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臂式升降移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112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臂式升降移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板材生产设备,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旋臂式升降移板机。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板,简称三氰板,行业内比较喜欢叫双饰面板、免漆板、生态板或一次成型板,全称是三聚氰胺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是将带有不同颜色或纹理的纸放入三聚氰胺树脂胶粘剂中浸泡,然后干燥到一定固化程度,将其铺装在刨花板、防潮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细木工板或其他硬质纤维板表面,经热压而成的装饰板。这种装饰板材具有多种优点,其表面平整光滑、易清理,颜色鲜艳多变、纹理多样美观,因为板材双面膨胀系数相同、耐热而不易变形,表面较耐磨抗震、防霉耐腐蚀,防火不易燃烧,重量轻、价格经济而且可再生利用,完全符合环保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

在现目前的三聚氰胺板生产过程,热合是最主要的环节,一般现在的生产厂家都是直接采购三聚氰胺纸和硬质板,厂家自己主要负责将纸通过热压机贴合在板材上。在热压机的进料和出料过程中,都需要涉及板材的搬移,以往大都通过人工搬板,由于生产中标准板材大小为2440mm×1220mm,至少需要2个人才能搬动,在热合前将板材搬到送料跑车上,在热合修边后将板材搬到出料架堆叠,人力工作量太大,效率较低,近年来这种方式逐渐被生产厂家淘汰。也有采用相关机械设备进行板材搬移的,俗称上板、下板,如发明人此前申请的专利201420725662.0提供了一种上板总成,能够较好地解决人力工大的问题,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但经实践发现,其结构还不够简洁,体积较大,安装使用时容易受到空间限制,而且操作精度受安装准确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改进。在对三氰板生产的实地情况考察研究后,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通过旋臂式结构来实现抓板移板的设计思路,从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洁、操作方便的旋臂式升降移板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臂式升降移板机,包括固定安置的旋臂座,固定于旋臂座上端的转座套,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转座套内的旋转芯轴,固定连接于旋转芯轴下部的旋转连接环,突出于旋转连接环侧面设置的并相互呈一定角度的旋转限位臂和旋转连接臂,安置于旋臂座内与旋转连接臂连接并用于驱动旋转芯轴转动的旋臂主油缸,安置于旋臂座内用于限定旋转限位臂初末位置的限位调节螺栓,一端固定于旋转芯轴上端的旋转固定臂,安装在旋转固定臂另一端的抓取安装轴套,以及设置于抓取安装轴套内的升降抓板机构。

为了稳定旋转芯轴的连接,所述旋转芯轴下部凸出设置一连接环台,在该连接环台上下各套置一推力球轴承来与转座套支撑连接。

为了实现抓板功能,所述升降抓板机构包括安置于抓取安装轴套内的升降轴套,竖直方向穿过升降轴套连接的升降支撑导杆,设置于升降支撑导杆侧面并呈竖直方向走向的升降齿条,安装在旋转固定臂或抓取安装轴套上并通过升降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啮合的升降驱动机,设置于升降支撑导杆下端的抓取架,多个均匀布设在抓取架底部的抓取吸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移板的稳定,所述升降抓板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抓取架两侧的辅助抓取轴杆,设置于辅助抓取轴杆上的辅助抓取钩,以及安装在抓取架上并与辅助抓取钩连接的辅助抓取气缸。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设备的承载负载,所述旋转芯轴和旋转固定臂均设为空心状。

并且,为了减小升降抓板机构的驱动负载,该旋臂式升降移板机还包括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设置于旋转芯轴底部并与其空心状内径匹配的配重罩筒,设置于旋转固定臂内部的两端位置的转向滑轮,一端连接于升降抓板机构上且其中部绕过转向滑轮布设的钢丝绳,以及置于配重套筒内并与钢丝绳另一端连接的配重块。

为了保持配重块的升降移动稳定,所述旋转芯轴内设有一竖直走向的配重导杆,所述配重块侧面开设有一与该配重导杆匹配的配重导槽。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板材放置,所述抓取安装轴套内还设有用于匹配升降抓板机构转动位置的辅助旋转机构,所述辅助旋转机构在旋转固定臂整体转动时反向调节使升降抓板机构在初动位置和末动位置的朝向一致。

