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编袋收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93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编袋收卷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编织机械,特别是一种塑编袋收卷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编袋收卷机,多数都是利用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转动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摆杆活动连接,利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来带动摆杆的摆动,从而实现塑编袋卷的卸料。在卸料过程中,由于气缸的缸体也会发生转动,因此不仅对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转动连接的强度要求很高,而且气缸的缸体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活塞杆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活塞杆的径向受力,可能导致活塞杆及活塞磨损严重,影响气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塑编袋收卷机,提高塑编袋卷卸料时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编袋收卷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支撑摆杆和升降机构,支撑摆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升降机构包括垂直升降器和直线驱动器,垂直升降器安装在机架上,直线驱动器水平固定在垂直升降器上,直线驱动器驱动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升降,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与支撑摆杆的中部活动连接并带动支撑摆杆摆动,支撑摆杆的另一端设有放置塑编袋卷的支撑位。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升降器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和摆臂组件,摆臂组件包括第一前摆臂、第二前摆臂、第一后摆臂和第二后摆臂,第一前摆臂的下端和第二前摆臂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第一前摆臂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上支撑座上,第二前摆臂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支撑座上,第一后摆臂的下端和第二后摆臂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直线驱动器的外壳上,第一后摆臂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上支撑座上,第二后摆臂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支撑座上,下支撑座固定在机架上,上支撑座作为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与支撑摆杆的中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摆臂的上端与第一后摆臂的上端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第二前摆臂的上端与第二后摆臂的上端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同步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摆杆的中部设有条形孔,条形孔沿支撑摆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上支撑座上设有U形连接部,支撑摆杆从U形连接部中穿过,U形连接部上设有穿过条形孔的连接销轴。

进一步的,所述U形连接部与上支撑座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座通过支撑柱与U形连接部连接,U形连接部设有套在支撑柱外侧的支撑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筒内设有支撑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摆臂和第一后摆臂通过阻尼转轴与上支撑座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前摆臂和第二后摆臂通过阻尼转轴与下支撑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器为气缸或液压缸或直线电机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位位于机架用于卸料的边缘,支撑位为槽体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将直线驱动器水平固定,直线驱动器仅提供水平方向的动力,利用垂直升降器将水平方向的动力转化为垂直方向的动力,从而带动支撑摆杆转动,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只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而塑编袋卷的重量只作用在垂直升降器上,通过垂直升降器的转化,将塑编袋卷的重力转化成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因此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仅承受轴向的作用力,不会承受径向作用力,确保直线驱动器的工况简单,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支撑座下降至最低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支撑座上升至最低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U形连接部与上支撑座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编袋收卷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支撑摆杆2和升降机构,支撑摆杆2的一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升降机构包括垂直升降器和直线驱动器3,垂直升降器安装在机架上,直线驱动器水平固定在垂直升降器上,直线驱动器3驱动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升降,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与支撑摆杆2的中部活动连接并带动支撑摆杆2摆动,支撑摆杆2的另一端设有放置塑编袋卷的支撑位21。

由于将直线驱动器3水平固定,直线驱动器3仅提供水平方向的动力,利用垂直升降器将水平方向的动力转化为垂直方向的动力,从而带动支撑摆杆2转动,直线驱动器3的输出端只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而塑编袋卷的重量只作用在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上,通过垂直升降器的转化,将塑编袋卷的重力转化成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直线驱动器3的输出端上,因此直线驱动器3的输出端仅承受轴向的作用力,不会承受径向作用力,确保直线驱动器3的工况简单,提高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水平”是基于塑编袋收卷机安装状态的,一般情况下塑编袋收卷机都要尽量水平安装,确保塑编袋卷的收卷质量,因此并非强制要求绝对水平,视塑编袋收卷机的安装情况而定。而“垂直”则是指垂直于上述“水平”。支撑摆杆2的中部并非是指支撑摆杆2的中点位置,而是相对于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一端和设置支撑位21的另一端之间的部分都可以称之为中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器3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32即直线驱动器3的输出端,气缸的缸体31即直线驱动器3的外壳,垂直升降器包括上支撑座41、下支撑座42和摆臂组件,摆臂组件包括第一前摆臂43、第二前摆臂44、第一后摆臂45和第二后摆臂46,第一前摆臂43的下端和第二前摆臂44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32上,第一前摆臂43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上支撑座41上,第二前摆臂44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支撑座42上,第一后摆臂45的下端和第二后摆臂46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气缸的缸体31上,第一后摆臂45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上支撑座41上,第二后摆臂4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支撑座42上,下支撑座42固定在机架1上,上支撑座41作为垂直升降器的输出端与支撑摆杆2的中部活动连接。上述“第一”、“第二”、“前”、“后”的作用是为了区别摆臂。

