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高阻隔蒸煮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647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高阻隔蒸煮袋。



背景技术:

蒸煮袋是指能用于包装食品、医疗器具等并能经受高温蒸汽(100℃以上)加热杀菌的复合薄膜制成的包装袋,也称可蒸煮的软包装或软罐头。蒸煮袋食品与罐装食品相比,使用柔性包装材料,施以不含空气的预留容量真空包装,形成紧凑而较薄的包装形态,其传热快,在短时间内可达到杀菌效果,因而成为21世纪食品工业包装袋的大趋势,但是,目前的蒸煮袋仍然存在着某些弊端,如耐热性不够好、阻隔性差、油墨容易掉落进入食品等,这些都制约了蒸煮袋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耐高温蒸煮袋,其采用特殊的结构、耐高温效果极好的原材、高阻隔性的粘合剂及不易掉落和渗透的油墨,使得蒸煮袋具有耐高温不变形、高阻隔不渗透、持久性不掉墨、健康安全的优点,适合高温蒸煮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耐高温、可以解决经过高温蒸煮后的破袋分层现象的高阻隔蒸煮袋。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高温高阻隔蒸煮袋,从内到外依次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酰亚胺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酯薄膜层、硅涂层和印刷层,所述硅涂层由硅粉直接涂抹在聚酯薄膜层上形成,所述印刷层通过聚氨酯油墨在硅涂层上印刷而成,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层与聚酰胺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与聚酰亚胺薄膜层、聚酰亚胺薄膜层与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与聚酯薄膜层均通过粘结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剂为纳米粘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纳米耦合剂10-12wt%、环氧酚醛树脂3-5wt%、聚氨酯粘合剂93-95wt%。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油墨中还添加有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剂在聚氨酯油墨中的所占百分比为4-5wt%。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20-25μm。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薄膜层的厚度为15-20μm。

进一步的,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10-15μ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高阻隔蒸煮袋,采用特殊的结构、耐高温效果极好的原材、高阻隔性的粘合剂及不易掉落和渗透的油墨,使得蒸煮袋具有耐高温不变形、高阻隔不渗透、持久性不掉墨、健康安全的优点,适合高温蒸煮使用,且解决了经过高温蒸煮后的破袋分层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耐高温高阻隔蒸煮袋,从内到外依次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酰亚胺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酯薄膜层、硅涂层和印刷层,所述硅涂层由硅粉直接涂抹在聚酯薄膜层上形成,所述印刷层通过聚氨酯油墨在硅涂层上印刷而成,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层与聚酰胺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与聚酰亚胺薄膜层、聚酰亚胺薄膜层与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与聚酯薄膜层均通过粘结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剂为纳米粘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纳米耦合剂11wt%、环氧酚醛树脂4wt%、聚氨酯粘合剂94wt%。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油墨中还添加有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剂在聚氨酯油墨中的所占百分比为4.5wt%。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20μm。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薄膜层的厚度为15μm。进一步的,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10μ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高阻隔蒸煮袋,采用特殊的结构、耐高温效果极好的原材、高阻隔性的粘合剂及不易掉落和渗透的油墨,使得蒸煮袋具有耐高温不变形、高阻隔不渗透、持久性不掉墨、健康安全的优点,适合高温蒸煮使用,且解决了经过高温蒸煮后的破袋分层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