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及其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40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及其打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及其打印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热转印打印机通常使用回卷轴回卷已用过的碳带,随着打印进行,回卷轴上缠绕的已用碳带卷将越来越紧,因此,当更换碳带时,存在已用碳带难以从回卷轴上取下的问题。另外,打印机在打印标签时,通常使用回卷轴回卷标签纸的衬纸,随着打印进行,缠绕在回卷轴上的衬纸也将越缠越紧,更换标签纸时,同样存在衬纸难以从回卷轴上取下的问题。

传统常见的卷式耗材回卷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回卷轴上套一个回收纸轴,卷完带着回收纸轴取出。第二种是直接将回卷耗材卷在回卷轴上,卷完后通过一定的操作将轴松开,取出回卷耗材。以上的第一种形式,由于大部分的回卷耗材都是需要丢弃的,丢弃耗材时无法取出回收纸轴,不环保。第二种需要去做一定的操作动作才能将回卷轴松开,且往往需要双手同时动作,加大了拆卸的复杂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培训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松开、拆装耗材便捷的回卷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用于回卷打印耗材,包括背板、挡板、旋转轴、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打印耗材缠绕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旋转轴可以驱动所述主支架同步旋转,所述背板与所述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所述主支架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且所述主支架可在所述挡板与所述背板之间沿所述旋转轴轴向移动;所述主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相配合,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在径向的方向上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可变化;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用于改变所述间隙大小的松脱结构和复位结构;

当向所述主支架施加径向作用力和朝向打印耗材脱出方向的轴向作用力时,所述主支架朝向所述挡板轴向移动,所述松脱结构相应协作,所述间隙变小;所述主支架施加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复位结构将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撑开,所述间隙恢复至最大,所述复位结构驱动所述主支架沿轴向移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松脱结构包括支架台阶部、固定台阶部,所述主支架两端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支架台阶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架台阶部配合的固定台阶部;所述支架台阶部具有支架支撑平面和支架斜面,所述支架支撑平面与所述支架斜面连接,所述支架斜面朝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倾斜;所述固定台阶部具有与所述支架支撑平面配合的固定支撑平面,以及与所述支撑斜面配合的固定斜面,所述固定支撑平面与所述固定斜面连接,所述固定斜面朝向所述旋转轴倾斜;所述支架支撑平面与所述固定支撑平面配合时,将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撑开,所述间隙变大;所述支架斜面与所述固定斜面配合时,所述间隙变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两端的所述固定台阶部分别与所述背板、所述挡板一体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轴向复位件和径向复位件,所述轴向复位件的一端抵压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轴向复位件对所述主支架产生朝向复位方向的弹性力;所述径向复位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径向复位件分别朝向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产生垂直于所述旋转轴轴向的弹性力,用于将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撑开。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通孔、螺钉柱和固定件,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上支架或者所述下支架上,所述螺钉柱相应设在所述下支架或者所述上支架上,所述螺钉柱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螺钉柱的螺钉锁孔将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配合后大致呈圆柱状;所述上支架相对设在所述下支架上方,所述上支架具有上中心部与上外壳部,所述上中心部位于所述上外壳部内;所述下支架具有下中心部与下外壳部,所述下中心部位于所述下外壳部内;所述连接结构设在所述上中心部与所述下中心部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外壳部具有上延伸部和上让位部,所述上延伸部与所述上让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上外壳部的两侧;所述下外壳部具有下延伸部和下让位部,所述下延伸部与所述下让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下外壳部的两侧;所述上延伸部向所述下让位部延伸,所述下延伸部向所述上让部延伸。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架的两端具有容纳腔,所述旋转轴两端的所述固定台阶部分别在所述容纳腔内。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机壳和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打印机构具有打印头,用于在记录纸上留下打印痕迹,使用上述的回卷轴,还具有发放轴,所述发放轴设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所述回卷轴设在所述打印头的下游,用于回收打印耗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卷轴可拆装的设在所述机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主支架设置为上支架与下支架的两个分体结构,且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在径向方向上具有间隙。再者,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用于改变所述间隙大小的松脱结构和复位结构,通过所述松脱结构和所述复位结构使得间隙大小可变。通过手握打印耗材沿耗材脱出方向移动,即可实现松脱结构的协作,便于将打印耗材取出。解决了传统的回卷轴上打印耗材难以取出,或者回卷轴的拆装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本案具有打印耗材取出方便、无需将回卷轴丢弃、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是沿附图1中某一方向的断面图;

