;4、限位板;5、调节杆;6、气缸;7、活塞杆;8、调节块;9、安装板;10、支撑杆;11、调节臂;12、限位杆;13、开口槽;14、通孔;15、螺栓;16、固定孔;17、连接杆;18、螺纹端;19、螺母;20、导向片;21、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到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用于生产软管的全自动丝印机的进料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机架1上倾斜设置有一个传输带2,在传输带2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固定板3,固定板3与传输带2平行设置,在传输带2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板4,限位板4和固定板3平行设置,限位板4和固定板3之间形成的通孔14是用于传输软管21的。固定板3是固定在传输带2一侧的机架1上的,限位板4位于传输带2的上方且距离传输带2具有一定的距离,限位板4的两端分布滑移设置在机架1的上。在传输带2的倾斜端的机架1上设置有弧面的导向片20,软管21在传输带2上传输时,朝着传输带2倾斜侧移动,使得软管21在传输时更加的方便。同时在机架1上的导向片20能够将软管21导向到全自动丝印机的其他机构上。

在机架1的下方固定有两个个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7与传输带2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活塞杆7朝向限位板4的一侧设置,在气缸6的活塞杆7上螺纹连有一个调节块8,调节块8和限位板4是互相平行的,在限位板4相对于抵触软管21的另一端面上一体设置与两个气缸6相互对应的调节杆5,调节杆5也是连接在调节块8上的,且调节杆5和活塞杆7保持平行设置。在气缸6的活塞杆7伸缩的时候,气缸6的活塞杆7能够带动调节块8进行移动,在调节块8进行移动时,会带动调节杆5进行移动,从而通过调节杆5带动限位板4进行移动,限位板4在移动时能够调节与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使得固定板3和限位板4之间形成的通孔14能够用于输送不同长度的软管21。

如图1到图3所示,在靠近固定板3一侧的机架1上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板9,安装板9焊接在靠近固定板3两端的机架1上,安装板9的高度高于固定板3且与固定板3互相平行。在固定板3上焊接有一个支撑杆10,支撑杆10垂直于固定板3设置。

在支撑杆10上连接有一个调节臂11,在调节臂11上有一个带开口槽13的通孔14,支撑杆10上穿设过调节臂11上的通孔14,将调节臂11固定在支撑杆10上,在调节臂11的两侧壁上,穿设过一个螺栓15,螺栓15是穿射过开口槽13处的,当螺栓15与调节臂11的两端拧紧时,调节臂11的两侧内壁会朝向开口槽13处移动,使得开口槽13的间隙变小,从而使得支撑杆10被夹紧在通孔14上进行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调节臂11上还设置有一个固定孔16,在限位杆1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分布穿设过机架1两端的调节臂11上的固定孔16,连接杆17穿 设过固定孔16的一端为螺纹端18,连接杆17通过螺母19螺纹连接柱在螺纹端18上后进行固定。

操作原理:在面对不同型号的软管21需要进行上料时,软管21的一端面抵触在固定板3上,针对不同长度的软管21,通过气缸6带动活塞杆7伸缩,活塞杆7再带动固定在活塞杆7上的调节块8移动,调节块8最终通过调节杆5带动限位板4进行移动,从而改变固定板3与限位板4之间形成的传输通道的宽度,能够使得不同长度的软管21两端面被抵触,从而使得软管21在传输是不会发生偏转。

在软管21的两端面被抵触定位后,通过转动在支撑杆10上的调节臂11,调节臂11在转动支撑杆10上转动角度后进行固定,从而带动连接在两个调节臂11上的限位杆12与传输带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能够靠近在不同管径的软管21的上端面,使得软管21在传输时不会从传输带2上掉落。同时又因限位杆12上的连接杆17通过螺栓15固定在调节臂11上的,当螺栓15螺纹连接在连接杆17上的螺纹端18的位置发生改变后,能够进一步对限位杆12的位置进行调节。

软管21在传输时,软管21的两端面通过固定板3和限位板4进行抵触,软管21的上端面靠近限位杆12,软管21的下端面抵触在传输带2上,使得软管21在传输带2上能够平整稳定的传输,不会因软管21的互相挤压而从传输带2上掉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