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滴设备的料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581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滴设备的料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饮料的料盒/胶囊,所述料盒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液体食料从所述料盒中滴出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和饮料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通过使用单份料盒以及对应的饮料提取机器来制备饮料,这些饮料提取机器被构造成由所述料盒内所含的饮料配料的一部分制备饮料的一部分。

饮料提取过程包括若干步骤。一旦饮料料盒适当地安置在提取机器中,料盒的密封件(如果有的话)就会破损并且将一定体积/一定量的热水经过为该目的而设置或形成(诸如通过针或类似布置结构)的第一开口引入料盒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饮料诸如浓缩咖啡的制备期间,可在压力下将水注射到料盒中。

水一旦引入到料盒中,就与饮料配料混合形成饮料,随后经过为此目的而设置或形成的料盒中的第二开口分配该饮料。

这样,快速且简便地制备了饮料的单份部分。

然而,此类系统是不利的,因为一旦饮料制备过程完成,通常会在料盒中留下少量残余水和/或饮料。该饮料往往会从为了分配饮料而设置的第二开口泄漏,而且还会从经过其注射水的第一开口泄漏,特别是在从提取机器中移除料盒以便处置后。清理这种泄漏物可给用户带来不便,并且通常会降低饮料制备系统的洁净度。

因此需要提供在使用之后减少泄漏和滴落的发生的饮料料盒。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料盒,所述饮料料盒包括基本上杯形的料盒主体,所述料盒主体具有开口端并限定腔室;注射壁,所述注射壁设置在所述开口端上以便封闭所述腔室;以及一定量的饮料配料,所述一定量的饮料配料放置在所述腔室内。

根据本发明,料盒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腔室中,所述隔板将所述腔室分成靠近所述注射壁的第一室,以及在其中放置所述一定量的饮料配料的第二室;以及从所述隔板延伸的至少一个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通道包括在隔板的高度处通向所述第一室的第一端,以及在离所述隔板的预定距离处通向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

这种料盒是有利的,原因在于由于通道的第二端与隔板偏离,因此将在靠近隔板的第二腔室的区域中形成空间,其中在制备饮料结束时形成低压区域。因此,该低压区域使残余体积的饮料保留在料盒内,从而防止饮料从废饮料料盒中滴出和洒出。

在一个可能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由管构成。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与隔板一体地形成。

这是有利的,因为可简单快速地生产如此构造的通道和隔板。另外,一旦制造出隔板(不论是单件形式还是由单独部件组装而成),就可在料盒制造/组装过程期间将其插入料盒中,而无需进一步操作或调节,这有助于饮料料盒的高速、大批量生产。

在一个可能实施方案中,注射壁包括包括膜,该膜适于由饮料制备机器的注射针刺穿。

这是有利的,因为饮料料盒可用于目前商业化的采用此类注射针的饮料生产机器中,而没有调整或改进所述机器的任何需要。因此用户可立即享有料盒的优点,而不必迫使他/她采购新饮料生产机器或重新配置现有饮料生产机器。

在另一个可能实施方案中,注射壁包括被构造成与饮料制备机器配合的入口端口。

如此构造的料盒是有利的,因为这种注射端口可容许比刺穿膜的注射针可能实现的压力更大的水注射压力。由于这种增加的注射压力,可在更宽泛范围的饮料的生产方面实现本发明的优点。

在饮料料盒的一个可能实施方案中,设置了单个通道。

另选地,设置了多个通道。

通过调整在第一室和第二室之间延伸的通道的数量,可严格控制在饮料制备期间注射到料盒中的液体的压力和流率。

更具体地讲,可控制压力和流率以生产最高质量的饮料,同时不放弃上文给出的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在下文参照附图给出的目前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中有所描述,并且这些特征和优点将从该说明中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在饮料制备过程期间在注射一定体积的水之前根据本发明的饮料料盒的横截面;

图2是在注射所述体积的水期间图1的饮料料盒的横截面;并且

图3是在注射所述体积的水之后图1的饮料料盒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描绘了饮料料盒100,该饮料料盒大体由料盒主体102构成。料盒主体102限定腔室104,该腔室与开口端106连通,从而使料盒主体102呈现整体杯形的外观。

在开口端106处设置了注射壁108。注射壁用于封闭料盒的开口端106,并且容许在饮料制备过程期间注射一定体积的水。

注射壁108可按多种不同方式构造,这取决于预期要在其中使用饮料料盒的饮料制备机器的具体构型。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方案中,设置了注射端口110。注射端口110被构造成与设置在饮料制备机器中的互补装置(未示出)接合,该互补装置形成紧密、防漏的密封件并且容许在高压下将水注射到饮料料盒100中。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注射壁可作为简单的膜设置,例如金属箔、塑料片材或它们的某种组合或层压件。这种注射壁适用于饮料制备机器,该饮料制备机器采用中空针刺穿饮料料盒以注射水。

