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672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在储存或者运输物品(比如食物、药物等)时,需要保证物品的温度不超过限定的温度,否则物品便会发生变质,因此,需要对放置物品的空间进行监测。一种方法是在物品放入和取出时各测一次温度,但这样无法监测物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是否会有一部分时间温度高于限定的温度;也有一些监测方法使用电子仪器在物品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对存放空间的温度一直监测,但这样的监测手段较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该包装袋放置示温体后,能监测物品在存储或者运输过程中是否会有一部分时间温度高于限定的温度,同时,将包装袋设置成内袋和外袋的结构,能防止内袋在运输途中破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包装袋是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包装袋包括外袋和设于外袋腔体内部的内袋,所述内袋的腔体内部还设有将内袋腔体分隔为两部分的挡片,挡片一侧的内袋为第一内袋,挡片另一侧的内袋为第二内袋;所述第一内袋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撕开结构,所述第二内袋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二撕开结构;所述第一撕开结构和第二撕开结构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袋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粘贴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线状结构。

所述包装袋的外袋和内袋分别是“U”字形的结构;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U”字形的内袋的底部,该挡片将内袋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撕开结构设置在挡片右侧的内袋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撕开结构设置在挡片左侧的内袋的右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撕开结构和第二撕开结构相对应。

优选的,该连接件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袋与所述第一撕开结构连接,该连接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袋与所述第二撕开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包装袋的外袋和内袋是“V”字形结构;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内袋的底部,挡片将内袋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撕开结构和第二撕开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袋的两个端部,或者,所述第一撕开结构和第二撕开结构设置在所述内袋的相对两个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袋的腔体内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通过将包装袋设置成内袋和外袋的结构,能防止内袋在运输途中破裂,进而避免内袋中的样品洒落出去;将包装袋设置成具有一个对折趋势的结构,并在的包装袋的一个对折面设置粘贴部,便于使用者将包装袋展开,进而通过连接件将撕开结构撕开,使内袋中的样品释放到外袋中,并在外袋中充分混合,以便通过样品的颜色变化来监测环境的温度变化;该包装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1、包装袋;11、外袋;12、内袋;13、连接件;121、第一内袋;122、第二内袋;123、挡片;1211、第一撕开结构;1221、第二撕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所述包装袋1是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包装袋1包括外袋11和设于外袋11腔体内部的内袋12,所述内袋12的腔体内部还设有将内袋12腔体分隔为两部分的挡片123,挡片123一侧的内袋12为第一内袋121,挡片123另一侧的内袋12为第二内袋122;所述第一内袋121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撕开结构1211,所述第二内袋122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二撕开结构1221;所述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通过一根线状的连接件13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的使用原理是:

在第一内袋121放置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固体颗粒,同时在第二内袋122放置具有第一颜色或者与第一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固体颗粒,第一固体颗粒和第二固体颗粒的熔点相同,使用时,需要展开包装袋1,在展开包装袋1时,连接件13会被拉伸,进而将第一内袋121上的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内袋122上的第二撕开结构1221撕开,使第一固体颗粒和第二固体颗粒分别从第一内袋121和第二内袋122进入到外袋11混合,当混合后的第一固体颗粒和第二固体颗粒产生不同于这两种固体颗粒的颜色时,则说明环境的温度曾经超出这两种固体颗粒的熔点。由此,可以通过该用于包装示温体的包装袋监测物品的存储温度或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放温度,进而可以判断该物品是否发生质变。

实施例1

图1所示,该包装袋1的外袋11和放置在外袋11内部的内袋12分别是“U”字形的结构,外袋11和内袋12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外袋11的一个外侧壁设有粘贴部(图未示),设置粘贴部(图未示)便于将包装袋1固定在被检测的物品上,且设置粘贴部(图未示)还能提醒使用者将包装袋1展开铺平使用,使连接件13被拉伸,进而将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撕开;内袋12底部设有挡片123,挡片123将内袋12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挡片123右侧的内袋12为第一内袋121,挡片123左侧的内袋12为第二内袋122,第一内袋121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撕开结构1211,第二内袋122的右侧壁设有第二撕开结构1221,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相对应,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通过一根线状的连接件13连接,该连接件13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袋11与所述第一撕开结构1211连接,该连接件13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袋11与所述第二撕开结构1221连接;图2为该包装袋1展开后的侧视图,包装袋1展开后,连接件13被拉伸,将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撕开,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被撕开处会形成两个通孔,使内袋12和外袋11连通。

实施例2

图3所示,该包装袋1的外袋11和内袋12为“V”字形结构,外袋11和内袋12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外袋11的一个外侧壁设有粘贴部(图未示),设置粘贴部(图未示)便于将包装袋1固定在被检测的物品上,且设置粘贴部(图未示)还能提醒使用者将包装袋1展开铺平使用,使连接件13被拉伸,进而将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撕开;内袋12底部设有挡片123,挡片123将内袋12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挡片123右侧的内袋12为第一内袋121,挡片123左侧的内袋12为第二内袋122,第一内袋121和第二内袋122的顶壁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通过一根线状的连接件13连接,该连接件13设于外袋11内部;图4所示,包装袋1展开后,连接件13被拉伸,进而将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撕开,第一撕开结构1211和第二撕开结构1221被撕开处会形成两个通孔,使内袋12和外袋11连通。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所述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