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199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贴胶和剥胶工作都是手工进行,首先将贴胶从料带上剥离,之后再将剥离好的贴胶粘贴于零部件的贴胶处。但是在剥胶的过程中,贴胶上容易沾上灰尘,或者由于剥胶的力度不均衡,导致贴胶变形,或产生印痕,最终影响零部件的贴胶效果,精度较低,并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该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采用剥胶尖嘴进行剥胶,减少操作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贴胶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底座、侧立板、电机、主动轮、送料机构、过滤轮、剥胶尖嘴以及接膜台;

所述的侧立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电机、主动轮、送料机构以及过滤轮均固定于侧立板上;

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安装胶带,胶带绕过所述的过滤轮,所述剥胶尖嘴和接膜台并排安装在侧立板上,胶带从所述剥胶尖嘴和接膜台间隙中穿过;

所述电机用于带动主动轮转动,拉动所述的胶带从剥胶尖嘴和接膜台的间隙中通过。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还包括压胶气缸,压胶气缸的气缸杆上连接有一压块,所述胶带从压块和过滤轮中穿过。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包括三个过滤轮,分别为第一过滤轮、第二过滤轮以及第三过滤轮,第一过滤轮、第二过滤轮和第三过滤轮呈三角形排列,所述胶带从第一过滤轮下方穿过,并从第二过滤轮上方绕过,同时从第三过滤轮下方穿过。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还包括滚滑轮,所述滚滑轮固定在侧立板上,从剥胶尖嘴和接膜台的间隙中通过的胶带贴在所述的滚滑轮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还包括顶膜气缸,所述的顶膜气缸固定在底座上,顶膜气缸的气缸杆上固定着一滚轮,所述胶带从滚滑轮和所述的滚轮的间隙中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机的转动带动胶带运动,顶膜气缸和压胶气缸均对对胶带进行压紧,剥胶尖嘴70对胶带进行剥离,从而实现自动剥胶,减少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剥胶的效率,提高了剥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包括底座10、侧立板20、电机30、主动轮40、送料机构50、过滤轮60、剥胶尖嘴70以及接膜台80;所述的侧立板20固定在底座10上,所述的电机30、主动轮40、送料机构50以及过滤轮60均固定于侧立板20上;所述送料机构50用于安装胶带,胶带绕过所述的过滤轮60,所述剥胶尖嘴70和接膜台80并排安装在侧立板20上,胶带从所述剥胶尖嘴70和接膜台80间隙中穿过;所述电机30用于带动主动轮40转动,拉动所述的胶带从剥胶尖嘴70和接膜台80的间隙中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还包括压胶气缸90,压胶气缸90的气缸杆上连接有一压块,所述胶带从压块和过滤轮60中穿过。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包括三个过滤轮60,分别为第一过滤轮601、第二过滤轮602以及第三过滤轮603,第一过滤轮601、第二过滤轮602和第三过滤轮603呈三角形排列,所述胶带从第一过滤轮601下方穿过,并从第二过滤轮602上方绕过,同时从第三过滤轮603下方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还包括滚滑轮100,所述滚滑轮100固定在侧立板20上,从剥胶尖嘴70和接膜台80的间隙中通过的胶带贴在所述的滚滑轮100上;另外,所述自动贴合机的剥胶机构还包括顶膜气缸110,所述的顶膜气缸110固定在底座10上,顶膜气缸110的气缸杆上固定着一滚轮,所述胶带从滚滑轮100和所述的滚轮的间隙中通过。

通过上述的结构,电机的转动带动胶带200运动,顶膜气缸100和压胶气缸90均对对胶带200进行压紧,剥胶尖嘴70对胶带进行剥离,从而实现自动剥胶,减少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剥胶的效率,提高了剥胶的精度。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