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81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集装箱框架承力作用的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能够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因此集装箱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等领域。并且,现有技术中,利用集装箱耐腐蚀、空间大、易获取的特点,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将集装箱改造成房屋的技术。

其中,集装箱的框架作为支撑集装箱的重要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承力能力。尤其是当集装箱组装多层房屋时,下层的集装箱需要承担上层的集装箱的重量,需要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框架,往往采用槽钢结构,并且各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单一,其强度仍不能满足组装成房屋或其他需要较高承力作用的场合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在集装箱框架中增加了内部加强结构,通过内部加强结构中的支撑梁和支撑梁之间的加强筋,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还可以用于各种运输场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框架,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根顶梁和两根底梁,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一一对应;所述集装箱框架还包括两个内部加强结构,各个所述内部加强结构分别连接于一所述顶梁和所对应的底梁之间,各个所述内部加强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多个加强筋,各个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和所对应的底梁。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交叉加强筋组合,各个所述交叉加强筋组合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交叉加强筋组合包括一第一加强筋和一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对应的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交叉加强筋组合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为方形管,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至所对应的底梁;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件和第四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所述第四加强件连接至所对应的底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分别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内径,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顶梁,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底梁;所述第三加强件和所述第四加强件分别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三加强件和所述第四加强件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内径,所述第三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顶梁,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底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所述加强筋分别为方形管;所述内部加强结构的两个表面还设置有两个加强板,所述两个加强板、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梁、所对应的第二支撑梁、所对应的顶梁以及所对应的底梁围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加强筋位于所对应的容纳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两个顶梁之间还设置有顶面加强结构,所述顶面加强结构包括两个顶面支撑梁,各个所述顶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顶梁;

所述两个底梁之间还设置有底面加强结构,所述底面加强结构包括两个底面支撑梁,各个所述底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底梁。

可选地,所述两个顶面支撑梁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四加强筋,各个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顶面支撑梁;和/或所述两个底面支撑梁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各个所述第五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底面支撑梁。

可选地,所述端框包括端上梁、端下梁和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端侧梁,沿所述端侧梁的延伸方向,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端上梁的长度的1.2~1.8倍;沿所述端侧梁的延伸方向,所述底梁的长度为所述顶梁的长度的1.2~1.8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所述的集装箱框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框架中的集装箱框架结构,在集装箱框架中增加内部加强结构,通过在内部加强结构中设置两个支撑梁和支撑梁之间的加强筋,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整体集装箱的承载能力;采用该种结构的集装箱端框的集装箱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不同的场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了加强板内部结构的集装箱框架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5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5中P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内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内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集装箱框架的同一侧面设置两个内部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集装箱框架的顶面设置第四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端框 44 第二加强筋

11 端上梁 45 第三加强筋

12 端下梁 46 第四加强筋

13 端侧梁 5 加强板

2 顶梁 61 第一加强件

3 底梁 62 第二加强件

4 内部加强结构 63 第三加强件

41 第一支撑梁 64 第四加强件

42 第二支撑梁 7 顶面支撑梁

43 第一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框架,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1、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1的两根顶梁2和两根底梁3,所述顶梁2和所述底梁3一一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集装箱框架的顶面设置一个顶板,在集装箱框架的底面设置一个底板,或在集装箱框架的侧面设置一个或多个侧板,然而不限于此,顶板、底板和侧板设置与否以及侧板设置为不同数量,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该实施例中,集装箱端框1包括上端的端上梁11、下端的端下梁12和连接于端上梁11和端下梁12之间的端侧梁13。从图1中可以看出,端上梁11沿x轴方向延伸,端侧梁13沿z轴方向延伸,顶梁2沿y轴方向延伸。在各个附图中,x轴、y轴和z轴的指向都是相同的,下文中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沿端侧梁13的延伸方向,即沿z轴方向,端下梁12的长度为端上梁11的长度的1.2~1.8倍,并进一步优选为1.5倍;沿端侧梁的延伸方向,即沿z轴方向,底梁3的长度为顶梁2的长度的1.2~1.8倍,并进一步优选为1.5倍。例如,沿z轴方向,端下梁12和底梁3的长度为250mm,端上梁11和顶梁的长度为150mm。由于集装箱框架的底部往往要承受比顶部更大的压力。通过该种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集装箱框架的稳定性。但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集装箱框架还包括两个内部加强结构,各个内部加强结构分别连接于一顶梁2和所对应的底梁3之间,各个内部加强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多个加强筋,各个加强筋设置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别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和所对应的底梁。

