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45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材料的输送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输机。



背景技术:

传输机在货物输送领域应用广泛且已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传输隔热材料的传输机,尤其是针对不同规格大小的隔热板材进行传输的传输机,其设置的卡轮均为固定的,故决定了滚动连接于卡轮的多个传输条之间的间距为固定不可变的,而这样设计所带来的问题是:当传输机上的隔热板规格调换时,隔热板便不能够较好的在传输机上进行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机,其能够根据不同宽度的隔热材料,调节每个卡轮在转轴上的轴向间距,进一步调整每个传输条的间距,从而使得不同规格的隔热材料都能够在此传输机上进行有效传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传输机,其包括传输机本体和用于输送物料的多个传输条,传输机本体包括传输机支架和多个转轴,传输机支架为带有四个支脚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每一个转轴均垂直于传输方向且与传输机支架转动连接,且每一个转轴均套设有可沿转轴的轴向调节的卡轮,每个传输条均沿传输方向与多个卡轮滚动连接,且与每个传输条连接的卡轮的个数均与转轴的个数相等。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卡轮,进而调节卡轮之间的距离,最终改变传输条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规格物料的传输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卡轮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卡轮位置的定位件,根据物料的规格要求通过定位件对每一个卡轮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传输条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物料的顺利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定位件均为内六角螺栓,每一个卡轮上沿径向均设有与内六角螺栓相配合的螺纹通孔,每一个内六角螺栓均带有外螺纹且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每一个内六角螺栓穿过螺纹通孔的一端与转轴相互抵靠。通过内六角螺栓对转轴的挤压作用使得套设在转轴上的卡轮能够被固定。同样,如果需要调节卡轮的位置时,可将内六角螺栓拧松,调整好卡轮的位置后再将内六角螺栓拧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转轴沿轴向均匀开设有用于内六角螺栓卡位的多个键槽。设置多个键槽主要是为了加强内六角螺栓的卡位性能,防止内六角螺栓与转轴抵靠不紧而造成的卡轮相对转轴滑动和/或转动,从而使卡轮不能够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卡轮均为圆筒形且均设置有与传输条相配合的环形凹槽。卡轮上设置的环形凹槽主要是对传输条进行导向,让传输条能够沿传输方向精准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卡轮的环形凹槽内均设置有散热孔。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传输机往往都是长时间持续工作,故卡轮和传输条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影响了卡轮和传输条的使用寿命,因此,通过在卡轮的环形凹槽内设置散热孔加强散热,从而达到延长卡轮和传输条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传输条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纹。传输机在传输物料地过程中,由于物料放置在传输条上,传输条在传输过程中与卡轮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时,经常会出现打滑现象,另外,传输条与物料接触的表面也经常由于比较光滑而将物料滑落,这不但不利于物料地传输而且也严重影响传输条的使用寿命,因此,通过在每一个传输条表面设置防滑条纹来减少传输条打滑现象和物料滑落现象的发生,进而实现物料地有效顺利的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传输机支架转动连接,使得每一个转轴都能够在传输机支架上绕着自身的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传输机支架设置有用于纠正卡轮位置跑偏的纠偏装置。由于在传输机工作过程中,卡轮松动跑偏时有发生,而且在调节卡轮位置时利用手动调节不但很麻烦且也不够精准,因此,通过设置纠偏装置不但可以实现对卡轮跑偏的自动纠正,而且也能帮助工作人员对卡轮位置的调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卡轮还可为由两个相同的半环形卡轮组件组合而成,两个卡轮组件分别为第一卡轮组件和第二卡轮组件,第一卡轮组件和第二卡轮组件套设于转轴并形成第一接合处和第二接合处,第一接合处通过铰链连接,第二接合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卡轮位置时,将固定第二接合处的螺栓拧松,调整好卡轮位置后,再拧紧螺栓;另外,通过由两个卡轮组件组合而成的卡轮,可以在不拆卸转轴的情况下,对卡轮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传输机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卡轮来实现对卡轮之间距离的调整,改变传输条之间的距离,满足了不同规格物料的传输要求,这不仅提高了传输机自身对物料地适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传输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动力装置和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200-传输机;120-传输机本体;121-第一转轴;122-传输机支架;123-第二转轴;124、224-转轴;125-第三转轴;127-第四转轴;128-内六角螺栓;129、229-卡轮;130-键槽;131-轴承;150-环形凹槽;152-散热孔;154-防滑条纹;140-第一传输条;160-第二传输条;133-纠偏装置;132-液压泵;134-液压管;136-液压缸;138-纠偏导向槽;137-活塞杆;170-驱动电机;172-驱动轮;171-皮带;231-第一卡轮组件;233-第二卡轮组件;230-第一接合处;232-第二接合处;235-合页;23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机100,传输机100包括传输机本体120和用于输送物料的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传输机本体120包括传输机支架122、四个相同的转轴124。

