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87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输送线,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生产线中传送带是一种利用工作构件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或利用介质在管道中的流动使物料向前输送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7140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滚筒传送带分流机,包括减速机马达,滚筒传送带和分割部,所述分割部包括活塞气缸,推杆和护栏,所述减速机马达驱动滚筒传送带上各滚筒顺时针转动,所述滚动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和分流传送带,所述分流传送带的起始端位于主传送带的中段,分流传送带与主传送带呈锐角夹角;所述推杆一端固定于护栏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塞气缸上;所述活塞气缸推动推杆伸长,带动推杆另一端的护栏下行运动或者上行复位。

该滚筒传送带分流机在输送不同粗细的灌装容器时,会在分流入口处受到拨离产生的冲击力,在运送较细的灌装容器时,会由于两侧防护带的保护不到位而导致灌装容器容易滑倒,其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在输送不同粗细的灌装容器时,能够通过改变分流处的防护带宽度,来对灌装容器进行更好的保护,防止灌装容器因在分流入口受到冲击力而导致滑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机架、设置于固定机架的主传送带、分流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主传送带以及分流传送带外侧的外侧防护带和设置在两分流传送带内侧的两条内侧防护带,所述外侧防护带和内侧防护带均由柔性材料制成,两条内侧防护带连接呈人字形且在连接处形成分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内侧防护带之间活动设置有活动杆,所述固定机架上竖直设置有与活动杆连接的扭杆以及带动扭杆转动的转动机构,当两内侧防护带之间的距离等于活动杆的长度时,内侧防护带与活动杆之间的抵设力最大,当内侧防护带与活动杆之间的抵设力最大时,活动杆开始转动,两内侧防护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内侧防护带与活动杆之间的抵设力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输送较细的灌装容器时,通过转动机构带动扭杆来使活动杆水平转动并使其对分流传送带两条内侧防护带造成的挤压力减小,来使得分流传送带的宽度变小,能够对较细的灌装容器进行限位,防止倒落,增加了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两端均设置有半球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活动杆相对于两条内侧防护带的摩擦力,更容易的能实现宽度调节,增加了便捷性,更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扭杆上端的羊角把手以及用于对扭杆定位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羊角把手来带动扭杆转动,扭杆会带动活动杆转动,使得活动杆对两条内侧防护带的抵设力改变,从而使得两条内侧防护带的宽度改变,达到所需宽度时,可以通过定位件来对扭杆进行定位,增加了实用性以及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扭杆周身的且位于同一圆周上的若干第一限位孔、设置在固定机架上的第二限位孔以及销子,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孔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条内侧防护带由于活动杆的抵设力而达到所需宽度时,可通过将销子穿插于第一限位孔以及第二限位孔,来将扭杆定位,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扭杆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可以将扭杆带动,从而能使得活动杆对内侧防护带的抵设力发生改变,进一步内侧防护带的宽度也随之改变,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为与第二齿轮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第二齿轮,并且伺服电机可以起到对第二齿轮定位的作用,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扭杆连接的从动轮、连接有第二驱动件的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皮带或链条转动,使得与从动轮连接的扭杆转动,进一步使得两条内侧防护带的宽度也随之改变,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驱动件为与主动轮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二伺服电机来驱动主动轮转动并且对主动轮进行定位,增加了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图8为图7的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固定机架;2、主传送带;3、分流传送带;4、外侧防护带;5、内侧防护带;6、凸起;7、扭杆;8、第一转动孔;9、第一限位孔;10、第二限位孔;11、链条;12、销子;13、羊角把手;14、环形槽;15、第一齿轮;16、放置腔;17、第二齿轮;18、第一伺服电机;19、从动轮;20、主动轮;21、第二伺服电机;22、皮带;23、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机架1,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主传送带2、分流传送带3以及设置在主传送带2以及分流传送带3外侧的外侧防护带4和设置在两分流传送带3内侧的两条内侧防护带5,两条内侧防护带5连接呈人字形,两条内侧防护带5之间活动设置有活动杆23,活动杆23两端设置有半球形凸起6,活动杆23中端设置有扭杆7,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孔8,扭杆7穿设于第一转动孔8并伸出固定机架1,在扭杆7穿设于第一转动孔8内的部分周身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孔9,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孔9大小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10,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链条11,销子12通过链条11与固定机架1连接,扭杆7伸出固定机架1的一端设置有羊角把手13。

该饮料输送线防护带的宽度调节装置使用原理为:当输送较粗的灌装容器时,可以通过转动羊角把手13带动扭杆7转动活动杆23,来减小活动杆23对内侧防护带5的抵设力,从而改变内侧防护带5的宽度,达到所需宽度时,可以通过销子12穿插进第一限位孔9以及第二限位孔10,来固定扭杆7,使其不发生移位。

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以及图5所示,固定机架1内设置有环形槽14,环形槽14内设置有第一齿轮15,扭杆7穿设于固定机架1与第一齿轮15固定连接,环形槽14内壁还设置有放置腔16,放置腔16内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5啮合的第二齿轮17,固定机架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7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18.

实施二与实施例一的使用原理区别之处在于:当输送较细的灌装容器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8来带动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通过与第一齿轮15啮合的作用来达到带动第一齿轮15转动,活动杆23因此发生转动来达到改变内侧防护带5宽度的目的,当达到所需宽度时,第一伺服电机18也能起到对扭杆7定位的作用。

实施例三: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6和图7以及图8所示,扭杆7的顶端设置有从动轮19,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主动轮20,主动轮20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1,主动轮20与从动轮19通过皮带22或者链条连接。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使用原理区别之处在于:实施例三是通过第二伺服电机21来带动主动轮20转动,从而通过皮带22带动从动轮19转动,使得转动活动杆23因此发生转动来达到改变内侧防护带5的宽度的目的,当达到所需宽度时,第二伺服电机21也能起到对扭杆7定位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