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棒快速打包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0984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棒快速打包组合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棒快速打包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铝棒生产完成之后需要对加工好的铝棒进行打包处理,以便于对铝棒进行转运。目前的打包方式主要是将铝棒堆叠成三角形或者梯形,然后通过铝带将堆叠好的铝棒缠绕固定。这种打包方式存在以下缺陷:①铝棒堆叠过程中铝棒与铝棒直接接触,相邻的铝棒与铝棒之间以及上层铝棒与下层铝棒之间没有进行分隔,装载转运过程中易发生铝棒碰撞、磨损甚至变形;②由于堆叠好的铝棒仅仅是通过铝带进行固定,为了增加堆放的稳定性只能将铝棒堆叠成三角形或者梯形,但是三角形或者梯形的堆叠形式在进行车厢内码垛时,不利于摆放,车厢空间有效利用率低,增加了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棒快速打包组合结构,避免了装载转运过程中铝棒发生碰撞、磨损、变形,而且利于摆放,堆放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铝棒快速打包组合结构,一种铝棒快速打包组合结构,包括活动连接在一起的上压板、搁置板和下托板,所述搁置板位于上压板和下托板之间;所述活动连接为所述搁置板上表面设有凸起,搁置板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上压板与搁置板连接面上设有与搁置板凸起相适应的凹槽,所述下托板与搁置板连接面上设有与搁置板凹槽相适应的凸起;所述上压板、搁置板和下托板外表面均固接有穿线环,所述穿线环内贯穿铝带;所述下托板下表面固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下表面固接有支座;所述搁置板上表面设有上弧面,相邻的两个上弧面之间存在间隔,搁置板下表面设有下弧面,相邻的两个下弧面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上压板下表面设有与搁置板上弧面相对称的下弧面,所述下托板上表面设有与搁置板下弧面相对称的上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搁置板和下托板宽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为四个,四个支座分别设置在加强板下表面四个边角处。

作为优选,所述搁置板为多块,多块搁置板上下层叠放置,下层搁置板上表面凸起卡入上层搁置板下表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间隔的存在避免了相邻的铝棒与铝棒直接接触,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避免了上层铝棒与下层铝棒直接接触,装载转运过程中不易发生铝棒碰撞、磨损、变形。

2、堆叠好的铝棒呈方形,方形的堆叠方式相比于三角形或者梯形的堆叠形式,在进行车厢内码垛时,可以方便摆放,提高了车厢空间有效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3、水平方向上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使用,避免了相邻的板体之间发生横向窜动,整体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压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搁置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搁置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上压板,2、凸起,3、穿线环,4、凹槽,5、下弧面,6、搁置板,7、上弧面,8、下托板,9、支座,10、铝带,11、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活动连接在一起的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所述搁置板6位于上压板1和下托板8之间。所述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宽度相等。所述活动连接为所述搁置板6上表面设有凸起2,搁置板6下表面设有凹槽4,所述上压板1与搁置板6连接面上设有与搁置板6凸起2相适应的凹槽4,所述下托板8与搁置板6连接面上设有与搁置板6凹槽4相适应的凸起2,将凸起2卡入对应的凹槽4内即可完成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快速组装。组装之后的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在垂直方向上各自重力相互叠加,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凸起2与凹槽4的配合使用,避免了相邻的板体之间发生横向窜动,整体稳定性好。

所述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外表面均固接有穿线环3,所述穿线环3内贯穿铝带10。将铝带10依次顺序穿过各个穿线环3,可以将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进行打包固定,使得原本独立设置的板体组合成一个整体。所述下托板8下表面固接有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下表面固接有支座9,所述支座9为四个,四个支座9分别设置在加强板11下表面四个边角处。设置加强板11的目的是增加下托板8强度,使得下托板8承重能力提升。支座9的设置可以使下托板8与放置地面之间形成高度差,这样既可以方便铝带10打包,而且便于转运过程中的起吊操作。

如图2、3所示,所述搁置板6上表面设有上弧面7,相邻的两个上弧面7之间存在间隔,搁置板6下表面设有下弧面5,相邻的两个下弧面5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上压板1下表面设有与搁置板6上弧面7相对称的下弧面5,所述下托板8上表面设有与搁置板6下弧面5相对称的上弧面7。使用时将铝棒放置在上弧面7上,并利用下弧面5对铝棒进行限位固定,可以有效避免铝棒发生窜动。间隔的存在避免了相邻的铝棒与铝棒直接接触,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避免了上层铝棒与下层铝棒直接接触,装载转运过程中不易发生铝棒碰撞、磨损、变形。在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堆叠好的铝棒呈方形,方形的堆叠方式相比于三角形或者梯形的堆叠形式,在进行车厢内码垛时,可以方便摆放,提高了车厢空间有效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由于上压板1、搁置板6和下托板8会对铝棒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而不是单单仅通过铝带10对铝棒进行固定,堆放的稳定性好。

优化方案中,为了增加铝棒的放置数量,所述搁置板6为多块,多块搁置板6上下层叠放置,下层搁置板6上表面凸起2卡入上层搁置板6下表面凹槽4内。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