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74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浆打包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



背景技术:

砂浆是建筑行业应用十分常见的材料,属于一种建筑上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胶结材料加水和成,比如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粘土等)和细骨料(砂)加水拌合而成。常用的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或叫水泥石灰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砂浆在制备完成是通常要打包装袋,其通常采用打包机自动打包完成,完成后通过输送装置输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现有的输送装置缺乏缓冲装置,当打包输出的袋装砂浆移落至输送带上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通过改进后实施时该砂浆打包输送线位于砂浆打包出口下方,通过砂浆打包出口打包的袋装砂浆可直接滑动到砂浆袋缓冲装置对应的砂浆打包输送带上,由砂浆袋缓冲装置可起到缓冲作用,可避免砂浆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该砂浆打包输送线位于砂浆打包出口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线机架、电机、砂浆打包输送带、电机安装板、支撑座、主动辊、左、右张紧辊、砂浆袋缓冲装置以及左、右从动辊;输送线机架和支撑座固定成整体;左、右从动辊分别设置在输送线机架的两端,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主动辊和左、右张紧辊均位于输送线机架内,砂浆打包输送带分别绕过主动辊、左、右张紧辊以及左、右从动辊,主动辊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砂浆袋缓冲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输送线机架内,且对应于砂浆打包出口下方,砂浆袋缓冲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上部为海绵缓冲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张紧辊分别设置在左、右张紧固定座上,分别与在左、右张紧调节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实施时该砂浆打包输送线位于砂浆打包出口下方,通过砂浆打包出口打包的袋装砂浆可直接滑动到砂浆袋缓冲装置对应的砂浆打包输送带上,由砂浆袋缓冲装置可起到缓冲作用,可避免砂浆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左、右张紧辊分别设置在左、右张紧固定座上,分别与在左、右张紧调节杆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左、右张紧调节杆调节左、右张紧辊的位置,达到张紧砂浆打包输送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砂浆打包输送线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砂浆打包输送线侧面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砂浆打包输送线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砂浆打包输送线砂浆袋缓冲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砂浆打包输送线砂浆袋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如图1-图6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该砂浆打包输送线位于砂浆打包出口1下方,包括输送线机架2、电机3、砂浆打包输送带4、电机安装板5、支撑座6、主动辊7、左张紧辊8、右张紧辊9、砂浆袋缓冲装置10、左从动辊11、右从动辊12;输送线机架2和支撑座6固定成整体;左从动辊11和右从动辊12分别设置在输送线机架2的两端,电机3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上,主动辊7和左张紧辊8、右张紧辊9均位于输送线机架2内,砂浆打包输送带4分别绕过主动辊7、左张紧辊8、右张紧辊9、左从动辊11和右从动辊12,主动辊7与电机3输出端连接;砂浆袋缓冲装置10通过连接件13固定在输送线机架2内,且对应于砂浆打包出口1下方,砂浆袋缓冲装置10包括外壳14,外壳14内设置有弹簧组件15,弹簧组件15上部为海绵缓冲层1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实施时该砂浆打包输送线位于砂浆打包出口1下方,通过砂浆打包出口1打包的袋装砂浆可直接滑动到砂浆袋缓冲装置10对应的砂浆打包输送带4上,由砂浆袋缓冲装置10可起到缓冲作用,可避免砂浆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砂浆打包输送线,所述左、右张紧辊分别设置在左、右张紧固定座17、18上,分别与在左、右张紧调节杆19、20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左、右张紧调节杆调节左、右张紧辊的位置,达到张紧砂浆打包输送带4的目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