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866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电塔筒的外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能够有效的保护塔筒内的相关设备在运输、存储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支撑部件,只有完好无损的塔筒才能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发电。塔筒在存放及运输的过程中必须是水平放置,由于塔筒的直径较大,塔筒的两端必须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塔筒内部的设备不会因为外部的环境而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设计一种能够完全将塔筒两端密封包裹住的装置,考虑到塔筒吊装完成后此装置就无用了;因此必须能够重复可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包括前端封头布和后端封头布,所述前端封头布和后端封头布分别安装在塔筒的两端,所述前端封头布和后端封头布均包括端头布和环套,所述端头布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窗帘和下窗帘,所述端头布和环套双道缝合,所述端头布的内侧中间设有加强布和第二扎带,所述第二扎带的端部设有第二双齿紧绳架,所述加强布的两端设有两组第一扎带,所述第一扎带的端部设有第一双齿紧绳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采用优质防水布,强度高,其端头布和环套双道缝合和压边,使其可靠以及寿命更长;而且内侧中间加二条水平加强带,使单块受力面积近似相等,并通过4个法兰孔,由1个紧绳器即可同时收紧2个加强带,彻底解决封头布脱落的问题,不存在安全隐患,降低成本;同时,前封头布不进风,后封头布有泄压窗,后封头布不承压,延长使用期限;环套接头处,有重叠且不缝合,好处之一是防止紧绳器压伤筒体表面,二是消除加工过程中环套直径偏小带来的影响,不影响安装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保护塔筒内的相关设备在运输、存储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封头布或者后端封头布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封头布或者后端封头布内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封头布或者后端封头布另一种示意图。

图中:1前端封头布、2后端封头布、21端头布、22上窗帘、23下窗帘、24第一扎带、25第一双齿紧绳架、26加强布、27第二扎带、28第二双齿紧绳架、29环套、3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泄压式可回收封头布,包括前端封头布1和后端封头布2,所述前端封头布1和后端封头布2分别安装在塔筒3的两端,所述前端封头布1和后端封头布2均包括端头布21和环套29,所述端头布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窗帘22和下窗帘23,所述端头布21和环套29双道缝合,所述端头布21的内侧中间设有加强布26和第二扎带27,所述第二扎带27的端部设有第二双齿紧绳架28,所述加强布26的两端设有两组第一扎带24,所述第一扎带24的端部设有第一双齿紧绳架25。

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1、采用优质防水布加工成盖形状;

2、在塔筒3的前端安装前端封头布1,后端安装后端封头布2;

3、通过收紧器将前端封头布1或者后端封头布2牢固的固定在塔筒3上;保证运输或者存储的过程中不脱落;

4、回收前端封头布1或者后端封头布2时,只需将收紧器调松;即可轻松将封头布取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前端封头布1和后端封头布2两部分组成。前端封头布1或者后端封头布2必须成对使用,前端封头布1(车辆行驶方向)近似密封,后端封头布2有泄压窗,减少内压。前端封头布1完全闭合,安装在塔筒3的前端(车辆前进方向),这样能够保证塔筒3外部的气压不会进入塔筒3内部;后端封头布2安装在塔筒3的后部,由于后端封头布2设计有泄压窗(折叠式设计,既能泄压,又能保证灰尘等不会进入塔筒内部),即使塔筒3内部产生了大于外部的压力,也能通过泄压窗将压力释放出去;这样能使前端封头布1或者后端封头布2牢固的封闭在塔筒3的两段,确保塔筒3在吊装之前;塔筒3内部的设备不会因为风雨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问题;从而保证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