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传输装置及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9327发布日期:2018-07-31 23:1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组织或器官的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菌传输装置及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生物组织或器官体外无菌传输和洁净环境下包装的需求,需通过装置和设备来对其无菌传输和洁净环境下的包装提供全链闭合式技术支持,并且需要该技术支持为一种智能自动化及信息全程可追溯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手术中为治疗病因,需将器官体外洁净环境下存储一段时间后再开展回植或移植,或者基因工程领域实验室体外培养器官后,进入手术室进行移植等。

目前,在对人体组织或器官进行无菌输送或洁净环境下包装时,需要采用无菌对接阀来对生物组织或器官进行传输,现有无菌对接阀的结构大多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158274u公开的对接阀,包括主阀、从阀、安全塞以及安全盖。其中,主阀包括主阀体和主阀片,从阀包括从阀体和从阀片。主阀片安装于主阀体进料口处,从阀片安装于从阀体的出料口处,生物组织或器官放置在从阀体内腔中。对接阀锁紧后,主阀片和从阀片紧密贴在一起,对接阀打开后,主阀片和从阀片同步转动,并将从阀体的顶部开口打开。

此结构的对接阀,在使用过程中,起始主阀与从阀相互独立,通过手动方式将从阀安装在主阀内,并使得主阀和从阀对接紧密后,转动从阀的锁紧手柄,主阀片和从阀片一起转动,整体将主阀片和从阀片从从阀体的出料口上打开,则从阀体内腔与洁净环境连通,将生物组织或器官以及盒体从从阀内腔中取出并放入洁净环境中,完成生物组织或器官的转移后,需要将从阀从主阀中取出,操作手柄将主阀片和从阀片关闭,使从阀片水平并密封在从阀体的出料口上;反向转动从阀体,使得从阀与主阀脱离,再手动将从阀从主阀内取走,让主阀与第二再处于起始的独立状态。

可见,上述的主阀与从阀对接或分离过程中,均采用手动方式完成,使得整个传输装置不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低;同时,手动方式操作不恰当时,容易使得从阀内腔与外界连通,造成生物组织或器官被污染,影响生物组织或器官包装后的存放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无菌传输装置中对接阀的第一阀与第二阀不能够实现自动对接或分离,导致传输效率低,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存放周期短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菌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机架,具有工作台面;

无菌对接阀,具有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密封嵌入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的通孔内;

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均设在所述工作台面的下方,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二阀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阀方向运动,和驱动所述第二阀相对于所述第一阀转动所需的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二阀与第一阀密封对接或分离;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旋转体,以及驱动所述旋转体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旋转体的朝向所述工作台面的一侧表面上。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轴连接的齿条;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齿条一侧表面具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面。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旋转体为转盘,所述转盘的齿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所述预设角度。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顶部上的支撑体,以及将所述第二阀引导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的第一导向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支撑体顶部表面上的第一插接件;成型在所述第二阀的底部表面上且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成型有向外突出且适于套设在所述第一插接件上的限位槽;所述第二阀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插接件方向滑动,以使所述限位槽套接在所述第一插接件上或脱离所述第一插接件。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插接件为t形板块,相应地,所述限位槽呈t形凹槽;所述t形凹槽经其开口套设在所述t形板块的水平部上。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机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支撑台面,以及将所述支撑台面与所述工作台面连接且相对设置的至少两块挡板;所述支撑台面上开设供所述支撑体穿过的通道,至少两块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之间围成供所述第二阀滑入到所述支撑体上或从所述支撑体上滑出的取放空间。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台面上供所述第二阀滑动的至少一条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从所述支撑台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通道的边缘;和/或

所述支撑台面上还设置有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的弧面适于所述第二阀的外壁面抵靠,用于对所述第二阀滑入到所述支撑体上的位置进行限位。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两套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第二阀做直线运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每一套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

立板,竖向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并与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同侧,其上开设沿竖向延伸的第一通孔;

立柱,固定在所述支撑体的底部上且沿所述第一通孔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旋转体延伸;

第一导向件,一端水平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升降机构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限位板,固定在所述立板的顶部上,其上开设供所述立柱穿过的第一缺口或通孔;

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并位于所述限位板下方;

调节件,沿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避开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其顶部正对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表面。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阀具有固定阀体和第一活动阀盖,所述固定阀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环形内腔,所述第一活动阀盖密封嵌入安装在所述环形内腔中;所述固定阀体嵌入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的所述通孔内;

第二阀具有活动阀体和第二活动阀盖,所述活动阀体具有顶部开口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二活动阀盖密封嵌入安装在所述活动阀体的顶部开口内;

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活动阀体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活动阀体与所述第二活动阀盖脱离或配合,并分别与所述固定阀体和所述第一活动阀盖配合或脱离。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无菌对接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阀体上的自动开盖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与所述第二活动阀盖配合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做翻转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活动阀盖;

