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钩安装装置、吊钩装置和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8111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吊钩安装装置、吊钩装置和起重设备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钩安装装置、吊钩装置和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在起重设备中,用于实现钢丝绳与重物连接的吊钩装置是关键的起升吊具,其中,吊钩装置的吊钩用于钩挂重物,吊钩装置的滑轮则用于与卷扬机构提供的钢丝绳连接。

现有技术中,吊钩装置的各个滑轮沿着水平方向依次并联设置,也即各个滑轮沿着水平方向呈一字型布置。图1示出了现有包括8个滑轮的吊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的吊钩装置,包括4个滑轮单元1’,每个滑轮单元1’包括2个滑轮11’,其中,4个滑轮单元1’沿着水平方向并联设置,且每个滑轮单元1’中的两个滑轮11’也沿着水平方向并联设置,也即该吊钩装置中的8个滑轮11’在水平方向呈一字型布置。

由图1可知,这种一字型的滑轮布置方式,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会造成吊钩装置的宽度较宽,起重臂臂头的尺寸较大,不仅影响起重设备的运输方便性,还导致起重臂的受力状况较差,影响起重设备的工作性能。

尤其,随着国际能源和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起重设备日益朝超大型化发展,起重设备中起升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多,钢丝绳直径不断增大,相应地,吊钩装置中滑轮单元的个数不断增多,且滑轮单元中各滑轮的尺寸也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现有一字型的滑轮布置方式的缺陷更加明显,难以适应超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吊钩装置,其各个滑轮沿着水平方向依次并联设置,占用空间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钩安装装置、吊钩装置和起重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钩安装装置。该吊钩安装装置包括滑轮组合结构和连接结构,滑轮组合结构连接于连接结构的上端,连接结构的下端则用于与起重设备的吊钩连接,其中,滑轮组合结构包括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单元,第一滑轮单元包括沿着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滑轮。

可选地,第一滑轮单元包括滑轮架,滑轮架上沿着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轮支撑部,至少两个滑轮支撑部与至少两个滑轮一一对应,各个滑轮支撑于对应的滑轮支撑部上。

可选地,滑轮组件还包括辅助连接结构,第一滑轮单元通过辅助连接结构连接于连接结构的上端;辅助连接结构包括辅助连接本体、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二辅助连接部,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辅助连接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辅助连接部与第一滑轮单元连接,第二辅助连接部与连接结构的上端连接。

可选地,辅助连接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辅助连接部位于同一侧的第三辅助连接部,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三辅助连接部分别用于与各自对应的一个第一滑轮单元连接,第三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与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大致相等;和/或,滑轮组件还包括第二滑轮单元,第二滑轮单元中滑轮的个数与第一滑轮单元中滑轮的个数不同;辅助连接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辅助连接部位于同一侧的第四辅助连接部,第四辅助连接部用于与第二滑轮单元连接,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与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不相等并使得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四辅助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辅助连接部所受到的力矩相等。

可选地,滑轮组件的第二滑轮单元中滑轮的个数为第一滑轮单元中滑轮个数的一半,辅助连接体上的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为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的大致两倍。

可选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及分别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下端和上端的吊钩连接部和滑轮连接部,其中,吊钩连接部用于与吊钩连接;滑轮连接部用于与滑轮组件连接,且滑轮连接部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与吊钩连接部上下正对设置;和/或,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其中每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关于吊钩连接部对称设置。

可选地,滑轮连接部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和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第一滑轮连接部和各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分别用于与各自对应的一个滑轮组件连接。

可选地,滑轮组合结构只包括一个滑轮组件,滑轮组件连接于第一滑轮连接部;或者,滑轮组合结构包括偶数个滑轮组件,偶数个滑轮组件中每两个滑轮组件连接于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上;或者,滑轮组合结构包括大于或等于3的奇数个滑轮组件,奇数个滑轮组件中的一个滑轮组件连接于第一滑轮连接部上,且奇数个滑轮组件中其余的滑轮组件中每两个滑轮组件连接于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上。

可选地,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一滑轮单元的至少两个滑轮的直径逐渐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钩装置。该吊钩装置包括吊钩和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该起重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吊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滑轮单元,且第一滑轮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滑轮沿着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从而相对于现有各个滑轮单元中的滑轮均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少滑轮布置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吊钩安装装置和吊钩装置的宽度,改善起重设备的运输方便性及起重臂的受力状况,有利于提高起重设备的起升能力。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吊钩安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吊钩安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3a示出图2中第一滑轮单元的主视图。