附图3是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中打印耗材未松脱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4是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5是附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6是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中打印耗材预松脱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7是附图6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8是附图6中D处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卷轴100 上支架10 上外壳部11 上中心部12

打印耗材200 下支架20 下外壳部21 下中心部22

主支架101 挡板30

间隙102 背板40

安装槽103 连接结构50 通孔51 螺钉柱52 固定件53

通孔腔104 径向复位件61 轴向复位件62

容纳腔105 旋转轴70 垫片71 止转平面72

止转平面106 固定台阶部80 固定支撑平面81 固定斜面82

支架台阶部90 支架支撑平面91 支架斜面92

上让位部111 上延伸部112 下让位部211 下延伸部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100,用于回卷打印耗材200。所述回卷轴100包括背板40、挡板30、旋转轴70和主支架101,所述主支架101套设在所述旋转轴70上,所述打印耗材200缠绕在所述主支架101上,所述旋转轴70可以驱动所述主支架101同步旋转。具体的,所述主支架101内具有通孔腔104,所述旋转轴70伸入所述通孔腔104内。所述旋转轴70的两端分别设有止转平面72,所述主支架101相应设有与之配合的止转平面106。

所述背板40与所述挡板30分别固定在所述旋转轴70的两端,所述主支架101位于所述挡板30与所述背板40之间,且所述主支架101可在所述挡板30与所述背板40之间沿所述旋转轴70轴向移动。优选的,所述背板40呈圆盘状,所述挡板30呈圆盘状,所述主支架101的外表面大致为圆柱面,有助于打印耗材200的绕制。所述背板40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支架101的径向尺寸,用于避免耗材在绕制过程中跑出所述主支架101。所述挡板30的径向尺寸不大于所述主支架101的径向尺寸。

请参考图1,所述主支架101包括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相配合,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之间在径向的方向上预留有间隙102,所述间隙102的大小可变化。

请参考图2,优选的,所述上支架10相对设在所述下支架20上方,所述上支架10具有上中心部12与上外壳部11,所述上中心部12位于所述上外壳部11内;所述下支架20具有下中心部22与下外壳部21,所述下中心部22位于所述下外壳部21内。

请参考图1,所述上外壳部11具有上延伸部112和上让位部111,所述上延伸部112与所述上让位部111分别位于所述上外壳部11的两侧;所述下外壳部21具有下延伸部212和下让位部211,所述下延伸部212与所述下让位部211分别位于所述下外壳部21的两侧;所述上延伸部112向所述下让位部211延伸,所述下延伸部212向所述上让部延伸。通过设置上、下延伸部212与下、上让位部111的配合,避免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在配合处沿径向错位,间隙102大小变化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所述上、下支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以及在所述间隙102变小,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配合后尽可能呈圆柱状。

请参考图3至图8,所述主支架101上设有用于改变所述间隙102大小的松脱结构和复位结构。当向所述主支架101施加径向作用力和朝向打印耗材200脱出方向的轴向作用力时,所述主支架101朝向所述挡板30轴向移动,所述松脱结构相应协作,所述间隙102变小。所述主支架101施加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复位结构将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撑开,所述间隙102恢复至最大,所述复位结构驱动所述主支架101沿轴向移动复位。

所述松脱结构包括支架台阶部90、固定台阶部80,所述主支架101两端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支架台阶部90,所述旋转轴7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架台阶部90配合的固定台阶部80。优选的,所述支架台阶部90与所述主支架101一体制成,所述旋转轴70两端的所述固定台阶部80分别与所述背板40、所述挡板30一体制成。所述主支架101的两端具有容纳腔105,所述固定台阶部80分别伸入相应的所述容纳腔105内。

