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转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液体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017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倒转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液体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体,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倒转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液体瓶。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喷雾瓶,为了方便打开,瓶颈与瓶盖之间可以随意拧开,则会导致瓶内液体倒出、混合外部物体、接触空气氧化、挥发等情况;另外,喷雾瓶的瓶底为平坦状,无法将瓶内的液体全部喷出,如果盛有的是贵重的液体,将会造成浪费。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能够防止倒转且能减少液体残留的液体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倒转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液体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倒转结构,包括固定件及与固定件外周旋转式联接的活动件,所述固定件外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件内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联接的内螺纹,所述固定件内端的外周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另一侧设有垂直状或倒勾状的止抵面,所述活动件外端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棘齿,转动所述活动件,棘齿滑过导向斜面,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进行螺纹紧固联接,活动件受到反向旋转力时,止抵面挡住棘齿,构成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的防倒转式固定联接;所述的活动件为塑胶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件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所述固定件内端的凸起形成的外圆周直径0.5-4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凸起的数量为2-6个,所述棘齿的数量为 8-36个;当凸起数量为2个时,所述活动件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所述固定件内端的凸起形成的外圆周直径3-4mm;当凸起数量为3个时,所述活动件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所述固定件内端的凸起形成的外圆周直径2-3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件外端向外延伸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环状的外层壁和内层壁,及设于外层壁、内层壁之间的环形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内层壁顶部向内侧延伸设有限位延伸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内层壁的内圆周直径小于所述固定件的内圆周直径。

一种液体瓶,包括瓶身及设于瓶身开口处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所述的防倒转结构;所述的固定件为所述瓶身上方设有的瓶颈,所述的活动件为与所述瓶颈螺纹联接的瓶盖;所述瓶身下方设有向下凹陷的瓶底,所述的瓶颈、瓶身、瓶底为一体式结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瓶底包括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及设于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之间的集液部,所述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的上端与所述瓶身下端固定联接,所述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的下端与所述集液部的外周固定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液体瓶还包括瓶座,所述瓶身外侧设有环向卡槽,所述瓶座上方设有的卡接部与所述环向卡槽卡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设于所述液体瓶内的喷雾泵芯,所述喷雾泵芯外周套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抵接于限位延伸部,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向外延伸设有卡接圆盘,所述卡接圆盘卡接于所述瓶颈的顶部与限位座底部之间形成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防倒转结构的液体瓶,其中,防倒转结构设有活动件和固定件,活动件为瓶盖,固定件为瓶颈,固定件内端设有多个凸起,凸起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另一侧设有垂直状或倒勾状的止抵面,活动件外端的内侧设有棘齿,转动活动件时,活动件固定件进行螺纹紧固联接,当活动件受到方向旋转力时,止抵面挡住棘齿,构成活动件与固定件的防倒转式固定联接,避免了液体瓶被随意拧开,防止瓶内液体和外界的空气接触,对瓶内液体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另外,瓶身下方设有向下凹陷的瓶底,通过设有的喷雾泵可尽可能的将喷内液体喷出,减少液体的残留,避免浪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倒转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喷雾泵芯与液体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活动件 11 内螺纹

12 限位座 121 外层壁

122 内层壁 1221 限位延伸部

123 环形槽 13 棘齿

2 固定件 21 外螺纹

22 凸起 221 导向斜面

222 止抵面 3 液体瓶

31 瓶身 311 瓶颈

312 瓶底 3121 第一导流部

3122 集液部 3123 第二导流部

313 环向卡槽 32 瓶盖

321 定位槽 33 瓶座

4 喷雾泵芯 41 安装座

411 卡接圆盘 42 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倒转结构,包括固定件2 及与固定件2外周旋转式联接的活动件1,固定件2外端设有外螺纹21,活动件1内端设有与外螺纹21螺纹联接的内螺纹11,固定件2内端的外周设有多个凸起22,凸起2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21,另一侧设有垂直状止抵面222,活动件1外端的内侧设有与凸起22相配合的棘齿,转动活动件1,棘齿滑过导向斜面221,活动件1与固定件2进行螺纹紧固联接,活动件1受到反向旋转力时,止抵面222挡住棘齿,构成活动件1与固定件2的防倒转式固定联接;活动件1为塑胶件。

