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07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式起重机的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通常采用自动集中润滑(参见图1),具体为在支重轮轴1上设置润滑油通道,润滑油通道外接润滑管线2,润滑油经外接的润滑管线2进入支重轮轴1上的润滑通道后,再对履带式起重机底部的支重轮3进行润滑,这种集中润滑方式有利于减少磨损。但因支重轮工作环境处于较低的位置,容易受到现场环境钢筋石块的碰刮,外露的润滑管线,容易碰伤甚至被挂断,造成润滑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该机构无需外接润滑管线就能实现对履带式起重机底部的支重轮进行润滑,确保了履带式起重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包括开设在支重轮轴上的第一润滑油通道,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滑油通道与第二润滑油通道、第三润滑油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设置在履带架底板上;所述第三润滑油通道设置在支重轮支架上;

在第二润滑油通道和第三润滑油通道的接口处设有0型圈

在第一润滑油通道上,接近支重轮轴端面处设置堵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第三润滑油通道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二润滑油通道、第三润滑油通道与第一润滑油通道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利用原有支重轮轴上的第一润滑油通道对支重轮进行润滑,将第一润滑油通道与外接的润滑管线断开,在断开处设置堵头进行密封,然后再在履带架底板和支重轮支架上分别开设第二润滑油通道、第三润滑油通道,履带架上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二润滑油通道、第三润滑油通道后,进入第一润滑油通道对支重轮进行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无需外接润滑管路,就能实现对支重轮的润滑,使支重轮的润滑变得简单、可靠;避免了现有外接润滑管路的碰伤挂断危险,提高了润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了履带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自动集中润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重轮轴,2、润滑管线,3、支重轮,4、履带架底板,5、第一润滑油通道,6、第二润滑油通道,7、第三润滑油通道,8、O型圈,9、堵头,10、支重轮支架,11、垫片,13、履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3,现有的履带架13下设有履带架底板4,履带架底板4的两侧设有支重轮支架10,支重轮3通过支重轮轴1固定在支重轮支架10上,在支重轮3与支重轮支架10之间设有垫片11。

为了在不安设外接润滑管线2的情况下对支重轮3进行轮滑,需要设置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履带式起重机底部支重轮润滑机构包括在支重轮轴1上钻设的第一润滑油通道5、在履带架底板4上钻设的第二润滑油通道6、在支重轮支架10上钻设的第三润滑油通道7,第一润滑油通道5与第二润滑油通道6、第三润滑油通道7连通;为了确保润滑油不外泄,在第二润滑油通道6和第三润滑油通道7的接口处设置0型圈8;为了便于润滑油的流动,将第二润滑油通道6、第三润滑油通道7的中轴线设计在同一条直线上,以及将第二润滑油通道6、第三润滑油通道7与第一润滑油通道5垂直设置;

在第一润滑油通道5上,接近支重轮轴1端面处设置堵头9(即:在第一润滑油通道5与外接的润滑管线2的接头处设置堵头9,以防止润滑油从第一润滑油通道5的开口处流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原有支重轮轴1上的第一润滑油通道5对支重轮3进行润滑,先将第一润滑油通道5与外接的润滑管线2断开,在断开处设置堵头9进行密封,然后再在履带架底板4和支重轮支架10上分别开设第二润滑油通道6、第三润滑油通道7,履带架13上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二润滑油通道6、第三润滑油通道7后,进入第一润滑油通道5对支重轮3进行润滑。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实现。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