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吊钩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956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吊钩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葫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吊钩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手动葫芦,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人力来完成装吊重物的,它们的结构也有很多不同,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主要包括手拉葫芦和手扳葫芦两种。其中,手拉葫芦是通过拽动手链条、手链轮转动,将摩擦片棘轮、制动器座压成一体共同旋转,长轴便转动片齿轮、短轴和花键孔齿轮;装置在花键孔齿轮上的起重链轮就带动起重链条,从而平稳地提升重物。手扳葫芦是通过人力扳动手柄借助杠杆原理获得与负载相匹配的直线牵引力,轮换地作用于机芯内负载的一个钳体,带动负载运行,从而可以进行提升、牵引、下降、校准等作业。

手动葫芦根据使用链条行数的不同包括单链、双链、三链以及三链以上的结构,一般在双链条和三链条结构中需要通过下吊钩连接组件将吊钩和链条连接起来,常规的结构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连接架1和连接件内部的游轮组件,游轮组件的游轮轴3与连接架1的中心安装孔圆周面配合,因此,当游轮转动的时候会带动游轮轴一并转动,长时间使用下钩架片的中心孔会产生严重磨损,使游轮轴转动不顺畅,进一步的导致游轮转动不顺,最终会导致起重链条卡链、运转不顺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吊钩连接组件,解决现有技术游轮转动带动游轮轴一起旋转,长时间使用时下钩架片的中心孔会产生严重磨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下吊钩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和连接架内部安装的游轮组件,所述连接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通过螺栓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上均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

所述游轮组件包括游轮、游轮轴和滚针,多个所述滚针安装在所述游轮轴与所述游轮连接处的圆周面间隙内,所述游轮轴两侧的端头圆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面,游轮轴两侧的端头圆柱安装在所述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的中心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连接孔后通过所述螺母旋紧固定。

再进一步的,所述游轮轴设计为阶梯圆柱结构,所述阶梯圆柱结构的中间部为滚针槽,所述滚针槽的两端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外侧为端头圆柱,且所述滚针槽、定位凸台和端头圆柱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游轮轴的滚针槽和所述游轮的中心孔形成一个圆环槽,所述滚针安装在所述圆环槽内。

再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滚针呈圆周布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滚针的材质采用轴承钢。

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和游轮组件安装完成后,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游轮之间形成起重链条穿过用的链条过孔,所述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的底部形成下吊钩安装槽,所述下吊钩的顶部连接端通过钢珠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吊钩安装槽。

再进一步的,所述钢珠组件包括钢珠和钢珠槽,所述钢珠安装在所述钢珠槽内卡接在所述下吊钩的顶部,以形成轴承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和游轮组件,连接架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的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第一架片、第二架片上均设置有中心通孔,且中心通孔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游轮组件包括游轮、游轮轴和滚针,多个滚针安装在游轮轴与游轮连接处的圆周面间隙内,游轮轴两端的端头圆柱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面,两端圆柱面安装在第一架片和第二架片的中心通孔内,且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相匹配,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游轮以沿游轮轴的轴线旋转时带动游轮轴旋转,消除了游轮轴旋转其两端的端头圆柱对连接架的中心通孔造成的磨损。此外,游轮轴和游轮之间安装有滚针,该滚针起到轴承的效果,且安装时滚针上涂抹黄油,增加润滑性,使得游轮相对游轮轴的转动更加顺畅,运行更加稳定,寿命延长。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安装快捷,定位面的设计消除了连接架中心通孔的磨损,滚针的设计实现了轴承的效果,使得游轮转动更加顺畅,运行稳定,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吊钩连接组件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吊钩连接组件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吊钩连接组件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吊钩连接组件使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吊钩连接组件使用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吊钩连接组件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架;11、第一架片;12、第二架片;13、连接孔;14、第一定位面;2、游轮;3、游轮轴;31、第二定位面;4、滚针;5、螺栓;6、螺母;7、下吊钩;71、钢珠;72、钢珠套;8、链条过孔;9、下吊钩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下吊钩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1和连接架1内部安装的游轮组件,所述连接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通过螺栓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上均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14;

所述游轮组件包括游轮2、游轮轴3和滚针4,多个所述滚针4安装在所述游轮轴3与所述游轮2连接处的圆周面间隙内,所述游轮轴3两侧的端头圆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面31,游轮轴3两侧的端头圆柱安装在所述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的中心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面14与所述第二定位面31相匹配。具体来说,所述油轮组件以所述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的接触面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

具体来说,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5和螺母6,所述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3,所述螺栓5贯穿所述连接孔13后通过所述螺母6旋紧固定。

所述游轮轴3设计为阶梯圆柱结构,所述阶梯圆柱结构的中间部为滚针槽,所述滚针槽的两端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外侧为端头圆柱,且所述滚针槽、定位凸台和端头圆柱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游轮轴3的滚针槽和所述游轮2的中心孔形成一个圆环槽,所述滚针4安装在所述圆环槽内,保证受力均匀,实现游轮轴3和游轮2之间的顺畅滚动。多个所述滚针4呈圆周布置,所述滚针4的材质采用轴承钢,其耐疲劳性强,耐磨性强,使用寿命长。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所述连接架1和游轮组件安装完成后,所述连接架1与所述游轮2之间形成起重链条穿过用的链条过孔8,所述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的底部形成下吊钩安装槽9,所述下吊钩7的顶部连接端通过钢珠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吊钩安装槽9。所述钢珠组件包括钢珠71和钢珠槽72,所述钢珠71安装在所述钢珠槽72内卡接在所述下吊钩7的顶部,以形成轴承旋转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如图4、图5所示,分别为双链条、三链条手动葫芦的下吊钩安装示意图,该结构下吊钩与起重链条的连接均需要通过下吊钩连接组件,其中,三链条结构使用时其连接架1的顶端设计为吊销结构,用于固定起重链条的一端,双链条结构使用时其连接架1的顶端不需要吊销结构,直接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固定即可。

安装时,首先将该下吊钩连接组件组装起来,将若干个滚针4抹上黄油,然后放入游轮轴3的滚针槽内,直至围成一圈,然后将游轮轴3和滚针4一起贯穿插入到游轮2的通孔中,使滚针4位于所述游轮2的中间部位,游轮组件安装完成,然后将组装好的游轮组件放置在第一架片11上,其中游轮轴3一侧的端头圆柱贯穿安装在第一架片11的中心通孔内,再将下吊钩7的的顶部固定端放置在第一架片11底部的下吊钩安装槽9内,将钢珠71抹上黄油安装在钢珠槽72内后套装在下吊钩7的相应位置,最后将第二架片12的中心通孔套装在游轮轴3另一侧的端头圆柱上,第一架片11和第二架片12上的连接孔13一一对齐,螺栓5贯穿连接孔13后通过螺母6旋紧固定。

使用时,将起重链条从连接架的一侧穿过链条过孔8,绕在游轮2的配合槽上,再从连接架的另一侧穿出,然后再绕在手动葫芦内的起重轮上,从另一边出来,则下吊钩7与起重链条连接在一起,启动手动葫芦的操作端,即可实现物品的提升、牵引、下降、校准等作业。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