图3b示出图3a的A-A剖面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吊钩安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吊钩安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吊钩安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

1’、滑轮单元;11’、滑轮;

1、滑轮组件;11、第一滑轮单元;111、滑轮架;112、滑轮;12、辅助连接结构;13、第二滑轮单元;2、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以吊钩装置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图2-6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吊钩安装装置的四个实施例。参照图2-6,发明所提供的吊钩安装装置,包括滑轮组合结构和连接结构2,滑轮组合结构连接于连接结构2的上端,连接结构2的下端用于与起重设备的吊钩连接,而且,滑轮组合结构包括滑轮组件1,滑轮组件1包括第一滑轮单元11,第一滑轮单元11包括沿着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滑轮112。

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滑轮单元11,且第一滑轮单元11中的至少两个滑轮112沿着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各个滑轮单元的滑轮均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少滑轮布置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吊钩安装装置和吊钩装置的宽度,改善起重设备的运输方便性及起重臂的受力状况,有利于提高起重设备的起升能力。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缠绕于纵向排列的各滑轮112上的钢丝绳的相互干涉,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轮单元11的至少两个滑轮112可以设置为直径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逐渐变小,也即在纵向排列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滑轮112中,位于上方的滑轮112的直径小于位于下方的滑轮112的直径,基于此,缠绕于纵向排列的各滑轮12上的钢丝绳彼此互不干涉,能够进一步保证钢丝绳的顺利收放,使起重设备的吊装过程更加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2可以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及分别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下端和上端的吊钩连接部和滑轮连接部,其中,吊钩连接部用于与吊钩连接;滑轮连接部用于与滑轮组件1连接,且滑轮连接部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与吊钩连接部上下正对设置;和/或,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其中每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关于吊钩连接部对称设置。其中优选地,滑轮连接部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和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第一滑轮连接部和各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分别用于与各自对应的一个滑轮组件1连接。基于此,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组件1的个数以及各个滑轮组件1的连接位置来实现更多的滑轮组合变换形式,使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能够满足起重设备更多的工况需求。

图2-图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图3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吊钩安装装置包括滑轮组合结构和连接结构2,其中,滑轮组合结构包括两个滑轮组件1,两个滑轮组件1均连接于连接结构2的上端,而连接结构2的下端则用于与吊钩(图中未示出)连接。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吊钩连接部、第一滑轮连接部和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也即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其中,吊钩连接部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的下端,第一滑轮连接部和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均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的上端。而且,由图2可知,第一滑轮连接部设置于吊钩连接部的正上方,也即第一滑轮连接部与吊钩连接部上下正对设置;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则关于吊钩连接部大致对称设置,也即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与吊钩连接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大致相等。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滑轮组件1的结构相同,且两个滑轮组件1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上。由于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与吊钩连接部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两个滑轮组件1上所受载荷至吊钩连接部的力臂相等,且两个滑轮组件1的结构相同,两个滑轮组件1在起吊重物时受力相等,因此,两个滑轮组件1所施加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整个吊钩安装装置能够达到受力平衡状态,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倾斜或倾覆现象,保证施工安全性。

由于两个滑轮组件1的结构相同,因此,为了描述简便,以下仅以其中一个为例对滑轮组件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滑轮组件1包括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1和一个辅助连接结构12,其中,辅助连接结构12连接于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1与连接结构12的第二滑轮连接部之间,使得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1通过该辅助连接结构12连接于连接结构2的上端。通过设置辅助连接结构12,使得各个滑轮单元无需直接连接于连接结构2上,从而可以通过改变辅助连接结构12与连接结构2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方便地实现不同的滑轮组合方式,改变吊钩装置的吊重能力,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

由图2可知,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连接结构12包括辅助连接本体、第一辅助连接部、第二辅助连接部、第三辅助连接部和第四辅助连接部。其中,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辅助连接本体的下端,用于与第二滑轮连接部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部、第三辅助连接部和第四辅助连接部均设置于辅助连接本体的上端,用于与同一滑轮组件1的各个滑轮单元连接。

而且,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连接部与第三辅助连接部关于第二辅助连接部大致对称设置,也即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与第三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大致相等,这样便于通过在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三辅助连接部上设置结构相同的滑轮单元来实现滑轮组件1的平衡;另外,第四辅助连接部与第一辅助连接部关于第二辅助连接部非对称设置,也即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与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不相等,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结构不同(例如具有不同滑轮个数)的滑轮单元之间的平衡,例如,可以将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设置为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的大致两倍,实现滑轮个数呈半数关系的两个滑轮单元的平衡,这一点将在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进一步予以说明。