所述开盖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受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的过渡件,所述过渡件背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阀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过渡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做翻转运动。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无菌对接阀还包括调节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动阀盖的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从所述环形内腔中抬高或限制在所述环形内腔中。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限位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阀体上;

第二插接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

在所述限位组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能够插入所述限位组件中被限位,或者脱离所述限位组件,并搭接在所述限位组件上。

更佳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滑动体,沿所述环形内腔的径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阀体上,且朝向所述环形内腔的一侧表面上开设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背对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上,给所述滑动体施加朝向所述第二插接件方向的作用力;

驱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阀体上,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滑动体的滑动方向垂直,一端能够滑动插入或退出所述滑动体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之间的空间,迫使所述滑动体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插接件方向运动并使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搭接在其上。

优选地,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阀体上且沿所述环形内腔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嵌入所述滑动体内,且所述滑动体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做直线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包括

第二机架,具有水平台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台面四周上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水平台面的顶部表面围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形成洁净环境;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菌传输装置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的一端,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水平台面平齐,所述第一机架位于所述第二机架与所述水平台面的底部表面之间围成的空间内,用于将第二阀内放置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输送至所述安装腔体内;

至少一个热封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台面上,用于给盛放所述生物组织或器官的盒体顶部开口热封上所需材质的第一盖体;

成品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另一端上的所述水平台面上,用于将包装好的成品从所述洁净安装腔体内输出。

优选地,上述的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平台面上且位于所述热封机构与所述成品输出装置之间的封装机构,用于给所述盒体外封装上所需材质的外袋。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所述安装腔体呈u形;

所述无菌传输装置和所述成品输出装置分别位于所述u形的两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菌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无菌对接阀、升降机构以及旋转机构。其中,第一机架具有工作台面;无菌对接阀具有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密封嵌入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的通孔内;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均设在所述工作台面的下方,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二阀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阀方向运动,和驱动所述第二阀相对于所述第一阀转动所需的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二阀与第一阀密封对接或分离;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旋转体,以及驱动所述旋转体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旋转体的朝向所述工作台面的一侧表面上。

此结构的无菌传输装置,第一阀与第二阀起始处于独立状态,当需要将第二阀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包装系统的洁净环境中时,升降机构驱动第二阀朝向第一阀运动,使得第二阀嵌入第一阀内;在旋转机构的驱动下,第二阀相对于第一阀转动所需角度,从而实现第二阀与第一阀的自动对接过程;当需要从第一阀内取出第二阀时,旋转机构驱动第二阀反向转动,使得第二阀与第一阀脱离,再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第二阀朝向远离第一阀方向运动,实现第二阀与第一阀的自动分离过程,将第二阀从第一阀内取出,再回到初始的独立状态,从而提高传输装置的传输效率,确保整个传输过程中,第二阀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一直处于洁净环境中。

2.本发明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顶部上的支撑体,以及将所述第二阀引导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的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的设置,便于将第二阀快速定位和安装在支撑体上。

3.本发明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两套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第二阀做直线运动,引导第二阀正对嵌入第一阀内或从第一阀内退出,便于第二阀与第一阀对接或分离。。

4.本发明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无菌对接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阀体上的自动开盖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与所述第二活动阀盖配合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做翻转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活动阀盖;所述开盖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受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的过渡件,所述过渡件背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阀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过渡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做翻转运动。自动开盖机构的设置,第一阀与第二对接后,使得第一活动阀盖与第二活动阀盖做同步翻转运动,实现第二活动阀盖的自动打开或关闭,从而使得传输装置的整个输送过程实现自动化,确保第二阀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在转移过程中,一直处于洁净环境中,不会被外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生物组织或器官包装后成品的存储周期。

5.本发明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无菌对接阀还包括调节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动阀盖的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从所述环形内腔中抬高或限制在所述环形内腔中。在需要开启第二活动阀盖时,调节机构先解除对第一活动阀盖的限制,并将所述第一活动阀盖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抬高,使得环形内腔与包装系统中的洁净环境连通,减少驱动件驱动过渡件转动所需的力,便于打开第二活动阀盖;在需要闭合第二活动阀盖时,第一活动阀盖和第二活动阀盖均做反向转动,以嵌入环形内腔中,此时再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活动阀盖和第二阀盖阀盖施加限位作用,确保第一活动阀盖和第二活动阀盖均位于环形内腔中。

6.本发明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第二插接件,限位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阀体上;第二插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阀盖;在所述限位组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能够插入所述限位组件中被限位,或者脱离所述限位组件,并搭接在所述限位组件上。通过限位组件的滑动,来改变限位组件相对于第二插接件的位置,来实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插入限位组件内或者脱离限位组件,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动阀盖限制或抬高的作用,抬高便于打开第一活动阀盖,释放第一活动阀盖和第二活动阀盖的密封处的真空度。