本实用新型在集装箱框架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内部加强结构,并且在内部加强结构中设置两个支撑梁和两个支撑梁之间的加强筋。该种结构尤其适用于顶梁2和底梁3长度很长的集装箱框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力过大,可能会发生顶梁2和/或底梁3断裂的情况。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加强结构后,可以大大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力作用,提高集装箱框架使用时的稳定性。在应用于模块化房屋时,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楼层,即采用多个集装箱堆叠,而形成具有更多功能和更高标准的房屋;在应用于运输行业时,可以装载更多更重的货物,也可以实现更多层的集装箱堆叠。

下面结合图2~图5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部加强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图2为该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俯视图;图3为该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正视图;图4为该实施例的示出了加强板内部结构的集装箱框架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内部加强结构的具体结构。

如图2~5所示,各个内部加强结构4分别连接于一顶梁2和所对应的底梁3之间,各个内部加强结构4包括第一支撑梁41、第二支撑梁42和多个加强筋,各个加强筋设置于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之间,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分别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2和所对应的底梁3。各个加强筋的两端连接至第一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上(中部的加强筋),或者各个加强筋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支撑梁41或第二支撑梁42,另一端连接至顶梁2或底梁3(上下两端的加强筋)。

如图5所示,加强筋包括多个交叉加强筋组合,各个交叉加强筋组合沿第一支撑梁41的延伸方向排列,交叉加强筋组合包括一第一加强筋43和一第二加强筋44,第一加强筋43和所对应的第二加强筋44交叉设置,形成多个三角形框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高的特点,大大增强了内部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交叉加强筋组合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45,第三加强筋45垂直于第一支撑梁4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三加强筋4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第一加强筋43和第二加强筋44之间的夹角优选为30°~60°,但不限于此,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交叉加强筋组合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即其中的第一加强筋43的尺寸均是相同的,第二加强筋44的尺寸均是相同的,这样可以实现内部加强结构中的模块化。但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各个交叉加强筋组合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也是可以,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采用该种结构的内部加强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集装箱框架在z轴方向的承载能力,提高了集装箱框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内部加强结构4在集装箱框架中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图4中,将内部加强结构4设置在集装箱框架的侧面的中央,对内部加强结构4的两侧均可以起到较好的结构增强作用。或者在使用中,集装箱框架左侧的部分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那么可以将内部加强结构4的位置设置在偏左侧的位置,或者集装箱框架右侧的部分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则可以将内部加强结构4的位置右移。因此,该实施例的内部加强结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

进一步地,内部加强结构4的两个表面还设置有两个加强板5,两个加强板5、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梁41、所对应的第二支撑梁42、所对应的顶梁2以及所对应的底梁3围成一个容纳空间,各个加强筋位于所对应的容纳空间中。加强板5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个内部加强结构4的承载能力,并且加强板5可以对内部加强结构4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提高集装箱端框的美观,并保护内部加强结构4不易受到外力损伤。

下面结合图6~图10具体介绍该实施例中,内部加强结构与顶梁2以及底梁3的连接关系。其中,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5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图5中E部分的放大图;图10为该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为方形管,第一支撑梁41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件61和第二加强件62。如图6所示,第一加强件61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2,如图7所示,第二加强件62连接至所对应的底梁3。第一加强件61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销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2上,以增强第一支撑梁41和顶梁2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加强件61设置在第一支撑梁41的内部,且第一加强件61的外径优选略小于第一支撑梁41的内径,因此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梁41的承载力,进而提高整体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同样地,第二加强件62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销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至所对应的底梁3,以增强第一支撑梁41和底梁3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第二加强件62的外径优选略小于第一支撑梁41的内径,也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梁41的承载力。第一加强件61和第二加强件62在z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设置得较长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在设置得较短时,则可以节省材料。

同样地,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在y轴方向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y轴方向上,顶梁2的长度可以为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的间距的8~12倍,但不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另外,内部加强结构4优选设置于顶梁2的中间位置,或者偏左一小段距离或偏右一小段距离,作为集装箱框架的主要承重梁,增强集装箱整体的承载能力。