可见,通过在辅助连接结构12上设置第三辅助连接部,可以实现具有偶数个滑轮单元的滑轮组件1的平衡,而通过在辅助连接结构12上设置第四辅助连接部,还可以实现具有非偶数个滑轮单元的滑轮组件1的平衡,也即,通过设置第三辅助连接部和第四辅助连接部,使得该实施例的吊钩安装装置可以实现更多的滑轮组合方式,满足更多的工况需求。该实施例仅示出其中一种滑轮组合方式。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1的结构相同,每个滑轮单元11均包括一个滑轮架111和两个滑轮112,且两个滑轮112沿着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布置于滑轮架111上。具体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实施例的滑轮架111不同于现有的滑轮架,其上沿着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有与两个滑轮112一一对应的两个滑轮支撑部,每个滑轮112支撑于对应的滑轮支撑部上。可见,该实施例的滑轮单元中的滑轮不再采用现有的横向一字型布置方式,而是采用纵向布置方式,基于此,该实施例中的8个滑轮112在宽度方向上只需占用4个滑轮112的空间,相比于采用现有横向布置方式的8个滑轮在宽度方向上需要占用8个滑轮空间的情况(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少整个吊钩安装装置的宽度尺寸,不仅更便于运输,而且可以减小起重臂臂头的尺寸,改善起重臂的受力状态,这也使得该吊钩安装装置更能适应大型及超大型起重设备的发展需求。

如前所述,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滑轮组件1对称地设置于连接结构2上,因此,要使连接结构2两侧受力均衡而不发生倾斜,每个滑轮组件1自身需保持平衡。而又由于该实施例的每个滑轮组件1中的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结构均相同,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受力相等,因此,理论上,为了使得滑轮组件1自身受力平衡,只需使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力臂相等即可。但考虑到滑轮架111及辅助连接结构12的尺寸以及重量等因素的存在,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力臂可以设置为大致相等,以使得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力矩相等为准,在之后对另外三个实施例的描述中“大致”均可以参照该实施例进行理解。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分别连接于辅助连接结构12的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三辅助连接部上。由于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三辅助连接部关于第二辅助连接部大致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结构相同,也即以第二辅助连接部为支点,第一辅助连接部和第三辅助连接部的力臂大致相等,且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的受力相等,因此,两个第一滑轮单元1所施加的力矩相等,每个滑轮组件1均能够保持受力平衡。所以,该实施例可以有效防止吊钩安装装置发生倾斜,以免造成吊钩损坏或重物脱落等安全事故。

而且,由图3a和图3b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轮单元11的两个滑轮112的直径不同,位于上方的滑轮112的直径小于位于下方的滑轮112的直径,也即纵向依次布置的两个滑轮112中,位于上方的一个为小滑轮,位于下方的一个为大滑轮。由于纵向布置的各个滑轮112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变小,因此,在宽度方向上,缠绕于较小滑轮上的钢丝绳总是位于缠绕于较大滑轮上的钢丝绳的内侧,使得相应的钢丝绳能够互不干涉,保证钢丝绳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收放,提高重设备吊装过程的顺畅性。

如前所述,基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和辅助连接结构1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种滑轮组合方式,第一实施例仅示出其中一种,因此,接下来以图4-6为例进一步说明其中的另外三种滑轮组合方式。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示出第二种滑轮组合方式。如图4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与辅助连接结构12仍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中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为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的大约两倍。而该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方面,滑轮组件1中滑轮单元的结构不同,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滑轮组件1不再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滑轮单元11,而是包括一个第一滑轮单元11和一个第二滑轮单元13,其中,第一滑轮单元11仍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包括纵向依次排列的两个滑轮112,而第二滑轮单元13中滑轮112的个数与第一滑轮单元11中滑轮112的个数不同,其只包括一个滑轮112;另一方面,滑轮组件1中滑轮单元的设置位置不同,如图4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滑轮单元11连接于第一辅助连接部,而第二滑轮单元12连接于第四辅助连接部。

