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承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468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承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承接工装,应用于管材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材在输送过程中,有时由于管材长度较长,由于重力作用,管材的后端会拖曳在地面上,容易下垂变形,因此需要在输送线上加装承接工装,作为一个过渡装置,目前市场上的承接工装由两个光滑圆杆组成,光滑圆杆下方设有支架,将管材置于两个光滑圆杆之间,但市场上承接工装多数为固定式,即两个光滑圆杆之间的横向距离不可调,当管材直径过大或过小时,均不能适用,适用范围窄,若配备多种尺寸的承接工装,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承接工装,具有适用范围大、调节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承接工装,包括:工字架、转动圆杆、左套筒、右套筒、左销轴、右销轴、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左圆杆、右圆杆、线槽、固定轴、电机、主齿轮、从齿轮,所述转动圆杆通过轴承水平安装在工字架的中部,所述转动圆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螺纹部、右螺纹部,且左螺纹部、右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分别与左螺纹部、右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左套筒通过左销轴与左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套筒通过左销轴与右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圆杆、右圆杆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上部均开有一个线槽,所述固定轴的内端穿过线槽与工字架上部外壁固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工字架中部左端面上,所述电机输出轴向右穿出工字架且末端固接一个主齿轮,所述从齿轮安装在转动圆杆的右侧,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相啮合。

所述转动圆杆伸出工字架左右两侧的距离相等。

所述左圆杆、右圆杆的外周面均为光滑面,且两者由外向内纵向延伸。

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分别与左圆杆、右圆杆的中部固接。

所述固定轴置于线槽外侧的部分设有圆形挡板。

所述电机置于转动圆杆的正下方。

所述电机为能够实现正反转的电机。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适用范围大;

2、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承接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承接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字架;2-转动圆杆;3-左套筒;4-右套筒;5-左销轴;6-右销轴;7-左支撑杆;8-右支撑杆;9-左圆杆;10-右圆杆;11-线槽;12-固定轴;13-电机;14-主齿轮;15-从齿轮;21-左螺纹部;22-右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承接工装,包括:工字架1、转动圆杆2、左套筒3、右套筒4、左销轴5、右销轴6、左支撑杆7、右支撑杆8、左圆杆9、右圆杆10、线槽11、固定轴12、电机13、主齿轮14、从齿轮15,所述转动圆杆2通过轴承水平安装在工字架1的中部,所述转动圆杆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螺纹部21、右螺纹部22,且左螺纹部21、右螺纹部22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左套筒3、右套筒4分别与左螺纹部21、右螺纹部22螺纹连接,所述左套筒3通过左销轴5与左支撑杆7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套筒4通过左销轴6与右支撑杆8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圆杆9、右圆杆10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杆7、右支撑杆8的顶部,所述左支撑杆7、右支撑杆8的上部均开有一个线槽11,所述固定轴12的内端穿过线槽11与工字架1上部外壁固接,所述电机13安装在工字架1中部左端面上,所述电机13输出轴向右穿出工字架1且末端固接一个主齿轮14,所述从齿轮15安装在转动圆杆2的右侧,所述主齿轮14与从齿轮15相啮合。

所述转动圆杆2伸出工字架1左右两侧的距离相等。

所述左圆杆9、右圆杆10的外周面均为光滑面,且两者由外向内纵向延伸。

所述左支撑杆7、右支撑杆8分别与左圆杆9、右圆杆10的中部固接。

所述固定轴12置于线槽11外侧的部分设有圆形挡板。

所述电机13置于转动圆杆2的正下方。

所述电机13为能够实现正反转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使用时,将管材置于左圆杆9与右圆杆10之间,起到支撑管材的作用,根据管材的直径调节左圆杆9与右圆杆10的相对距离,启动电机13,当电机13正转时,通过齿轮14、从动轮15带动转动圆杆2顺时针转动,由于左套筒3、右套筒4分别与两侧螺纹部螺纹连接,且两侧的套筒由于支撑杆的限制,带动左套筒3、右套筒4背离工字架1在转动圆杆2上发生位移,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从而带动上方的左圆杆9、右圆杆10两者间的相对距离减小,反之,当电机13反转时,转动圆杆2逆时针转动,带动左圆杆9、右圆杆10间的相对距离增大,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采用本技术方案,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管材,且调节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