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2242阅读:1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钢管不是一次性钢管,也不是长期固定使用的钢管,建筑钢管通常经历不同地点的拆装和运输,通常用于脚手架的搭建,以及水泥浇筑基体的搭建,在使用完毕后,就需要进行回收便于下一次利用,在回收运输过程中往往是一根根的建筑钢管摞在一块装在运输车辆上,而不进行分开打捆,这就需要通过人工一根根将钢管装上,再将钢管一根根卸下,这一过程不仅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而且效率较低,将钢管卸下进行码放也是极大的工作量,也不便于钢管的统计和维护。

六角形结构是钢管出厂运输常用的一种打包结构,这种结构在节省运输空间的同时较为稳定,但是这种打包结构多为新的钢管出厂时的带钢箍定,带钢一旦拆开不能重复利用。为此,需要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将散乱的钢管进行打捆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是由上拉板、上层侧板、下层侧板、底板、配合侧板和预紧块组成的,所述上拉板的右端和上层侧板的上端铰接,所述上层侧板的下端和下层侧板的上端铰接,所述下层侧板有两个,两个下层侧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左端和右端铰接,所述位于左侧的下层侧板的上端和配合侧板铰接,所述配合侧板的上端设置有预紧块,所述预紧块是两个中间位置开有柱孔的方块,所述预紧块的下端固定有钢丝绳。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拉板是由拉钩、转轴一、凸块一和板体一组成的,所述板体一的两端设置有凸块一,所述转轴一贯穿凸块一的端部,所述位于左侧凸块一端部的中间还设置有拉钩。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侧板是由方槽一、斜槽一、柱孔一、铰接槽一和板体二组成的,所述板体二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槽一,所述板体二的两端均设置有柱孔一,所述柱孔一的外侧设置有方槽一,所述柱孔一和板体二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斜槽一,所述斜槽一贯穿板体二。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侧板是由凸块二、转轴二、封盖一、板体三、封盖二、挡块、推块、滑孔、配合槽、弹簧和滑柱组成的,所述凸块二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板体三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转轴二贯穿凸块二,所述封盖一和封盖二固定在板体三的表面,所述配合槽有两个,分别关于板体三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配合槽中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上端设置有推块,所述挡块靠近板体三中心线的一端设置有滑孔,所述配合槽靠近板体三中心线的一端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上配合有弹簧,所述滑孔和滑柱配合安装,弹簧位于推块和板体三中心线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是由撑杆、板体四、铰接槽二、斜槽二、方槽二、柱孔二和配合基块组成的,所述板体四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配合基块,所述撑杆和配合基块铰接,所述铰接槽二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板体四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板体四的两端均设置有柱孔二,所述柱孔二外侧设置有方槽二,所述柱孔二和板体四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斜槽二,所述斜槽二贯穿板体四。

