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笼及压接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189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吊笼及压接作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笼及压接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压接是电力行业在线路基本建设施工和线路维修中进行导线接接的必要工序。现有高压输电线路使用的高空压接作业装置主要包括吊设于输电线上的吊笼和位于吊笼内的压接机。需从吊笼的两侧将两根导线引入压接机中进行压接。在传统的压接作业装置中,由于导线进入吊笼的位置高于压接机的压接位置,导致导线压接时需弯曲。对于线径较小的导线来说,弯曲之后还可勉强保证压接的平直度,但是对于线径较大的导线来说,由于其弯曲难度较大,在压接时很难保证其平直度,严重影响压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吊笼及带有该吊笼的压接作业装置,该吊笼可保证压接过程中导线的平直度,提高压接质量。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吊笼,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所述底板用于放置压接机,所述防护板的顶端凹设有供导线进出的槽口,所述槽口的底部低于或平行于压接机的压接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滑轨和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支撑座,所述滑轨沿着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布置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压接机的压接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或所述滑轨上的卡环结构,所述卡环结构内设有与导线的外周相适应且与所述槽口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卡环结构用于将导线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环包括卡箍和位于所述卡箍内的胶圈,所述胶圈内设有所述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所述防护板连接并围合形成框体结构,所述防护板的高度小于所述防护栏的高度,每个所述防护板的上方均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防护栏连接,所述横梁的至少其中一端与所述防护栏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防护栏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防护栏通过卸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栏包括多根支撑梁,多根所述支撑梁连接配合形成框架结构,所述防护栏还包括踢脚线围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以将所述笼体起吊的吊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口呈U形状,所述槽口的底部设有胶条。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压接作业装置,包括压接机和上述的吊笼。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笼,由于其侧面的防护板开设有槽口,由于槽口的底部低于或平行于压接机的压接位置,因而当导线穿过槽口进入压接位置时可消除进入吊笼的位置与压接位置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可保证压接过程中导线的平直度,提高压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滑轨和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支撑座,通过支撑座来放置压接钳,从而方便移动压接钳,进而方便改变导线上压接位置,避免压接时导线移动,造成导线磨损现象,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大线径导线的压接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卡环结构,用以将导线卡住固定,防止在移动压接钳的过程中导线也跟着移动,影响压接质量。

所述卡环包括卡箍和胶圈,胶圈一方面可实现与导线的软接触,防止导线磨损;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不同的厚度规格,用以实现不同线径的导线的压接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栏和防护板围合形成框体结构,用以形成一个安全的高空作业环境。所述防护板的高度较小,可以减轻整个吊笼的重量。同时在防护板的上方增设横梁,用以保证整个吊笼的安全性,也可加强整个框体结构的连接强度。此外,横梁的至少其中一端与护栏板可拆卸连接,方便两根导线压接完之后可打开横梁使得压接导线整体上升。

此外,所述防护栏也为由支撑梁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用以减轻整个吊笼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槽口呈U形状,同时其底部设有胶条,用以减少导线的磨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吊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卡环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板,200、防护板,210、槽口,300、防护栏,310、支撑梁,320、踢脚线围板,400、横梁,410、卸扣,500、斜梁,600、滑轨,700、支撑座,800、卡环结构,811、第一锁环,812、第二锁环,820、胶圈,821、通孔,822、第一胶圈,823、第二胶圈,830、螺栓,840、螺母,900、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设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接作业装置,包括吊笼(如图1所示)和位于吊笼内的压接机(附图未示出)。所述压接机包括液压机和压接钳。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吊笼包括底板100和设于所述底板100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200。在压接作业过程中,两个防护板200沿着导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压接机设于底板100上。所述防护板200的顶端凹设有供导线进出的槽口210,所述槽口210的底部低于或平行于压接机的压接位置,或所述槽口210的底部靠近于所述底板100设置。因而当导线穿过槽口210进入压接位置时可消除进入吊笼的位置与压接位置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可保证压接过程中导线的平直度,提高压接质量。优选地,所述槽口210呈U形状,同时其底部设有胶条(附图未示出),用以减少导线的磨损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板200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栏300,所述防护栏300与所述防护板200连接并围合形成框体结构,用以形成一个安全的高空作业环境。所述防护板200的高度小于所述防护栏300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防护板200的高度设计为尽量小,可以减轻整个吊笼的重量。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防护板200的上方均设有横梁400,所述横梁4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防护栏300连接,用以增强整个吊笼的安全性,也可加强整个框体结构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400的至少其中一端与所述防护栏300可拆卸连接,方便两根导线压接完之后打开横梁400使得压接导线整体上升。优选地,所述横梁40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防护栏300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防护栏300通过卸扣410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200的宽度沿着远离所述底板100的方向逐渐减小,其呈类梯形结构,用以进一步减轻整个吊笼的重量。所述防护板200的一侧通过一根斜梁500与所述防护栏300连接,另一侧通过另外一根斜梁500与所述防护栏300连接,用以增强整个吊笼的强度。所述斜梁500以及所述横梁400优选为角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栏300也由多根支撑梁310连接配合形成框架结构,用以减轻整个吊笼的重量。所述防护栏300还包括踢脚线围板320。所述支撑梁310优选为无缝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100上的滑轨600和与所述滑轨600滑动配合的支撑座700。所述滑轨600沿着两个所述防护板200的布置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座700可为托盘结构。压接机中的液压机直接放置于底板100上,压接机中的压接钳则固定于支撑座700上。由于支撑座700可在滑轨上滑动,因而可方便压接钳移动,进而方便改变导线上压接位置,避免压接时导线移动,造成导线磨损现象,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大线径导线的压接工作。优选地,所述支撑座700的底下设有滑动轮,所述滑轨600内设有滑动槽。

请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在压接时将导线固定的卡环结构800。所述卡环结构800设于所述底板100或所述滑轨600上,其设有与导线的外周相适应且与所述槽口210相对设置的通孔821,用以将导线卡住固定,防止在移动压接钳的过程中导线也跟随移动,影响压接质量。具体地,所述卡环结构800包括卡箍和位于所述卡箍内的胶圈820,所述胶圈820设有所述通孔821。所述卡箍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锁环811和第二锁环812,所述第一锁环8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环81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环8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环812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830和螺母840)连接。胶圈820可实现与导线的软接触,防止导线磨损;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不同的厚度规格,用以实现不同线径的导线的压接工作。优选地,所述胶圈820可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胶圈822和第二胶圈823组成,其中第一胶圈822固定于第一锁环811上,第二胶圈823固定于第二锁环812上,方便导线穿过。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以将所述笼体起吊的吊绳900,所述吊绳900为钢丝绳。每个护栏板的上方对应安装有一根吊绳9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数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