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绳带松紧调节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278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绳带松紧调节固定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拉绳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中用于对拉绳卷绕收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拉绳卷绕收放控制,实现被控部件的松紧或运动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方式,现有一种便捷式绳带松紧调节固定器的手柄轮与主壳体之间一般是采用棘轮机构,卷绕拉绳时通过棘轮机构阻止手柄轮反转,实现拉绳状态保持;当需释放拉绳时,是拨动控制棘轮机构的棘爪,使其与内棘轮齿环分离,释放拉绳时,手柄轮会同步反转,存在释放阻力大,操作不便,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拉绳控制器存在拉绳释放阻力大,操作不便,可靠性差的技术不足,而提出一种便捷式绳带松紧调节固定器。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式绳带松紧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器包括有:主壳体、绕线轮、底盖、手柄轮及控制键组件;所述的主壳体的底面设有绕线轮容腔,绕线轮设于绕线轮容腔中,绕线轮的轮轴伸出至主壳体的顶面,主壳体的侧面设有与绕线轮对应的绳孔;所述的底盖与绕线轮容腔的腔口配合盖合;所述的主壳体的顶面通过棘轮机构与手柄轮单向转动连接;所述的控制键组件设于手柄轮的轴腔中,控制键组件与手柄轮轴向活动连接;控制键组件包括有被动轮、主动齿轮套及按键面板;被动轮与绕线轮的轮轴固定连接,被动轮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槽,主动齿轮套套于被动轮外部,主动齿轮套内壁上设有与被动轮的限位槽对应的内齿,主动齿轮套与手柄轮轴向活动连接,按键面板连接在主动齿轮套的外侧端面,主动齿轮套内侧端面与主壳体的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在手柄轮相对于主壳体旋转时推动主动齿轮套相对手柄轮轴向移动,使主动齿轮套的内齿与被动轮的限位槽相啮合的导向凸块。

所述的手柄轮包括有防滑外壳,防滑外壳的中心为带内齿的轴套,轴套与主动齿轮套的外壁轴向滑动套接;防滑外壳内腔中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内棘轮齿环,主壳体的顶面上设有与内棘轮齿环配合实现单向旋转的棘爪。

所述的导向凸块设于主壳体的顶面,在主动齿轮套内侧端面设有与导向凸块对应的弧形避空槽。

所述的导向凸块为三角形凸块,数量为三个以上,且呈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的被动轮的限位槽和\或主动齿轮套的内齿为锥形结构。

所述的底盖的中心设有插于在绕线轮的轮轴轴腔中的支撑轴。

所述的主壳体侧面设有与绕线轮对应的两个以上的绳孔,主壳体侧面设有与绳孔对应的拉绳引导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卷绕收拉绳时,手动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手柄轮,控制键组件的主动齿轮套同步旋转,在导向凸块的作用下,主动齿轮套相对于手柄轮轴向移动,主动齿轮套的内齿进入被动轮的限位槽中,被动轮就开始随手柄轮同步旋转,绕线轮在其轮轴与被动轮固定连接下也就同步旋转,从而卷绕拉绳;而当从手柄轮中心按下控制键组件时,主动齿轮套相对于手柄轮以相反的方向轴向移动,动齿轮套的内齿从被动轮的限位槽中退出,被动轮被释放,绕线轮处于自动活动状态,拉绳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轻松从绕线轮上被释放,手柄轮不作跟随动作,阻力小,操作方便,结构可靠,体积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拉绳控制器包括有:主壳体1、绕线轮2、底盖3、手柄轮4及控制键组件5。

所述的主壳体1的底面设有绕线轮容腔11,绕线轮2设于绕线轮容腔11中,绕线轮2用于卷绕拉绳;绕线轮2的轮轴21伸出至主壳体1的顶面,主壳体1的侧面设有与绕线轮2对应的绳孔12;也即是拉绳经绳孔12进入绕线轮容腔11中,并固定在绕线轮2上,当通过外力从主壳体1的外部驱动轮轴21旋转时,绕线轮2同步旋转,实现卷绕拉绳目的。为了实现绕线轮2同时对两根以上的拉绳进行卷绕操作,主壳体1侧面设有与绕线轮2对应的两个以上的绳孔12;为减小绳孔12对拉绳的磨损和阻力,主壳体1侧面设有与绳孔12对应的拉绳引导凸块15。

所述的底盖3与绕线轮容腔11的腔口配合盖合;底盖3与主壳体1扣合结构便于绕线轮2装配,底盖3的中心设有插于在绕线轮2的轮轴21轴腔中的支撑轴31。

手柄轮4用于供手持驱动绕线轮2旋转;为了操作方便,实现手柄轮4与主壳体1之间单向旋转,主壳体1的顶面通过棘轮机构与手柄轮4单向转动连接。棘轮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在手柄轮4的内壁上内棘轮齿,主壳体1的顶面上设有与内棘轮齿配合实现单向旋转的棘爪14实现。

控制键组件5用于实现手柄轮4与绕线轮2的轮轴21之间的传动连接或断开;也即从手柄轮4的中心孔中按下控制键组件5时,手柄轮4与绕线轮2的轮轴21之间的传动断开,绕线轮2转为自由状态;而当转动手柄轮4开始时,控制键组件5被触动,控制键组件5切换至手柄轮4与绕线轮2的轮轴21之间的传动连接状态。

为了控制键组件5能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的具体结构为:控制键组件5设于手柄轮4的轴腔中,控制键组件5包括有被动轮51、主动齿轮套52及按键面板53;被动轮51与绕线轮的轮轴21固定连接,被动轮51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槽511,主动齿轮套52套于被动轮51外部,主动齿轮套52内壁上设有与被动轮51的限位槽511对应的内齿521,主动齿轮套52与手柄轮4轴向活动连接,按键面板53连接在主动齿轮套52的外侧端面,主动齿轮套52内侧端面与主壳体1的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在手柄轮4相对于主壳体1旋转时推动主动齿轮套52相对手柄轮4轴向移动,使主动齿轮套52的内齿521与被动轮51的限位槽511相啮合的导向凸块13。导向凸块13优选为三角形凸块,数量为三个以上,且呈圆周均匀分布。导向凸块13可以是设于主壳体1的顶面,在主动齿轮套52内侧端面设有与导向凸块13对应的弧形避空槽522;也可以将导向凸块13与弧形避空槽522的位置互换,只要手柄轮4与主壳体1相对转动时,能实现推动主动齿轮套52相对于手柄轮4轴向移动,从而使得内齿521与限位槽511配合实现同步旋转传动即可。为了主动齿轮套52在导向凸块13的作用下,其内齿521能更加顺畅进入限位槽511中,被动轮51的限位槽511和\或主动齿轮套52的内齿521为锥形结构。

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操作的舒适性及加工装配方便,手柄轮4包括有防滑外壳41,防滑外壳41的中心包含有一个轴套411,轴套411内壁设有防滑斜凸齿,轴套411内壁的防滑斜凸齿与主动齿轮套52的外壁的齿条配合轴向滑动套接;当按键面板53被按下时,主动齿轮套52向主壳体1方向轴向推进,主动齿轮套52内壁上的内齿521从被动轮51的限位槽511中脱落,轮轴21也就被释放,绕于绕线轮2上的拉绳就可以被拉出。

防滑外壳41内腔中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内棘轮齿环42;主壳体1的顶面上设有与内棘轮齿环42配合实现防滑外壳41单向旋转的棘爪14。也即内棘轮齿环42与棘爪14配合,实现防滑外壳41只能相对于主壳体1单向旋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