更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侧板是由斜槽三、铰接槽三、板体五、绕绳柱、过绳孔、铰接槽四、棱柱、方槽三和柱孔三组成的,所述铰接槽三和铰接槽四分别设置在板体五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板体五的靠近铰接槽三的一端设置有柱孔三,所述柱孔三的外侧设置有斜槽三,所述斜槽三的外侧设置有方槽三,所述板体五靠近铰接槽四的一端贯穿有绕绳柱,所述绕绳柱的一端设置有棱柱,所述板体五靠近铰接槽四的一端设置有过绳孔。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在进行建筑钢管打捆时可以使用该装置进行定量打捆,该装置通过铰接槽一、铰接槽二、铰接槽三、铰接槽四和凸块一、凸块二、凸块三、凸块二之间的配合,以及下层侧板的推块结构,实现了该装置在不使用时的拆卸,使该装置能够实现平铺,极大的节省了使用空间,便于该装置的放置,同时该装置结构牢靠,通过上拉板和配合侧板以及配合块之间相互配合,使用扳手搬动棱柱,进而通过绕绳柱将钢丝绳下拉缠绕,实现预紧,然后挂上拉钩即可,该装置便于操作,使用了纯机械结构,不需要气动和液压进行施力,能够满足钢管捆扎的大多需求,同时,该装置的底板上设置有撑杆,有效增大了底部的受力面积,使底盘更加牢靠,便于建筑钢管打捆初期钢管的放置,不易歪倒,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层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层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为下层侧板去除封盖一和封盖二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配合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拉板,101、拉钩,102、转轴一,103、凸块一,104、板体一,2、上层侧板,201、方槽一,202、斜槽一,203、柱孔一,204、铰接槽一,205、板体二,3、下层侧板,301、凸块二,302、转轴二,303、封盖一,304、板体三,305、封盖二,306、挡块,307、推块,308、滑孔,309、配合槽,310、弹簧,311、滑柱,4、底板,401、撑杆,402、板体四,403、铰接槽二,404、斜槽二,405、方槽二,406、柱孔二,407、配合基块,5、配合侧板,501、斜槽三,502、铰接槽三,503、板体五,504、绕绳柱,505、过绳孔,506、铰接槽四,507、棱柱,508、柱孔三,6、预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建筑钢管打捆装置,是由上拉板1、上层侧板2、下层侧板3、底板4、配合侧板5和预紧块6组成的,所述上拉板1的右端和上层侧板2的上端铰接,所述上层侧板2的下端和下层侧板3的上端铰接,所述下层侧板3有两个,两个下层侧板3的下端分别与底板4的左端和右端铰接,所述位于左侧的下层侧板3的上端和配合侧板5铰接,所述配合侧板5的上端设置有预紧块6,所述预紧块6是两个中间位置开有柱孔的方块,所述预紧块6的下端固定有钢丝绳。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拉板1是由拉钩101、转轴一102、凸块一103和板体一104组成的,所述板体一104的两端设置有凸块一103,所述转轴一102贯穿凸块一103的端部,所述位于左侧凸块一103端部的中间还设置有拉钩101。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侧板2是由方槽一201、斜槽一202、柱孔一203、铰接槽一204和板体二205组成的,所述板体二205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槽一204,所述板体二205的两端均设置有柱孔一203,所述柱孔一203的外侧设置有方槽一201,所述柱孔一203和板体二205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斜槽一202,所述斜槽一202贯穿板体二205。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侧板3是由凸块二301、转轴二302、封盖一303、板体三304、封盖二305、挡块306、推块307、滑孔308、配合槽309、弹簧310和滑柱311组成的,所述凸块二30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板体三304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转轴二302贯穿凸块二301,所述封盖一303和封盖二305固定在板体三304的表面,所述配合槽309有两个,分别关于板体三304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配合槽309中设置有挡块306,所述挡块306的上端设置有推块307,所述挡块306靠近板体三304中心线的一端设置有滑孔308,所述配合槽309靠近板体三中304心线的一端设置有滑柱311,所述滑柱311上配合有弹簧310,所述滑孔308和滑柱311配合安装,弹簧310位于推块307和板体三304中心线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4是由撑杆401、板体四402、铰接槽二403、斜槽二404、方槽二405、柱孔二406和配合基块407组成的,所述板体四402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配合基块407,所述撑杆401和配合基块407铰接,所述铰接槽二403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板体四402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板体四402的两端均设置有柱孔二406,所述柱孔二406外侧设置有方槽二405,所述柱孔二406和板体四402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斜槽二404,所述斜槽二404贯穿板体四402。

更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侧板5是由斜槽三501、铰接槽三502、板体五503、绕绳柱504、过绳孔505、铰接槽四506、棱柱507、方槽三和柱孔三508组成的,所述铰接槽三502和铰接槽四506分别设置在板体五503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板体五503的靠近铰接槽三502的一端设置有柱孔三508,所述柱孔三508的外侧设置有斜槽三501,所述斜槽三501的外侧设置有方槽三,所述板体五503靠近铰接槽四506的一端贯穿有绕绳柱504,所述绕绳柱504的一端设置有棱柱507,所述板体五503靠近铰接槽四506的一端设置有过绳孔505。

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底板4上的撑杆401绕配合基块二407转动,使撑杆401撑开,与板体四402处于垂直状态,然后向里推动下层侧板3下端的推块307,此时弹簧310受到压缩,挡块在配合槽309内滑动,滑孔308与滑柱311配合滑动,将下层侧板3的板体放置好合适的角度,然后松开推块307,此时在弹簧310的弹力作用下,将下层侧板3下端的推块307由配合槽309推出,推块307的端部推入斜槽二404中,此时下层侧板3和底板4相对固定,然后推动下层侧板3上端的推块307,,此时弹簧310受到压缩,挡块306在配合槽309内滑动,滑孔308与滑柱311配合滑动,将上层侧板2和配合侧板5调整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松开下层侧板3的推块307,在弹簧310的弹力作用下,将下层侧板3上端的推块307由配合槽309推出,推块307的端部则分别推入斜槽一202和斜槽三501中,此时上层侧板2和配合侧板5的位置相对固定,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在另一端该装置,将建筑钢管逐个码放在由上层侧板2、下层侧板3、底板4和配合侧板5约束的空间之中,当码放到最后一层时,将上拉板1的板体一104通过转轴一102绕上层侧板2的柱孔一203转动,然后将预紧块6套入靠近配合侧板5的转轴一102中,此时,通过扳手套在棱柱507上,转动绕绳柱504将钢丝绳缠绕,在钢丝绳的牵引作用下上拉板1逐渐归位,然后将拉钩101挂在绕绳柱504上,松开扳手即可,如此即完成了建筑钢管的打捆工作,如果不进行打捆时,可以将底板4上的撑杆401绕配合基块407转回,将推块307向里推,然后转动下层侧板3使下层侧板3和底板4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此时松开推块307,在弹簧310作用下挡块306进入到方槽二405中,此时下层侧板3和底板4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将上层侧板2和配合侧板5放平,这样可以便于该装置的码放和运输。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