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108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产品在运输或上市之前,需要对产品进行塑料膜包装,从而起到保护产品外表面,以使其不至于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被刮伤或损伤。对于一些形状体积较小的产品,其包装工艺则较为简单,加工产采用一般的包装机或者人工包装即可。然后对于一些大型的产品,由于其体积较大,非常不便于包装,通常需要结构非常复杂的包装机来进行包装,有些则仍需要人工辅助或人工来进行包装,这种方式则非常耗时耗力,降低了包装效率,导致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速的对长形物件进行包装的包装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装设备,包括具有供长形物件穿过的中空腔的塑料膜缠绕结构、位于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前端且与所述中空腔对准的第一输送结构以及位于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后端且与所述中空腔对准的第二输送结构,所述第一输送结构及第二输送结构均包括脚架以及设于所述脚架上的输送台;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用于对长形物件位于中空腔部分的缠绕包装,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包括架体、设于所述架体前侧面的至少三个定位转轮组、架设在所述三个定位转轮组中并能够转动的缠绕转轮组、设于所述缠绕转轮组内周且能够随所述缠绕转轮组转动的塑料膜套装件以及设于所述架体上的驱动所述缠绕转轮组转动的电驱动部件。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输送结构及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转轮,所述输送转轮的长度方向与对应输送台的宽度方向平行。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输送结构及第二输送结构还均包括沿对应的输送台的输送方向间隔设备的若干导向转轮组件。

作为优化,所述导向转轮组件为四组,第一及第二组导向转轮组件分别设于第一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前端和后端,第三及第四导向转轮组件分别设于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前端和后端。

作为优化,第一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一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前端,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结构的输送台前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之间设置一第一安装轴、竖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轴上的两第一导向转轮轴以及设于每一个第一导向转轮轴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一导向转轮,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输送转轮平行;

第二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一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后端,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结构的输送台后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之间设置一第二安装轴、竖向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上的两第二导向转轮轴以及设于每一个第二导向转轮轴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二导向转轮,所述第二安装轴与所述输送转轮平行;

第三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前端,包括设置于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前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之间设置一第三安装轴、竖向设于所述第三安装轴上的两第三导向转轮轴以及设于每一个第三导向转轮轴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三导向转轮,所述第三安装轴与所述输送转轮平行;

第四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后端,包括设置于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后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之间设置一第四安装轴、竖向设于所述第四安装轴上的两第四导向转轮轴以及设于每一个第四导向转轮轴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四导向转轮,所述第四安装轴与所述输送转轮平行。

作为优化,所述架体包括左侧杆及右侧杆,设于所述左侧杆及右侧杆之间的架板,所述架板上开设上述中空腔;所述至少三个定位转轮组设于所述架板上靠近所述中空腔边缘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设备,能够对于较大型的长形物件进行包装,并且塑料膜缠绕结构可以与第一输送结构和第二输送结构分体设置,只要使第一输送结构和第二输送结构与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的中空腔对准,使第一输送结构和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台的高度与所述中空腔的高度相匹配即可,方便组装和移动。包装设备的结构较为简单,采用自动化驱动,无需人工对长形物件进行移动即可完成包装,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包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装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装设备的塑料膜缠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及图7是塑料膜缠绕结构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包装设备用于对长形物件100进行包装,主要用于对较长较宽的长形物件100进行塑料膜包装,以对长形物件100进行保护,防止长形物件100被刮伤、损伤等等。所述包装设备包括具有供所述长形物件100穿过的中空腔201的塑料膜缠绕结构2、位于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前端且与所述中空腔201对准的第一输送结构4以及位于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后端且与所述中空腔201对准的第二输送结构6。

所述第一输送结构4和第二输送结构6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其高度与所述中空腔201的高度相匹配,均包括脚架41、61、设于所述脚架41、61上的输送台42、62、沿所述输送台42、62的输送方向(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导向转轮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结构4的输送台42用于将所述待包装的长形物件100(例如长形扁状的盒进行塑料膜包装,又或者长形椭圆状的物品进行塑料膜包装等等)向位于第二输送结构6前端的塑料膜缠绕结构2方向输送,在边往前输送的过程中,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同时将其上的塑料膜缠绕于长形物件100外周,长形物件100穿过塑料膜缠绕结构2的中空腔201被持续输送至第二输送结构6,直至所述长形物件100的尾端穿出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即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结构6的首端,然后由所述第二输送结构6输送至相应的位置,以完成包装及输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结构4和第二输送结构6的导向转轮组件均为两组,第一及第二组导向转轮组件分别设于第一输送结构4的输送台42的前端和后端,第三及第四导向转轮组件分别设于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62的前端和后端。每一导向转轮组件均包括沿所对应输送台42、6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向转轮,所述两个导向转轮的宽度与所述长形物件100的宽度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每一导向转轮组的宽度可以根据长形物件100的宽度调整。具体地:

所述第一输送结构4及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42、62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转轮43、63,所述输送转轮43、63的长度方向与对应输送台42、62的宽度方向一致或平行,每一个输送转轮的转动方向一致,均向输送方向转动。

第一组导向转轮组件(图未示出)设置在第一输送结构4的输送台42的前端,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结构4的输送台42前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之间设置一第一安装轴、竖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轴上的两第一导向转轮轴以及设于每一个第一导向转轮轴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一导向转轮,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输送转轮平行。

第二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一输送结构4的输送台42的后端,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结构4的输送台42后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43之间设置一第二安装轴441、竖向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轴441上的两第二导向转轮轴442以及设于每一个第二导向转轮轴442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二导向转轮443,所述第二安装轴441与所述输送转轮43平行。