具体地,所述辅助旋转机构包括与升降轴套固定连接的辅助旋转环,突出于辅助旋转环侧面设置的并相互呈一定角度的辅助旋转臂和辅助连接臂,设置于旋转固定臂上并与辅助连接臂连接的辅助旋转油缸,以及一对设置于抓取安装轴套上并分别位于辅助旋转臂两侧的辅助限位螺栓。

为了降低旋转芯轴转动及停止时对限位调节螺栓的冲击,所述旋转芯轴或旋转连接环上凸出设置一感应臂,所述旋臂座或转座套上设有一呈弧形的调节槽,在该调节槽内安置有与所述感应臂对应的缓冲感应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固定臂的转动实现板材搬移,代替了以往导轨式的搬移动作,大大简化了装置结构,使其占用空间和安装空间更小,更方便安装使用,而且采用旋臂式结构还简化了设备安装过程,避免了导轨式机构因安装不准确导致设备后续使用频发故障影响生产的问题,克服了大部分生产问题,并将绝大部分生产问题转移到设备本身品质上,而只要设备本身品质有保证,就能克服绝大部分生产问题,解决了三氰板厂家使用设备的顾虑,大大提高了三氰板厂家的生产效率,为高效化的生产提供可靠保证,而且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方便易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利用独立的旋臂来支撑升降抓板机构,大大简化了装置上方的空间,并且利用油缸推动旋臂转动配合限位调节螺栓对初末位置的准确限定,巧妙实现了抓板前后的准确定位和位置移动,而且还巧妙通过辅助旋转机构的设计在旋臂整体移动后反向旋转升降抓板机构,从而使板料在抓取前后的朝向不变,方便了后续的热合工序。

(3)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抓板机构利用气动的吸盘来实现对板料的抓取,配合辅助抓取钩能够更稳定地抓取板料,防止板料在移动中掉落的危险。

(4)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不设置辅助旋转机构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装置预先对板料初始朝向的调节,来配合本实用新型抓取板料后转动使板料的朝向正确,以准确放置在送料跑车上。

(5)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配重装置来减小升降抓板机构一端的负重,使抓板更为轻松,有效降低了抓板的动力消耗,节约了能源,并且可以配合齿轮齿条来实现升降,相比以往的气缸驱动更加省力,以便通过较小功率的电机驱动升降抓板机构的升降,进一步节约了能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旋转固定臂的负载,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感应臂和缓冲感应开关来降低旋转限位臂在转动和停止过程中对限位调节螺栓及旋臂座的冲击,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旋转芯轴和旋转连接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升降抓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辅助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旋转芯轴顶部俯视部分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转芯轴上配置的缓冲感应开关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旋转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该旋臂式升降移板机包括固定安置的旋臂座1,固定于旋臂座上端的转座套2,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转座套内的旋转芯轴3,固定连接于旋转芯轴下部的旋转连接环4,突出于旋转连接环侧面设置的并相互呈一定角度的旋转限位臂5和旋转连接臂6,安置于旋臂座内与旋转连接臂连接并用于驱动旋转芯轴转动的旋臂主油缸7,安置于旋臂座内用于限定旋转限位臂初末位置的限位调节螺栓8,一端固定于旋转芯轴上端的旋转固定臂9,安装在旋转固定臂另一端的抓取安装轴套10,以及设置于抓取安装轴套内的升降抓板机构20;其各部分均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配合相应的感应开关、液压源、气压源等构件,实现板材的升降抓取和移动,这些构件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内容自行配置,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所述旋臂座在保证稳定支撑的基础上采用内部空心设计,以便安置相关机构和走向布置,其侧壁可开设检修口,并且为了连接和保护旋臂主油缸,在旋臂座上对应旋臂主油缸的位置突出于外壁设置油缸保护盒11,而旋臂主油缸的端部连接于该油缸保护盒内。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更稳定地连接,所述旋转芯轴的下部凸出设置一连接环台12,在该连接环台上下各套置一推力球轴承13来进行支撑连接,并且该部分整体置于转座套内,以实现旋转芯轴的稳定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限位臂和旋转连接臂与旋转连接环一体铸造而成,其角度与设计转动角度和转动作用力相关,一般为90°;所述限位调节螺栓配置一对,分别安置在旋转限位臂两侧的旋臂座上,该限位调节螺栓朝向旋转限位臂的一端为限位头,另一端配置调节螺母,使该两个限位调节螺栓可以稍微调节位置用以限制所述旋转限位臂在可控的所需范围内移动,从而控制旋转固定臂的转动范围。

