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床单抻裁机床单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199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医用床单抻裁机床单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次性医用床单加工设备,尤其涉及医用床单抻裁机床单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为了防止病人交叉感染,同时也为了住院部的清洁卫生,通常在病人的病床上铺设一次性医用床单,在病人出院之后床单可直接作为医疗废料处理,减少了传统床单换洗时所需的人力资源,一次性医用床单一般由无纺布制成,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抗菌性,符合相关医疗标准,传统的一次性医用床单均是通过手工裁剪布料,然后将下好的布料先横向手工折叠,然后再纵向手工折叠,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床单抻裁机床单折叠机构,对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纵向折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医用床单抻裁机床单折叠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三带式输送机、第四带式输送机、第五带式输送机、第六带式输送机、托板、第一弯折器、第二弯折器和第三弯折器,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和第三带式输送机由右至左依次设置,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和第三带式输送机均为水平带式输送机,水平带式输送机由两个轴线在同一水平面的驱动辊和绕设在两个驱动辊上的第一传送带组成,且两个驱动辊的直径相同,第一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辊顺时针转动,第二带式输送机驱动辊逆时针转动,第三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辊顺时针转动,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和第三带式输送机驱动辊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转动连接,第四带式输送机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正下方;

第四带式输送机包括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第三传动辊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传动辊位于第二传动辊右侧,第三传动辊位于第二传动辊正下方,第三传动辊的左端与第二传动辊的左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二传送带同时绕设在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上,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位于第二传送带的内侧,第二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一传送部,第一传送部与第一带式输送机下端面对应,且第一传送部与第一带式输送机下端面之间有间隙,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二传送部,第二带式输送机位于第四带式输送机左侧,且第二带式输送机右端与第四带式输送机左端有间隙,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上端面与第一传送部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第五带式输送机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下方,第五带式输送机包括第四传动辊、第五传动辊、第六传动辊和第三传送带,第四传动辊、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且第四传动辊、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辊和第五传动辊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六传动辊位于第四传动辊下方,第六传动辊的右端与第四传动辊的右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三传送带同时绕设在第四传动辊、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上,第三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且第四传动辊、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位于第三传送带内侧,第三传送带上位于第四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三传送部,第三传送部与第二传送部对应,且第三传送部与第二传送部之间有间隙,第三传送带上位于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四传送部;

第六带式输送机位于第三带式输送机和第五带式输送机的下方,第六带式输送机包括第七传动辊、第八传动辊、第九传动辊、第十传动辊、第十一传动辊和第四传送带,第四传送带同时绕设在第七传动辊、第八传动辊、第九传动辊、第十传动辊和第十一传动辊上,第四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第七传动辊、第八传动辊、第九传动辊、第十传动辊和第十一传动辊相互平行,第七传动辊、第八传动辊、第九传动辊、第十传动辊和第十一传动辊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辊、第八传动辊、第九传动辊、第十传动辊和第十一传动辊位于第四传送带的内侧,第八传动辊位于第七传动辊上方,第八传动辊右端与第七传动辊右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九传动辊位于第八传动辊左上方,第四传送带位于第九传动辊与第八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五传送部,第五传送部与第四传送部对应,第五传送部与第四传送部平行,且第五传送部与第四传送部之间有间隙,第十传动辊位于第九传动辊左侧,且第十传动辊上端与第九传动辊上端在同一水平面内,第四传送带位于第十传动辊与第九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六传送部,第六传送部与第三带式输送机下端对应,第六传送部与第三带式输送机下端平行,且第六传送部与第三带式输送机下端之间有间隙,第十一传动辊位于第十传动辊左下方,第四传送带位于第十一传动辊和第十传动辊之间的部分为第七传送部;

托板水平设置于第六带式输送机左侧,托板与机架固定连接,且托板上端面与第六传送部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托板右端与第七传送部之间有间隙;第一弯折器、第二弯折器和第三弯折器的结构相同,均由第一推进器和推板组成,第一推进器包括安装板、挡板、步进电机、转盘、连接板、连接杆和导向杆,安装板后端与机架后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挡板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挡板与安装板垂直,挡板另一端与步进电机固定连接,转盘与步进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连接杆一端与转盘端面的边沿转动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连接杆的中心线与转盘的端面平行,连接杆与步进电机分别与转盘的两个相对的端面连接,导向杆贯穿安装板并与安装板滑动连接,导向杆与安装板垂直,导向杆的连接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安装端与刀片固定连接,导向杆与转盘的端面平行,且导向杆与连接杆分别位于连接板相对的两侧,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当连接杆与转盘的连接点离连接板距离最近时,导向杆前进至最大极限,此时为第一推进器的推进极限,当连接杆与转盘的连接点离连接板距离最远时,导向杆后退至最大极限,此时为第一推进器的收缩极限;推板与第一推进器上导向杆的安装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折器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左侧,第一弯折器的推板与第二传送部平行,当第一弯折器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收缩极限时,第一弯折器的推板位于第一传送部上方,当第一弯折器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推进极限时,第一弯折器的推板竖直向下运动至第三传送部与第二传送部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弯折器位于第四带式输送机下方,第二弯折器的推板与第四传送部平行,当第二弯折器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收缩极限时,第二弯折器的推板位于第二传送部右侧,当第二弯折器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推进极限时,第二弯折器的推板位于第五传送部与第四传送部之间的间隙内;第三弯折器位于第三带式输送机左侧,第三弯折器的推板与第七传送部平行,当第三弯折器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收缩极限时,第三弯折器的推板位于第六传送部上方,当第三弯折器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推进极限时,第三弯折器的推板位于托板与第七传送部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托板上端面为光滑平面。