第三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62的前端,包括设置于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62前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63之间设置一第三安装轴641、竖向设于所述第三安装轴641上的两第三导向转轮轴642以及设于每一个第三导向转轮轴642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三导向转轮643,所述第三安装轴641与所述输送转轮63平行。

第四组导向转轮组件设置在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62的后端,包括设置于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62后端的相邻两输送转轮63之间设置一第四安装轴651、竖向设于所述第四安装轴651上的两第四导向转轮轴652以及设于每一个第四导向转轮轴652上且能够绕其轴心转动的第四导向转轮653,所述第四安装轴651与所述输送转轮63平行。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导向转轮本体外周设有一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长形物件100。该保护层可以为橡胶保护层或塑料、泡沫保护层等等。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输送转轮43、63连接的电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转轮43、63朝同一方向转动。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台还可以通过输送皮带进行输送,通过电驱动单元带动所述输送皮带朝所述输送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长形物件100穿过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后至第二输送结构6上以输送至预定位置。

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用于对长形物件100位于中空腔201部分的缠绕包装,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包括架体20、设于所述架体20前侧面的至少三个定位转轮组21、架设在所述三个定位转轮组21中并能够转动的缠绕转轮组22、设于所述缠绕转轮组22内周且能够随所述缠绕转轮组22转动的塑料膜套装件23以及设于所述架体20上的驱动所述缠绕转轮组22转动的电驱动部件24。所述电驱动部件24用于驱动活动架设于所述定位转轮组21中的缠绕转轮组22转动,所述缠绕转轮组22带动所述塑料膜套装件23转动,从而使套装于所述塑料膜套装件23上的塑料膜能够绕位于中空腔201部分的长形物件100外周进行包装。其中:

所述中空腔201设于所述架体20上,其形状可以与长形物件100的断面形状相匹配,例如可以为长方形。当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只要能够供所述长形物件100穿过即可。具体地,所述架体20包括左侧杆202及右侧杆203,设于所述左侧杆202及右侧杆203之间的架板204,所述架板204上开设上述中空腔201。

本实施例中,较优选的,所述定位转轮组21为三个,它们呈三角形的分布于所述架板204的前侧面上靠近中空腔201边缘的位置。也即,三个定位转轮组21分别设于中空腔201边缘位置处的架板204上,三个定位转轮组21连线后呈三角形,其中第一个定位转轮组21位于中空腔201下边缘的位置(可以是正下方,也可以是侧下方),第二个定位转轮组21及第三个定位转轮组21位于中空腔201边缘两侧的位置,第二个定位转轮组21及第三个定位转轮组21不在同一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个定位转轮组21连线后呈等边三角形。每一定位转轮组21与中空腔201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缠绕转轮组22的厚度相匹配,可略大于所述缠绕转轮组22的厚度。每一定位转轮组21均包括与所述架板204垂直的轴211以及套设于所述轴211上且能够绕所述轴211的轴心转动的定位转轮212,如此使得所述缠绕转轮组22能够架设于三个定位转轮组21之间的空间内并能够活动转动。

所述缠绕转轮组22包括具有条沟的缠绕轮221以及套设于所述缠绕轮221上的并与条沟齿合的皮带222。

所述电驱动部件24包括设于所述架板204下部位置的电机241、设于所述架板204前侧面相应于所述电机241位置处且与其输出轴联接的驱动轴242以及设于所述驱动轴242上的驱动轮243,所述驱动轮243上同样具有与所述缠绕轮221相同结构的条沟。所述驱动轮243设于所述缠绕轮221的右下方,并位于所述皮带222与所述缠绕轮221之间,即皮带222套设于所述缠绕轮221及驱动轮243上(具体见附图)。通过驱动轮243转动带动皮带222,从而使得缠绕轮221转动以带动塑料膜套装件23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膜套装件23通过一安装板25安装于所述缠绕轮221上并位于所述缠绕轮221的内周附近。该安装板25呈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的尖端朝里,外端通过两螺栓固定于所述缠绕轮221的后侧面。所述塑料膜套装件23为一支撑杆,所述支撑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5的尖端处,与所述安装板25的前侧面垂直,从而使得所述塑料膜套装件23位于所述缠绕轮221内周。

在对长形物件100进行包装时,首先将长形物件100置于第一输送结构4的安装台上位于每一组的两导向转轮组之间,使套装于所述塑料膜套装件23上的塑料膜的自由端与所述长形物件100的前端定位固紧;然后启动输送台42、62的电驱动单元以及缠绕转轮组22的电驱动部件24,使输送台42、62向前输送的同时使缠绕转轮组22转动,如此,长形物件100通过中空腔201缓缓向前(第二输送结构6的方向)移动的同时,随缠绕转轮组22转动的塑料膜套装件23转动,从而使得塑料膜套装件23上的塑料膜沿长形物件100的宽度方向绕长形物件100包装,直至长形物件100完全穿过中空腔201即可暂停或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设备,能够对于较大型的长形物件100进行包装,并且塑料膜缠绕结构2可以与第一输送结构4和第二输送结构6分体设置,只要使第一输送结构4和第二输送结构6与所述塑料膜缠绕结构2的中空腔201对准,使第一输送结构4和第二输送结构6的输送台42、62的高度与所述中空腔201的高度相匹配即可,方便组装和移动。包装设备的结构较为简单,采用自动化驱动,无需人工对长形物件100进行移动即可完成包装,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包装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