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723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水轮机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的不断优化以及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水轮机转轮的重量和尺寸也越来越大。在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过程中,其重心位置较难把握,且难以控制其翻身的速度和平稳性,很可能会出现转轮体重心越过支撑点后突然倾倒的现象。一般采用桥机小车配合翻身吊具进行转轮体翻身。但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过程中中钢丝绳与吊具之间接触点过多,不利于钢丝绳均匀受力,且无法避免二者之间的有害磨损;并且此方法多应用于中、小型水轮机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但当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的尺寸和重量都较大时,钢丝绳受力情况将进一步恶化,翻身时其重心更加难以把握和控制,此翻身装置和方法便不能保证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的平稳性和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平稳、安全翻身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包括一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一第一吊具、一第二吊具及一第三吊具,所述第一吊具、第二吊具及第三吊具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所述第一吊具与所述第二吊具位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一端,所述第三吊具位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的相对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吊具包括一第一固定板及一从所述第一固定板延伸而出的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所述至少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使所述第一吊具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

优选的,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还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吊耳设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至少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一销钉。

优选的,所述第一吊耳边缘为倒圆角边。

优选的,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吊具包括一第二固定板及四个从所述第二固定板延伸而出的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所述至少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二吊具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

优选的,所述四个第二吊耳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二吊耳边缘为倒圆角边。

优选的,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还包括两连接件,每一所述第二吊耳设有一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连接件安装于两所述相邻第二吊耳之间。

优选的,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紧固件,所述第三吊具包括一第三固定板及两从所述第三固定板延伸而出的第三吊耳,所述第三固定板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孔,所述至少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至少一第三固定孔将所述第三吊具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

优选的,所述第三吊耳边缘为倒圆角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第一吊具、第二吊具及第三吊具使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时有四个吊点进行支撑,可以很好地控制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的翻身速度及平稳性。所述第一吊具、第二吊具及第三吊具的吊耳边缘都为倒圆角边设计,保证钢丝绳在与吊具在非正常接触的情况下仍受力良好,防止有害磨损和割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一结构图。

图2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一第一吊具的一结构图。

图4为图3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第一吊具的另一结构图。

图5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一第二吊具的一结构图。

图6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一第三吊具的一结构图。

图7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一翻身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另一翻身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1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的又一翻身状态示意图。

图中:100、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10、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20、第一吊具;22、第一固定板;220、第一固定孔;24、第一吊耳;240、第一安装孔;30、第二吊具;32、第二固定板;320、第二固定孔;34、第二吊耳;340、第二安装孔;40、第三吊具;42、第三固定板;420、第三固定孔;44、第三吊耳;440、第三安装孔;50、紧固件;60、连接件;200、汽车吊;300、钢丝绳;400、支架;500、桥机主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100包括一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一第一吊具20、一第二吊具30、一第三吊具40、若干紧固件50及若干连接件60。

所述第一吊具20包括一第一固定板22及一从所述第一固定板22延伸而出的第一吊耳24。所述第一吊耳24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2。所述第一固定板22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220。所述第一吊耳24设有一第一安装孔240。所述第一吊耳24边缘为倒圆角边。

所述第二吊具30包括一第二固定板32及四个从所述第二固定板32延伸而出的第二吊耳34。所述四个第二吊耳34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二吊耳34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2。所述第二固定板32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320。每一所述第二吊耳34设有一第二安装孔340。每一所述第二吊耳34边缘为倒圆角边。

所述第三吊具40包括一第三固定板42及两从所述第三固定板42延伸而出的第三吊耳44。所述两第三吊耳44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三吊耳44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三固定板42。所述第三固定板42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420。每一所述第三吊耳44设有一第三安装孔440。每一所述第三吊耳44边缘为倒圆角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50为螺栓。所述连接件60为一销钉。

组装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100时,所述紧固件50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220将所述第一吊具20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所述紧固件50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320将所述第二吊具30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所述紧固件50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420将所述第三吊具40固定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此时所述第一吊具20及所述第二吊具30位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一端,所述第三吊具40位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的相对另一端。

一所述连接件60安装于所述第一吊具20的第一安装孔240中。两所述连接件60安装于所述第二吊具30。所述连接件60安装于两所述相邻的第二固定孔320。一所述连接件60安装于所述第三吊具40的两第三安装孔440。

请继续参阅图7,当转动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时,一桨叶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内。一汽车吊200通过一钢丝绳300与所述第一吊具20挂装。一桥机主钩500通过所述钢丝绳300与所述第二吊具30挂装。所述汽车吊200及所述桥机主钩500将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吊至一支架400上方。所述第三吊具40与所述支架400通过所述连接件60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在保持所述汽车吊200及所述桥机主钩500的钢丝绳300都受力的情况下,同时移动所述汽车吊200及所述桥机主钩500,使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翻转90度。

将所述汽车吊200的钢丝绳300挂装于所述第二吊具30,所述桥机主钩500的钢丝绳300挂装于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底部,拆除所述第三吊具40与所述支架400之间的连接件60,并且所述汽车吊200及所述桥机主钩500将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抬起,使所述第一吊具20与所述支架400连接。

所述桥机主钩500的钢丝绳300挂装于所述第三吊具40,所述汽车吊200及所述桥机主钩500移动使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翻身。

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翻身结构100的第一吊具20、第二吊具30及第三吊具40使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翻身时有四个吊点进行支撑,可以很好地控制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的翻身速度及平稳性。所述第一吊具20、第二吊具30及第三吊具40的吊耳边缘都为倒圆角边设计,保证所述钢丝绳300在与吊具在非正常接触的情况下仍受力良好,防止有害磨损和割伤。并且有效规避翻身过程中所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10重心越过支撑点后突然倾倒的风险,大幅提高大型水轮机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体组装工效和施工安全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