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2111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将电梯的导轨向井道的壁面固定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具备将轿厢及对重沿着井道导引的导轨。导轨经由多个轨道支架被固定在井道的壁面上。

轨道支架在井道的高度方向上以预先决定的跨度被排列为一列,并且夹在导轨的背面与井道的壁面之间。井道的壁面的位置由于与图面的误差较大,所以当实际将导轨安设在井道的壁面上时,需要能够调整轨道支架自身的长度,以使导轨遍及全长相对于地面为垂直。

因此,以往的轨道支架通过将一对支承配件组合而构成。支承配件分别具有从导轨的背面朝向壁面的细长的调整孔,被以跨越该调整孔而插通的螺栓相互连结。因而,通过在将支承配件的相对的位置在调整孔的长度方向上调节后将螺栓拧紧,能够自由地调整轨道支架的长度。

可是,根据井道的大小,导轨的背面与井道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可能会变得非常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作为夹在导轨与井道的壁面之间的轨道支架也不得不小型化,难以确保用来在轨道支架的支承配件上形成细长的调整孔的空间。

结果,在导轨的背面与井道的壁面之间调整轨道支架的长度变得困难,不能避免对于导轨的安设时的作业性发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得到一种即使在井道的壁面与导轨的背面之间的空间狭小的状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调整从井道的壁面到导轨的背面的距离、并且导轨的安设时的作业性提高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具备:多个轨道支架,被固定在升降物进行升降运动的井道的壁面上,在上述井道的高度方向上保持间隔而排列;导轨,经由上述轨道支架被支承在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上,在上述井道的高度方向上以一直线状延伸,并且将上述升降物沿着上述井道导引;多个衬垫件,在与上述轨道支架对应的位置,被固定在上述导轨的背面上。

上述轨道支架具有以在中间夹着上述衬垫件而相互面对的方式从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突出的一对支承配件;上述衬垫件具有与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支承配件重合的一对连结部。

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承配件向上述导轨接近于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或从上述壁面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导轨遍及全长地相对于地面为垂直的位置,上述支承配件及上述连结部经由紧固件相互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井道进行升降运动的轿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井道的壁面上经由轨道支架及衬垫件(packing)固定着第1导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井道的壁面上经由轨道支架及衬垫件固定着第1导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井道的壁面上经由轨道支架及衬垫件固定着第1导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概略地表示曳引方式的电梯1。如图1所示,电梯1具有设在建筑物2中的井道3。按照建筑物2的各楼层设置有层站4。各层站4具有由层站门开闭的乘降口4a。

轿厢5及对重6被配置在井道3中。轿厢5及对重6分别是升降物的一例。轿厢5经由固定在井道3中的一对第1导轨7可升降运动地支承在井道3中。对重6经由固定在井道3中的一对第2导轨8(仅图示了一方)可升降运动地支承在井道3中。

第1导轨7及第2导轨8分别沿着井道3的高度方向以一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井道3内相互保持间隔而平行地配置。

如在图2至图4中以第1导轨7为代表表示那样,第1导轨7及第2导轨8分别具备脚部10及刃部11。脚部10与井道3的壁面3a面对。刃部11以与脚部10正交的方式从脚部10的表面的中央部朝向与壁面3a相反侧突出。因此,第1导轨7的脚部10具有与壁面3a面对的背面10a。

如图2所示,轿厢5具备轿厢架13及轿厢主体14。轿厢架13具有下梁15、上梁16及左右的纵条(日语:縦桟)17a、17b。下梁15穿过轿厢主体14的下方,横跨在纵条17a、17b的下端部之间。上梁16穿过轿厢主体14的上方,横跨在纵条17a、17b的上端部之间。纵条17a、17b分别位于第1导轨7跟前,并且沿着第1导轨7竖起。

轿厢主体14是四方箱形的部件,被轿厢架13支承。轿厢主体14被轿厢架13的下梁15、上梁16及纵条17a、17b包围。

辊式的下部导引装置19a、19b安装在下梁15的左端部及右端部上。同样,辊式的上部导引装置20a、20b安装在上梁16的左端部及右端部上。下部导引装置19a、19b及上部导引装置20a、20b由于具有相互共通的结构,所以以一方的上部导引装置20a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上部导引装置20a具有第1至第3辊22a、22b、22c。第1至第3辊22a、22b、22c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被固定于纵条17a的上端部的辊导引体23之上。第1辊22a接触在第1导轨7的刃部11的前端缘上。第2辊22b及第3辊22c以将第1导轨7的刃部11夹入的方式接触在刃部11的两侧面上。

因此,第1至第3辊22a、22b、22c通过对于第1导轨7从三方向滚动接触,将轿厢5沿着第1导轨7可升降运动地导引。

如图1所示,卷扬机25及控制装置26设置在井道3的上端的机械室27中。卷扬机25经由主绳索28将轿厢5及对重6悬挂在井道3中。控制装置26通过将主绳索28向卷起或卷回的方向控制卷扬机25的运转,将轿厢5及对重6沿着井道3以吊桶式驱动。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将轿厢5沿着井道3导引的第1导轨7经由多个轨道支架30及多个衬垫件31被支承在井道3的壁面3a上。

