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变电站变压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635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变电站变压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装置,特别是一种箱式变电站变压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箱式变电站具有节省用地、用电安全的特点,广泛运用于配电系统中,但是,箱式变电站在装配过程中,如何安全、方便地将变压器装入、移出壳体中,均存在以下缺陷:

箱式变电站一般均由变压器室、低压开关柜室和高压开关室组成,制造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产品的占地面积,均将箱式变电站的外壳尽可能的缩小,同时,为了确保安全用电,操作、维护方便,箱式变电站的外壳内部均采用隔板将高压室、低压室及变压器隔离开,形成互不相通三个部分,且为了确保高低压开关柜的操作与维护方便,一般箱式变电站中的变压器室会非常紧凑,除去安全距离与必要的高压电缆连接、低压进线母线的安装空间后,变压器作为不操作与非常规维护的元件,其安装空间非常狭小;

箱式变电站一般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或采用金属薄板拼装而成,考虑其机械强度的因素,箱体进入变压器室的门(一般为发泡复合材料)须尽量缩小,一般尺寸控制在1300(宽)*1700(高),箱式变电站考虑到防雨与强度的因素,其顶盖不可拆卸;

由于变压器装入时,应考虑到其安装孔与箱式变电站外壳的底座要完全对应,否则变压器无法固定,且严重影响低压进线柜的进线母排的制作。

如何将变压器准确、安全、方便地装入箱式变电站箱体中,现在生产厂家采用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叉车将变压器送入壳体,由于安装空间与叉车臂的移出原因,不可能一步将变压器送至准确位置,变压器放至箱体后,只能采用人工方法利用撬棍将变压器逐步移至准确位置,消耗大量体力,同时不适用多人操作,劳动强度高、劳动量大、效率低,同时存在人工操作过程中碰损变压器、变压器很难准确到位,变压器无法安装的问题,因此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箱式变电站中的变压器被焊死在底座上,一旦变压器故障,无法移出维护或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将变压器安全、快速、准确的送至箱式变电站中准确位置,且能方便装入或移出变压器的变压器转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式变电站变压器转运装置,其包括用于承载变压器的转运小车、用于将转运小车导入箱式变电站的导轨、用于提起变压器的手动葫芦及用于设置手动葫芦的支撑架;

该转运小车包括一底座,且该底座的两侧分别装有两个活动轮;

该导轨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二导轨座,第一、二导轨座的顶部设置导向凹槽,且两平行导轨座之间的距离等于转运小车两侧活动轮之间的距离,第一、二导轨座的高度基本与箱式变电站外壳底座平齐;

该支撑架包括人字型的顶横梁,该顶横梁的中部焊有葫芦安装轴,该葫芦安装轴上安装手动葫芦,顶横梁的两侧底部焊有第一安装板,该顶横梁的底部设置支撑杆,该支撑杆包括第一、二支撑杆,第一、二支撑杆的顶端焊有与顶横梁底部的第一安装板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板,支撑杆与顶横梁通过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固定而形成一整体。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第一、二导轨座的一端铰接180度转动的导向板,使第一、二导轨座与箱式变电站外壳底座无缝对接。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顶横梁两侧底部的第一安装板水平设置,第一、二支撑杆顶端的第二安装板相应水平设置。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第一、二支撑杆分别包括一主杆、对称设置于主杆两侧的副杆、设置于主杆及副杆底部的底杆,主杆的顶端设置第二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组导轨、一付支撑架、一台转运小车且一个手动葫芦,将变压器置于转运小车上,导轨置于箱式变电站外壳的底座边,转运小车沿导轨人工缓缓推入箱式变电站壳体内,再用先装于壳体内的支撑架上的手动葫芦通过钢丝绳将变压器吊离地,移出转运小车,将变压器安装孔与底座安装孔对齐后,放下变压器至准确位置,即可完成其安装。反之,将变压器吊离,装入转运小车,移出变压器。这样,本实用新型就能将变压器安全、快速、准确的送至箱式变电站中准确位置,且能方便将变压器装入或移出箱式变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运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导轨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顶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变压器转运装置一实施例包括转运小车1、导轨2、手动葫芦3及支撑架4。

该转运小车1包括一底座11,该底座11由角钢焊接而成,且该底座11的两侧分别装有两个φ120的活动轮12。

该导轨2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二导轨座21,第一、二导轨座21的顶部设置导向凹槽22,且两平行导轨座21之间的距离等于转运小车1的两侧活动轮12之间的距离,以方便转运小车1沿导轨2移动。第一、二导轨座21的高度为200mm(一般箱式变电站外壳底座采用20或18号槽钢),以使导轨2的高度基本与箱式变电站外壳底座平齐。为消除地面高度误差,第一、二导轨座21的一端铰接可180度转动的导向板23,以确保第一、二导轨座21与箱式变电站外壳底座无缝对接。

该手动葫芦3为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该支撑架4包括人字型的顶横梁41,该顶横梁41由10#槽钢焊接而成,且顶横梁41的中部用φ50圆钢焊有的葫芦安装轴411,该葫芦安装轴411上安装手动葫芦3,顶横梁41的两侧底部焊有可装入M16螺杆的第一安装板412,且两侧第一安装板412处于水平位置。该顶横梁41的底部设置支撑杆42,该支撑杆42包括第一、二支撑杆,该第一、二支撑杆分别包括一主杆421、对称设置于主杆421两侧的副杆422、设置于主杆421及副杆422底部的底杆423组成。该主杆421由10#槽钢焊接而成,其高度为1800mm,底杆423的槽钢长度为1000mm,呈卧式布置,利于支撑杆42的稳定。主杆421的顶端焊有与顶横梁41的底部第一安装板41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板424,支撑杆42与顶横梁41通过将第一安装板412与第二安装板424用M16螺栓连接而形成一整体。

工作时,先将需装入的变压器5吊装至转运小车1上;然后打开箱式变电站的变压器室外门,放入支撑架4;接着将导轨2置于箱式变电站的变压器室外门边,并将导向板23搭接于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室底座上;再用手动液压车将转运小车(含变压器)1的高度调至与第一、二导轨座21的高度一致,并将转运小车1的活动轮12对准第一、二导轨座21的导向凹槽22,缓缓推动变压器沿第一、二导轨座21移动至箱式变电站的变压器室;最后将钢丝绳6穿入变压器的启吊板,将手动葫芦3移至支撑架4的中部,用手动葫芦3底部挂钩钩住钢丝绳,拉动手动葫芦3,变压器离地后,推出转运小车1,转动变压器5,至其安装孔与箱变底座安装孔对齐,缓缓放下变压器,移出支撑架4,装入变压安装螺丝。反之,移出变压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