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67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中经常要将化工原料与化工成品混合放在储罐中保存起来。比如市面上的化工储罐包括罐定和罐体,所述罐顶呈半球形,连接在呈圆柱体形的罐体的上部,所述罐体的上部,沿圆周方向安装有环形主冷却管道,所述主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开口朝向罐顶中心的上喷淋管和开口朝向罐体下方的下喷淋管,虽然这能够保障化工原料的安全,但是这不能够实现了快速的升温,不能在降温后对化工原料进行迅速的升温,使得在温度低的时候化工原料在使用时不能够快速的取用,化工原料时常的粘黏在储存罐内,不能够对内部的化工原料不能够起到隔热、保温和保护的作用,使得化工原料不能够快速的取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该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外层以及内层,且所述外层及所述内层之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有液体,且所述夹层内螺旋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内填充有介质,所述管道外延到所述夹层外,且所述管道外延到所述夹层外的部分连接有加热装置及冷凝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的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凝装置开始工作,在所述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始工作。

优选的,所述外层外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导热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管道、加热装置及冷凝装置使得罐体内的物料一直保持一定的温度,方便了物料随时提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该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外层1以及内层3,且所述外层1及所述内层3之间设置有夹层2,所述夹层2内填充有液体,且所述夹层2内螺旋设置有管道9,所述管道9内填充有介质,所述管道9外延到所述夹层2外,且所述管道9外延到所述夹层2外的部分连接有加热装置5及冷凝装置8;还包括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的传感器6;以及控制装置7,所述控制装置7在所述传感器6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凝装置8开始工作,在所述传感器6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5开始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管道9、加热装置5及冷凝装置8使得罐体内的物料一直保持一定的温度,方便了物料随时提取。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继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该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化工用料储存罐包括一个罐体,该罐体具有一个外层1以及一个内层3,且外层1及所述内层3之间设置有夹层2,该夹层2内填充满液体,且所述夹层2内螺旋设置有管道9,所述管道9内填充有介质,所述管道9外延到所述夹层2外,且所述管道9外延到所述夹层2外的部分连接有加热装置5及冷凝装置8;还包括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的传感器6;以及控制装置7,所述控制装置7在所述传感器6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凝装置8开始工作,在所述传感器6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5开始工作。具体的,当传感器6检测到液体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7开始控制冷凝装置8开始工作对管道9内的介质进行降温,此时,通过换热将夹层2内的液体热量导出,降低液体的温度,直至液体的温度位于第一设定温度下。在液体的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7控制加热装置5开始对介质加热,并通过换热使得液体的温度上升。从而保证液体的温度处于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值内。保证了罐体内的物料的温度。此外,所述外层1外设置有保温层。提高了保温的效果,降低了保持液体温度所需的能耗。更佳的,为了提高在改变液体温度时的效果,所述管道9上设置有多个导热凸起4。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管道9、加热装置5及冷凝装置8使得罐体内的物料一直保持一定的温度,方便了物料随时提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