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0840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及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升降系统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是校核车门玻璃升降运动是否满足要求的基准线,也是窗框、车门玻璃、车门导槽密封条、玻璃升降器和车门玻璃总装导轨设计时的基础参考曲线。

目前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为:首先确定汽车侧门A面的中心线,然后以车门玻璃在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为起点,设置螺旋线的螺距、高度和方向,以使其可以通过车门玻璃在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最后将所述螺旋线投影到所述汽车侧门A面上所形成的曲线,即为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

但是,对于现在主流的为双曲面的汽车侧门A面,采用上述方法设计出的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为基准去制造玻璃时,会存在在玻璃升降运动过程中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很大的问题,导致玻璃升降运动过程中出现异响或周边零件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小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的偏差,避免玻璃升降过程中出现异响或周边零件功能失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确定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且确定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时,计算出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Q时近B柱的上顶点所需绕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和纵轴的旋转角度,分别作为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

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

将所述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的运动位移,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包括:

求取所述第一角度及所述第二角度的商,得到第一比值;

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1’,将所述点P1’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第四角度得到P1,其中: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预设次数n的商值,所述第四角度为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三角度的乘积;

将所述P1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2’,将所述点P2’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2

依次以上一次得到的点Px为基准,重复执行将所述Px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n,Pn与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重合;

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执行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2n,得到P2n,以P2n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

将得到的点P1、P2、P3……P2n相连得到第一曲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当确认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则相应地调整所述预设次数n。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当确认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则相应地调整所述预设次数,包括:

判断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当确认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增加所述预设次数n。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定位单元,适于确定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及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

计算单元,适于当所述定位单元确定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及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时,计算出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所需绕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和纵轴的旋转角度,分别作为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

分解单元,适于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 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得到第一曲线;

投影单元,适于将所述分解单元得到的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

可选地,所述分解单元,包括:

求取比值子单元,适于求取所述第一角度及所述第二角度的比值,得到第一比值;

第一旋转子单元,适于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1’,将所述点P1’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第四角度得到P1,然后将所述P1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2’,将所述点P2’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2;依次以上一次得到的点Px为基准,重复执行将所述Px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n,其中: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预设次数n的商值,所述第四角度为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三角度的乘积;

第二旋转子单元,适于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执行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2n,得到P2n,以P2n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

第一连线子单元,适于将所述第一旋转子单元得到的点P1、P2、P3……P2n相连得到第一曲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校核单元,所述校核单元适于对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当确认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则相应地调整所述预设次数n。

可选地,所述校核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适于判断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调整子单元,适于当所述判断子单元确认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增加所述预设次数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并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将所述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即相当于把玻璃下降过程中,玻璃近B柱的上顶点P的运动,以及玻璃近B柱的下顶点Q的运动分别分解为n个小运动位移,因而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生成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法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更精确,可以减小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的偏差,从而可以避免玻璃升降过程中功能异响或周边零件失效。

进一步,通过对生成的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并且当确认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则相应地调整所述预设次数n,从而可以提高升降运动引导线生成方法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使用以下步骤生成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首先确定汽车侧门A面的中心线,然后以车门玻璃在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为起点,设置螺旋线的螺距、高度和方向,以使其可以通过车门玻璃在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最后将所述螺旋线投影到所述汽车侧门A面上所形成的曲线,即为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

这种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简单,但是仅仅适用于汽车侧门A面为圆柱面的车型,对于现在主流的为双曲面的汽车侧门A面,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的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很大,主要原因为:车门玻璃侧边是通过升降运动引导线剪切汽车侧门A面形成,当车门玻璃在上止位时,侧边与升降运动引导线上端的有一部分重合。而因螺旋线上各点到汽车侧门A面的距离较大且不尽相同,投影到所述汽车侧门A面后形成的车门玻璃升降运动引导线会出现变形,则当车门玻璃运动到下止位时,玻璃侧边与升降运动引导线对应的区段不完全重合,从而导致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出现很大的偏差。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通过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并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将所述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即相当于把玻璃下降过程中,玻璃近B柱的上顶点P的运动,以及玻璃近B柱的下顶点Q的运动分别分解为n个小运动位移。因而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生成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法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更精确,可以减小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的偏差,从而可以避免玻璃升降过程中出现异响或周边零件失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参考图1对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11:确定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车门玻璃位于上止位时,修剪出玻璃的形状,并确定所述玻璃在近B柱的上顶点P。

S12:确定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所述玻璃绕着横轴和纵轴不断旋转直至到达下止位,然后可以确定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实际上所述P点与所述Q点是指所述车门玻璃的同一个位置,只是车门玻璃所处的位置状态不同而已。

S13:计算出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所需绕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和纵轴的旋转角度。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明确知晓所述玻璃如何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到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可以计算出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所需绕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和纵轴的旋转角度,并分别将绕横轴的旋转角度作为第一角度,将绕着纵轴的旋转角度作为第二角度。

S14:将所述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精确地得到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运动轨迹,可以利用取极限的方法,即把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而为 了模拟玻璃处于上止位时的下顶点在玻璃下降过程中的运动,并以所述上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即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所述第一曲线:

首先求取所述第一角度及所述第二角度的商,得到第一比值,其实所述第一比值就表示所述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每绕着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1度时,绕着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的度数。

接着可以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1’。

由于要把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到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n次小运动位移,从而所述第三角度即为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预设次数n的商值,即是把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到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整个需要绕着车辆侧门A面的旋转的第一角度分解为n次进行旋转。

然后将所述点P1’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第四角度得到P1,其中:所述第四角度为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三角度的乘积。

由于第一比值代表着所述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每绕着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1度时,绕着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的度数,故作为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三角度的乘积的第四角度就表示每次P点绕着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时,相应地应该绕着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的角度值。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绕着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一定角度后,再接着绕着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对应于所述一定角度值的另一个角度,就代表了所述点P朝着所述Q点运动了一次,这是从P点运动到所述Q点的运动过程中的第1/n步,所以可以得到P1点。

然后可以将所述P1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2’,将所述点P2’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2

和上一步骤类似,这一步也是所述P朝着所述Q点运动了一次,这代表从P点运动到所述Q点的运动过程中的第2/n步,所以可以得到P2

再然后可以依次以上一次得到的点Px为基准,重复执行将所述Px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n,Pn与所述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重合。

通过这种方法,就把从所述P运动到所述Q点这一过程分解为了n次进行,每次到达的终点分别为P1、P2、P3……Pn,如果所述第三角度选取的合适使得所述n为一个整数,则Pn点应该与Q点重合。

同理,由于玻璃位于下止位时从第二上止点Q至最低点的距离与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距离相同,所以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可以玻璃位于上止位时的下止点Q为起点继续重复执行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2n,得到P2n,所述点P2n即为所述玻璃处于下止位时的下顶点Q。

这一步骤就是把玻璃在升降过程中下顶点从Q运动至R的运动过程分解成n次小运动位移。

这样,结合上面对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的运动过程的分解,这两个步骤就是模拟在玻璃下降过程中,玻璃近B柱最高点及最低点的运动过程。

最后可以将得到的P1、P2、P3……P2n相连得到第一曲线,这就是玻璃近B柱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运动过程的轨迹曲线。所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这种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生成的升降运动引导线可以更加精确,可以减少玻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与导轨的摩擦,从而可以避免玻璃迟滞或者周边零件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次数n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然n越 大,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越接近于玻璃近B柱最高点运动至最低点所经过的实际路径。但是由于要综合考虑计算量的因素,一般可以将n设置为60次。

S15:将所述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升降运动引导线是车门玻璃以及车门玻璃总装导轨设计时的基础参考曲线,而车门玻璃的设计是在所述车辆侧门A面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将所述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车门引导线的生成方法的可靠性,可以对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当确认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增加所述预设次数n。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可以综合考虑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的准确性和计算量,可以把所述预设阈值设置为0.25mm。

为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以下对上述升降运动引导线生成方法所对应的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定位单元1、计算单元2、分解单元3及投影单元4,其中:

所述定位单元1,适于确定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及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

所述计算单元2,适于当所述定位单元1确定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及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时,计算出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所需绕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和纵轴的旋转角度,分别作为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

所述分解单元3,适于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并将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作为所述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并以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为起点继续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所运动至的点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得到第一曲线;

所述投影单元4,适于将所述分解单元3得到的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中,所述分解单元3,可以包括:求取比值子单元31、第一旋转子单元32、第二旋转子单元33及第一连线子单元34,其中:

所述求取比值子单元31,适于求取所述第一角度及所述第二角度的比值,得到第一比值;

第一旋转子单元32,适于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1’,将所述点P1’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第四角度得到P1,然后将所述P1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2’,将所述点P2’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2;依次以上一次得到的点Px为基准,重复执行将所述Px点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n。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预设次数n的商值,所述第四角度为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三角度的乘积。

第二旋转子单元33,适于以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为起点继续重复执行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横轴旋转第三角度得到点Px’,将所 述点Px’绕所述车辆侧门A面的纵轴旋转所述第四角度得到Px+1的操作,直至所述x+1=2n,得到P2n,以P2n作为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

第一连线子单元34,适于将所述第一旋转子单元得到的P1、P2、P3……P2n相连得到第一曲线。

不仅如此,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的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校核单元5,所述校核单元5适于对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进行校核,当确认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则相应地调整所述预设次数n。。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校核单元5包括:判断子单元51及调整子单元52,其中:

所述判断子单元51,适于判断在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中,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所述调整子单元52,适于当所述判断子单元确认所述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的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增加所述预设次数n。

通过所述分解单元将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过程分解为预设次数n的运动位移,并以所述Q为起点重复n次所述分解运动操作,得到第一曲线,接着所述投影单元将所述第一曲线投影至所述车辆侧门A面得到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即相当于模拟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P运动到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上顶点Q的运动过程,及从所述玻璃位于上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Q至所述玻璃位于下止位时近B柱的下顶点R的运动过程,因而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生成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法得到的升降运动引导线更精确,可以减小近B柱玻璃侧边与所述升降运动引导线在X方向偏差,从而可以避免玻璃升降过程中出现异响或周边零件失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