饮料料盒100还包括隔板112。隔板112设置在腔室104中,基本上与开口端106和注射壁108平行,并且用于将腔室104分成第一室114和第二室116。

隔板112将为刚性、基本上圆盘形的构件,该构件由对热、压力、酸性以及其他大体与食品制备相关联的此类条件具有耐性的食品级材料制成。理想情况下,隔板112由与料盒主体102相同的材料制成,但也可以设想由其他材料制成。

第一室114设置在注射壁108附近,而第二室116与第一室114相对定位,靠近料盒的封闭端118。

在第二室116中,设置了单份量的饮料配料120。该一定量的饮料配料120被配制和分配成使得在与热水混合时,其将重构成单份饮料或其他此类液体或半液体食料。例如,根据需要,该一定量的饮料配料120可能包括研磨咖啡、速溶咖啡、干茶叶、可可粉、奶粉、糖、冻干的肉汤或这些和/或其他配料的任何组合。

通道122使饮料料盒100的第一室114和第二室116流体连通,该通道具有在第一室114上敞开的第一端124,以及在第二室116上敞开的第二端126。

该通道在此以管128的形式设置,该管与隔板112一体地形成并且延伸到第二室116中。因此,通道122的第二端126在离隔板112的距离d处通向第二室116中。

应当注意,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该通道可按不同形式设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容易地确定哪种最适用于当前的应用。

例如,并非是形成为隔板一部分的管,而是可存在与隔板单独地设置且在料盒组装期间装配到隔板上的管。当采用一种料盒设计制成含有若干不同种类的饮料的料盒时,这可能是特别有利的,因为通道的尺寸几乎不必调整就可适于每种饮料。

同样,可能优选的是设置若干通道,而非单个通道。当需要将热水流的流动均匀地分散在整个饮料料盒容积中时,这可能是有利的。

现在转到图2,饮料料盒100设置在饮料制备机器(未描绘)中,该饮料制备机器经过注射端口110将热水200流注射到第一室114中。

然而,如上所述,饮料料盒可另选地被构造成使得通过使用中空针202(在此以虚线描绘以供参考)来实现热水200的注射。

如果设想了中空针202的使用,则应当理解第一室114至少足够深以容纳针;否则,第一室114仅需要足够深以阻止过度限制热水200的流动。

当将热水200注射到第一室114中时,热水会经过通道122从第一端124流到第二端126并进入第二室116中。热水200随后与该一定量的饮料配料混合形成饮料204,该饮料经排放口206分配。

理想情况下,通道122的尺寸(例如,长度和直径)被选择成使得通道122产生的对热水200的流动的限制适用于制备的具体饮料的类型和体积。同样,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能希望设置多个通道,从而可容许相对于如图1至图3中所描绘的单个通道122而言增加流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容易地确定任何具体实施方案中的通道的最佳数量和构型。

排放口206可按多种不同形式设置,例如在增加的压力下会在饮料料盒100内敞开的易碎壁,如此处所示。另选地,可在将饮料料盒100插入到饮料制备机器中时形成料盒主体102中的开口。在任何情况下,排放口206的尺寸将被设定成允许饮料204以可接受的流率流出饮料料盒100。

作为热水200注射和排放口206所施加的流动限制的结果,第二室116将快速地充满饮料204。因此在注射步骤之前存在于第二腔室114中的空气将在隔板112附近形成气穴208。

一旦水注射完成,饮料料盒100将显得基本上与图3中所描绘的一样。

最开始(注射停止后的最初三秒期间),饮料料盒100内的压力将急剧下降。这将迫使最后少量的饮料204经过排放口206流出。这不构成问题,因为在此时其中分配了饮料204的容器仍然定位在排放口206下方并且将捕获这最后几毫升饮料204。

这使第二室116内的饮料204的体积高度略微下降,从而引起气穴208的压力降低。一旦气穴208的压力与大气压和饮料料盒100中留下的饮料204的重量达到平衡,剩余饮料204就将停止从排放口206流出并保留在第二室116内。因此防止了饮料204从饮料料盒100中进一步滴出。

此时,用户可从饮料生产机器中移除饮料料盒100并处置该饮料料盒;剩余饮料204不会从料盒中漏出。

重要的是应注意到,距离b(即,注射步骤完成之后饮料204的液位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隔板112与通道122的第二端126之间的距离d。换句话讲,饮料的液位决不能下降到超过通道122的第二端126。

否则,气穴208将排放到大气中,并且剩余体积的饮料204将从饮料料盒100中排出。当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构造饮料料盒(包括尺寸,诸如通道长度和直径)以避免这种可能性。

应当理解,对本文所述的目前优选实施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并在不减少所伴随的优点的情况下作出这些变化和修改。因此,这些变化和修改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