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体与包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3941发布日期:2019-01-14 19:2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包装体与包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使用缓冲材料的包装体与包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此类包装体,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包装体。该以往的包装体要在包装用的箱内铺满收缩薄膜,并且在该收缩薄膜上预先涂敷粘合剂,利用该粘合剂将收缩薄膜粘合于箱的规定面。

将包装对象物载放到如上述那样铺满于箱内的收缩薄膜上,使该收缩薄膜热收缩,以免包装对象物在箱内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42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所述以往的包装体中,需要在薄膜上涂敷粘合剂的工序,并且必须逐个地对每个箱铺满薄膜,以使该薄膜包夹住包装对象物。因此,存在包装的作业工序多,包装效率极差的问题。

此外,在使薄膜热收缩时,应力作用于通过粘合剂粘合于箱的部位,导致薄膜从该粘合部位破裂。

此外,在箱的搬送途中,若有大的力作用于以粘合剂粘合的部分,则薄膜会从该粘合部分破裂。

一旦薄膜有一处发生破损,薄膜便会从该部位破裂,导致固定包装对象物的功能受损。

这样,存在下述问题:如果薄膜破裂而无法固定包装对象物,则不采用缓冲材料的意义丧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作业简单,并且包装对象物不会在箱内移动的包装体及包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中,在将包装对象物载放于板材的状态下,利用固定机构将它们予以固定。并且,使固定有包装对象物的板材的至少4处压接部压接于箱的侧片而按入,使板材紧贴箱的底面。

如上所述,被压入箱的底面的板材保持为压接部压接于所述侧片的状态,因此该板材紧贴所述底面而不会晃动。

第2发明中,所述固定机构包含热缩性薄膜,利用热收缩后的薄膜,将包装对象物跟板材一同进行收缩包装。

因此,能够在将包装对象物载放于板材的状态下,直接将该板材压入箱中。

此外,利用薄膜一体地包装载放有包装对象物的板材的收缩包装,能够使用公知的装置。

第3发明中,所述箱包含瓦楞纸。并且,形成在所述底面与跟其连续的侧片的弯折部分的溃缩区叠加而形成凹陷,并且,所述板材的压接部保持被按入该凹陷并被夹紧的尺寸。

因此,只要将板材按入箱中并使所述压接部被凹陷夹紧,板材便会牢固地紧贴底面,并且在搬送途中等,板材不会在箱内晃动。

第4发明中,所述板材的整周构成所述压接部。这样,板材的整周成为压接部,由于其压接于所述侧片,因此箱内的板材更强力地受到按压。尤其,在使板材的压接部被凹陷夹紧的情况下,该夹紧力进一步变大。

第5发明中,设有用于将紧贴所述箱的底面的板材或者包装对象物取出的取出机构。因此,能够捏住该取出机构等而从箱中取出紧贴底面的板材,或者破开薄膜而取出包装对象物。

此外,第6发明中,所述取出机构是将板材的压接部的一部分切除的拉手部。

第7发明中,所述取出机构是包含从所述板材突出的所述薄膜的一部分的提拉部。

第8发明中,所述取出机构是形成在对包装对象物进行包装的所述薄膜上的孔状折线等切线。

第9发明包括下述工序:将包装对象物载放于所述板材上;利用热收缩性的所述薄膜来一体地覆盖这些板材与包装对象物;进行使所述薄膜热收缩的收缩包装;以及将经所述薄膜包装的板材的所述压接部按入所述底面与跟其连续的侧片的弯折部分。

第10发明中,在所述弯折部分形成凹陷,并且将压接部按入该凹陷并使压接部被凹陷夹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包装体,包装对象物跟板材一同被牢固地固定于箱的底面,因此即使不在箱内铺满缓冲材料,包装对象物也不会晃动或损坏。

