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836阅读:13849来源:国知局
垃圾中转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46428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卸料时的挡料装置,它包括设置在泥土层中的垃圾坑,所述垃圾坑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部连接有垃圾箱体,所述垃圾箱体的卸料口的侧底部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底部铰接有挡板,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挡板相对的收集盒,在垃圾洗卸载四,控制垃圾箱体倾斜,此时垃圾从垃圾箱体的卸料口中倒出,不过在此过程中,部分垃圾漏出且顺着挡板进入到收集盒内部,虽然这样能够防止垃圾进入到垃圾坑内部,不过这样设置的挡料装置需要对收集盒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降低了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倾倒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其具有垃圾倾倒效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包括设置在泥土层中的垃圾坑、设置在垃圾坑底部的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垃圾箱,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垃圾箱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垃圾箱下方,所述垃圾箱底部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孔壁上铰接有用于将通孔孔口封盖的铰接板,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限定件,所述限定件用于与铰接板的底部抵接,进而限制铰接板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垃圾箱内部的垃圾倒出时,首先控制升降装置带动安装架向着远离垃圾坑一侧移动,直至安装架上固定板的顶面与垃圾坑的坑口齐平,此时将用于运输垃圾的汽车开到固定板上, 汽车与通孔相对,之后将限定件取下,此时铰接板向着远离通孔一侧进行转动,而垃圾箱内部的垃圾从通孔中落至汽车内部,且垃圾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这样垃圾不易出现洒落在汽车外部的情况,这样就不需要对洒落的垃圾进行清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倾倒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定件包括设置在垃圾箱上的滑移槽、滑移连接在滑移槽内部的直杆、固定连接在直杆外侧壁上且用于与铰接板底面抵接的横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用于运输垃圾的汽车开至固定板上的过程中,汽车的外侧壁与直杆的外侧壁抵接,且驱动直杆带动横杆向着远离铰接板一侧移动;在汽车完全与通孔相对时,横杆与铰接板分离,此时铰接板向着远离通孔一侧转动,且垃圾箱内部的垃圾从通孔中落入到汽车上;这样设置的限定件使用过程较为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滑移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直杆外侧壁相连,且用于驱动直杆向着通孔轴心线一侧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直杆向着通孔轴心线一侧移动的弹簧,这样在垃圾中转站的使用过程中,横杆不易与铰接板分离,使得垃圾不易直接落在垃圾坑内部。

优选的,所述横杆中远离直杆的端部上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固定板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铰接板将通孔的孔口封盖时,控制铰接板向着通孔孔口一侧转动;在铰接板转动至与倾斜面抵接时,铰接板对倾斜面施加以压力,且驱动横杆向着远离通孔轴心线一侧移动,使得铰接板的转动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快捷。

优选的,所部铰接板包括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且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对称分布在通孔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限定件与铰接板分离时,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同时向着远离通孔一侧进行移动,与此同时,垃圾箱内部的垃圾从通孔中落下,且垃圾落下至汽车上的过程中,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能够对垃圾起到阻挡的作用,使得垃圾不易落至汽车外部,保证了该垃圾中转站得垃圾倾倒效率。

优选的,所述垃圾箱底部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用于与铰接板抵接进而限定铰接板的极限转动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横杆与铰接板分离时,第一铰接板以及第二铰接板均向着远离通孔一侧进行移动,直至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均与抵接块抵接,此时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不易发生转动,且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之间的间距向着固定板一侧逐渐减小;此时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能够垃圾起到阻挡的作用,使得垃圾不易落至汽车外部,保证了该垃圾中转站得垃圾倾倒效率。

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中远离铰接板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气缸,且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贯穿于抵接块并与铰接板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垃圾箱内部的垃圾倾倒完毕时,控制气缸的动力输出轴伸长,使得气缸的动力输出轴与铰接板抵接,且驱动铰接板向着通孔一侧进行转动,这样不需要手动控制铰接板进行转动,使得该垃圾中转站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气缸动力输出轴的端部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球,所述转动球用于与铰接板外侧壁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缸的动力输出轴生产且驱动铰接板向着通孔一侧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球发生转动,且转动球与铰接板的外侧壁抵接,这样气缸的动力输出轴不易因与铰接板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磨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垃圾中转站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垃圾箱底部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孔口处设置有用于将通孔封盖的铰接板,在需要将垃圾桶内部的垃圾倒出时,只需要将汽车开至固定板上,之后打开铰接板,使得垃圾从通孔中落至汽车上,由于此时垃圾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以垃圾不易落至汽车外部,提高了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倾倒效率;