由于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为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的大致两倍,而第二滑轮单元13中滑轮112的个数为第一滑轮单元11中滑轮个数的一半,因此,第一滑轮单元11及第二滑轮单元13的力矩仍相等,从而能够使得吊钩安装装置受力平衡,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倾斜或倾覆。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实施例中仅示出了滑轮个数不相等的两个滑轮单元实现平衡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两个滑轮单元中的滑轮的个数并不局限于成半数关系,相应地,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也并不局限于为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的大致两倍,只要第四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与第一辅助连接部至第二辅助连接部的水平距离的比值与相应的两个滑轮单元中滑轮的个数的比值大致成反比,即可使至第二辅助连接部水平距离不相等的第四辅助连接部和第一辅助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辅助连接部的力矩相等,进而能够实现滑轮组件1及整个吊钩安装装置的受力平衡。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示出第三种滑轮组合方式。由图5可知,在该实施例中,滑轮组合结构只包括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滑轮组件1,且为了实现平衡,该滑轮组件1连接于连接结构2的第一滑轮连接部。由于第一滑轮连接部与吊钩连接部上下正对设置,因此,将滑轮组件1设置于该第一滑轮连接部处,其相对于吊钩连接部的力矩为0,又由于滑轮组件1自身能够平衡,所以,该实施例的吊钩安装装置也能够达到受力平衡状态。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示出第四中滑轮组合方式。由图6可知,该第四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滑轮组件1中只包括一个第一滑轮单元1,且该第一滑轮单元1连接于第一辅助连接部处,在这种状况下,当吊钩安装装置离开地面后,由于重力作用,辅助连接本体会绕着第二辅助连接部发生旋转,直至第一辅助连接部与第二辅助连接部达到上下正对的位置,使吊钩安装装置达到受力平衡。

上述四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的四种滑轮组合方式,其中,从滑轮组件的个数来看,前两个实施例均包括两个滑轮组件1,第三和第四实施例则只包括一个滑轮组件1,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组件1的个数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从滑轮单元的个数来看,前三个实施例中滑轮单元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属于多滑轮单元工况,第四实施例中只包括一个滑轮单元,为单滑轮单元工况,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单滑轮单元工况和多滑轮单元工况的切换;再从滑轮的个数来看,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滑轮的个数分别为8个、4个和2个,为2n个,而第二实施例中滑轮的个数为6个,为非2n个,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中一样实现2n个滑轮的平衡布置,还可以实现非2n个滑轮的平衡布置方式,即可以实现更多不同数量的滑轮的平衡布置。

此外,结合图2-图6可知,在上述四个实施例中,第一滑轮单元11中均只包括纵向排列的两个滑轮112,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滑轮单元11中还可以设置更多个滑轮112,也即包括沿着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滑轮112的第一滑轮单元11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上述四个实施例中,各连接部,包括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上的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辅助连接本体上的各连接部,均为销轴孔,各滑轮单元与辅助连接结构12之间以及滑轮组件1与连接结构2之间均通过销轴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拆卸方便,这可以使得工况变换过程更加简单方便,进而可以提高在不同工况间进行切换时的切换效率。

另外,上述四个实施例中仅示出了连接结构2上的滑轮连接部包括一个第一滑轮连接部和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的情况,且滑轮组件1的个数也仅示出了一个或两个的情况。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滑轮连接部还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滑轮连接部和至少两对第二滑轮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滑轮组件1的个数也可以增多,实现更多的变换方式,而至于滑轮组件1与滑轮连接部的连接关系,当滑轮组件1为偶数个时,这偶数个滑轮组件1中每两个滑轮组件1可以连接于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上,当滑轮组件1的个数为大于或等于3的奇数时,这奇数个滑轮组件1中的一个滑轮组件1可以连接于第一滑轮连接部上,且这奇数个滑轮组件1中其余的滑轮组件1中每两个滑轮组件1可以连接于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部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滑轮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和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并通过合理布置滑轮组件1,保证整体结构的平衡。

当然,滑轮连接部还可以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和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中的一个,也即可以只包括第一滑轮连接部,或者,可以只包括至少一对第二滑轮连接部,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的工况变换方式相对较少。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钩安装装置,不仅通过将至少两个滑轮采用纵向依次布置的方式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达到节约占用空间、减小宽度尺寸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等效果,还通过优化连接结构2和辅助连接结构12的结构,使滑轮组合变换方式更加多样,可以变换实现吊钩装置的更多吨位作业工况,满足更多样的使用需求。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吊钩装置和起重设备,其中,吊钩装置包括吊钩和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安装装置,而起重设备则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吊钩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