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8970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巷道运输物料的输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占用巷道空间小,可实现连续运输作业,移动稳定,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的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矿山巷道、工程隧道,尤其是比较狭窄、无法使用大型盾构机或掘进机等设备的岩巷,工作面钻孔、爆破后收集及运输散落碎石等物料的主要方式是:由人工将碎石装到运输机内,或者使用梭车类设备将碎石装到运输机内,完成输送。采用人工装运岩石碎石等物料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在危险区域内进行作业,其机械化程度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安全性差。使用梭车类设备运送碎石物料,需要梭车在运输机及物料间往返运动,而且每次的搬运量很有限,无法实现连续作业,且运输设备不具备向工作面自动前移的功能,不能对巷道底板进行清理,故工作效率还是较低。

现有技术的刮板转载机,大多是应用在综采工作面顺槽运输设备上,其落地段前部没有设置收集碎石物料的结构;从而当现有转载设备应用在岩巷掘进工作面时,无法在向工作面移动的过程中,收集物料及清理巷道底板;需要通过人工或其它辅助设备将需要运输的物料装卸到转载机的落地槽内。而且,现有刮板转载机配套使用的自移机构,均是安装在刮板转载机的两侧,导致设备的宽度较宽,难以适应较为狭小巷道空间的使用要求。尤其是在炮掘工作面应用此类刮板转载设备时,由于其自移机构以及液压系统等薄弱部分均裸露在外部,致使爆破过程中飞溅的碎石极易对设备造成损坏;当工作面底板条件较差时,分别布置在转载机两侧的自移机构,由于直接通过导轨与巷道底板相接触,接触面积小,对底板产生的比压较大,经常出现导轨沉陷、设备移动困难等问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703950U的“迈步自移式行走部”,其移动轨道布置在设备的两侧,具有抬升推移设备的功能;但是,设备与巷道底板接触面积小。当设备较重时,对底板比压就会比较大;且裸露在外部的自移式行走部,极易受到炮掘工作面崩落碎石的损坏。

另外,现有刮板转载机上设置的用于调节架桥槽高度的调节槽,大多为直槽结构形式;为了确保刮板链的正常工作,需在调节槽两端分别设置凸槽和凹槽,且布置在落地段与凸槽之间;虽然这种结构能降低架桥槽的高度,但当转载机机头部高度一定,调整架桥槽高度后,架桥槽与机头部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致使设备对巷道的适应性较差。因此,对巷道掘进工作面的物料输送设备的进一步研究,实现运输设备的连续、高效作业,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巷道运输设备的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人工装料或机械装料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用巷道空间小,可实现连续运输作业,移动稳定,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的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落地槽,凸槽,架桥槽和机头部,以及设置在各槽内的刮板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槽的前端设置有铲料板,落地槽与凸槽之间设置有铰接槽,架桥槽与机头部之间设置有调节槽;机头部的下部设置有滑移小车,机头部的侧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刮板链组件的驱动端相连;所述凸槽的下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套,导向套内设置有抬底液压缸;凸槽的下方设置有滑靴Ⅰ,滑靴Ⅰ上设置有导轨Ⅰ,导轨Ⅰ上设置有滑座;抬底液压缸的一端与导向套内部相铰接,抬底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导轨Ⅰ上的滑座上部相铰接;滑靴Ⅰ与架桥槽之间设置有推移液压缸,推移液压缸的一端与架桥槽靠近凸槽一端的下部相铰接,推移液压缸的另一端则与滑靴Ⅰ后部设置的连接立板相铰接;所述架桥槽的下方设置有滑靴Ⅱ,滑靴Ⅱ上设置有导轨Ⅱ,导轨Ⅱ上同样设置有滑座;架桥槽下部设置的竖直导向套内的抬底液压缸的端部,与导轨Ⅱ上的滑座上部相铰接;所述滑靴Ⅱ与滑靴Ⅰ之间设置有推移拉杆,推移拉杆的一端与滑靴Ⅰ的后部相铰接,推移拉杆的另一端则与滑靴Ⅱ的前部相铰接,以构成滑靴自移机构。

所述落地槽前端设置的铲料板包括中板,中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收料侧挡板,两侧收料侧挡板与中部的中板之间分别设置有落料斜板;两侧落料斜板前部之间设置有前斜板,前斜板与中板之间设置有换向链轮;两侧收料侧挡板的后部分别设置有铰接耳板,铰接耳板包括下铰接点和上铰接点;中板的下部、两个铰接耳板之间设置有下链道;铲料板通过后部两侧铰接耳板的下铰接点,分别与落地槽的前端相铰接;铲料板两个铰接耳板的上铰接点与落地槽前端的侧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铲板液压缸。以在铲料板随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使所收集的物料自动向中板滑落,防止堆积;并根据巷道底板的不同起伏条件,通过铲板液压缸来带动铲料板上下摆动适当角度,提高物料的收集效果。