7.本发明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阀体上且沿所述环形内腔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嵌入所述滑动体内,且所述滑动体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做直线滑动。第二导向件的设置,引导滑动体在第二导向件上做直线滑动,便于滑动体运动时,将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插入滑动体内,或者从滑动体中滑出,防止出现错位现象。

8.本发明提供的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包括第二机架、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至少一个热封机构以及成品输出装置。其中,第二机架具有水平台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台面四周上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水平台面的顶部表面围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形成洁净环境;无菌传输装置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的一端,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水平台面平齐,所述第一机架位于所述第二机架与所述水平台面的底部表面之间围成的空间内,用于将第二阀内放置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输送至所述安装腔体内;至少一个热封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台面上,用于给盛放所述生物组织或器官的盒体顶部开口热封上所需材质的第一盖体;成品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另一端上的所述水平台面上,用于将包装好的成品从所述洁净安装腔体内输出。

此结构的包装系统采用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采用上述的无菌传输装置,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配合下,实现对接阀中第二阀与第一阀的自动对接或分离过程,提高包装系统的上料效率,使得第二阀内生物组织或器官在传输过程中一直处于洁净环境中,使得生物组织或器官在后续包装过程中形成的成品的存储周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中去掉第一阀、第二阀、开盖机构、调节机构以及缓冲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中旋转机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导向结构以及升降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中限位机构与第二导向结构中立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中第一阀、第二阀、开盖机构、调节机构以及缓冲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调节机构的第二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缓冲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中第一阀与第二阀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活动阀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11为图10中第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第二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第一阀中固定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第一阀中第一活动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第二阀中活动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第二阀中第二活动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阀;11-固定阀体;111-第一外沿;112-第一凹陷区;113-环形内腔;12-第一活动阀盖;121-第六外沿;

2-第二阀;21-活动阀体;211-第二外沿;212-第三外沿;213-第二凹陷区;214-第一凹槽;215-限位槽;22-第二活动阀盖;221-第四外沿;222-第五外沿;223-第三凹陷区;224-凸缘;

3-开盖机构;31-第二驱动组件;311-电机;312-第一齿轮;32-过渡件;

41-第一支座;42-连接块;

5-调节机构;51-限位组件;511-滑动体;5111-第二凹槽;5112-第二切角;512-弹性件;513-驱动件;

52-第二插接件;521-第一切角;522-凸台;523-第一水平部;524-第二水平部;

6-固定块;

7-第二导向件;

8-缓冲组件;81-第二支座;811-滑槽;82-固定座;83-限位销;

9-升降机构;

10-旋转机构;101-旋转体;102-第一气缸;103-齿条;104-过渡齿轮;

13-支撑体;141-第一插接件;15-第二导向结构;151-立板;1511-第一通孔;152-立柱;153-第一导向件;161-限位板;162-固定板;163-螺栓组件;17-工作台面;181-支撑台面;182-安装座;183-支撑柱;184-滑条;18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菌传输装置,如图1-图16所示,包括第一机架、无菌对接阀、升降机构9、旋转机构10、支撑体13、第一导向结构、两套第二导向结构15以及限位机构。

如图1-图3所示,第一机架包括工作台面17、支撑台面181、两块挡板185、安装座182以及支撑柱183。支撑台面181设置在工作台面17下方,安装座182设置在支撑台面181下方,两块挡板185设置在工作台面17与支撑台面181之间,且将工作台面17与支撑台面181连接,支撑柱183将安装座182与支撑台面181连接。其中,支撑台面181上开设供支撑体13穿过的通道,两块挡板185、支撑台面181以及工作台面17之间围成供第二阀2滑入到所述支撑体13(下文提及)上或从支撑体上13滑出的取放空间。

如图10、图11、图13和图14所示,无菌对接阀包括第一阀1和第二阀2。其中,第一阀1具有固定阀体11,固定阀体11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环形内腔113,以及嵌入安装在环形内腔113中的第一活动阀盖12。如图12、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阀2具有活动阀体21,活动阀体21具有顶部开口和第二内腔,以及密封安装在活动阀体21顶部开口内的第二活动阀盖22。其中,固定阀体11密封嵌入安装在工作台面17的通孔内,支撑体13与固定阀体11之间预留所需间隙。

升降机构9和旋转机构10用于分别驱动第二阀2朝向或远离环形内腔113做伸缩运动,以使得第二阀2密封嵌入安装在环形内腔113中并位于第一活动阀盖12的下方;以及用于驱动活动阀体转动所需预设角度,以使活动阀体21与第二活动阀盖22脱离或配合,并分别与固定阀体11和第一活动阀盖12配合或脱离,也即实现第二阀2与第一阀1的自动对接或分离。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机构9和旋转机构10均设在工作台面17的下方,旋转机构10固定在安装座182上,升降机构优选为第二气缸,旋转机构10包括位于工作台面17下方的旋转体101,例如转盘,以及驱动旋转体101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气缸设置在旋转体101的朝向工作台面17的一侧表面上。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02,与第一气缸102的伸缩轴连接的齿条103;转盘的朝向齿条103一侧表面具有与齿条103啮合的齿面,该齿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预设角度。

