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公交车专用垃圾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60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公交车专用垃圾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公交车专用垃圾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车上为了方便人们放置生活垃圾,一般都配置有垃圾桶,现有的公交车上的垃圾桶均设置在公交车地板上,受制于公交车内有限的地面空间,也为了便于容纳更多的乘客,这种垃圾桶的尺寸通常较小,其能容纳的垃圾量也较小,这种小容量的垃圾桶往往不能满足乘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公交车专用垃圾收集系统,该垃圾桶不占用公交车内有限的地面空间,其垃圾容量大,能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公交车专用垃圾收集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公交车外部后侧的桶体、位于公交车内空间上部的断面呈矩形的箱体、连通车内箱体后端和桶体上端进料口的出料弯管和断面呈倒锥台型的落料槽体,所述箱体沿公交车车体宽度方向的中心延伸,其从公交车的前部延伸到公交车的后端,箱体的位置高于桶体,其上端开口,落料槽体位于箱体上方且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下端开口,落料槽体的下端与箱体的上端连通,落料槽体的上端与公交车顶板固定连接,箱体内的下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皮带输送机,所述皮带输送机的后端靠近公交车后端地设置,所述落料槽体的两侧的侧壁均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连通落料槽体内腔且向远离落料槽体的方向延伸的投料槽道,所述投料槽道上端开口,所述投料槽道的底板倾斜地设置,投料槽道的底板远离落料槽体的一端高于靠近落料槽体的一端;

所述桶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下端开口,桶体内底部的四个侧面板的内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各固定连接有一根限位横梁,四根限位横梁围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桶体的后侧面板在位于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横梁上方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槽口,抽板穿过槽口与所述矩形框的上表面滑动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箱体设置在公交车内空间的上部,使其开口端通过落料槽体与公交车顶板固定连接,并使箱体内设置有皮带输送机,这样,当公交车内的人们投递垃圾时,直接将垃圾放入投料槽道中即可,投料槽道的底板倾斜设置,会将投入的垃圾输送到落料槽体的内腔中,落料槽体的两侧侧壁会将进入的垃圾导流到箱体内的皮带输送机的皮带表面,进而垃圾会被皮带输送机运输到出料弯管中,再通过出料弯管将垃圾送入桶体内。由于投料槽道向远离落料槽道方向延伸,因此,位于车内各个位置的人不需要靠近落料槽道即可以将垃圾从投料槽道上开口端放入投料槽道中。桶体下端开口,并使抽板与固定设置在桶体底部的矩形框的框面滑动配合,这可以方便地清除桶内的垃圾。该装置中桶体设置在公交车外部,其不占用公交车内有限的地面空间,其垃圾容量大,能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为了方便乘客放入垃圾,所述投料槽道远离落料槽体的一端距离公交车车体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距离为30至50厘米。

进一步,为了提高输送效果,所述箱体和皮带输送机均后低前高倾斜地设置,且箱体和皮带输送机的倾斜角度均为10至20度。

进一步,为了提高投入进投料槽道中的垃圾顺利溜入落料槽体的内腔中,所述投料槽道的底板的倾斜角度为45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落料槽体与箱体的配合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抽板与箱体底部的矩形框配合的状态图。

图中:1、桶体,2、箱体,3、出料弯管,4、落料槽体,5、皮带输送机,6、投料槽道,7、抽板,8、限位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公交车专用垃圾收集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公交车外部后侧的桶体1、位于公交车内空间上部的断面呈矩形的箱体2、连通车内箱体2后端和桶体1上端进料口的出料弯管3和断面呈倒锥台型的落料槽体4,所述箱体2沿公交车车体宽度方向的中心延伸,其从公交车的前部延伸到公交车的后端,箱体2的位置高于桶体1,其上端开口,落料槽体4位于箱体2上方且沿箱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下端开口,落料槽体4的下端与箱体2的上端连通,落料槽体4的上端与公交车顶板固定连接,箱体2内的下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皮带输送机5,所述皮带输送机5的后端靠近公交车后端地设置,所述落料槽体4的两侧的侧壁均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连通落料槽体4内腔且向远离落料槽体4的方向延伸的投料槽道6,所述投料槽道6上端开口,所述投料槽道6的底板倾斜地设置,投料槽道6的底板远离落料槽体4的一端高于靠近落料槽体4的一端;所述桶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下端开口,桶体内底部的四个侧面板的内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各固定连接有一根限位横梁,四根限位横梁围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桶体的后侧面板在位于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横梁上方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槽口,抽板穿过槽口与所述矩形框的上表面滑动配合。通过使箱体2设置在公交车内空间的上部,使其开口端通过落料槽体4与公交车顶板固定连接,并使箱体2内设置有皮带输送机5,这样,当公交车内的人们投递垃圾时,直接将垃圾放入投料槽道6中即可,投料槽道6的底板倾斜设置,会将投入的垃圾输送到落料槽体4的内腔中,落料槽体4的两侧侧壁会将进入的垃圾导流到箱体2内的皮带输送机5的皮带表面,进而垃圾会被皮带输送机5运输到出料弯管3中,再通过出料弯管3将垃圾送入桶体1内。由于投料槽道6向远离落料槽道4方向延伸,因此,位于车内各个位置的人不需要靠近落料槽道4即可以将垃圾从投料槽道6上开口端放入投料槽道6中。桶体1下端开口,并使抽板7与固定设置在桶体1底部的矩形框的框面滑动配合,这可以方便地清除桶内的垃圾。该装置中桶体1设置在公交车外部,其不占用公交车内有限的地面空间,其垃圾容量大,能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为了方便乘客放入垃圾,所述投料槽道6远离落料槽体4的一端距离公交车车体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距离为30至50厘米。

为了提高输送效果,所述箱体2和皮带输送机5均后低前高倾斜地设置,且箱体2和皮带输送机5的倾斜角度均为10至20度。

为了提高投入进投料槽道6中的垃圾顺利溜入落料槽体4的内腔中,所述投料槽道6的底板的倾斜角度为45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