第二支撑梁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件63和第四加强件64。如图8所示,第三加强件63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3,如图9所示,第四加强件64连接至所对应的底梁3。第三加强件63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销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至所对应的顶梁2上,以增强第二支撑梁42和顶梁2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三加强件63设置在第二支撑梁42的内部,且第三加强件63的外径优选略小于第二支撑梁42的内径,因此可以提高第二支撑梁42的承载力,进而提高整体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同样地,第四加强件64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销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至所对应的底梁3,以增强第二支撑梁42和底梁3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第四加强件64的外径优选略小于第二支撑梁42的内径,也可以提高第二支撑梁42的承载力。第三加强件63和第四加强件64在z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设置得较长时,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在设置得较短时,则可以节省材料。

如图10所示,可选地,第一加强件61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第一加强件61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顶梁2;与第一加强件61类似的,第二加强件62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第二加强件62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底梁3;第三加强件63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第三加强件63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顶梁2;第四加强件64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第四加强件64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底梁3。

如图11所示,为图5中F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第一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三加强筋45以及第一支撑梁41的连接关系。同样地,第一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三加强筋45以及第二支撑梁42的连接关系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设置。如图12所示,为图5中P方向的剖视图。可选地,第一支撑梁41、第二支撑梁42和加强筋分别为方形管,更具体地,优选为方形钢管,但不限于此。各个方形管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销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上述的集装箱框架。通过采用该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结构,增加内部加强结构,并且设置第一支撑梁41、第二支撑梁42和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可以组合成多个三角形框的形式,可以增强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集装箱的承载能力,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可靠,相比于现有技术,该种集装箱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应用场合,例如进一步增加模块化房屋的楼层,装载更重的货物,在同一位置堆叠更多的集装箱等等,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堆叠形成房屋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堆叠时,端框会承受较大的力,而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端框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端框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堆叠更多层房屋,并且加强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图2~图12中示出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结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下面结合图13~图14来说明几种不同的加强结构。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内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3之间仅设置了数量较少的第一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三加强筋45,第一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一支撑梁41或第二支撑梁42之间可以形成多个大的三角形框,第一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三加强筋45之间可以形成多个小的三角形框,从而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内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之间进一步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沿第一支撑梁4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筋,从而提高内部加强结构沿z轴方向承受压力的能力。

图13~14中示出的仅为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筋的排布以及加强筋与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增强集装箱框架承载能力和可靠性的目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集装箱框架的侧面增设一个或多个内部加强结构。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集装箱框架的同一侧面设置两个内部加强结构的示意图。两个内部加强结构相比于一个内部加强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增强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集装箱框架在x轴方向的承力作用,还可以设置顶面加强结构和底面加强结构。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集装箱框架的顶面设置第四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两个顶梁2之间还设置有顶面加强结构,顶面加强结构包括两个顶面支撑梁7,各个顶面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顶梁2;进一步地,两个顶面支撑梁7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四加强筋45,各个第四加强筋4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顶面支撑梁7。顶面支撑梁7可以增强集装箱框架在x轴方向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避免集装箱框架受到挤压等外界压力时被损坏。

同样地,两个底梁3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底面加强结构,底面加强结构包括两个底面支撑梁,各个底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底梁。进一步地,两个底面支撑梁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各个第五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底面支撑梁。

进一步地,在顶面加强结构的两个表面还可以提供顶面加强板,将顶面加强结构进行覆盖,提供装饰作用和保护作用;同样地,在底面加强结构的两个表面也可以提供底面加强板,将底面加强结构进行覆盖,提供装饰作用和保护作用。

图15和图16仅给出了内部加强结构设置的两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增强集装箱框架整体强度,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目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框架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框架中的集装箱框架结构,在集装箱框架中增加内部加强结构,通过在内部加强结构中设置两个支撑梁和支撑梁之间的加强筋,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整体集装箱的承载能力;采用该种结构的集装箱端框的集装箱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不同的场合。当将此种集装箱应用于模块化房屋时,集装箱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拼接组合,也可以垂直堆叠,根据实际需要组合成指定尺寸、指定楼层数量的模块化房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房屋建造方式,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房屋具有耐腐蚀、空间大、结构灵活、易获得、建造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