此外,由于预先将包装对象物固定于板材,因此只要将该板材按入箱中便能够完成包装作业,包装的作业效率飞跃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板材跟包装对象物一同进行收缩包装并按入到箱的底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将板材跟包装对象物一同进行收缩包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板材紧贴箱的底面的状态、且省略了包装板材的薄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板材被按入箱中的过程,并且省略了所述薄膜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板材的俯视图。

图6是对固定有包装对象物的板材进行装箱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装箱线的上下关系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包装体是将包装对象物1载放于板材2上,利用热缩性薄膜3将它们予以覆盖后,使该热缩性薄膜3热收缩而一体地收缩包装,并且将该板材2插入瓦楞纸箱b中的结构。

并且,所述瓦楞纸箱b是将1张瓦楞纸弯折成4个侧片4而设为平面矩形的方筒,并且使折边5连续于所述各侧片4的下侧。

如上所述,各折边5相对于跟其连续的侧片4而弯折成大致直角,并且将4个折边5加以组合而构成箱b的底面6。

并且,在如上所述地侧片4与折边5被弯折成直角的过程中,在该弯折部分,如图3所示,形成溃缩区,并且由侧片4的溃缩区与折边5的溃缩区叠加而形成凹陷7。

这些凹陷7形成在各侧片4与折边5的所有弯折部分,因此该凹陷7将形成于底面6的大致整周。

此外,板材2保持在使其紧贴箱b的底面6时,板材2的周缘进入所述凹陷7内的外形尺寸。即,板材2的外形尺寸比箱b的底面6的尺寸稍许大出凹陷7的量。

因此,在将板材2按入箱b的底面6的过程中,如图4中稍许极端地所示,侧片4在板材2的按压力的作用下朝外侧被稍许撑开。

如上所述,一边将侧片4朝外侧撑开,一边将板材2压入箱b中,并且如图3所示,使该板材2紧贴底面6,将板材2的外缘按入凹陷7。当板材2的外缘被按入凹陷7时,侧片4借助其弹性力而恢复为与底面6成直角的状态。当侧片4恢复为直角状态时,凹陷7收缩而牢固地夹紧板材2的外缘。

此外,所述箱b及板材2当然是根据包装对象物1的大小来选择。其尺寸要求如下,即,当将包装对象物1载放于板材2的大致中央时,在该包装对象物1与箱b的各侧片4之间,维持着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所需的充分空间。

接下来,对将包装对象物1包装到箱b中的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包装对象物1载放于板材2上,并且利用热缩性薄膜3来覆盖这些板材2与包装对象物1。此时,薄膜3设为下述尺寸,即,即使在其热收缩时,如图2所示,提拉部8也能从板材2突出。另外,该提拉部8构成本发明的取出机构。

对如上述那样覆盖板材2及包装对象物1的热缩性薄膜3进行加热而使其收缩,由此,将包装对象物1跟板材2一同进行收缩包装而固定于板材2。在像这样经收缩包装的状态下,提拉部8从板材2突出。

并且,只要以所述提拉部8从侧片4之间突出到箱b内的方式将板材2压入箱b中,并使该板材2紧贴底面6,板材2的压接部便会被凹陷7牢固地夹紧。

当板材2的压接部被凹陷7牢固地夹紧时,即使有相当大的冲击作用于箱b,板材2也毫不松动。这样,包装对象物1既能与箱b的侧片4之间确保充分的空间,又被牢固地固定,因此即使有大的冲击作用于该箱b,该冲击也不会波及到包装对象物1。作用于箱b的冲击不会作用于包装对象物1则意味着不需要缓冲材料。

另外,当算上包装对象物1的重量而预测会有大的冲击作用于箱b的底面6侧时,也可使包含例如比板材2小一圈左右的1片或者多片瓦楞纸等的板状缓冲材料介隔在板材2与包装对象物1之间。

即使如上所述地介隔板状缓冲材料,也可将该缓冲材料包括在内而保持板材2与包装对象物1的一体化,因此不会对包装作业造成障碍。

另一方面,在板材2被凹陷7夹紧的状态下,能牢固地固定至除非破坏箱b否则几乎不可能从箱b中取出该板材2的程度。这样牢固地固定,对于避免包装对象物1受损也是绝对必要的。