具体的,活动件1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固定件2内端的凸起22形成的外圆周直径0.5-4mm,本实施例中,为0.5mm。其中,凸起22的数量为2-6个,棘齿的数量为8-36个,本实施例中凸起22的数量为6个,棘齿的数量为20个;进一步的,当凸起22数量为2个时,活动件1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固定件2内端的凸起22形成的外圆周直径3-4mm;当凸起22数量为3个时,活动件1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固定件2 内端的凸起22形成的外圆周直径2-3mm。

具体的,凸起22设有的导向斜面221包括倾斜面和过渡面,过渡面近于止挡面,倾斜面和止挡面的联接处形成有向外凸出的过渡部,其中,切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棘齿包括垂直面和棘齿倾斜面,其中,棘齿倾斜面垂直面的夹角为60°。

进一步的,活动件1外端向外延伸设有限位座12,限位座12与活动件1 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座12包括环状的外层壁121和内层壁122,及设于外层壁121、内层壁122之间的环形槽123。

进一步的,固定件2为中空的圆柱体,内层壁的内圆周直径小于固定件 2的内圆周直径。

于其它实施例中,止挡面为倒勾状。

于其他实施例中,当凸起22数量为2个时,活动件1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固定件2内端的凸起22形成的外圆周直径4mm;当凸起22数量为3个时,活动件1外端的棘齿形成的内圆周直径小于固定件2内端的凸起 22形成的外圆周直径3mm。

本实施例二中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防倒转结构构成的液体瓶,请参阅图 1-5,液体瓶3包括瓶身31及设于瓶身31上方的的防倒转结构,瓶身31上方固定联接有瓶颈311,瓶颈311外周设有瓶盖32,瓶身31下方设有向下凹陷的瓶底312,瓶颈311、瓶身31、瓶底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实施例一中的固定件2为本实施例中的瓶颈311,实施例一中的活动件1为本实施例中的瓶盖32。

其中,瓶底312包括第一导流部3121、第二导流部3123,及设于第一导流部3121、第二导流部3123之间的集液部3122,第一导流部3121、第二导流部3123的上端与瓶身31下端固定联接,第一导流部3121、第二导流部3123 的下端与集液部3122的外周固定联接;其中第一导流部3121和第二导流分别朝集液部3122方向倾斜,使液体集中于集液部3122上方。

进一步的,液体瓶3还包括瓶座33,瓶身31外侧设有环向卡槽313,瓶座33上方设有的卡接部与环向卡槽313卡接,使液体瓶3能竖向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液体瓶3内的喷雾泵芯4,喷雾泵芯4外周套设有一安装座41,安装座41的顶部抵接于限位延伸部1221,安装座的底部向外延伸设有卡接圆盘411,卡接圆盘411卡接于瓶颈311的顶部与限位座12底部之间形成的定位槽321。具体的,外层壁121、内层壁122之间设置的环形槽 123便于内层壁122发生适当的形变,以便于安装座41安装于内层壁122的内侧,另外,安装座41设有的卡接圆盘411卡接于定位槽321内,内层壁122 的上端设有的限位延伸部1221对安装座41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喷雾泵芯4 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液体瓶3内,防止了喷雾泵芯4的随意晃动。

优选地,卡接圆盘411与瓶颈311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22,以进一步的防止液体倒出,提高液体瓶3的密封性;另外,喷雾泵芯4的下端插接有软管,软管的下端直接于集液部3122接触,便于将液体瓶3内的液体尽可能喷出,减少液体残留。

于其他实施例中,防倒转结构可用做紧固件,防拆式物件。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防倒转结构的液体瓶,其中,防倒转结构设有活动件1和固定件2,活动件1为瓶盖32,固定件2为瓶颈311,固定件2内端设有多个凸起22,凸起2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21,另一侧设有垂直状或倒勾状的止抵面222,活动件1外端的内侧设有棘齿,转动活动件1 时,活动件1固定件2进行螺纹紧固联接,当活动件1受到方向旋转力时,止抵面222挡住棘齿,构成活动件1与固定件2的防倒转式固定联接,避免了液体瓶3随意被拧开,防止瓶内液体和外界的空气接触,对瓶内液体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另外,瓶身31下方设有向下凹陷的瓶底312,通过设有的喷雾泵可尽可能的将喷内液体喷出,减少液体的残留,避免浪费。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