气缸通过摆臂组件实现水平固定,为了气缸在卸料过程中一直保持水平状态,即第一前摆臂43的下端、第二前摆臂44的上端与第一后摆臂45的下端、第二后摆臂46的上端要一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将第一前摆臂43与第一后摆臂45的长度设置相等,第二前摆臂44和第二后摆臂46的长度设置相等,然后让第一前摆臂43与第一后摆臂45同步转动,第二前摆臂44和第二后摆臂46同步转动,为此在第一前摆臂43的上端与第一后摆臂45的上端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47,第二前摆臂44的上端与第二后摆臂46的上端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同步齿48。

可以理解的,直线驱动器3除了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液压缸或直线电机或电动推杆等可以直线输出的动力装置。垂直升降器除了采用上述结构,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动力装置而采用不的结构实现升降,例如利用电动推杆带动动力换向装置来带动上支撑座41的升降,动力换向装置可以是伞齿轮啮合结构等等。

由于上支撑座41只能上下升降,没有水平方向的运动,而支撑摆杆2是旋转运动,因此避免两者因为自由度不同而发生干涉,支撑摆杆2的中部设有条形孔22,条形孔22沿支撑摆杆2的长度方向设置,上支撑座41上设有U形连接部49,支撑摆杆2从U形连接部49中穿过,U形连接部49上设有穿过条形孔22的连接销轴491。U形连接部49一来方便装配,二来确保运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支撑摆杆2出现横向摆动。在本实施例中,U形连接部49与上支撑座41一体成型。

一般的,第一前摆臂43和第一后摆臂45通过销轴40与上支撑座41连接,第二前摆臂44和第二后摆臂46通过销轴40与下支撑座42连接。为了提高卸料过程中的平稳性,可以将第一前摆臂43和第一后摆臂45通过阻尼转轴与上支撑座41连接,也可以将第二前摆臂44和第二后摆臂46通过阻尼转轴与下支撑座42连接,阻尼转轴可以吸引并降低直线驱动器3带动的冲击,当然以上两者可以同时采用,稳定性更好。

支撑位21位于机架1用于卸料的边缘,支撑位21为槽体结构。如图3所示,上支撑座41下降到最低位置,支撑位21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塑编袋卷的直径,因此工人可以直接推动塑编袋卷从支撑位21上移出,实现快速便捷地卸料。而图4所示则是上支撑座41上升到最高位置,支撑位21基本与机架1的顶部平齐,方便将塑编袋卷移到支撑位21上。为了塑编袋卷进入支撑位21,支撑位21上靠近机架1一侧的顶面与机架1的顶面接近并且平齐,塑编袋卷在机架1的顶面上滚动可以直接进入支撑位21。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上支撑座41通过支撑柱411与U形连接部49连接,U形连接部49设有套在支撑柱411外侧的支撑套筒492。这样U形连接部49可以与上支撑座41分离,便于加工,因为U形连接部49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将U形连接部49先与支撑摆杆装配,然后再将U形连接部49与上支撑座41装配,便于整体结构的装配。为了提高卸料过程中的抗震性能,可以在支撑套筒492内设有支撑弹簧493,支撑弹簧493能够支撑重载荷。

可以理解的,反过来将支撑柱设到U形连接部上,将支撑套筒设到上支撑座也是可行的。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