所述铲料板中板的前部与换向链轮之间设置有舌板。以通过舌板的快速拆装,来方便链轮的检修。

所述凸槽下方设置的滑靴Ⅰ,以及架桥槽下方设置的滑靴Ⅱ,均为整块滑靴底板的结构。以增加滑靴与底板的接触面积,降低转载机对底板的比压,避免滑靴沉陷,确保转载机的顺畅移动。

所述落地槽与凸槽之间设置的铰接槽的后端与凸槽的前端,通过转动销轴相铰接。以在巷道底板不平时,使铰接槽能够绕转动销轴摆动适当角度,从而带动铲料板和落地槽一同上下摆动,让转载机适应底板的起伏。

所述架桥槽与机头部之间设置的调节槽为S型调节槽,S型调节槽的两端,分别通过圆弧过渡与架桥槽和机头部相连。以通过改变调节槽弯曲角度及长度的方式,来调整架桥槽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该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在落地槽前部增加了铲料板,使得刮板转载机在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收集碎石等物料,而且可以清理巷道底板。滑靴自移机构设置在刮板转载机凸槽和架桥槽的下部,可避免放炮过程中崩落碎石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滑靴自移机构的滑靴Ⅰ和滑靴Ⅱ采用整块滑靴底板结构,增加了滑靴自移机构与巷道底板的接触面积;尤其在巷道底板条件不理想、或刮板转载机整机重量较大时,能够降低刮板转载设备对巷道底板的比压,避免滑靴沉陷,保证转载机的顺畅移动。滑靴自移机构的抬底液压缸和推移液压缸,使刮板转载机可以随巷道的掘进作业、循环地向掘进工作面移动。刮板转载机还设置有调节架桥槽高度用的S型调节槽,S型调节槽的两端均为圆弧过渡连接,且不需要在两端额外布置凸槽或调节槽;并且当机头部高度一定时,只需更改S型调节槽的弯曲角度及长度,就可实现对刮板转载机高度的调节,以提高刮板转载机对不同高度巷道的适应能力。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用巷道空间小,操作简便,移动稳定,可靠性高;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人工装料及梭车类设备装料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能够实现刮板转载机随掘进作业的连续移动,显著提高掘进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滑靴自移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铲料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向视图。

图中序号说明:1铲料板、2铲板液压缸、3落地槽、4铰接槽、5凸槽、6滑靴自移机构、7架桥槽、8调节槽、9机头部、10驱动装置、11滑移小车、12滑移导轨、13滑靴Ⅰ、14导轨Ⅰ、15滑座、16抬底液压缸、17导向套、18连接立板、19推移液压缸、20推移拉杆、21滑靴Ⅱ、22导轨Ⅱ、23刮板链组件、24中板、25上铰接点、26铰接耳板、27下铰接点、28收料侧挡板、29落料斜板、30前斜板、31换向链轮、32舌板、33下链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落地槽3,凸槽5,架桥槽7和机头部9,其中,落地槽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收集碎石物料、清理巷道底板的铲料板1。落地槽3与其后部的凸槽5之间设置有铰接槽4;铰接槽4的前端与落地槽3的后端相连接,铰接槽4的后端与凸槽5的前端,通过转动销轴相铰接。以使铰接槽4能够绕转动销轴摆动适当角度,从而带动铲料板1和落地槽3一同上、下摆动,让转载机适应巷道底板的起伏。架桥槽7与其后部的机头部9之间设置有S型调节槽8,S型调节槽8的两端,分别通过圆弧过渡与架桥槽7的后端和机头部9的前端相连接;以根据巷道的高度,通过改变调节槽8弯曲角度及长度的方式,来调整架桥槽7的高度,以满足运输需要。机头部9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顺槽皮带机上部两侧滑移导轨12相配合的滑移小车11,机头部9的侧部则设置有用于驱动刮板链组件23的驱动装置10;驱动装置10的动力输出端,与设置在各槽内、用于输送碎石等物料的刮板链组件23的驱动端相连接。

与落地槽3通过铰接槽4相连的凸槽5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并排竖直布置的导向套17;两个导向套17内分别设置有抬底液压缸16。凸槽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转载机与巷道底板接触的滑靴Ⅰ13,滑靴Ⅰ13上设置有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Ⅰ14,两条导轨Ⅰ1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转载机滑动的滑座15。用于举升转载机的抬底液压缸16的一端,与导向套17内部相铰接,抬底液压缸16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导轨Ⅰ14上滑座15的上部相铰接。滑靴Ⅰ13与架桥槽7之间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用于向前推动转载机的推移液压缸19,推移液压缸19的一端与架桥槽7靠近凸槽5一端的下部相铰接,推移液压缸19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滑靴Ⅰ13后部设置的两个连接立板18相铰接。

