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673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张力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张力机是在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中通过双卷筒提供阻力矩,使导线通过双卷筒在保持一定张力下被展放的一种机械设备。参见图1,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3'是安装在张力机放线卷筒2'的进线卷筒侧,张力放线时导线盘上的导线1'由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3'导向后进入放线卷筒2',以保证进入放线卷筒2'的导线不跳槽。

参见图2至图4,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包括:两个立式布置的限位滚子5'、一个主支撑导向滚子6'和一个压辊4'。其中,主支撑导向滚子6'和压辊4'均为横向布置。主支撑导向滚子6'用于支撑导线,并使导线通过;压辊4'置于主支撑导向滚子6'的上方,压辊4'用于防止导线进入放线卷筒2'时上下跳动;两个立式布置的限位滚子5'分别置于主支撑导向滚子6'的左右两侧,限位滚子5'用于防止导线的左右移动。该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虽然能够确保导线平稳地输送至放线卷筒2'中,但是,由于主支撑导向滚子6'的直径较小,所以导线在经过主支撑导向滚子6'时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易导致导线的损伤。尤其是碳纤维导线,其抗弯曲性能相比普通导线较差,当碳纤维导线经过主支撑导向滚子6'时,易出现碳纤维导线损伤,进而导致碳纤维导线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中的主支撑导向滚子的直径较小使得导线承受弯曲应力较大易损伤导线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导向滚;其中,每个导向滚均与支撑装置可转动地连接,每个导向滚均用于支撑导线并引导导线通过;第一限位机构连接于支撑装置且置于各导向滚的上方,用于限制导线向上跳动;第二限位机构连接于支撑装置,用于限制导线的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板;其中,支撑轴横设且连接于两个支撑板的底部;各导向滚均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且,各导向滚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两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板和第三限位机构;其中,支撑轴横设且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撑板的底部;各导向滚均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且,各导向滚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第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两个支撑板沿支撑轴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第三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杆;其中,每个支撑板的底部对应于支撑轴处设置有缺口,缺口的形状与支撑轴的形状相匹配,缺口与支撑轴相接触;限位板横设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且,限位板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板的缺口一一对应连接,限位板与支撑轴相接触,并且,限位板与支撑轴相接触处的形状与支撑轴的形状相匹配;限位板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开口,开口具有预设宽度;限位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轴,限位杆的另一端置于开口内。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限位板对称的两个预设位置处均开设有开口,每个开口均具有预设宽度;限位杆穿设于支撑轴,限位杆的两端均置于支撑轴的外部且一一对应地置于两个开口内。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单元,每个导向单元均包括:一连接组件、一第四限位机构和一导向滚组;其中,每个导向滚组均包括相邻的两个导向滚,m个导向滚形成m/2个并排设置的导向滚组;每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一个导向滚组可转动地连接,并且,连接组件均与两个支撑板转动连接;每一第四限位机构均与一个连接组件相对应,每一第四限位机构均用于将对应的连接组件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一个连接轴和两个并列设置的连接板;其中,两个连接板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对应的导向滚组中的两个导向滚均横设于两个连接板之间,并且,每个导向滚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连接轴置于对应的导向滚组中的两个导向滚之间,连接轴依次穿设且连接于两个连接板,并且,连接轴的两端均置于对应的连接板的外部,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对应的第四限位机构均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用于将两个连接板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每个第四限位机构均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限位件;其中,两个限位件分别置于对应的导向滚组的两侧,并且,每个限位件均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中两个连接板下方的预设位置处,每个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每个导向滚均包括:导向轴和滚子;其中,导向轴与支撑装置相连接;滚子为圆环状,滚子可转动地套设于导向轴的外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一第一限位滚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杆;其中,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滚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第一限位机构为至少两个。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组件;其中,各限位组件分别与两个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每个限位组件均包括:支撑架和第二限位滚;其中,支撑架与对应的支撑板相连接,第二限位滚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滚的轴线与导向滚的轴线相垂直。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并列排布的导向滚,能够有效地增加导向装置的弯曲弧度,使得导线更平滑地沿各导向滚传送,避免导线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得导线无需弯曲较大的幅度即可平稳地由各导向滚输送至放线卷筒内,即使是碳纤维导线,也能够平稳输送,避免了导线的损伤,有效地保护导线,确保了导线的正常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中的主支撑导向滚子的直径较小使得导线承受弯曲应力较大易损伤导线的问题,并且,各导向滚并列设置,无需增加各导向滚的直径,能够满足张力机车运输高度的要求;此外,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避免导线的跳动,有效地确保了导线沿着各导向滚输送至放线卷筒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张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5至图7,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第一限位机构2、第二限位机构3和至少两个导向滚4。其中,各导向滚4均为并列设置,每个导向滚4均与支撑装置1可转动地连接,每个导向滚4均用于支撑导线并引导导线通过。具体地,各导向滚4并排平行设置,相邻两个导向滚4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也可以是紧密接触。每个导向滚4均可相对于支撑装置1转动,以使导线滚动经过各导向滚4。导向滚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第一限位机构2连接于支撑装置1,并且,第一限位机构2置于各导向滚4的上方(相对于图5而言),第一限位机构2用于限制导线向上跳动。具体地,第一限位机构2与各导向滚4之间具有预设垂直距离,该预设垂直距离用于将导线限制在第一限位机构2与各导向滚4之间,并防止导线脱离第一限位机构2。具体实施时,该预设垂直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优选的,第一限位机构2位于各导向滚4的中间位置,以更好地限制导线的跳动。