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端设有与第一带式输送机对应的第三张紧轮。

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三带式输送机、第四带式输送机、第五带式输送机和第六带式输送机的传输速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通过第一弯折器、第二弯折器和第三弯折器对布料在纵向方向上进行三次折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弯折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医用床单抻裁机床单折叠机构,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带式输送机44、第二带式输送机45、第三带式输送机46、第四带式输送机、第五带式输送机、第六带式输送机、托板47、第一弯折器48、第二弯折器49和第三弯折器50,第一带式输送机44、第二带式输送机45和第三带式输送机46由右至左依次设置,第一带式输送机44、第二带式输送机45和第三带式输送机46均为水平带式输送机,水平带式输送机为本领域常用的输送设备,水平带式输送机由两个轴线在同一水平面的驱动辊32和绕设在两个驱动辊32上的第一传送带33组成,且两个驱动辊32的直径相同,第一带式输送机44顺时针转动,第二带式输送机45逆时针转动,第三带式输送机46顺时针转动,第一带式输送机44、第二带式输送机45和第三带式输送机46的驱动辊32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四带式输送机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44正下方,第四带式输送机包括第一传动辊51、第二传动辊52、第三传动辊53和第二传送带54,第一传动辊51、第二传动辊52和第三传动辊53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传动辊51、第二传动辊52和第三传动辊53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辊51和第二传动辊52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传动辊51位于第二传动辊52右侧,第三传动辊53位于第二传动辊52正下方,第三传动辊53的左端与第二传动辊52的左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二传送带54同时绕设在第一传动辊51、第二传动辊52和第三传动辊53上,第一传动辊51、第二传动辊52和第三传动辊53位于第二传送带54的内侧,第二传送带54逆时针转动,第二传送带54位于第一传动辊51和第二传动辊52之间的部分为第一传送部55,第一传送部55与第一带式输送机44下端面对应,且第一传送部55与第一带式输送机44下端面之间有间隙,第二传送带54位于第二传动辊52和第三传动辊53之间的部分为第二传送部56,第二带式输送机45位于第四带式输送机左侧,且第二带式输送机45右端与第四带式输送机左端有间隙,第二带式输送机45的上端面与第一传送部55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带式输送机44上端设有与第一带式输送机44对应的第三张紧轮89,第三张紧轮89使第一带式输送机44上的传送带处于张紧状态,本申请中所述的张紧轮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张紧轮,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第一弯折器48、第二弯折器49和第三弯折器50的结构相同,均由第一推进器和推板组成,第一推进器包括安装板36、挡板37、步进电机38、转盘39、连接板40、连接杆41和导向杆42,安装板36后端与机架1后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挡板37一端与安装板36固定连接且挡板37与安装板36垂直,挡板37另一端与步进电机38固定连接,转盘39与步进电机38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连接杆41一端与转盘39端面的边沿转动连接,连接杆41另一端与连接板40转动连接,连接杆41与转盘39的端面平行,连接杆41与步进电机38分别与转盘39的两个相对的端面连接,连接杆41与步进电机38分别位于转盘39两侧,导向杆42贯穿安装板36并与安装板36滑动连接,导向杆42与安装板36垂直,导向杆42的连接端与连接板40固定连接,导向杆42的安装端与刀片35固定连接,导向杆42与转盘39的端面平行,且导向杆42与连接杆41分别位于连接板40相对的两侧,转盘39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导向杆42沿导向杆42的轴向往复运动,当连接杆41与转盘39的连接点离连接板40距离最近时,导向杆42前进至最大极限,此时为第一推进器的推进极限,当连接杆41与转盘39的连接点离连接板40距离最远时,导向杆42后退至最大极限,此时为第一推进器的收缩极限;推板与第一推进器上的导向杆42的安装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折器48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44左侧,第一弯折器48的推板73与第二传送部56平行,当第一弯折器48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收缩极限时,第一弯折器48的推板73位于第一传送部55上方,当第一弯折器48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推进极限时,第一弯折器48的推板73竖直向下运动至第三传送部61与第二传送部56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弯折器49位于第四带式输送机下方,第二弯折器49的推板74与第四传送部62平行,当第二弯折器49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收缩极限时,第二弯折器49的推板74位于第二传送部56右侧,当第二弯折器49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推进极限时,第二弯折器49的推板74位于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之间的间隙内;第三弯折器50位于第三带式输送机46左侧,第三弯折器50的推板75与第七传送部71平行,当第三弯折器50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收缩极限时,第三弯折器50的推板75位于第六传送部70上方,当第三弯折器50的第一推进器处于推进极限时,第三弯折器50的推板75位于托板47与第七传送部71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弯折器48、第二弯折器49和第三弯折器50在不工作时均处于收缩极限。