但是,如果从自箱b中取出包装对象物1这一方面考虑,理想的是能简单地将其取出。

如上所述,在搬送过程中板材2被牢固地固定于箱b的底面6而毫不松动这一要求、与在取出时能简单地将其取出这一要求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

同时解决此种二律背反问题的是提拉部8。该提拉部8为薄膜3的一部分,不仅不那么笨重,此外在板材2的外缘被凹陷7夹紧后,不会造成任何障碍。

并且,只要捏住所述提拉部8将其用力上拉,便能够使板材2脱离凹陷7而简单地取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板材2的压接部是指其外缘的整周。但是,在本发明中,板材2的压接部只要位于压接于所述4个侧片的至少4处即可。是将压接部设为板材2的外缘整周,还是设为其一部分,可以考虑包装对象物1的重量等因素而任意决定即可。

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板材2的压接部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作为本发明的取出机构的拉手部9,其他内容与所述实施方式完全相同。此外,该拉手部9也可以是将板材2的隅角部分切除而形成。

而且,作为所述取出机构,也可在薄膜3上形成孔状折线等切线(未图示),从该切线处破开薄膜3以取出包装对象物1。

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利用了凹陷7的夹紧力,但只要能够在板材2与侧片4之间确保足够的压接力,则凹陷7在本发明中并非必要的构成要素。因此,箱b的材质也无须是瓦楞纸。

但是,在瓦楞纸的情况下,只要将侧片4与构成底面6的折边5弯折,则在该弯折部分必然会形成凹陷7,因此能够利用该凹陷7的夹紧力。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收缩包装,但未必需要为收缩包装。例如也可使用各种材质的带等。

而且,参照图6、7,对执行所述包装的一连串作业的包装装置进行说明。

该包装装置包含搬送板材2的板材搬送线10、及针对尺寸不同的每种箱b而分别准备的第1~3箱搬送线11~13。

另外,所述各线10~13分别由所谓的正交传送带构成,所述正交传送带将搬送物沿着线予以搬送,并且在与该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也能够予以搬送。

在所述板材搬送线10上,设有进行收缩包装的公知的包装用装置14。在该包装用装置14的上游侧,选择与包装对象物1的大小相应的尺寸的板材2,并且将包装对象物1载放于该选择的板材2并载放到板材搬送线10上。

此外,在所述包装用装置14中,在内部具备热缩性薄膜3,并且当载放有包装对象物1的板材2被搬送到该包装用装置14内时,利用薄膜3自动覆盖这些包装对象物1和板材2。

利用薄膜3覆盖包装对象物1及板材2后,包装用装置14内的未图示的加热器自动运转,以使薄膜3加热收缩,并且将其切断。

并且,在包装用装置14的下游侧,正交传送带15沿与板材搬送线1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交叉,并且在板材搬送线10与正交传送带15的边界部分设有第1闸门16。

所述第1闸门16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开闭控制,但在该第1闸门16之前的板材搬送线10上,设有判定是否存在收缩包装有包装对象物1的板材2的第1板材确认传感器s1、与读取用于识别已到达第1闸门16的板材2的尺寸的识别标记(未图示)的尺寸识别传感器s2。

此外,使第1待机线17交叉于正交传送带15的终点部分,并且使第1作业线18连续于该第1待机线17。

并且,在所述第1待机线17上,设有判定是否存在板材的第2板材确认传感器s3,以便能够判定板材2是否已到达第1待机线17。

另一方面,在第1~3箱搬送线11~13上,分别预先载放有3种大小的箱b。例如,在第1箱搬送线11上载放最小的箱b,在第2箱搬送线12上载放中等大小的箱b,在第3箱搬送线13上载放最大的箱b。

