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58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车升降机构,属于汽车总装车间机械化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的飞速发展,车型产品个性化及差异化程度较大,同一生产线可能需兼容两种以上车型生产。在汽车生产线上,车身一般需要在空中或地面不断变换,进行各零部件的装配。当吊具上的车身在完成空中底盘装配转接到地面装配时,往往需用到接车升降输送设备来实现车身的自动转接,以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接车升降机构无法对不同轴距车型产品实现自动高效、安全稳定的转接,导致柔性化程度低。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轴向调节的接车升降机构来满足不同轴距车型进行自动转接、提升产品产能、迎合柔性化生产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轴向调节的接车升降机构来满足不同轴距车型进行自动接车,提高产品产能,满足高节拍生产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其包括安装在地坑内的立柱总成,所述立柱总成上滑动配合连接有滑架组件,所述立柱总成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架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带传动组件;所述滑架组件上设置有两组用于接车的托架总成,所述两组托架总成中至少有一组与所述滑架组件滑动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带传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配重机构和皮带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固接于所述立柱总成顶端,所述配重机构与所述立柱总成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皮带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摩擦配合连接,所述皮带组件一端与所述配重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架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带传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平行对称布置的从动装置;所述皮带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从动装置摩擦配合连接;所述皮带组件一端与所述配重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架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框架、配重铁和配重导轮,所述配重铁安装于所述配重框架内,所述配重导轮安装于所述配重框架四周;所述配重框架的顶端与所述皮带组件连接,所述配重导轮与所述立柱总成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和驱动滚筒,所述传动轴和所述驱动滚筒同轴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滚筒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布置的腰型限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滚筒旁设置有用于防止其转动的止锁装置;所述止锁装置包括锁紧座、锁紧轴、锁紧套和锁紧杆,所述锁紧轴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锁紧杆配合且沿其径向布置的限位孔,所述锁紧套上设置有可供所述锁紧杆通过的锁紧杆过孔;所述锁紧套固接于所述锁紧座之间,所述锁紧轴滑动插接于所述锁紧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架组件包括滑架框架和走轮,所述走轮固接于所述滑架框架的四周且与所述立柱总成相切;所述滑架框架还固接有用于检测皮带组件7是否安全牢固的检测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托架总成包括托架支撑、托辊组件和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滑架组件的滑架框架连接;所述支架上固接有所述托架支撑,所述托架支撑内连接有所述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的两端辊筒的安装位置高度高于所述托辊组件的中间辊筒的安装位置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立柱总成的顶端设置有维修平台;所述带传动组件固接于所述维修平台上;所述维修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更换所述带传动组件的检修滑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托架上设有尾部挡板。尾部挡板可以防护车体后退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立柱总成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在立柱总成上下两端,限位装置可对整个滑架组件进行有效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滑架组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通过对滑架组件的调节,能实现不同轴距车身的转运,提高了产品通用性,符合柔性化生产需要。2:采用电机、皮带、气缸等作为驱动元件,无需油脂润滑,绿色无污染,节能环保。3:通过滑架组件、驱动总成、皮带组件等连接配合能实现车身的同步平稳升降,防止车身升降过程中掉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止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滑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托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活动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托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的辊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3所示:轴向可调节接车升降机构主要包括立柱总成1、配重机构2、驱动装置3、从动装置4、滑架组件5、维修平台6、皮带组件7。立柱总成1垂直安装在地坑内,立柱总成1上下两端安装有限位装置8,驱动装置3和从动装置4安装在维修平台6上;维修平台6固定在立柱总成1顶端,维修平台6上设有检修滑臂9,检修滑臂9可方便更换损坏的驱动电机301;配重机构2与皮带组件7一端连接,且平行布置在立柱总成1的内部;滑架组件5通过与皮带组件7连接,在立柱总成1之间上下滑动;皮带组件7环绕穿过驱动装置3及从动装置4分别与配重机构2及滑架组件5连接。配重机构2由配重框架201、配重铁202、配重导轮203组成。配重铁202堆放在配重框架201内,配重框架201顶部与皮带组件7连接固定;配重导轮203安装在配重框架201四周,并形成一定夹角与立柱总成1相切布置;配重机构2的下移对应着滑架组件5的上移,反之亦然。

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3由驱动电机301、滚子链联轴器302、带座轴承303、传动轴304、驱动滚筒305、胀套306组成。驱动电机301及带座轴承303固定在维修平台6上;驱动电机301输出轴通过滚子链联轴器302与传动轴304连接;传动轴304两端固定在两个带座轴承303之间,传动轴304中间部位通过胀套306与驱动滚筒305固定。

如图5所示:维修平台6上安装有止锁装置10,止锁装置由锁紧座101、锁紧轴102、锁紧套103、锁紧杆104组成;锁紧座101固定在维修平台6上;锁紧套103固定在锁紧座101之间;锁紧轴102穿过锁紧套103及锁紧座101,通过锁紧杆104插入锁紧轴102及锁紧套103的孔内进行限位。止锁装置10可在设备检修时插入驱动滚筒305开口内防止其转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如图6所示:滑架组件5由滑架框架501、走轮502、托架总成503、检测开关504组成。走轮502固定在滑架框架501上,每个走轮502与立柱总成1相切;托架总成503与滑架框架501固定;检测开关504固定在滑架框架501上,用于检测皮带组件7是否安全牢固。

如图7~10所示:托架总成503由托架支撑503.1、托辊组件503.2、活动托架503.3、气缸503.4、直线滑轨503.5、端挡503.6、支架503.7、辊筒503.8、压条503.9、滑块503.10组成。托辊组件503.2固定在托架支撑503.1上;气缸503.4和直线滑轨503.5固定在托架支撑503.1上,气缸503.4伸缩杆一端与活动托架503.1连接;活动托架503.3底部与直线滑轨503.5连接;端挡503.6处在直线滑轨503.5两端并固定在托架支撑503.1上,端挡503.6可用于活动托架503.3的限位。辊筒503.8通过压条503.9固定在支架503.7卡槽内。辊筒503.8整体呈“凹”型布置,以防止车轮在表面滑动;滑块503.10固定在支架503.7底部,滑块503.10可在直线滑轨503.5上自由滑行,从而调节整个活动托架503距离。辊筒503.8由圆筒503.8.1、轴承503.8.2、轴套503.8.3、销轴503.8.4组成;销轴503.8.4穿过圆筒503.8.1和轴承503.8.2,销轴503.8.4两端与轴套503.8.3限位固定。活动托架503.3上设有尾部挡板503.11。尾部挡板503.11可以防护车体后退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吊具上的车身行走到升降机构处,驱动电机通过皮带组件及配重机构从而带动滑架总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根据车型数据,托架总成通过气缸及直线滑轨的配合,将活动托架自动调整到车身轮胎合适的位置,滑架总成再次上升,通过托辊组件将车身的四个轮胎托举到与吊具脱离的高度,吊具前行离开,托架总成再带车身整体下降到低位,完成车身高位到低位的自动升降转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各设备配合紧凑,每个动作运行稳定、可靠、快捷;能对不同轴距车型实现升降转接,提高产品通用性,满足高节拍生产需求,适于推广与应用。

本实用新型中未尽描述的电控单元等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累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