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00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



背景技术:

起重量限制器是一种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它专门用于各种型号规格的电动葫芦单双梁式起重机。该装置具有切断起重机起升电机回路的功能,可避免起重设备因过负荷超载造成的设备和人身事故。因此在冶金、机械、矿山、铁路、码头、仓库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传统的起重量限制器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起重量限制器安装时需要用长导线连接传感器和控制器,安装连接复杂,导线成本高,而且当起重量限制器出现故障时检修麻烦。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设计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侧面上下两端固定有弹性体,所述传感器侧面中部安装有U形螺栓,所述U形螺栓内设置有钢丝绳,所述传感器另一侧面固定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设置有电池、处理器、控制器和信号发射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盒外表面还铰接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固定有手柄,所述信号发射器能够向信号接收器发送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固定在控制主机上端,所述控制主机侧面固定有断路器,所述控制主机与所述信号接收器和所述断路器电连接,所述断路器还与起升电机电源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实用性,所述传感器为张力传感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实用性,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U形螺栓并与所述弹性体紧密接触,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弹性体能够探测到所述钢丝绳对所述弹性体的张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实用性,所述处理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实用性,所述控制器采用信号发射器控制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实用性,所述电池采用二次锂电池组。

上述的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机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省去了导线连接的复杂,降低了安装成本,检修维护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控制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传感器;2、钢丝绳;3、弹性体;4、U形螺栓;5、控制盒;6、信号发射器;7、电池;8、处理器;9、控制器;10、检修门;11、手柄;12、控制主机;13、信号接收器;14、断路器;15、起升电机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线起重量限制器,包括传感器1,传感器1侧面上下两端固定有弹性体3,传感器1侧面中部安装有U形螺栓4,U形螺栓4和弹性体3用于将传感器1固定在钢丝绳2上,U形螺栓4内设置有钢丝绳2,传感器1另一侧面固定有控制盒5,控制盒5内部设置有电池7、处理器8、控制器9和信号发射器6,处理器8用于处理传感器1检测到的张力数据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信号发射器6将数据信息发送给信号接收器13,处理器8与传感器1和控制器9电连接,控制器9还与信号发射器6电连接,电池7与传感器1、处理器8、控制器9和信号发射器6电连接,控制盒5外表面还铰接有检修门10,检修门10上固定有手柄11,信号发射器6能够向信号接收器13发送信号,信号接收器13固定在控制主机12上端,控制主机12用于对信号接收器13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当测量值超过额定值的110%时,控制主机12控制断路器14切断起升电机电源15与起升电机之间的电路连接,控制主机12侧面固定有断路器14,控制主机12与信号接收器13和断路器14电连接,断路器14还与起升电机电源15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传感器1能够探测到钢丝绳2对弹性体3的张力并将探测数据传递给处理器8,经处理器8处理后传递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信号发射器6将探测数据发送给信号接收器13,信号接收器13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传递给控制主机12,控制主机12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当测量值超过额定值的110%时,控制主机12控制断路器14切断起升电机电源15与起升电机之间的电路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起重量限制器的实用性,传感器1为张力传感器,钢丝绳2穿过U形螺栓4并与弹性体3紧密接触,传感器1通过弹性体3能够探测到钢丝绳2对弹性体3的张力,处理器8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9采用信号发射器控制器,电池7采用二次锂电池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