第二限位机构3连接于支撑装置1,第二限位机构3用于限制导线的横向移动(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第二限位机构3用于限制导线的左右晃动,以使导线沿各导向滚4输送至张力机的放线卷筒内。

使用时,导线盘上的导线经过各导向滚4,并沿各导向滚4输送至放线卷筒内。在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线会出现上下跳动,为了防止导线脱离该导向装置,则第一限位机构2限制导线的向上跳动,使得导线沿各导向滚4传动。在使用过程中,张力机和导线盘放置的位置可能并不规范,这样就使得导线容易左右晃动,则第二限位机构3限制导线的横向移动,确保导线沿各导向滚4传送。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并列排布的导向滚4,能够有效地增加导向装置的弯曲弧度,使得导线更平滑地沿各导向滚4传送,避免导线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得导线无需弯曲较大的幅度即可平稳地由各导向滚4输送至放线卷筒内,即使是碳纤维导线,也能够平稳输送,避免了导线的损伤,有效地保护导线,确保了导线的正常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中的主支撑导向滚子的直径较小使得导线承受弯曲应力较大易损伤导线的问题,并且,各导向滚4并列设置,无需增加各导向滚4的直径,能够满足张力机车运输高度的要求;此外,第一限位机构2和第二限位机构3的设置,能够避免导线的跳动,有效地确保了导线沿着各导向滚4输送至放线卷筒内。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支撑装置1可以包括:支撑轴11和两个支撑板12。其中,两个支撑板12为并列设置,并且,两个支撑板1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具体实施时,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第一限位机构2和第二限位机构3均与支撑板12相连接。

支撑轴11横设且连接于两个支撑板12的底部,具体地,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垂直布置,并且,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的底部相连接。为了使得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更好地连接,每个支撑板12的底部均可以设置有弧形开口,该弧形开口的弧度与支撑轴11的直径相匹配,两个支撑板12均通过弧形开口与支撑轴11相连接。

各导向滚4均置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并且,各导向滚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具体地,各导向滚4均横设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则每个导向滚4的轴线均与每个支撑板1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各导向滚4均与支撑轴11相平行。每个导向滚4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每个导向滚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的结构简单,能够起到对各导向滚4支撑的作用,并且不限制各导向滚4的滚动,确保各导向滚4的正常工作。

参见图5和图6,图中示出了支撑装置的另一种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支撑装置1可以包括:支撑轴11、第三限位机构13和两个支撑板12。其中,两个支撑板12为并列设置,并且,两个支撑板1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具体实施时,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第一限位机构2和第二限位机构3均与支撑板12相连接。

支撑轴11横设且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撑板12的底部(图7所示的下部),具体地,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垂直布置,并且,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的底部可转动连接。

各导向滚4均置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并且,各导向滚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具体地,各导向滚4均横设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则每个导向滚4的轴线均与每个支撑板1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各导向滚4均与支撑轴11相平行。每个导向滚4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每个导向滚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