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支架122为带有四个支脚的长方形框架结构,通过传输机支架122的四个支脚支撑整个传输机100,从而使得整个传输机100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

转轴124设置在传输机支架122上,其包括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且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上均设置有与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作用的卡轮129。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均转动连接于传输机支架122的顶端,并且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传输方向,从而使得可以很好地通过卡轮129带动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沿传输方向运动,不易发生位置偏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转轴12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131与传输机支架122转动连接,使得转轴124都能够在传输机支架122上绕着转轴124的轴线转动,且摩擦力小,转动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传输距离的不同转轴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例如转轴124的数量可以选择3根、5根、8根等。

请参照附图2,传输机100还包括驱动电机170和设置在第一转轴121一端的驱动轮172,驱动电机170与驱动轮172通过皮带171实现两者之间的动力传递,当驱动电机170通过皮带171动力传递给驱动轮172后,驱动轮172带动整个第一转轴121转动,第一转轴121带动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沿运输方向运动,进而与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滚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作为从动轮同时转动,此时便完全实现传输机100的整个动力传递的过程。

参见图1,卡轮129套设于转轴124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上均套设有两个卡轮129,且四根转轴124上的卡轮129沿传输方向排列形成两列,从而便于将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分别连接在两列卡轮129上。本实施例中,卡轮129在转轴124上的位置可以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卡轮129,进而调节卡轮129之间的距离,最终改变第一传输条140与第二传输条160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规格物料的传输要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卡轮129的调节是通过在卡轮129设置有用于调节其自身位置的内六角螺栓128来实现的,卡轮129径向还设有与内六角螺栓128相配合的螺纹通孔,内六角螺栓128带有外螺纹且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内六角螺栓128穿过螺纹通孔的一端与转轴124相互抵靠。通过内六角螺栓128对转轴124的挤压作用使得套设在转轴124上的卡轮129能够被固定,同样,如果需要调节卡轮129的位置时,可将内六角螺栓128拧松,调整好卡轮129的位置后再将内六角螺栓128拧紧。因此,根据物料的规格要求通过控制内六角螺栓128对卡轮129进行调节实现第一传输条140与第二传输条160之间距离的调节,最终实现物料地顺利传输。

进一步地,转轴124沿轴向均匀开设有用于内六角螺栓128卡位的多个键槽130。设置多个键槽130主要是为了加强内六角螺栓128的卡位性能,防止内六角螺栓128与转轴124抵靠不紧而造成的卡轮129相对转轴124滑动和/或转动,从而使卡轮129不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卡轮129为圆筒形且设置有与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相配合的环形凹槽150。卡轮129上设置的环形凹槽150主要是对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进行导向,让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能够沿传输方向精准的运动,避免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跑偏影响传输机100的正常工作。

环形凹槽150内设置有用于卡轮129、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进行散热的散热孔152。由于传输机在实际的生产中,往往都是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卡轮和传输条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影响了卡轮和传输条的使用寿命。因此,通过在卡轮129的环形凹槽150内设置散热孔152加强散热,从而达到延长卡轮129、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使用寿命的目的,最终从整体上延长传输机1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转轴124上设置的卡轮129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例如,每个转轴124上均设置3个、4个或更多的卡轮129。

