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654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撑器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瓶塞构成的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由于用户对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使用要求日渐提高,移动终端的处理速度、屏幕显示质量以及屏幕大小都逐渐提升,如现有的智能手机面积较大,单手握持的时候较为困难,因此人们设计出移动终端指环扣,移动终端指环扣的贴板用于贴合在手机背部,使用者可以穿过移动终端指环扣的圆环件,在手持手机的时候加以固定。

当手机安装手机指环后,若想用现有的两侧夹紧式夹持支架的时候,由于手机背部安装的手机指环有一定的厚度,两侧夹持式支架的夹持器对手机夹持的稳定性不高,或是需要设计成具有更大夹持厚度,但当用具有大夹持厚度的夹持器对没有安装手机指环的手机进行夹持时,厚度余量足以使手机振动的同时产生偏移甚至脱落。

现有的一种瓶盖支架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本体之间偏心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同心连接。瓶盖支架可安装在饮料瓶上,移动终端通过指环扣扣合在第一凸起上,第二凸起对指环扣限位,移动终端则被固定,饮料瓶则成为了便携式支架。

现有的瓶盖支架仅适用于套装在具有螺纹上盖的瓶体上,因此有必要对该类便携式支架进行适用性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酒瓶使用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瓶塞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瓶塞支架包括瓶塞体,包括周边轮廓线呈圆形的本体,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相对于本体偏心设置;在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凸起在本体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本体的周边轮廓线以内,且第二凸起在本体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本体的周边轮廓线形成的面的面积;瓶塞体还包括设置在本体下部的瓶塞部,本体呈圆饼状,瓶塞部为圆台状,在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瓶塞部的最大截面一端与本体同心连接,且瓶塞部的最大截面的面积小于本体的周边轮廓线形成的面的面积。

由上述方案可见,圆台状的瓶塞体相当于瓶塞可与具有不同大小瓶口的酒瓶配合安装;移动终端指环扣的圆环件可套装在第一凸起上,并在第二凸起的限位下与移动终端瓶塞支架形成扣紧关系,同时移动终端指环扣可沿第一凸起转动,由于第一凸起偏心与本体设置,移动终端的后背抵接在本体的周边或周面上,移动终端指环扣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不同上扬角度,即移动终端的屏幕倾斜度为可调的。因此,带有指环扣的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瓶塞支架以及酒瓶配合即可组成一个基于酒瓶实现的角度可调的移动终端支架。

进一步的方案是,本体上设置有沿该本体周向布置多个支撑斜面,支撑斜面为平面,支撑斜面朝外设置且向上倾斜。

由上可见,移动终端设备抵接在本体的支撑斜面上,移动终端设备状态更稳定,避免出现晃动而影响摄影使用。

进一步的方案是,瓶塞部的下端面设置有螺纹孔。

由上可见,移动终端瓶塞支架还可以通过螺纹孔安装到带有云平台的摄影架上使用。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起呈圆柱状,第二凸起呈圆饼状,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共轴连接。

由上可见,即使支撑在瓶塞支架上的移动终端设置转动至任何角度时,第二凸起均能保持对指环扣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指环扣的松脱。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起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的安装槽内,安装槽设置有通孔,通孔贯通于瓶塞体的上下两端且连通于螺纹孔。

由上可见,由于酒瓶为密封器皿,当瓶塞支架安装到瓶口后,难免使瓶体内部产生气压变化而导致瓶塞支架拆卸收到气压变化影响而难以拆卸,在瓶塞体上设置贯通其上下端的通孔,可保证瓶体内外保持气压平衡,保证瓶塞支架的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方案是,瓶塞部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或瓶塞部的圆台面上覆裹有软胶材料层。

进一步的方案是,移动终端瓶塞支架还包括软胶套,软胶套呈圆台状,软胶套的圆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圈环状伸出部,软胶套的下端面设置开口,软胶套固定套装在瓶塞部上且开口连通于螺纹孔。

由上可见,瓶塞部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或在瓶塞部上覆裹软胶材料层,或是在瓶塞部上套装软胶套,当瓶塞部与瓶口配合时,瓶塞部与瓶口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达到一定的放松脱效果;同时,套装软胶套的移动终端瓶塞支架还对酒瓶起密封作用而充当瓶塞,更便于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随时使用。

进一步的方案是,环状伸出部从本体所在一端向螺纹孔所在一端倾斜外伸。

由上可见,环状伸出部的设置方向可在对瓶塞部拆卸使达到一定的形变泄压效果,从而使对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拆卸过程更为轻松。