2、垃圾箱底部滑移连接有直杆,直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铰接板抵接的横杆,在汽车向着固定板一侧移动过程中,汽车与直杆的外侧壁抵接,且驱动直杆以及横杆向着远离铰接板一侧移动,使得垃圾中转站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各部分组成情况;

图3为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限定件的组成情况;

图4为图3的A 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垃圾坑;2、升降装置;3、垃圾箱;4、安装架;5、固定板;6、通孔;7、铰接板;8、限定件;9、滑移槽;10、直杆;11、横杆;12、弹簧;13、第一转动板;14、第二转动板;15、倾斜面;16、抵接块;17、气缸;18、转动球;19、油缸;20、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垃圾中转站,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泥土层中的垃圾坑1,垃圾坑1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垃圾坑1的底部上设置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包括设置在垃圾坑1底部的油缸19,油缸19的数目为若干,且均匀分布在垃圾坑1内部,油缸19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放置板20,放置板20沿水平方向设置;放置板20上设置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上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沿水平方向设置;安装架4的顶端上设置有垃圾箱3,垃圾箱3的底部处设置有通孔6,通孔6贯穿于垃圾箱3的底面,且通孔6沿竖直方向设置;通孔6的孔口处铰接有铰接板7,且铰接板7用于将通孔6封盖,安装架4上还设置有限定件8,限定件8用于与铰接板7的底面抵接。

如图1、图2所示,在需要将垃圾箱3内部的垃圾倒出时,首先控制油缸19的动力输出轴伸长,此时固定连接在油缸19动力输出轴上的放置板20带动垃圾箱3向着垃圾坑1外部进行移动,直至固定板5与垃圾坑1的坑口齐平,此时将用于运输的汽车开至固定板5处,之后将安装架4上的限定件8取下,此时铰接板7向着远离通孔6一侧转动,且垃圾箱3内部的垃圾从通孔6中排出,且此时垃圾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这样垃圾不易落至汽车外部,保证了该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倾倒效率。

如图2、图4所示,限定件8包括设置在垃圾箱3底面上的滑移槽9,且滑移槽9沿水平方向设置,滑移槽9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滑移槽9对称分布在通孔6两侧;每个滑移槽9内部均滑移连接有直杆10,直杆10沿竖直方向设置;直杆10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横杆11,横杆11向着通孔6一侧延伸,且横杆11的外侧壁与铰接板7的外侧壁抵接;横杆11中远离直杆10的端部上设置有倾斜面15,且倾斜面15朝向固定板5一侧;滑移槽9内部设置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与滑移槽9的内槽壁相连,弹簧12的另一端与直杆10的外侧壁相连,且弹簧12用于对直杆10施加以指向通孔6一侧的弹力。

如图2、图4所示,汽车倒入到固定板5上的过程中,汽车与横杆11的外侧壁抵接,且驱动横杆11带动直杆10向着远离通孔6一侧进行移动,直至横杆11与铰接板7的底面分离,此时铰接板7向着远离通孔6一侧进行转动,且垃圾箱3内部的垃圾从通孔6中排出;在需要将通孔6孔口封盖时,驱动铰接板7向着通孔6一侧转动,使得铰接板7的外侧壁与倾斜面15抵接,此时铰接板7对倾斜面15施加以压力,且驱动横杆11带动直杆10向着远离通孔6一侧移动,直至横杆11的端部与铰接板7的侧壁相对;之后控制铰接板7持续进行转动,直至铰接板7的外侧壁与横杆11的端部分离,此时弹簧12驱动直杆10以及横杆11向着通孔6一侧移动,直至横杆11的外侧壁与铰接板7的外侧壁抵接,此时横杆11对铰接板7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铰接板7不易向着远离通孔6一侧进行转动。

如图2、图3所示,铰接板7包括第一转动板13以及第二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板13与第二转动板14对称分布在通孔6两侧;垃圾箱3的底面上设置有抵接块16,抵接块16的数目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转动板13以及第二转动板14相对应;每个抵接块16中远离铰接板7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气缸17,且气缸17的动力输出轴贯穿于抵接块16并与铰接板7抵接;气缸17动力输出轴的端部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球18,且转动球18的直径小于气缸17动力输出轴的直径。

如图2、图3所示,在需要使用铰接板7将通孔6孔口封盖时,控制气缸17的动力输出轴伸长,使得气缸17的动力输出轴与铰接板7的外侧壁抵接,且驱动铰接板7向着通孔6一侧进行转动;与此同时,气缸17动力输出轴端部上的转动球18发生转动,使得气缸17动力输出轴的端部不易出现磨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