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380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学研究及生物调查中,往往需要到野外对生物样本进行采集,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需要保证组织、细胞的活性,现有生物样本采集装置利用液氮对生物样本进行保存,这样方法不易对多种样本进行采集,且采集后的样本在罐体内会因碰撞造成损坏,对研究有一定的影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在野外往往会发生倾倒的情况。因此,如何使生物样本采集装置能够同时采集多个样本,防止样本在罐体内发生碰撞造成样本损坏,一直是全社会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包括罐体、密封盖、连接柱、采集瓶,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轴连接的密封盖,罐体内嵌套有内胆,内胆的靠近密封盖的位置焊接有挡板,连接柱放置在内胆内,所述连接柱包括下柱体、弹簧、保护壳,弹簧焊接在下柱体上,保护壳包裹弹簧的另一端,靠近弹簧的下柱体处焊接有卡板,卡板与挡板相匹配,沿下柱体的方向等距离设有多个螺纹连接的采集瓶,采集瓶包括瓶筒及抽屉,抽屉通过滑轨安装在瓶筒内,瓶筒上开设有进液氮孔。

优选的,所述罐体底部粘结有固定用吸盘。

优选的,所述瓶筒上粘结有标示卡。

优选的,所述内胆内充装液氮,密封盖四周粘结有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罐体底部的吸盘能够对罐体进行固定,防止因人为原因造成罐体倾倒的情况;采集瓶对样本采集后,通过连接柱能够对采集瓶进行固定,防止多个采集瓶之间发生碰撞;弹簧及保护壳易于连接柱在罐体内进出;瓶筒上的标示卡易于对多个样本进行区分,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样本采集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样本采集装置的罐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样本采集装置的连接柱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样本采集装置的采集瓶示意图。

图中:1、吸盘,2、罐体,3、密封盖,4、连接柱,5、保护壳,6、弹簧,7、卡板,8、采集瓶,9、下柱体,10、进液氮孔,11、瓶筒,12、抽屉,13、内胆,1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生物样本采集装置,包括罐体2、密封盖3、连接柱4、采集瓶8,所述罐体2的顶部设有轴连接的密封盖3,密封盖与罐体的抵接处粘结有密封条,保证了罐体的密封性,罐体底部粘结有吸盘1,吸盘能够对罐体进行固定,罐体2内嵌套有内胆13,内胆内充装液氮,内胆13的靠近密封盖3的位置焊接有挡板14,连接柱4放置在内胆13内,所述连接柱4包括下柱体9、弹簧6、保护壳5,弹簧6焊接在下柱体9上,保护壳5包裹弹簧6的另一端,靠近弹簧6的下柱体9处焊接有卡板7,卡板7与挡板14相匹配,沿下柱体9的方向等距离设有多个螺纹连接的采集瓶8,采集瓶8包括瓶筒11及抽屉12,抽屉12通过滑轨安装在瓶筒11内,抽屉内安装有阻挡板将抽屉均分成三部分,瓶筒上粘结有标示卡,从而易于对多个样本采集瓶进行区分,瓶筒11上开设有进液氮孔10。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样本采集后放入采集瓶8内,采集瓶8与下柱体9螺纹连接,采集完成后将瓶筒11上的标示卡进行标号,将连接柱4放入内胆13内,将密封盖3关闭,弹簧6在压力的作用下移,当需要将连接柱4提出时,打开密封盖3弹簧6带动保护壳5弹出内胆13。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