轨道支架30在井道3的高度方向上以预先决定的跨度S排列为一列。各轨道支架30具备一对支承配件32a、32b。支承配件32a、32b分别具有基座部33、和从该基座部33的一端向与基座部33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轨道支承部34。

支承配件32a、32b在第1导轨7的宽度方向上相互保持间隔而配置。支承配件32a、32b的基座部33对接在井道3的壁面3a上,并且经由螺母36固定在埋入于壁面3a中的锚定螺栓35上。

轨道支承部34以与壁面3a正交的方式从壁面3a朝向井道3突出。支承配件32a、32b的轨道支承部34具有在第1导轨7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平坦的第1合面37。第1合面37在井道3的高度方向上铅垂地竖立。第1导轨7位于支承配件32a、32b的第1合面37之间的中间部。轨道支承部34的间的间隔L1设定得比轿厢5的下部导引装置19a、19b及上部导引装置20a、20b的宽度尺寸大。

因而,下部导引装置19a、19b及上部导引装置20a、20b当轿厢5沿着井道3进行升降运动时,穿过支承配件32a、32b的轨道支承部34之间。

如图3及图4所示,支承配件32a、32b的轨道支承部34分别具有调整孔38。调整孔38是具有细长的开口形状的长孔。调整孔38在轨道支承部34的第1合面37上开口,并且在从壁面3a远离的方向上水平地延伸。

衬垫件31是将第1导轨7加强的部件,在与上述轨道支架30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在第1导轨7的脚部10的背面10a上。

如图3及图4所示,衬垫件31具有基板部40及一对连结部41a、41b。基板部40是在第1导轨7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平坦的板状的部件,在轨道支架30的支承配件32a、32b之间对接在脚部10的背面10a上。

连结部40的沿着第1导轨7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支承配件32a、32b的轨道支承部34长。多个导轨压导板(rail clip)42经由多个螺栓43及多个螺母44固定在基板部40之上。导轨压导板42将第1导轨7的脚部10的边缘部夹入到导轨压导板42与基板部40之间。由此,基板部40被固定在第1导轨7的脚部10的背面10a上。

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从基板部40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缘起向与基板部40正交的方向伸出。根据本实施方式,连结部41a、41b从基板部40的两侧缘起向远离井道3的壁面3a的方向延伸。换言之,衬垫件31以将连结部41a、41b朝向井道3的壁面3a的相反侧的第1姿势被固定在第1导轨7上。

连结部41a、41b分别具有平坦的第2合面46。第2合面46在井道3的高度方向上铅垂地竖立,并且与支承配件32a、32b的第1合面37对接。

如图3及图4所示,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分别具有多个贯通孔47。贯通孔47具有与调整孔38连通的圆形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第1导轨7的长度方向上保持间隔排列为一列。贯通孔47的直径优选的是设定为大于等于调整孔38的短轴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贯通孔47中的位于其排列方向的中间的贯通孔47中,从连结部41a、41b侧插入螺栓48。螺栓48将贯通孔47及支承配件32a、32b的调整孔38连续贯通,并且在该螺栓48的贯通端中拧入了螺母49。螺栓48及螺母49是紧固件的一例。

螺栓48在调整孔38的长度方向上可移动地将调整孔38贯通。因此,在将螺母49拧松的状态下,能够使固定在第1导轨7上的衬垫件31在调整孔38的长度的范围内自由地移动。换言之,衬垫件31能够以与第1导轨7一起向接近或远离井道3的壁面3a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架设在支承配件32a、32b之间。

由此,通过使从固定着轨道支架30的井道3的壁面3a到第1导轨7的脚部10的背面10a的距离L2匹配于现场的尺寸值,能够调节第1导轨7的位置,以使其遍及全长地与地面垂直。

螺母49在从井道3的壁面3a到第1导轨7的脚部10的背面的距离L2已确定的状态下被拧入到螺栓48上。通过该拧入,将衬垫件31临时固定在支承配件32a、32b之间。因而,轨道支架30的支承配件32a、32b以中间夹着衬垫件31而相互面对的方式从井道3的壁面3a突出。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在连结部41a、41b之上横切的轨道支承部34的上缘及下缘焊接到连结部41a、41b上,临时固定在支承配件32a、32b上的衬垫件31与轨道支架30被一体化。

根据第1实施方式,将第1导轨7加强的多个衬垫件31横跨在轨道支架30的支承配件32a、32b之间而被固定。因此,衬垫件31兼起到作为轨道支架的功能,能够将横跨在支承配件32a、32b与第1导轨7之间的专用的零件省略。

进而,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相对于固定在第1导轨7的背面10a上的基板部40,向远离井道3的壁面3a的方向延伸。因此,即使例如从井道3的壁面3a到第1导轨7的背面10a的距离L2较短、井道3的壁面3a与第1导轨7的背面10a之间的空间较窄,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支承配件32a、32b的轨道支承部34及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的长度。