由于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的底部转动连接,所以,第三限位机构13用于限制两个支撑板12沿支撑轴11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也就是说,第三限位机构13用于限制两个支撑板12相对于支撑轴11的转动幅度,使两个支撑板12的转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轴11与两个支撑板12的底部转动连接,以使两个支撑板12可沿支撑轴11转动,进而带动各导向滚4也可转动,能够更好地适应导线的弯曲弧度,减少导线的弯曲应力,确保导线平稳地输送,有利于保护导线;为了防止两个支撑板12沿支撑轴11的任意转动,第三限位机构13将两个支撑板12限制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使得两个支撑板12可以在第一预设角度内绕支撑轴11转动,以减少导线的弯曲。

继续参见图5和图6,上述实施例中,第三限位机构13可以包括:限位板131和限位杆132。其中,每个支撑板12的底部对应于支撑轴11处设置有缺口121,缺口121的形状与支撑轴11的形状相匹配,缺口121与支撑轴11相接触。具体地,两个支撑板12均设置有缺口121,两个支撑板12均通过缺口121架设于支撑轴11上,并且,两个缺口121与支撑轴11紧密接触,缺口121与支撑轴11的接触面为光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轴11为圆形,该缺口121为u型的缺口。

由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以,限位板131横设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则限位板131与两个支撑板12垂直布置,限位板131与各导向滚4相平行,并且,限位板131置于各导向滚4的下方(相对于图7而言)。限位板131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板12的缺口121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限位板131的其中一端与一个支撑板12的缺口121相连接,限位板13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板12的缺口121相连接。限位板131与支撑轴11相接触,则两个支撑板12不仅通过缺口121架设于支撑轴11上,还通过限位板131架设于支撑轴11上。限位板131与支撑轴11相接触处的形状与支撑轴的形状相匹配,以使限位板131与支撑轴11更好地接触且不影响限位板131与支撑轴11之间的转动,限位板131与支撑轴11的接触面为光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轴11为圆形,则限位板131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u型板。优选的,限位板131为u型板,易于安装。

限位板131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开口1311,开口1311具有预设宽度。限位杆132的一端连接于支撑轴11,限位杆132的另一端置于开口1311内。具体地,该开口1311贯穿限位板131的板厚。开口1311的预设宽度应与第一预设角度相对应,以使限位板131可在开口1311的宽度范围内转动,即限位板131可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支撑板12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限位杆132用于限制限位板131转动的角度,防止限位板131与支撑轴11之间的任意转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板12通过缺口121与支撑轴11相接触以实现两个支撑板12与支撑轴11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限位杆132置于限位板131的开口1311内,使得限位杆132起到了对限位板131的限制作用,防止限位板131绕支撑轴11任意转动,也即防止两个支撑板12绕支撑轴11任意转动,同时,该开口1311具有预设宽度,该预设宽度能够将限位板131的转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该预设宽度与第一角度相对应,从而实现了将两个支撑板12限制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继续参见图5和图6,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板131对称的两个预设位置处均开设有开口1311,每个开口1311均具有预设宽度。具体地,两个预设位置为对称设置,每个开口1311均贯穿限位板131的板厚,每个开口1311的预设宽度均相同。具体实施时,预设宽度与第一预设角度相对应。

限位杆132穿设于支撑轴11,限位杆132的两端均置于支撑轴11的外部且一一对应地置于两个开口1311内。具体地,限位杆132穿设于支撑轴11的内部,限位杆132的两端均伸出支撑轴11,并且,限位杆132的两端与两个开口1311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31与限位杆132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继续参见图5至图7,上述各实施例中,该导向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单元。每个导向单元均可以包括:一个连接组件5、一个第四限位机构和一个导向滚组6。其中,每个导向滚组6均包括相邻的两个导向滚4,当导向滚4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为偶数个时,则m个导向滚4形成m/2个并排设置的导向滚组6,各导向滚组6依次顺序排布。

每一个连接组件5与对应的一个导向滚组6可转动地连接,并且,该连接组件5均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具体地,每个导向单元中的连接组件5均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以使连接组件5可相对于支撑板12转动。并且,每个导向单元中的连接组件5与该导向单元中的导向滚组6转动连接,以使导向滚组6可相对于连接组件5转动。

每一个第四限位机构均与一个连接组件5相对应,每一个第四限位机构均用于将对应的连接组件5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转动。具体地,每个导向单元中的第四限位机构均与该导向单元中的连接组件5相对应,由于连接组件5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所以第四限位机构限制连接组件5的转动幅度,以将连接组件5的转动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

