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塑盘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431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吸塑盘上料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组装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吸塑盘上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塑盘也叫吸塑托盘,或者塑料托盘,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硬片制成特定凹槽的塑料,将产品置于凹槽内,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的作用,也有运输型的托盘包装。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印制电路板趋于更加精密化设计,在单位区域内需插装的电子元器件更多。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不仅存放在不同的吸塑盘上,而且还需要不同的爪头抓取,因而传统的吸塑盘上料装置采用单一爪头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自动化生产需要,且运行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塑盘上料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动选用爪头抓取电子元器件送出,加快上料速度,实现连续性生产作业,满足自动化生产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吸塑盘上料系统,该上料系统具有:

一物架,该物架上设有储料箱,储料箱适合放有电子元器件的吸塑盘堆放,并实现吸塑盘升降调整;

一直振送料器,该直振送料器与物架衔接延伸设计;

一连爪机构,该连爪机构架设在吸塑盘上方,作XY平面运动;所述连爪机构至少具有两组可交替工作的爪头;

藉此,吸塑盘在储料箱中升降调整后,通过连爪机构选择合适的爪头,由爪头抓取吸塑盘上的电子元器件放到直振送料器上,再由直振送料器将电子元器件送至出料处,以供后续的插件组装。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连爪机构安装在一移动座上,移动座上还组装有取盘爪头,移动座作XY平面运动,可通过XY方向设置的马达丝杆机构驱动。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物架上的储料箱阵列分布,直振送料器基于阵列中线延伸设置,在直振送料器的两侧储料箱上分别架设连爪机构。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连爪机构上的爪头由推动气缸驱动伸缩,以达成交替工作选择。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取盘爪头具有左右两勾爪,左右两勾爪安装在双向丝杆上,双向丝杆由电机驱动;双向丝杆安装在升降座上,升降座由气缸驱动升降。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料箱、直振送料器及连爪机构的协调工作,可根据需要,自动选用爪头抓取电子元器件送出,加快上料速度,实现连续性自动上料工作,满足自动化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连爪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取盘爪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吸塑盘上料系统,该上料系统具有一物架1、一直振送料器3、一连爪机构4,物架1上设有储料箱11,储料箱11适合放有电子元器件的吸塑盘2堆放,并实现吸塑盘2升降调整;吸塑盘2升降可通过顶升机构驱动,顶升机构涵盖丝杆、气缸及连杆等机构,在此不作限制。直振送料器3与物架1衔接延伸设计,以便连接后续的组装设备;连爪机构4架设在吸塑盘2上方,作XY平面运动,以匹配抓取吸塑盘2不同槽位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连爪机构4至少具有两组可交替工作的爪头41,满足不同电子元器件抓取。藉此,吸塑盘2在储料箱11中升降调整后,通过连爪机构4选择合适的爪头41,由爪头41抓取吸塑盘2上的电子元器件放到直振送料器3上,再由直振送料器3将电子元器件送至出料处,以供后续的插件组装。通过储料箱11、直振送料器3及连爪机构4的协调工作,可根据需要,自动选用爪头41抓取电子元器件送出,加快上料速度,实现连续性自动上料工作,满足自动化生产需要。

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爪机构4安装在一移动座5上,移动座5上还组装有取盘爪头6,移动座5作XY平面运动。图中,移动座5通过XY方向设置的马达丝杆机构驱动,移动平稳、准确。所述物架1上的储料箱11阵列分布,直振送料器3基于阵列中线延伸设置,在直振送料器3的两侧储料箱11上分别架设连爪机构4。连爪机构4上的爪头41对应抓取直振送料器3两侧的吸塑盘2的电子元器件后放置到直振送料器3上;图中物架1上设有四个储料箱11,以致可以放置四种不同的吸塑盘2,根据需要,连爪机构4自动选择合适的爪头41抓取电子元器件送到直振送料器3上。本实施例中,连爪机构4上的爪头41由推动气缸42驱动伸缩,以达成交替工作选择;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稳定。

图1、2、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取盘爪头6具有左右两勾爪61,左右两勾爪61安装在双向丝杆62上,双向丝杆62由电机驱动,实现左右两勾爪61对合或分离;双向丝杆62安装在升降座63上,升降座63由气缸驱动升降,实现调节左右两勾爪61上下高度。取盘爪头6用于取盘,移出空的吸塑盘2,方便后续工作。该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

当然,以上附图仅是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