架桥槽7的下部,同样设置有两个并排竖直布置的导向套17,两个导向套17内分别设置有抬底液压缸16。架桥槽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转载机与巷道底板接触的滑靴Ⅱ21,滑靴Ⅱ21上设置有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Ⅱ22,两条导轨Ⅱ2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转载机滑动的滑座15。用于举升转载机的抬底液压缸16的一端,与导向套17内部相铰接,抬底液压缸16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导轨Ⅱ22上滑座15的上部相铰接。架桥槽7下方的滑靴Ⅱ21与凸槽5下方的滑靴Ⅰ13之间设置有推移拉杆20,推移拉杆20的一端与滑靴Ⅰ13的后部相铰接,推移拉杆20的另一端则与滑靴Ⅱ21的前部相铰接,从而构成整个转载机的滑靴自移机构6;以通过滑靴Ⅰ13拉动滑靴Ⅱ21向前移动,并适应底板的起伏。为了增加滑靴与底板的接触面积,降低转载机对底板的比压,凸槽5下方设置的滑靴Ⅰ13,以及架桥槽7下方设置的滑靴Ⅱ21,均采用整块滑靴底板的结构形式;以避免滑靴在移动过程中的沉陷,确保转载机移动的顺畅性。

落地槽3前端设置的铲料板1由两侧分别设置有收料侧挡板28的中板24构成;两侧收料侧挡板28与中部的中板24侧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向中板24倾斜的、用于收集物料自动向中板24滑落的落料斜板29。以在铲料板1随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使所收集的物料自动向中板24滑落,防止堆积。两侧落料斜板29前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铲板向前移动过程中收集物料的前斜板30;前斜板30与中板24之间的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改变刮板链组件23运行方向的换向链轮31。为了方便链轮的检修,铲料板1中板24的前部与换向链轮31之间设置有可快速拆装的舌板32。铲料板1两侧收料侧挡板28的后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落地槽3相连的铰接耳板26,铰接耳板26包括下铰接点27和上铰接点25。中板24的下部、两个铰接耳板26之间设置有下链道33;刮板链组件23通过下链道33进入,并绕过换向链轮31后、经过中板24向后运行。铲料板1通过后部两侧铰接耳板26的下铰接点27,分别与落地槽3的前端相铰接。铲料板1两个铰接耳板26的上铰接点25处,分别铰接有铲板液压缸2;两个铲板液压缸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落地槽3前端的侧部相铰接。以通过铲板液压缸2,驱动铲料板1绕两侧铰接耳板26的下铰接点27摆动适当角度,来适应巷道底板的不同起伏条件,从而提高物料的收集效果。

该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使用时,首先,按照上述结构连接方式,在岩巷炮掘工作面将刮板转载机安装布置好;然后,将机头部9下部的滑移小车11布置在顺槽皮带机上部两侧的滑移导轨12上,使滑移小车11可在滑移导轨12上前进或后退。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的默认初始状态为,抬底液压缸16和推移液压缸19收回,铲板液压缸2伸出。

炮掘工作面放炮(爆破)过后,对底板碎石等落料进行清理、并扒装到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的落地槽3上进行运输。当清理完散落碎石、并对巷道进行整形等辅助作业后,需要向工作面方向移动刮板转载机时,同时伸出滑靴自移机构6的四个抬底液压缸16,将通过导向套17与抬底液压缸16端部相连的凸槽5、架桥槽7,以及凸槽5前部的铰接槽4、落地槽3和铲料板1抬起,为移动做准备。之后,伸出推移液压缸19,推动架桥槽7以及其前部的凸槽5、铰接槽4、落地槽3和铲料板1,通过滑靴自移机构6的滑座15,沿滑靴Ⅰ13的导轨Ⅰ14和滑靴Ⅱ21的导轨Ⅱ22向工作面移动;此时,通过S型调节槽8与架桥槽7端部相连的机头部9,利用滑移小车11在顺槽皮带机的滑移导轨12上向前滑动。刮板转载机移动到位后,收回四个抬底液压缸16,使凸槽5、架桥槽7、铰接槽4、落地槽3和铲料板1下落回初始高度;然后,再收回推移液压缸19,带动滑靴Ⅰ13沿着导轨Ⅰ14、并通过推移拉杆20拉动滑靴Ⅱ21沿着导轨Ⅱ22,一起贴着巷道底板与位置固定的滑座15(此时,已下落的凸槽5、架桥槽7、铰接槽4、落地槽3和铲料板1也固定不动),产生向前的相对位移,复位回初始状态,为刮板转载机下一循环的前移做准备。

重复上述抬底液压缸16抬起刮板转载机主体,推移液压缸19向前推移刮板转载机,刮板转载机主体回落,推移液压缸19拉拽滑靴复位等步骤,使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随工作面的掘进作业,循环地向前移动,实现对工作面碎石等落料的连续输送。能够理解的是,为了适应巷道底板的不同起伏条件,可以通过伸出或收回铲板液压缸2的方式,来驱动铲料板1绕两侧铰接耳板26的下铰接点27摆动,以提升物料的收集效果。该底部滑靴迈步自移式刮板转载机的使用,可有效提高机械化、连续化运输物料的效率,且能够保证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劳动强度低,占用巷道空间小,移动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