对于任意一个导向单元而言,连接组件5、导向滚组6和第四限位机构均是一一对应的,连接组件5与导向滚组6转动连接,即连接组件5与该导向滚组6中的两个导向滚4转动连接。连接组件5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第四限位机构对应于该连接组件5以限制连接组件5的转动幅度。各导向单元的结构均相同,并且,各导向单元在两个支撑板12之间按照顺序依次排布。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每个导向单元中连接组件5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带动了导向滚组6可相对于两个支撑板12转动,从而实现了导向单元相对于两个支撑板12的转动,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导线,自适应导线通过该导向装置的包络角,使得导线更容易、更平稳地通过各导向滚4,有利于保护导线;第四限位机构将连接组件5相对于两个支撑板12的转动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避免连接组件5的转动幅度太大,确保连接组件5安全可靠地传输导线。

继续参见图5至图7,上述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组件5均可以包括:一个连接轴51和两个连接板52。其中,两个连接板52并列设置,两个连接板52之间具有间隙。并且,两个连接板52置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两个连接板52与两个支撑板12相平行且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其中一个连接板52靠近其中一个支撑板12设置,另一个连接板52靠近另一个支撑板12设置。

对应的导向滚组6中的两个导向滚4均横设于两个连接板52之间,并且,每个导向滚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52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具体地,与连接组件5相对应的导向滚组6中的两个导向滚4置于两个连接板52之间的间隙内,每个导向滚4的轴线与每个连接板52的轴线相垂直。每个导向滚4的任意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板52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连接轴51置于对应的导向滚组6中两个导向滚4之间,具体地,与连接组件5相对应的导向滚组6中的两个导向滚4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连接轴51置于该预设间隙内,使得两个导向滚4分别置于连接轴51的两侧。具体实施时,该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连接轴51依次穿设且连接于两个连接板52,并且,连接轴51的两端均置于对应的连接板52的外部,连接轴5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接轴51横设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连接轴51依次穿设两个连接板52,并且,连接轴51与两个连接板52之间为固定连接,以及,连接轴5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以使连接轴51相对于两个支撑板12转动,并通过连接轴51带动两个连接板52转动,从而实现连接组件5相对于两个支撑板12的转动。

连接轴5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其中的一种;每个支撑板12对应于连接轴51的位置均开设有一个通孔,连接轴51的两个端部分别穿设对应的支撑板12的通孔,并且,连接轴51的两个端部均伸出至两个支撑板12的外部。连接轴51置于两个支撑板12外部的每一个端部均对应一个连接件7,该连接件7开设有通孔,连接轴51的端部置于对应的连接件7的通孔内,连接件7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支撑板12相固定。

与连接组件5相对应的第四限位机构均置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由于连接轴51带动两个连接板52的转动,则第四限位机构用于将两个连接板52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转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通过连接轴51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板52相对于两个支撑板12的转动,实现了连接组件5与两个支撑板12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继续参见图6和图7,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第四限位机构均可以包括:两个限位件7。其中,两个限位件7为并列设置,并且,两个限位件7之间具有间隙。两个限位件7分别置于对应的导向滚组6的两侧,具体地,每个导向单元中导向滚组6、连接组件5和第四限位机构均为一一对应的,其中一个限位件7置于导向滚组6的左侧(相对于图7而言),即该限位件7置于两个连接板52的左侧;另一个限位件7置于导向滚组6的右侧(相对于图7而言),即该限位件7置于两个连接板52的右侧。

每个限位件7均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5中两个连接板52下方的预设位置处,具体地,每个限位件7置于两个连接板52的一侧并且置于两个连接板52下方的预设位置,以使两个连接板52可以连接轴51为中心左右晃动,限位件7限制两个连接板52左右晃动的幅度。该预设位置应与第二预设角度相对应,以使两个连接板52左右晃动的幅度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

