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耳线押出机上的动力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01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手机耳线押出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机耳线押出机上的动力放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缆加工生产后期,尤其是手机耳线的生产后期,根据实际耳线使用的需要来加工时,厂家使用的一些用于放线的仪器,不少耳线厂家,却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由于耳线的制造中会涉及放线技术,如何令卷状的耳线释放的平稳高速,是电缆工作者们最渴望解决的一个难题之一。

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0149895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动力放线装置》,由底座、线盘、绞盘及滑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线电缆动力放线装置还包括一分隔板、两组滑轮组、两个长摆臂;所述的分隔板竖直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两长摆臂构件、两滑轮组及两定滑轮分别连接在分隔板上,四块带有两圆孔的金属板悬挂在分隔板后面;所述的分隔板前方,两组线盘机构通过支架固定于底板两端,通过一固定于底座的绞盘机构,呈左右对称;所述的分隔板后方,还有两个三相异步电动机安放在底座上;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两个把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手机耳线押出机上的动力放线架,其能够实现对耳机线缆的张紧需要,完成耳线的平稳快速释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机耳线押出机上的动力放线架,包括底板,在该底板上竖立有一立柱,在该立柱上形成有一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张紧轮,所述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张紧轮,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带轮,该第一带轮的轮缘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立柱的中部设置有一安装箱,该安装箱上转动设置有一转动件,在该转动件上插装有两根平衡杆,该平衡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平衡块,该平衡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该第二带轮的轮缘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平衡杆上滑动设置有调节块,该调节块位于第二带轮和转动件之间,在该调节块上设置有紧定螺钉,通过设置调节块,松开紧定螺钉,移动调节块,实现线缆张力的微调。

再改进,所述转动件具有一安装条,该安装条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平衡杆插装于该通孔内,该安装条上设置有将平衡杆进行固定的固定螺钉,通过设置安装条,便于平衡杆的设置。

再改进,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一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件连接,利用驱动电机,控制转动件的转动,具有省力的作用。

再改进,所述立柱上竖向设置有两个限位柱,所述平衡杆位于两个限位柱之间,利用限位柱,防止了平衡杆跟随转动件造成过渡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时,调节好转动件在平衡杆上位置,线缆首先绕于第二带轮的凹槽内,然后在绕于第一带轮,之后该重新绕于第二带轮的响铃凹槽内,再绕于第一带轮的相邻凹槽,直至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绕上需要回数的线缆,接着,从第一带轮引出的线缆从第二张紧轮的底部穿过,再从第一张紧轮的顶部引出,实现线缆在动力放线架上绕线,由于在平衡块的重力作用,第二带轮向下倾斜,拉紧线缆,实现对线缆的张紧,完成平稳快速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机耳线押出机上的动力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中的手机耳线押出机上的动力放线架,包括底板1、立柱2、横梁3、第一带轮81、第二带轮82、第一张紧轮91、第二张紧轮92、安装箱11、驱动电机、转动件4、平衡杆5、平衡块6、调节块7、固定螺钉和紧定螺钉。

其中,在底板1上竖立有一立柱2,在该立柱2上形成有一横梁3,横梁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张紧轮91,横梁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张紧轮92,横梁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带轮81,该第一带轮81的轮缘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立柱2的中部设置有一安装箱11,该安装箱11上转动设置有一转动件4,安装箱11内设置有一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件4连接,利用驱动电机,控制转动件4的转动,具有省力的作用,另外,在该转动件4上插装有两根平衡杆5,具体地,转动件4具有一安装条41,该安装条41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平衡杆5插装于该通孔内,该安装条41上设置有将平衡杆5进行固定的固定螺钉,通过设置安装条41,便于平衡杆5的设置,此外,该平衡杆5的一端设置有一平衡块6,该平衡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82,该第二带轮82的轮缘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平衡杆5上滑动设置有调节块7,该调节块7位于第二带轮82和转动件4之间,在该调节块7上设置有紧定螺钉,通过设置调节块7,松开紧定螺钉,移动调节块7,实现线缆张力的微调。

另外,立柱2上竖向设置有两个限位柱21,平衡杆5位于两个限位柱21之间,利用限位柱21,防止了平衡杆5跟随转动件4造成过渡摆动。

使用时,调节好转动件4在平衡杆5上位置,线缆首先绕于第二带轮82的凹槽内,然后在绕于第一带轮81,之后该重新绕于第二带轮82的响铃凹槽内,再绕于第一带轮81的相邻凹槽,直至在第一带轮81和第二带轮82之间绕上需要回数的线缆,接着,从第一带轮81引出的线缆从第二张紧轮92的底部穿过,再从第一张紧轮91的顶部引出,实现线缆在动力放线架上绕线,平衡块6与调节块7、第二带轮82以转动件4为中心保持力臂平衡,通过改变调节块7的位置,在调节块7和第二带轮82的重力作用,第二带轮82向下倾斜,拉紧线缆,实现对线缆的张紧,完成平稳快速释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