例如,预设角度为60度,此预设角度是活动阀体21与固定阀体11配合时,活动阀体21所转动的角度。在活动阀体21转动时,先转动到小于预设角度的另一个角度,例如45度,此时活动阀体21与第二活动阀盖22脱离,第二活动阀盖22与第一活动阀盖12刚好配合在一起,但活动阀体21与固定阀体11还没配合在一起。进一步,在齿条103与转盘之间还设置一个过渡齿轮104。

如图1-图3所示,支撑体13设置在升降机构9顶部上,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将第二阀2引导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体13上。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141和限位槽215,第一插接件141为成型在支撑体13顶部表面上的t形板块,t形板块的竖直部固定在支撑体13上;活动阀体21底部表面上成型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214,限位槽215为成型在第一凹槽214内且并向外突出的t形凹槽,t形凹槽经其开口套设在t形板块的水平部上,从而将第二阀2中的活动阀体21安装在支撑体13上,t形结构的设计,便于第二阀2整体滑入并快速定位安装在支撑体13上,或者从支撑体13上取下。

如图4所示,两套第二导向结构15相对设置在转盘上,升降机构9位于两套第二导向结构15之间,每一套第二导向结构15包括设置在转盘上的立板151,立板151上开设沿竖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511;固定在支撑体13的底部上且沿第一通孔1511长度方向朝向旋转体延伸的立柱152,以及一端水平固定在立柱152上,另一端伸入第一通孔1511内的第一导向件153,例如连接杆,连接杆的伸入第一通孔1511内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滚轮,在升降机构9驱动支撑体13做升降运动时,通过引导第一导向件153在第一通孔1511内做直线运动,使得支撑体13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二阀2做直线升降运动,便于将第二阀2正对嵌入第一阀1的环形内腔113中。两套第二导向结构15的设置,使得支撑体13能够更平稳地做直线升降运动。

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板151顶部上的限位板161,限位板161开设供立柱152穿过的第一缺口或者通孔;固定在立柱152上并位于限位板161下方的固定板162,以及沿第一通孔151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固定板162上的调节件163,优选地调节件163为螺栓组件,螺栓组件中螺母位于固定板162的底部下方,通过改变螺母在螺栓上的锁紧位置,来调节位于固定板162顶部上方的螺栓的长度,螺栓组件随着立柱152向上移动时,当螺栓的顶部抵靠在限位板161上时,则将支撑体13上升的高度进行限制。限位机构与第二导向结构15一一对应,进一步使得支撑体13做平稳直线运动。

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台面181上的两个滑轨,例如滑条184,滑条184沿挡板185的长度方向从支撑台面181的一端延伸至支撑体13上通道的边缘处,两个滑条184对应于活动阀体21底部上第一凹槽214,活动阀体21在两个滑条184上滑动时,限位槽215刚好位于两个滑条184之间,这种设计为了活动阀体21底部上的限位槽215更好地滑入套设在第一插接件141上。

同时,还在支撑台面181上设置有弧形限位块,弧形限位块的弧面适于活动阀体21的外壁面抵靠,便于活动阀体21经滑条184滑入支撑体13上时,对活动阀体21滑入到支撑体13上的位置进行限位,进一步实现快速地将活动阀体21安装在第一插接件141上。

如图6所示,上述的无菌对接阀上还设置开盖机构3和调节机构5,其中,开盖机构3用于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与第二活动阀盖22配合时,驱动第二活动阀盖22做翻转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活动阀盖22。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开盖机构3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1和过渡件32,其中,第二驱动组件31包括电机311,固定套接在电机311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312;过渡件32为与第一齿轮312啮合的第二齿轮,例如扇形齿轮,扇形齿轮通过固定组件一端铰接在固定阀体11上,具有齿的一端面啮合于第一齿轮312,在旋转电机311驱动第一齿轮312转动时,第一齿轮312驱动扇形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一活动阀盖12和第二活动阀盖22整体做翻转运动,将活动阀体21顶部开口上的第二活动阀盖22打开或关闭。

如图6所示,上述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阀体11上的支座,以及连接块42,设置在支座的两板块之间的转轴,扇形齿轮的一端铰接在转轴上,连接块42的一端连接于扇形齿轮,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活动阀盖12。

如图6所示,调节机构5与开盖机构3对称分布在固定阀体11的圆周上,调节机构5包括限位组件51和第二插接件52。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插接件52优选为z字形的第一板块,z字形的位于下方的第一水平部523固定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上,位于上方的第二水平部524能够插入滑动体511的第二凹槽5111内(下文提及)。第二水平部524的底部表面上具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凸台522,第一凸台522的朝向驱动件513的端面具有第一切角521;第一切角521呈向内倾斜的坡面。