换言之,只要在井道3的壁面3a与第1导轨7的背面10a之间存在仅供衬垫件31的基板部40进入的间隙,就能够将轨道支架30的支承配件32a、32b与第1导轨7之间用衬垫件31连结。

由此,即使是支承配件32a、32b的轨道支承部34所具有的细长的调整孔38,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与壁面3a正交的水平方向的长度。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导轨7的相对于井道3的壁面3a的位置调整,以使从井道3的壁面3a到第1导轨7的背面10a的距离L2与现场的尺寸匹配。

结果,即使井道3的壁面3a与第1导轨7的背面10a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将第1导轨7精度良好地临时固定到轨道支架30上以使上述距离L2成为适当,第1导轨7的安设时的作业性提高。

进而,能够使第1导轨7的背面10a尽可能接近于井道3的壁面3a。结果,能够从井道3内排除无用的空间,在使井道3变狭小的方面是有利的。

除此以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衬垫件31以与多个轨道支架30对应的方式在第1导轨7的长度方向上相互保持间隔而配置,所以能够将第1导轨7遍及全长地加强。因此,能够将第1导轨7的尺寸减小1个等级,有有利于第1导轨7的成本降低的优点。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贯通孔47中的位于其排列方向的中间的贯通孔47中插入了螺栓48,但作为插入螺栓48的贯通孔47,也可以选择最上方的贯通孔47或最下方的贯通孔47。如果这样,则能够将衬垫件31相对于轨道支架30的安装位置沿着井道3的高度方向多级地调节。

进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导引轿厢5的升降运动的第1导轨7固定到井道3的壁面3a上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该构造对于导引对重6的第2导轨8也能够适用。

[第2实施方式]

图5公开了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衬垫件31相对于井道3的壁面3a的朝向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以外的电梯1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从基板部40的两侧缘朝向固定着轨道支架30的井道3的壁面3a延伸。因此,可以换种说法,衬垫件31以将连结部41a、41b朝向井道3的壁面3a的第2姿势被固定在第1导轨7上。

根据第2实施方式,由于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的朝向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反转,所以从固定着轨道支架30的井道3的壁面3a到第1导轨7的脚部10的背面10a的距离L2比第1实施方式增大。

因此,在与第1实施方式的比较中,能够使第1导轨7相对于井道3的壁面3a的调整量变大。与此同时,能够以相当于衬垫件31的连结部41a、41b的长度的量,将第1导轨7的位置向远离井道3的壁面3a的方向调节,例如对于在第1导轨7的背面10a上设置放慢开关或限位开关那样的电梯构成零件的情况是适合的。

进而,衬垫件31由于能够有选择地反转为第1姿势或第2姿势的某个,所以能够由一种衬垫件31实现两种使用方式。因此,通过根据井道3的大小选择衬垫件31相对于第1导轨7的安装姿势,能够没有勉强地对应于井道3的大小。

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是要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配件的轨道支承部上设置细长的调整孔,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衬垫件的连结部上设置细长的调整孔,并且在支承配件的轨道支承部上设置与调整孔连通的至少一个贯通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轨道支架,被固定在升降物进行升降运动的井道的壁面上,在上述井道的高度方向上保持间隔地排列;

导轨,经由上述轨道支架被支承在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上,在上述井道的高度方向上以一直线状延伸,并且将上述升降物沿着上述井道导引;以及

多个衬垫件,在与上述轨道支架对应的位置被固定在上述导轨的背面上,

上述轨道支架具有以在中间夹着上述衬垫件而相互面对的方式从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突出的一对支承配件;

上述衬垫件具有与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支承配件重合的一对连结部;

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承配件向上述导轨接近于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或从上述壁面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导轨遍及全长地相对于地面为垂直的位置上,上述支承配件及上述连结部经由紧固件相互连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导轨的背面上的基板部,该基板部宽度比上述导轨宽,并且在沿着上述基板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上述连结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基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相对于上述基板部向从固定着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远离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基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相对于上述基板部朝向固定着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延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基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件有选择地以第1姿势或第2姿势的某一姿势固定在上述导轨的背面上,上述第1姿势为,将上述连结部朝向固定着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的相反侧,上述第2姿势为,将上述连结部朝向固定着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支承配件及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的至少某一方上,设有在与固定着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调整孔,并且在另一方上设有与上述调整孔连通的圆形的贯通孔,上述紧固件由将上述调整孔及上述贯通孔贯通的螺栓、和拧入该螺栓的螺母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支承配件具有在与固定着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井道的上述壁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调整孔,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具有与上述调整孔连通的多个圆形的贯通孔,上述紧固件由将上述调整孔及上述贯通孔贯通的螺栓、和拧入该螺栓的螺母构成,并且上述贯通孔在上述导轨的高度方向上保持间隔地排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梯的导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支架的上述支承配件及上述衬垫件的上述连结部在经由上述紧固件连结的状态下被相互焊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