并且,在所述第1~3箱搬送线11~13的终点处,设有第2~第4闸门19~21,并且使正交传送带22交叉于这些第1~第3箱搬送线11~13。因此,只要第2~第4闸门19~21打开,从第1~3箱搬送线11~13搬送来的箱b便会移动到正交传送带22。

此外,使第2待机线23交叉于正交传送带22的终点部分,并且使第2作业线24连续于该第2待机线23。

并且,在所述第2待机线23上,设有判定是否存在板材2的箱确认传感器s4,以便能够判定箱b是否已到达第2待机线23。

另外,第1待机线17及第1作业线18与第2待机线23及第2作业线24的高度水平如图7所示,使第1待机线17及第1作业线18侧较高,使第2待机线23及第2作业线24侧较低。

接下来说明所述包装装置的作用。

首先,在包装用装置14的上游侧,选择与包装对象物1的大小相应的板材2,并且将该包装对象物1载放于板材2并载放到板材搬送线10上。

在包装用装置14的上游侧被载放于板材搬送线10上的板材2跟包装对象物1一同被送入包装用装置14。

在包装用装置14中,首先,将板材2跟包装对象物1一同利用薄膜3予以覆盖,并且对该薄膜3进行加热而使收缩包装完成。

像这样经收缩包装的板材2及包装对象物1从包装用装置14被搬送到其下游侧的第1闸门16的紧邻位置。

然后,在所述第1闸门16的紧邻位置,利用第1板材确认传感器s1来确认是否存在与包装对象物1一体化的板材2,并且利用尺寸识别传感器s2来读取印在该板材2上的识别标记。

由第1板材确认传感器s1及尺寸识别传感器s2所识别的信号被输入所述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并且该控制装置在存在板材2并且能识别出其尺寸时,打开第1闸门16,将所述板材2载放于正交传送带15上。然后,将载放于正交传送带15的板材2从正交传送带15搬送至第1待机线17,并在此处暂时待机。

另一方面,输入有尺寸识别传感器s2的尺寸信号的控制装置选择载放有与板材2的尺寸相应的大小的箱b的箱搬送线、例如第1箱搬送线11的第2闸门19而将其打开。

因此,被载放于第1箱搬送线11上的箱b经由正交传送带22被搬送至第2待机线23,并在此处暂时待机。

亦如上所述可明确,在第1待机线17上待机的板材2、与在第2待机线23上待机的箱b的尺寸一致。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由尺寸识别传感器s2识别出板材2的尺寸,并且载放有与该尺寸相应的箱b的箱搬送线的闸门打开,从而该箱b被搬送至第2待机线23上。

如上所述,当板材2与箱b在第1、2待机线17、23上待机时,第2板材确认传感器s3与箱确认传感器s4分别确认板材2与箱b,当该确认信号被输入所述控制装置时,控制装置驱动第1、2待机线17、23,将所述板材2与箱b搬送至第1、2作业线18、24。

在第1、2作业线18、24上,通过人工将与包装对象物1一体化的板材2压入箱b中。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包装装置中,只要在包装用装置14中存在板材2,控制装置便要进行避免其他板材2被送入该装置中的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只要在第1、2待机线17、23上分别存在板材2、箱b,第1~4闸门16、19~21便不会打开。

根据该包装装置,从将载放有包装对象物1的板材2一体地进行收缩包装,到选择与板材2的尺寸相应的箱b,最后使它们对应,都能进行自动控制。

此外,由于使搬送箱b的第2作业线24比搬送板材2的第1作业线18低,因此能够设置成使位于第1作业线18上的板材2朝箱b侧下滑,并从此处将该板材2压入箱b中。

而且,所述箱b中形成所述凹陷7,在将板材2压入箱b中而使其紧贴底面6的状态下,所述压接部被凹陷7夹紧。

标记说明

1…包装对象物,2…板材,3…薄膜,b…箱,4…侧片,6…底面,7…凹陷,8…提拉部,9…拉手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