如图7所示,限位组件51包括滑动体511、驱动件513以及弹性件512。其中,弹性件512优选为第一弹簧,滑动体511优选为第二板块,驱动件513优选为第三板块。第二板块沿环形内腔113的径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固定阀体11上,且朝向环形内腔113的一侧表面上开设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5111,第二板块朝向驱动件513的端面上具有向内倾斜的第二切角5112,第二板块的第二凹槽5111开口的端面抵靠在第一凸台522的端面上,以使得第一切角521与第二切角5112之间围成供驱动件513插入的空间。第二板块与第三板块的滑动方向垂直,第二板块沿径向朝向或远离插接件52滑动。

驱动件513的纵向截面形状优选为l形的板块,第三板块的一端设置在气缸上,在气缸的驱动下,另一端能够滑动插入第一切角521与第二切角5112之间围成的间隙内,给第二板块施加朝向远离第一板块运动的作用力,迫使第二板块朝向远离第一板块方向运动并使得第二水平部524底部表面搭接在第三板块上;或者,从第一切角521与第二切角5112之间围成的间隙内退出,取消对对第二板块的作用力。两个切角的设计,便于驱动件513的一端插入滑动体511与第二插接件52之间的间隙内。

如图7所示,还包括固定在固定阀体11上的固定块6,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二板块与固定块6之间,第一弹簧给第二板块施加朝向第一板块方向的作用力,迫使第二水平部524插入第二凹槽5111内。也即,弹性件512与驱动件513的配合,使得滑动体511做往复运动,以使得第二插接件52的第二水平部524插入第二凹槽5111内,实现将第一活动阀盖12限制在环形内腔113中,或者从第二凹槽5111内退出并搭接在第三板块上,将第一活动阀盖12抬高,便于电机311311带动第一活动阀盖12做翻转运动。

如图6所示,固定阀体11上还设置上安装板块,上述的滑动体511设置在安装板块上,第二导向件7沿环形内腔113的径向安装在安装板块上,滑动体511的底部具有适于第二导向件7嵌入的第二缺口;固定块6也安装在安装板块上,其底部也具有适于第二导向件7嵌入的第二缺口,在驱动件513和弹性件512的作用下,使得滑动体511在第二导向件7上做往复直线运动。优选地,第二导向件7的纵向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短边固定在安装板块上,梯形的长边嵌入第二缺口内。

如图9所示,缓冲组件8包括设置在固定阀体11上第二支座81,固定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上的固定座82,第二支座81的顶部表面具有朝向固定座82的滑槽811,并在滑槽811底部上开设竖向延伸的盲孔,盲孔内安装有第二弹簧;对应地,固定座82的朝向滑槽811的一侧开设对应的孔,孔内穿设限位销83,限位销83的一端位于固定座82的孔内,另一端延伸至滑槽811内并压在第二弹簧的顶部上。

当需要打开第二活动阀盖22时,限位销83和固定座82均随着第一活动阀盖12运动,当需要关闭第二活动阀盖22时,限位销83随着第一活动阀盖12翻转运动并位于滑槽811内并压在第二弹簧上,第二弹簧对限位销83起到缓冲作用力,防止第一活动阀盖12和第二活动阀盖22整体向下转动时,撞击到固定阀体11。

对于上述旋转机构驱动活动阀盖转动所需预设角度,以使活动阀体21与第二活动阀盖22脱离或配合,并分别与固定阀体11和第一活动阀盖12配合或脱离而言。

如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固定阀体11的周向内壁面上间隔设置有六个第一外沿111,相邻两个第一外沿111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凹陷区112,对应地,如图15所示,活动阀体21的周向外壁面上间隔并均匀分布六个第二外沿211;第二外沿211的弧长小于第一凹陷区112的弧长。

通过升降机构9将活动阀体21安装在固定阀体11的环形内腔113中,活动阀体21的第二外沿211先一一对应地搭接在固定阀体11的第一外沿111上,通过转盘带动升降机构9、支撑体13以及活动阀体21在水平方向转动时,第二外沿211分别嵌入一个第一凹陷区112,并在固定阀体11上开设第一限位孔,限位件插接在第一限位孔内并延伸至第一凹陷区112内,限位件与设置在固定阀体11的一个第二凹陷区内的限位块配合,对活动阀体21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例如转动角度为60度,并将第二外沿211限制在第一凹陷区112内,使得活动阀体21与固定阀体11之间配合成为一个整体。当活动阀体21反向转动时,第二外沿211又能够从第一凹陷区112内脱离,并搭接在第一外沿111上,解除活动阀体21与固定阀体11之间的配合关系。