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撑斜面不少于10个。

由上可见,支撑斜面的数量越多,对应地,移动终端的可设置上扬倾斜角度的可选择数同时增多,上扬角度的调节精度更高,瓶塞支架的使用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方案是,移动终端瓶塞支架还包括螺孔金属件,螺孔金属件上设置有螺纹孔,螺孔金属件嵌装在瓶塞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移动终端瓶塞支架为基于瓶塞而形成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包括瓶塞体1、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瓶塞体1包括圆饼状的本体10,本体10下端连接有与本体10同心连接的瓶塞部20;本体10上端设置有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第一凸起2为圆柱状,第二凸起3为圆饼状,第一凸起2与本体10之间偏心设置,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之间同心连接。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瓶塞部20为圆台状,在本体10的轴线L2的延伸方向上,瓶塞部20最大截面一端与本体10同心连接于轴线L1上,且瓶塞部20与本体10之间设置有周向布置的多个肋部202;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共轴连接于轴线L2,轴线L1与轴线L2不共轴,但轴线L1与轴线L2相互平行,轴线L1的延伸方向上,本体10周边轮廓线形成的面的面积大于瓶塞部20的最大截面积且大于第二凸起3周边轮廓线形成的面的面积,第二凸起3在本体20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本体20周边轮廓线以内,第一凸起2的外径小于第二凸起3的外径。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移动终端瓶塞支架为可拆分结构,瓶塞体1为一体件,本体10和瓶塞部20一体成型或焊接为一体件;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组成一体件,本体10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槽101,安装槽101的底面设置有通孔102,通孔102贯通于瓶塞体1的上下两端;在瓶塞部20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开口203,开口处嵌装有一螺孔金属件5,螺孔金属件5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槽101、通孔102、螺孔金属件5的螺纹孔以及开口203相互连通,移动终端瓶塞支架可通过螺纹孔安装到自拍杆或摄像支架等带有螺栓安装平台的支撑设备上,实现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一物多用。

第一凸起部2可拆卸地安装到安装槽101中,在通孔102中,第一凸起部2与螺孔金属件5之间设置有垫片4。可拆卸的第一凸起部2以及通孔102的设置可解决瓶塞支架因气压问题而难以拔出的问题。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结合图1,本体10的边缘处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10个支撑斜面100,支撑斜面100为平面,支撑斜面100朝外设置且向上倾斜,手机9通过指环扣8扣合在第一凸起2上后,指环扣8的贴板81将与支撑斜面100抵接,而第二凸起3将对指环扣8的圆环件82起限位作用。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瓶塞部20塞入酒瓶400的瓶口处,瓶塞部20采用硅胶等软胶制成或在瓶塞部20的周面201(图2示)上覆裹软胶材料层,以保证瓶塞部20与瓶口之间的稳固配合。

在酒瓶400的自重作用下,手机9自然得到支撑固定,移动终端瓶塞支架通过与指环扣8以及酒瓶400的配合,最终组成了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酒瓶支架。由于手机9在第一凸起2上可选择,而又由于第一凸起2相对于本体10偏心设置,而由于贴板81必然抵接在本体10的支撑斜面上,所以当转动手机9以更换指环扣8与第一凸起2的配合位置后,手机8将呈现不同的上扬角度,从而实现手机8的角度调整。优选的是,支撑斜面100的数量还可设置为更多,手机8的角度调整的细分程度则更高。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本实施例仅在瓶塞部200上存在区别,故不再对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其他特征进行赘述。

移动终端瓶塞支架还包括一个软胶套6,软胶套6采用硅胶材料制成,软胶套6呈圆台状,软胶套6上端敞口而形成位于软胶套6中部的容纳腔,软胶套6的下端面62中心处设置有开口64,开口64连通至容纳腔处。软胶套6的周面上设置有两圈环状伸出部63,环状伸出部63呈环状围绕在软胶套6的周面处。软胶套6套装在瓶塞部200上,瓶塞部200位于容纳腔中,且瓶塞部200下端的开口213与开口64连通。套装软胶套6的移动终端瓶塞支架对酒瓶起密封作用而充当瓶塞,无需在瓶塞与瓶塞支架之间多次切换,更便于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随时、随地使用。硅胶套6可使移动终端瓶塞支架与瓶口的配合更为紧密,在对瓶塞支架进行拔出时,软胶质的环状伸出部63产生形变而形成气道,空气从外界经过气道进入酒瓶内,使酒瓶与外界保持气压平衡,移动终端瓶塞支架的拔出工作更为轻松。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