第五带式输送机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45下方,第五带式输送机包括第四传动辊57、第五传动辊58、第六传动辊59和第三传送带60,第四传动辊57、第五传动辊58和第六传动辊59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且第四传动辊57、第五传动辊58和第六传动辊59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辊57和第五传动辊58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六传动辊59位于第四传动辊57下方,第六传动辊59的右端与第四传动辊57的右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三传送带60同时绕设在第四传动辊57、第五传动辊58和第六传动辊59上,第三传送带60顺时针转动,且第四传动辊57、第五传动辊58和第六传动辊59位于第三传送带60内侧,第三传送带60上位于第四传动辊57和第六传动辊59之间的部分为第三传送部61,第三传送部61与第二传送部56对应,且第三传送部61与第二传送部56之间有间隙,第三传送带60上位于第五传动辊58和第六传动辊59之间的部分为第四传送部62。

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90在第一带式输送机44与第一传送部55的夹紧力下向左运动,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90左端经过第一带式输送机44与第一传送部55之间后运动至第二带式输送机45上端面,并在第二带式输送机45的作用下继续向左运动,当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90的中间位置运动至第二带式输送机45右端与第四带式输送机左端的间隙时,启动第一弯折器48,第一弯折器48的推板73先向下运动带动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90向下运动至第三传送部61与第二传送部56之间,同时,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90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左右两部分沿经过裁剪之后的布料90的中间位置对折,经过一次折叠后的布料90称作第二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在第三传送部61与第二传送部56的夹紧力下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弯折器48的推板73向上运动并复位,与第二折叠部脱离,步进电机38在每次启动时转动转动一周。

第六带式输送机位于第三带式输送机46和第五带式输送机的下方,第六带式输送机包括第七传动辊63、第八传动辊64、第九传动辊65、第十传动辊66、第十一传动辊67和第四传送带68,第四传送带68同时绕设在第七传动辊63、第八传动辊64、第九传动辊65、第十传动辊66和第十一传动辊67上,第四传送带68逆时针转动,第七传动辊63、第八传动辊64、第九传动辊65、第十传动辊66和第十一传动辊67相互平行,第七传动辊63、第八传动辊64、第九传动辊65、第十传动辊66和第十一传动辊67的前后两端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辊63、第八传动辊64、第九传动辊65、第十传动辊66和第十一传动辊67位于第四传送带68的内侧,第八传动辊64位于第七传动辊63上方,第八传动辊64右端与第七传动辊63右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九传动辊65位于第八传动辊64左上方,第四传送带68位于第九传动辊65与第八传动辊64之间的部分为第五传送部69,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对应,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平行,且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之间有间隙,第十传动辊66位于第九传动辊65左侧,且第十传动辊66上端与第九传动辊65上端在同一水平面内,第四传送带68位于第十传动辊66与第九传动辊65之间的部分为第六传送部70,第六传送部70与第三带式输送机46下端对应,第六传送部70与第三带式输送机46下端平行,且第六传送部70与第三带式输送机46下端之间有间隙,第十一传动辊67位于第十传动辊66左下方,第四传送带68位于第十一传动辊67和第十传动辊66之间的部分为第七传送部71。

当第二折叠部的中间位置运动至第六传动辊59下端时,启动第二弯折器49,第二弯折器49的推板74沿平行于第五传送部69的方向向左上方运动,第二弯折器49的推板74带动第二折叠部运动至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之间,在此过程中第二折叠部上下两部分沿第二折叠部中间位置对折,对折之后的第二折叠部形成第三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在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的夹紧作用下继续向左上方运动,然后第二弯折器49的推板74向右下方运动并复位。

第三折叠部从第五传送部69与第四传送部62之间运动出来之后到达第六传送部70上端面,并在第六传送部70与第三带式输送机46下端面的夹紧力下向左运动,托板47水平设置于第六带式输送机左侧,托板47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托板47上端面与第六传送部70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托板47右端与第七传送部71之间有间隙;当第三折叠部的中间位置运动至托板47右端与第七传送部71之间的间隙时,启动第三弯折器50,第三弯折器50的推板75沿与第七传送部71平行的方向向左下方运动,第三折叠部左右两部分在第三弯折器50的推板75的作用下沿其中间位置对折,对折之后的第三折叠部形成第四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穿过托板47右端与第七传送部71之间的间隙并在第七传送部71向左下方运动,完成医用床单的纵向折叠,可以在第七传送部71下方设置接料盘或其他储存设备用于接料。

托板47上端面为光滑平面,减小与布料90之间的摩擦;第一带式输送机44、第二带式输送机45、第三带式输送机46、第四带式输送机、第五带式输送机和第六带式输送机的传输速度相同,防止布料90在其间运动时两侧的转速不同而产生褶皱,本申请中的第一带式输送机44、第二带式输送机45、第三带式输送机46、第四带式输送机、第五带式输送机和第六带式输送机均分别对应有相对应的驱动电机,其驱动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因此在本申请中未作出详细描述,但并不影响本领域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理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