类似地,活动阀体21的内壁面圆周上也分布六个第三外沿212,相邻两个第三外沿212之间形成第二凹陷区213,第二活动阀盖22的周向外侧壁面上均匀分布六个第四外沿221,第四外沿221的弧长小于第二凹陷区213的弧长。初始,第四外沿221位于第二凹陷区213内,活动阀体21与第二活动阀盖22密封配合,以确保活动阀体21内的洁净环境,例如通过密封圈或密封胶,或者密封条等等。

类似地,第二活动阀盖22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周向凸缘224,周向凸缘224的内壁面上成型有六个第五外沿222,相邻两个第五外沿222之间形成第三凹陷区223。对应地,第一活动阀盖12的周向外侧壁面上成型有六个第六外沿121,第六外沿121的弧长小于第三凹陷区223的弧长,在第二阀22安装在第一阀1的环形内腔113中时,第六外沿121先分别搭接在一个第五外沿222上。当第二活动阀盖22随着活动阀体21转动时,当转动到所需角度,例如45°,此时第六外沿121刚好位于第三凹陷区223内,并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上开设第二限位孔,在第二限位孔内插接限位件,限位件的底部伸入第三凹陷区223内,对第二活动阀盖22随着活动阀体21转动角度做限定,使得第二活动阀盖22与第一活动阀盖12配合在一起,此时活动阀体21继续转动,但第二活动阀盖22脱离了活动阀体21。相反,活动阀体21反向转动时,能够使得第一活动阀盖12与第二活动阀盖22脱离,再次与活动阀体21配合。

此实施方式的无菌传输装置,第一阀1与第二阀2起始处于独立状态,第二阀2中的第二活动阀盖22的第四外沿嵌入第二凹陷区内,凸缘搭接在第三外沿上。

当将需要第二阀2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包装系统的中的洁净环境中时,首先将第二阀2底部的第一凹槽214放在两个滑条184上,并滑动使得限位槽215套接在t形板块上,当活动阀体21的外壁面抵靠在弧形限位块时,活动阀体21刚好与第一插接件141对位安装好。

先开启旋转机构10再开启升降机构9,让第二阀2整体嵌入在第一阀1的环形内腔113中,当固定板162上的螺栓的顶部抵靠在限位板161上时,第二阀2上升的高度刚好达到预设高度,升降机构停止工作,活动阀体21的外壁面的第二外沿分别搭接在第一外沿上。旋转机构10再驱动活动阀体21转动,此时第二阀2整体在环形内腔113中转动,转动到第一所需角度,例如45度,此时第一活动阀盖12的第六外沿刚好位于第二活动阀盖22的第三凹陷区内,通过第二限位孔上的限位件,将阻止第二活动阀盖22随着活动阀体21转动,当活动阀体21继续转动时,第四外沿从第二凹陷区内脱离出来,使得第二活动阀盖22与活动阀体21分离,第二活动阀盖22与第一活动阀盖12形成一个第一配合体。

其次,活动阀体21继续转动,例如当转动60度时,活动阀体21的第二外沿刚好位于第一凹陷区内,第一限位孔内的限位件对活动阀体21的转动进行限制,从而使得活动阀体21与固定阀体11进行配合,形成一个第二配合体。

再之,气缸驱动第三板块朝向第二板块与第一板块之间的间隙运动,使得第三板块的一端插入间隙并驱动第二板块朝向远离第一板块方向运动,并抵靠在第一板块的斜坡面上,将第一板块抬高,使得环形内腔113与外界的洁净环境连通。再启动电机311,电机311驱动第一齿轮312带动扇形齿轮转动,扇形齿轮则通过带动连接块42,驱动第一配合体以第一支座41的转轴为支点,向上做翻转运动,从而将活动阀体21顶部开口上的第二活动阀盖22自动打开,便于将活动阀体21内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取出,并放入洁净环境内。

当需要自动关闭第二活动阀盖22时,电机311反向转动,以驱动扇形齿轮带动第一活动阀盖12和第二活动阀盖22向下做翻转运动,即朝向环形内腔113方向转动。向下转动过程中,固定座上的限位销抵靠在第二弹簧上,第二弹簧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当第一活动阀盖12和第二活动阀盖22均嵌入环形内腔113中,气缸驱动第三板块做退缩运动,取消对第二板块的作用力,在第一弹簧的复位作用力下,驱动第二板块在第二导向件7上滑动并回到初始状态,z字形状的第一板块的第二水平部刚好插入第二板块的第二凹槽5111内,对第一活动阀盖12和第二活动阀盖22进行限位,从而实现第二活动阀盖22的自动关闭过程。

