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摆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30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节水型摆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水型摆布机构,属于薄材料搬运部件或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摆布装置是染织行业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其将印染好、晾晒后的布进行码放,以确保织物顺利落下并整体叠放。常见的摆布装置有两种,一种如专利2015205914818,该落布摆布机通过若干个相互平行传动辊进行传送,虽然实现了织物的叠放,但在传送过程中存在热量和水分分散不匀的现象;另一种如专利201620443582.5,该摆布架驱动机架上的风扇转动,使风扇朝向布料进行喷吹,增加布料表面上的空气流速,其虽然解决了热布料的冷却存放问题,但耗能较多,且容易引起冷却不匀,在后续的存放和静置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额外的补水。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摆布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摆布稳定、控水均匀、可避免二次加水的节水型摆布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节水型摆布机构,包括支架、驱动电机、摆臂和通风板,所述的摆臂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架上,驱动电机驱动摆臂摆动,通风板安装于摆臂上,并由摆臂带动其前后摆动。驱动电机启动,带动摆臂摆动,进而带动其上的通风板前后摆动,使经过通风板的布料进行码放的同时,完成通风和透气。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驱动电机与主动轮连接,连杆安装在从动轮上,主动轮通过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则带动连杆随之转动;摆臂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转轴与支架连接。

所述的通风板包括内通风板和外通风板,内通风板与外通风板形成底部设置开口的锥形结构,布料落下时,随内通风板、外通风板摆动码整齐后经开口送出。内外两块通风板方便了布料落下轨迹的调整,避免出现飘移或者晃动现象。

所述的通风板为镂空结构,更优选的,所述的镂空结构为通风板板体上设置若干组通风孔,通风孔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热量和水分的分散均匀性;或者,所述的镂空结构是由通风板框架上设置若干个筋条构成,更优选的,所述的筋条为V字型结构。筋条结构相对简单,透气性较实心辊体好;或者所述的镂空结构是由通风板框架、若干个筋条、设置于相近筋条之间的通风孔构成,筋条与通风孔配合,实现风量和热量的良好分布,避免出现因水分散布不匀所引起的二次加湿耗水。

所述的摆臂成对设置在支架两侧,摆臂成对设置,有利于提高通风板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倾斜导致的布料扭曲,减少其码放过程中褶皱的产生。

待码放布料或织物经若干个传送辊由低向高送至送布辊后,在送布辊的转动中,布料或织物从送布辊上滑落下来,同时,主动轮转动并经由皮带或链条带动从动轮转动,并使从动轮上连接的连杆绕从动轮的轴心转动,进而带动摆臂与连杆相连接的一端前后移动,即实现摆臂沿转轴的前后摆动,而摆臂的前后摆动带动通风板前后摆动,布料或织物即在下落过程中实现摆动,而这个摆动过程中,既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冷却和风干,也有来自通风板上通风孔和/或各筋条间空隙送入的有规律风的吹动,实现了布料或织物的均匀冷却和风干,减少了后续加湿的操作,既减少了操作步骤,又达到节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的正面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的侧面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标号:1.支架;11. 竖边一;12. 竖边二;13. 横边;14. 连接边;2. 传送辊;3. 送布辊;4. 主动轮;41. 从动轮;42. 连杆;5. 摆臂;51. 转轴;6. 通风板;6a. 内通风板;6b. 外通风板;6c. 开口;61. 通风孔;62. 筋条;63. 通风板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节水型摆布机构,结合图1,包括支架1、驱动电机、摆臂5和通风板6,摆臂5通过转轴41安装在支架1上,驱动电机驱动摆臂5摆动,通风板6安装于摆臂5上,并由摆臂5带动其前后摆动。

驱动电机启动,带动摆臂5摆动,进而带动其上的通风板6前后摆动,使经过通风板6的布料进行码放的同时,完成通风和透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1,驱动电机与主动轮4连接,连杆42安装在从动轮41上,主动轮4带动从动轮41转动,从动轮41则带动连杆42随之转动;摆臂5一端与连杆42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转轴51与支架1连接。

将本实施例摆布机构应用于摆布工作中,结合图1,驱动电机启动,分别带动送布辊3和主动轮4转动,送布辊3带动其上的布料自传送辊2向送布辊3方向输送的同时,主动轮4则带动从动轮41转动,进而带动连杆42转动,摆臂5则在连杆42带动下以转轴51为中心前后摆动,进而带动其上的通风板6前后摆动,使送布辊3落下的布料进行码放的同时,完成通风和透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通风板6上设置有镂空结构,以帮助通风和透气,该镂空结构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风孔61,也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通风板框架63中设置若干个筋条62构成,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通风板框架63上设置若干个筋条62以及位于相邻筋条61之间设置有通风孔61的板体构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筋条为V字型结构。筋条结构相对简单,透气性较实心辊体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通风板6包括内通风板6a和外通风板6b,内通风板6a与外通风板6b形成底部设置开口6c的锥形结构,布料从送布辊3落下后,随内通风板6a、外通风板6b摆动后经开口送出码整齐。内外两块通风板6方便了布料落下轨迹的调整,避免出现飘移或者晃动现象。

同样的,内通风板6a与外通风板6b可以结构相同,即其上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以帮助通风和透气,该镂空结构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风孔61,也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通风板框架63中设置若干个筋条62构成,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通风板框架63上设置若干个筋条62以及位于相邻筋条62之间设置有通风孔61的板体构成。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镂空结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筋条62为V字型结构。筋条结构相对简单,透气性较实心辊体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摆臂5成对设置在送布辊3两侧,摆臂5成对设置,有利于提高通风板6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倾斜导致的布料扭曲,减少其码放过程中褶皱的产生。

实施例8

本实施例节水型摆布机构,结合图1,包括支架1、驱动电机、摆臂5和通风板6,摆臂5通过转轴41安装在支架1上,驱动电机驱动摆臂5摆动,通风板6安装于摆臂5上,并由摆臂5带动其前后摆动。其中,驱动电机与主动轮4连接,连杆42安装在从动轮41上,主动轮4带动从动轮41转动,从动轮41则带动连杆42随之转动;摆臂5一端与连杆42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转轴51与支架1连接。

通风板6包括内通风板6a和外通风板6b,内通风板6a与外通风板6b形成底部设置开口6c的锥形结构,布料从送布辊3落下后,随内通风板6a、外通风板6b摆动后经开口送出码整齐。内外两块通风板6方便了布料落下轨迹的调整,避免出现飘移或者晃动现象。

同样的,内通风板6a与外通风板6b可以结构相同,即其上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以帮助通风和透气,该镂空结构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风孔61,也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通风板框架63中设置若干个筋条62构成,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通风板框架63上设置若干个筋条62以及位于相邻筋条62之间设置有通风孔61的板体构成。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镂空结构。

将本实施例应用于摆布工序,结合图4-7,待码放布料或织物经若干个传送辊2由低向高送至送布,3后,在送布辊3的转动中,布料或织物从送布辊3上滑落下来,同时,主动轮4转动并经由皮带或链条带动从动轮41转动,并使从动轮41上连接的连杆42绕从动轮41的轴心转动,进而带动摆臂5与连杆42相连接的一端前后移动,即实现摆臂5沿转轴51的前后摆动,而摆臂5的前后摆动带动通风板6前后摆动,布料或织物即在下落过程中实现摆动,而这个摆动过程中,既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冷却和风干,也有来自通风板6上通风孔61和/或各筋条62间空隙送入的有规律风的吹动,实现了布料或织物的均匀冷却和风干,减少了后续加湿的操作,既减少了操作步骤,又达到节水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