每个限位件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每个限位件7的每一个端部均与对应的支撑板12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相邻两个导向单元之间可以共用一个限位件7,该共用的限位件7既可以限制位于左侧导向单元中两个连接板52的右侧位置,同时限制位于右侧导向单元中两个连接板52的左侧位置,这样,能够有效地节约限位件7的数量,节约成本。参见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单元为两个,限位件7为3个,两个导向单元共用中间的一个限位件7。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四限位机构通过两个限位件7对两个连接板52的左右两侧进行位置限制,以实现将两个连接板52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继续参见图5至图7,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导向滚4均可以包括:导向轴41和滚子42。其中,导向轴41与支撑装置1相连接。滚子42为圆环状,滚子42可转动地套设于导向轴41的外部。具体地,导向轴41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以为焊接连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滚子42的内径大于导向轴41的直径,则滚子42套设于导向轴41的外部,并且,滚子42可相对于导向轴41转动。滚子42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体实施时,导向轴41的两端与两个连接板52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导向滚4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继续参见图5至图7,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2可以包括:一个第一限位滚21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杆22。其中,两个支撑杆22的第一端(图5所示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支撑杆22的第二端(图5所示的上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滚21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具体地,两个支撑杆22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一一对应,每个支撑杆22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板12相连接。第一限位滚21横设于两个支撑杆22之间,第一限位滚21与各导向滚4相平行,并且,第一限位滚21置于各导向滚4的上方,第一限位滚21与各导向滚4之间具有预设垂直距离,第一限位滚21用于限制导线的向上跳动。每个支撑杆22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滚21对应的端部转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支撑杆22置于两个支撑板12的中间位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限位滚21可以包括:第一限位轴211和第一限位滚子212。其中,第一限位轴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2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滚子212为圆环状,第一限位滚子212的内径大于第一限位轴211的直径,则第一限位滚子212套设于第一限位轴211的外部,并且,第一限位滚子212可相对于第一限位轴211转动。第一限位滚子212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2中第一限位滚21与支撑杆22相连接,通过支撑杆22的设置起到对第一限位滚21支撑的作用,并且,使得第一限位滚21置于各导向滚4的上方,还能够给予导线一定的传输空间,第一限位滚21则限制导线的向上跳动。

继续参见图5至图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2为至少两个,各第一限位机构2依次并列排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2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机构2分别置于支撑板12的左右(相对于图5而言)两端,也即在导线初始传送至各导向滚4时,位于支撑板12的右端(相对于图5而言)的第一限位机构2限制导线的向上跳动;在导线离开各导向滚4时,位于支撑板12的左端(相对于图5而言)的第一限位机构2限制导线的向上跳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导线平稳传输至张力机的放线卷筒内,避免导线的跳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机构2,能够更好地对导线起到限制作用,防止导线的向上跳动。

继续参见图5至图7,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组件。其中,各限位组件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连接,具体地,各限位组件分别置于两个支撑板12的一侧。限位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个,也可以为奇数个。当限位组件为偶数个时,各限位组件平均分配,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相连接。当限位组件为奇数个时,各限位组件分别设置,使得各限位组件交叉排布,并且,各限位组件与两个支撑板12相连接。优选的,限位组件为偶数个,并且成对设置,一对限位组件设置于两个支撑板12的对称位置。

每个限位组件均可以包括:支撑架31和第二限位滚32。其中,支撑架31与对应的支撑板12相连接,第二限位滚32与支撑架31可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滚32的轴线与导向滚4的轴线相垂直。具体地,支撑架3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311、第二支撑件312和连接杆。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板12相连接,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板12相连接且对应于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一端处,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件31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件31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为并列设置,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均与对应的支撑板12相平行,则第一支撑件311、第二支撑件312和连接杆形成“]”状。第二限位滚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312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限位组件为四个,四个限位组件分别置于两个支撑板12的四个端部。具体实施时,支撑架31可以仅包括: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连接杆可以由支撑杆22替代,则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件312的第一端均与支撑杆22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二限位滚32可以包括:第二限位轴311和第二限位滚子312。其中,第二限位轴3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312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滚子312为圆环状,第二限位滚子312的内径大于第二限位轴311的直径,则第二限位滚子312套设于第二限位轴311的外部,并且,第二限位滚子312可相对于第二限位轴311转动。第二限位滚子312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各限位组件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相连接,能够有效地对导向的横向移动进行限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并列排布的导向滚4,能够有效地增加导向装置的弯曲弧度,使得导线更平滑地沿各导向滚4传送,避免导线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得导线无需弯曲较大的幅度即可平稳地由各导向滚4输送至放线卷筒内,即使是碳纤维导线,也能够平稳输送,避免了导线的损伤,有效地保护导线,确保了导线的正常使用,并且,各导向滚4并列设置,无需增加各导向滚4的直径,能够满足张力机车运输高度的要求;此外,第一限位机构2和第二限位机构3的设置,能够避免导线的跳动,有效地确保了导线沿着各导向滚4输送至放线卷筒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