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服药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693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药桶,具体是一种肠镜检查服药桶。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的飞速发展,使得肠镜治疗也呈显越来越多的趋势,因肠镜检查的特殊性,患者需先进行肠道清洁。对于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首先检查前日应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品,禁止食用海带、韭菜、芹菜、带籽水果,因为此类食物含有粗纤维难以消化。晚餐后禁食,可以饮水。配置方法是,将2盒聚已二醇加水配成1000毫升溶液。配好后患者以每小时1000毫升的速度服用,建议每15分钟服用250毫升,尽量大口喝。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过程中请务必来回走动,更有利于清肠。多数情况下,服药1小时左右开始第一次排便,排便5-8次后观察排出物为无色或黄色透明水样时肠道准备结束。如果最后一次排出物为有形或有渣便则需要加服和爽。但总量不超过4000毫升。

基于上述方法,为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配备一个专用的服药桶是非常必要的。现肠镜检查服药桶无桶盖,易因碰撞、倒翻导致桶内药液洒出;未标明水位刻度及服药说明、无测温计,容易造成肠道准备药物泡服剂量差异,影响肠道清洁度,降低肠镜检查的准确率,增加了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结肠镜检查患者使用的肠镜检查服药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镜检查服药桶,包括桶体、桶盖和桶把手,所述桶盖由固定盖和活动盖组成,所述固定盖固定在桶体的桶口上,所述活动盖与固定盖之间可活动连接,活动盖能够沿着桶口向上打开,在活动盖上设有电子计时装置,所述固定盖上装有按手开关,按手开关端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着桶体向下延伸,在连接杆的端部装有密封塞,所述桶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进液孔,所述密封塞位于进液孔内,所述第一隔板与桶体底部之间形成定量区,第二隔板与桶体侧壁之间形成出液通道,所述定量区与出液通道和出液嘴相互连通,在所述出液通道对应的桶体侧壁上设有用于确定服药容量的定量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塞上设有温度测量探头,温度测量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子计时装置连接,所述信号线从所述连接杆内部穿过,连接杆为内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盖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显示桶体内药液容量的盛装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控制药物泡服剂量,并方便计算药液量和服用量,可实现定量化。同时带有计时提醒功能,方便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肠镜检查服药桶,包括桶体1、桶盖2和桶把手3,所述桶盖2由固定盖4和活动盖5组成,所述固定盖4固定在桶体1的桶口上,所述活动盖5与固定盖4之间可活动连接,活动盖5能够沿着桶口向上打开,在活动盖5上设有电子计时装置15,所述固定盖4上装有按手开关6,按手开关6端部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沿着桶体1向下延伸,在连接杆7的端部装有密封塞8,所述桶体1内部设有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0上设有进液孔,所述密封塞8位于进液孔内,所述第一隔板10与桶体1底部之间形成定量区12,第二隔板11与桶体1侧壁之间形成出液通道13,所述定量区12与出液通道13和出液嘴14相互连通,在所述出液通道13对应的桶体1侧壁上设有用于确定服药容量的定量刻度16。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密封塞8上设有温度测量探头9,温度测量探头9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子计时装置15连接,所述信号线从所述连接杆7内部穿过,连接杆7为内中空结构。所述活动盖5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17。所述桶体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显示桶体内药液容量的盛装刻度1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为:先将活动盖5打开,将两盒聚已二醇倒入桶体1,然后加水配成1000毫升溶液,这里的容量大小可以通过盛装刻度18来确定。当需要服用时,用手按压按手开关6,此时在连接杆7的带动下,密封塞8脱离进液孔,这时第一隔板10上方的药液进入定量区12,通过观察定量刻度16,当药液到达250毫升的刻度时,松开按手开关6,此时密封塞8重新封住进液孔。随后患者将定量区12内的药液倒出服用即可。在活动盖5的上方设有电子计时装置15,其具有计时和显示温度的功能,患者可以通过其计时功能来提醒自己按时服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