此时,第二活动阀盖22的第四外沿搭接在活动阀体21的第二外沿上,随着活动阀体21的转动(与开盖过程中转动的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活动阀盖12的第六外沿脱离第三凹陷区,第二活动阀盖22与第一活动阀盖12处于脱离状态,第二活动阀盖22的第四外沿刚好位于活动阀体21的第二凹陷区域内,凸缘搭接在第三外沿上,使得第二活动阀盖22与活动阀体21配合形成第一阀1;再继续转动活动阀体21,转动到所需角度时,活动阀体21的第二外沿从固定阀体11的第一凹陷区内脱离,使得活动阀体21与固定阀体11分离,此时第二活动阀盖22的第四外沿刚好嵌入第二凹陷区,形成一个整体,再使得第一阀1做旋转和下降运动,从固定阀体11的环形内腔113中脱离,当升降机构9复位到初始状态时,再从支撑体13的第一插接件141上将第一阀1滑出,使得第一阀1与第二阀2脱离,再次回到初始的独立状态。也即,在升降机构9的作用下,将第二阀2嵌入第一阀1内或从第一阀1内取出;再在旋转机构10的作用下,使第二阀2转动所需角度,实现第二阀2与第一阀3自动对接或分离,提高传输装置的传输效率,确保整个传输过程中,第二阀2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一直处于洁净环境中。

同时,在开盖或关盖的过程中,扇形齿轮的转动点作为支点,第二驱动组件31与第一活动阀盖12分别位于扇形齿轮转动点的两侧,形成杠杆原理,减少旋转电机311直接驱动第一活动阀盖12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另外,扇形齿轮还能够作为配重块,平衡支点两侧的配重,便于打开或关闭第一活动阀盖12和第二活动阀盖22。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调节机构5与第二驱动组件31还可以分布在固定阀体11圆周上的其他位置,只需二者错开设置即可。

作为变形,缓冲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需用于缓冲第一活动阀盖12翻转时所受到的作用力即可,例如,单独设置一个吊环结构。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此缓冲组件。

作为变形,第二导向件7的纵向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对应地,在滑动体的底部上开设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第二缺口,使得滑动体在第二导向件7上做直线滑动即可。作为第二缺口的变形,还可以开设与第二导向件7形状相应的通孔,第二导向件7通过其他结构安装在安装板块上即可。作为进一步的变形,第二导向件7还可以为设置在安装板块上滑轨,第二导向件7滑动设置在滑轨上。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安装板块,直接将滑动体和第二导向件7设置在固定阀体11上,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第二导向件7。

作为变形,第二水平部下方还可以不设置凸台,以及第二板块上不设置第二切角,此时第二水平部、z字形的竖直部以及第二板块的第二凹槽5111开口处之间围成供第三板块插入的空间。

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固定块,第一弹簧设置在滑动体背对第二插接件52一端上。

作为驱动件的变形,驱动件的纵向截面形状还可以为一字型,或者e字形等等,只需驱动件的一端固定在气缸上,通过滑动方式,另一端插入或退出滑动体与第二插接件52之间的空间即可。作为变形,气缸还可以被电机311代替,只需驱动该驱动件做伸缩运动即可。

作为滑动体的变形,滑动体还可以为块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只需沿环形内腔113的径向,滑动设置在固定阀体11上,且朝向环形内腔113的一侧表面上开设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5111即可。

作为第二插接件52的变形,第二插接件52的纵向截面形状还可以为t字形,或倒l字形等等,只需第二插接件5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上,另一端能够插入滑动体的第二凹槽5111内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限位组件5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滑轨和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滑轨下方的气缸,滑块朝向第二插接件52的一端面上开设第二凹槽5111或者通孔或者盲孔,气缸驱动滑块做升降运动,以实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能够插入限位组件中被限位,或者脱离限位组件,并搭接在限位组件上。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调节机构5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上设置磁性材料的吸盘,在固定阀体11上设置与第一吸盘能够吸合的磁体,通过磁性作用将第一活动阀盖12的远离第二驱动组件31一端从环形内腔113中抬高,同时单独在第一活动阀盖12上设置一个限位件,将第一活动阀盖12限制在环形内腔113中。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调节机构5。

作为固定组件的变形,固定组件还可以为仅为安装在固定阀体11上的转轴,将扇形齿轮铰接在此转轴上,扇形齿轮与第一活动阀盖12通过现有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变形,第二齿轮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齿轮,例如锥形齿轮,第一活动阀盖12通过连接件与锥形齿轮的侧壁连接。作为变形,转动件除了为第一齿轮312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齿轮,例如锥形齿轮。

作为第二驱动组件31的变形,第二驱动组件31还可以包括气缸,受气缸驱动的齿条103,以及与齿条103啮合的齿轮,齿轮再与过渡件32啮合,驱动过渡件32转动以带动第一活动阀盖12做翻转运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1与第二阀之2间的配合关系,上述的无菌对接阀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通过转动方式,来使得活动阀体21与第二活动阀盖22分离或配合,并分别与固定阀体11和第一活动阀盖12配合或脱离的其他对接阀的结构。上述的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开盖机构以及调节机构等等其他结构都适用。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开盖机构和调节机构5。