再次参照图1,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分别沿传输方向与四个卡轮129滚动连接,具体地,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容纳于环形凹槽150内。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利用与卡轮129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在卡轮129上滚动。从而转轴124的转动带动卡轮129的转动,从而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与对应的卡轮129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进行传动,然后将需要传输的物品放置在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从而达到传输物品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条的数量也可以根据物料规格的大小进行调整,最终使每一个转轴上设置的卡轮数量与传输条的数量相等即可。

传输机100在传输物料的过程中,如果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与卡轮129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时,经常会出现打滑现象,且物料在传输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滑落现象,这不但不利于物料的传输而且也严重影响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纹154。因此,通过在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上设置防滑条纹154来增大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与卡轮129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传输机100工作过程中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与卡轮129之间打滑现象和物料滑落现象的发生,进而实现物料有效平稳的传输。

由于在传输机100工作过程中,卡轮129松动跑偏时有发生,而且在调节卡轮129位置时利用手动调节不但很麻烦且也不够精准,因此,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支架122还设置有用于纠正卡轮129位置跑偏的纠偏装置133。参照附图2,纠偏装置133包括液压泵132、液压管134、液压缸136和用于与卡轮129相配合的纠偏导向槽138,液压管134的两端分别与液压泵132和液压缸136密封连接,液压缸136一端转动连接在传输机支架122上,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杆137,活塞杆137与纠偏导向槽138铰接,纠偏导向槽138与传输机支架122滑动连接。当纠偏装置133需要工作时,液压泵132通过液压管134将动力传输给液压缸136,液压缸136驱动活塞杆137,活塞杆137牵动纠偏导向槽138沿垂直于传输方向可来回移动,从而实现了对卡轮129在径向方向移动的控制。通过纠偏装置133的设置,使得通过液压驱动可以控制卡轮129沿径向的移动,这不但可以及时矫正卡轮129的位置,而且在工作人员对卡轮129位置进行调节时,也能通过纠偏装置133实现统一调节,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传输机100的工作原理是:传输机100正常工作时,是由驱动电机170通过皮带171传递动力给驱动轮172,驱动轮172带动第一转轴121转动,第一转轴121的转动使与之相配合的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同时开始滚动,第一传输条140和第二传输条160的滚动使与之接触的从动轴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和第四转轴127同时开始转动,至此,传输机100便可正常工作传输物料。当传输机100上的物料规格改变时,就需要及时调整第一传输条140与第二传输条160之间的距离以满足物料有效传输地规格要求,此时工作人员需要关闭驱动电机170,利用活动扳手将卡轮129上的内六角螺栓128拧松,继而通过纠偏装置133牵动卡轮129沿转轴124的轴向移动,最终实现对第一传输条140和/或第二传输条160在转轴124的轴向的位置调节,当调整卡轮129到合适的位置后,拧紧内六角螺栓128,重新开启驱动电机170,传输机100便可按照新的物料规格要求进行有效的传输物料。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机200,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传输机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传输机200的卡轮229与传输机100的卡轮129结构不同。

卡轮229由两个相同的半环形卡轮组件组合而成,两个卡轮组件分别为第一卡轮组件231和第二卡轮组件233,第一卡轮组件231和第二卡轮组件233套设于转轴224并形成第一接合处230和第二接合处232,第一接合处230通过合页235连接,第二接合处232通过螺栓236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卡轮229位置时,将固定第二接合处232的螺栓236拧松,调整好卡轮229位置后,再拧紧螺栓236。通过由两个卡轮组件组合而成的卡轮229,可以在不拆卸转轴224的情况下,对卡轮229进行更换。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第一实施例还是本实施例,设置的卡轮结构都是基于能够使卡轮沿转轴的轴向移动为基本原则,但是不局限上述两个实施例所介绍的卡轮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卡轮沿转轴轴向的可调节,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求,如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六角螺栓换为螺钉或者将卡轮直接与转轴螺纹配合连接都是能够实现卡轮沿转轴轴向的可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沿转轴轴向调节的卡轮,实现了传输条之间距离的调整,满足了不同规格物料在传输过程中对传输机的传输要求,这不但提高了传输机对不同规格大小物料的适应能力,而且也使传输机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所述物料主要指隔热板材,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隔热板材这一种,在工业的实际生产中,规格大小不同且需要用传输机进行传输的物料均可,如规格不同的泡沫材料、海绵材料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