所述支架台阶部90具有支架支撑平面91和支架斜面92,所述支架支撑平面91与所述支架斜面92连接,所述支架斜面92朝向远离所述旋转轴70的方向倾斜。即所述支架支撑平面91相比所述支架斜面92更靠近所述旋转轴70。所述固定台阶部80具有与所述支架支撑平面91配合的固定支撑平面81,以及与所述支撑斜面配合的固定斜面82,所述固定支撑平面81与所述固定斜面82连接,所述固定斜面82朝向所述旋转轴70倾斜。所述支架支撑平面91与所述固定支撑平面81配合时,将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撑开,所述间隙102变大;所述支架斜面92与所述固定斜面82配合时,所述间隙102变小。

请参考图2、图3和图6,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轴向复位件62和径向复位件61。所述轴向复位件62的一端抵压在所述主支架101上,所述轴向复位件62对所述主支架101产生朝向复位方向的弹性力。其中,脱出方向指打印耗材200从所述主支架101上脱离的方向,复位方向为与脱出方向相反的沿旋转轴70轴向的一个方向。优选的,所述轴向复位件62采用螺旋弹簧,所述轴向复位件62套设在所述旋转轴70上。所述旋转轴70上设有垫片71,所述垫片71位于所述容纳腔105内,所述轴向复位件62位于所述固定台阶部80与所述垫片71之间。

所述径向复位件6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上,所述径向复位件61分别朝向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产生垂直于所述旋转轴70轴向的弹性力,用于将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撑开。优选的,所述径向复位件61采用螺旋弹簧,所述上中心部12与所述下中心部22在配合处分别设有安装槽103,所述径向复位件61的两端分别伸入并固定在相应的安装槽103内。所述径向复位件61在所述上、下支架20的配合处两侧分别设置,每一侧均分别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径向复位件61。

请参考图2,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之间通过连接结构50连接,所述连接结构50设在所述上中心部12与所述下中心部22上。所述连接结构50包括通孔51、螺钉柱52和固定件53,所述通孔51开设在所述上支架10或者所述下支架20上,所述螺钉柱52相应设在所述下支架20或者所述上支架10上,所述螺钉柱52伸入所述通孔51内,所述固定件53穿过所述螺钉柱52的穿孔将所述上支架10与所述下支架20连接。其中,本段中的“或者”指两者选择其一。所述连接结构50具有将所述上、下支架20连接的作用,还能在所述间隙102大小改变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工作过程:

将打印耗材200取下:手握即将被脱出的打印耗材200往脱出方向拉,由于回卷时,打印耗材200收紧过程中会存留对上下支架20径向压力F,从而使得打印耗材200与所述主支架101之间存在摩擦力f,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主支架101与所述打印耗材200一起向外运动。当所述主支架101移动至所述支架支撑平与所述固定支撑平脱离配合时,所述上、下支架20处于所述支架斜面92与所述固定斜面82配合的位置,在径向压力F作用下,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20相互靠近,所述间隙102减小。此时,径向压力F大大减小,使得所述主支架与所述打印耗材200之间摩擦力f大大减小,从而实现轻松取下打印耗材200的目的。

主支架复位:将打印耗材200取下后,所述主支架所受到的径向压力F消失,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20之间在所述径向复位件61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间隙102恢复到最大的位置。紧接着,所述主支架在轴向复位件62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恢复所述支架支撑平面91与所述固定支撑平面81配合的位置。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回卷轴100应用到打印机中,具体的回卷轴100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8。打印机包括机壳和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打印机构具有打印头,用于在记录纸上留下打印痕迹,使用上述的回卷轴100,还具有发放轴,所述发放轴设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所述回卷轴100设在所述打印头的下游,用于回收打印耗材200。优选的,所述回卷轴100可拆装的设在所述机壳上。打印耗材200为诸如热敏打印纸的底纸、热转印打印过程中的碳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