作为调节件的变形,调节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直接固定在固定板162上的螺钉,或者轴,或者弹簧等等,只需调节件随着升降机构9做上升运动时,能够抵靠在限位板161底部上即可。

作为限位机构的变形,限位机构还可以包括限位板161,以及设置在限位板161底部上的弹簧,当将弹簧压缩到极限时,支撑体13将无法再向上运动,实现对升降机构9的上升高度进行限制。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限位机构。

作为第二导向结构15的变形,第二导向结构15可以被直线滑轨代替,支撑体13底部上设在一个l型的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来引导升降机构9驱动活动阀体21做直线运动。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第二导向结构15。

作为变形,支撑台面181上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滑轨,或者弧形限位块,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上述的挡板185还可以为三块、四块、五块等等,或者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安装座182、挡板185、支撑台面181以及支撑柱183。

作为第一插接件141的变形,第一插接件141还可以为梯形的板块,梯形的长边固定在支撑体13上,对应地限位槽215的也为梯形凹槽。或者第一插接件141还可以为l形板块,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只需活动阀体21朝向或远离第一插接件141方向运动时,将限位槽215套接在第一插接件141上,或者从第一插接件141上脱离即可,实现将活动阀体21安装在支撑体13上,或者从支撑体13上取走即可。

作为第一导向结构的变形,第一导向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在支撑体13上设置滑轨,在活动阀体21底部上设置滑块,以及在二者相互面对的表面上述设置现有的锁紧机构,来实现二者的安装或拆卸。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该第一导向结构和支撑体13,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直接将第二阀2放置在升降机构9的顶部上。

作为变形,转盘的齿面对应的圆心角度数可以为60度、45度、或者70度等等,具体设计的角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

作为变形,转盘可被齿轮代替,例如扇形齿轮,齿条103直接驱动齿轮转动,转动的角度根据气缸运动的行程来控制。作为变形,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其他机构,例如直接采用旋转电机311来驱动。作为升降机构9的变形,升降机构9还可以为直线振动电机311,或者现有的其他升降结构。

上述的传输装置只包括上述的第一机架、第一阀1、第二阀2、升降机构9、旋转机构10,第一阀1密封嵌入安装在工作台面17上的通孔内,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配合下,实现自动地将第二阀2与第一阀1密封对接或分离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包括第二机架、实施例1中的无菌传输装置、至少一个热封机构以及成品输出装置。其中,第二机架具有水平台面,以及设置在水平台面四周上的隔板,隔板与水平台面的顶部表面围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内形成洁净环境;无菌传输装置密封安装在第二机架的一端上,且工作台面17与水平台面重合,用于将活动阀体内放置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输送至所述安装腔体内;热封机构设置在水平台面上,用于给盛放所述生物组织或器官的盒体顶部开口热封上所需材质的第一盖体;成品输出装置设置在第二机架另一端的水平台面上,用于将包装好的成品从所述洁净安装腔体内输出外界。

上述的包装系统,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无菌传输装置,在升降机构9和旋转机构10的配合下,实现将第二阀与第一阀的自动对接或分离过程,确保生物组织或器官在传输过程中一直处于洁净环境条件中,不会被外界的环境所污染,进入安装腔体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在热封机构的作用下,在放置生物组织或器官的盒体的顶部开口上热封所需材质的第一盖体,例如特卫强材质的盖体,完成对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包装,包装后的成品在经成品输出装置输出安装腔体内,从而提高包装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延长包装后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存放周期。

作为优选地,上述的热封机构为两个,一个热封机构对放置生物组织或器官的盒体的顶部开口上热封第一盖体,之后在该盒体外套设外盒体,另一个热封机构对外盒体的顶部开口上热封所需材质的第二盖体,例如铝箔材质的盖体,从而形成对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双层包装结构,使其与外界进一步地隔离,延长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存放周期。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包装系统还包括一个封装机构,封装机构设置所述水平台面上且位于所述热封机构与所述成品输出装置之间,用于给所述盒体外封装上所需材质的外袋。封装机构对上述的外盒的外表面再包装一层外袋,例如pe袋,实现在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外表面包装两层盒体和一层外袋,进一步地确保生物组织或器官与外界的隔离,进一步地延长生物组织或器官的存放周期。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腔体呈u形,所述无菌传输装置和所述成品输出装置分别位于所述u形的两端。u形的安装腔体设计,使得整个机架所占用的空间小,还能够在u形的开口处设置隔离门,为确保安装腔体内的洁净环境,在隔离门设置所需的识别锁,有权限的人员才能能够经隔离门进入u形两个侧壁腔之间的空间内,对u形安装腔体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操作,增加安全等级和洁净环境的等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洁净环境下的包装系统在使用之前,无菌传输装置中的第二阀和安装腔体内均进行预灭菌的预处理工序,作为后续实现可控洁净环境的基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