对于旋转芯轴的转动驱动方法,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结构选择,即采用齿轮传动代替该油缸传动,去掉图3中的旋臂主油缸7和旋转连接臂6,使旋转连接环4独立成环,保留旋转限位臂5单独设置在旋转连接环4上。再如图8所示,在旋转连接环4的上部或下部设置与之固定连接的旋转主齿圈6a,然后在旋转芯轴旁设置驱动辅助齿轮7a,该驱动辅助齿轮直接与旋转主齿圈啮合或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旋转主齿圈啮合,然后采用液压马达8a或驱动电机来使该驱动辅助齿轮动作,实现旋转驱动。

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抓板机构20包括安置于抓取安装轴套内连接的升降轴套21,竖直方向穿过升降轴套连接的升降支撑导杆22,设置于升降支撑导杆侧面并呈竖直方向走向的升降齿条23,安装在旋转固定臂或抓取安装轴套上并通过升降齿轮24与所述升降齿条啮合的升降驱动机25,设置于升降支撑导杆下端的抓取架26,多个均匀布设在抓取架底部的抓取吸盘27,转动连接于抓取架两侧的辅助抓取轴杆28,设置于辅助抓取轴杆上的辅助抓取钩29,以及安装在抓取架上并与辅助抓取钩连接的辅助抓取气缸30;其中,所述抓取吸盘根据板料的大小配置4-8个,均由负压机作用产生吸力,该抓取吸盘主要由吸盘连接杆、吸盘体和缓冲弹簧构成,缓冲弹簧使吸盘体与板料接触时产生缓冲力,不至于损坏板料。所述抓取架由两长两短的四条骨架连接呈井字形,抓取吸盘主要安置在长骨架上,两条短骨架的同侧分别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上辅助抓取轴杆,辅助抓取钩固定连接在辅助抓取轴杆上,一般在同一辅助抓取轴杆上设置2-4个辅助抓取钩。

如图5所示,所述抓取安装轴套内还设有用于匹配升降抓板机构转动位置的辅助旋转机构,所述辅助旋转机构采用与旋转连接环部分相似的结构,在旋转固定臂整体转动时反向调节使升降抓板机构在初动位置和末动位置的朝向一致,具体包括与升降轴套固定连接的辅助旋转环14,突出于辅助旋转环侧面设置的并相互呈一定角度的辅助旋转臂15和辅助连接臂16,设置于旋转固定臂上并与辅助连接臂连接的辅助旋转油缸17,以及一对设置于抓取安装轴套上并分别位于辅助旋转臂两侧的辅助限位螺栓18,所述升降轴套的外侧呈圆形,其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抓取安装轴套转动连接,从而使辅助旋转环转动时能够带动升降轴套相应转动,升降轴套的内侧呈方向,用于安置升降支撑导杆及升降齿条,也避免其相应转动,该辅助限位螺栓也可以调节,用以匹配限位调节螺栓的限定范围,为了避免辅助旋转油缸伸出占用过多空间,该辅助旋转油缸一般内置在旋转固定臂内。另外,该辅助旋转机构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驱动形式。

并且,出于轻量化设计,所述旋转芯轴和旋转固定臂均设为空心状,为了减小升降抓板机构的驱动负载,该旋臂式升降移板机还设有配重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配重装置包括设置于旋转芯轴底部并与其空心状内径匹配的配重罩筒31,设置于旋转固定臂内部的两端位置的转向滑轮32,一端连接于升降抓板机构上且其中部绕过转向滑轮布设的钢丝绳33,以及置于配重套筒内并与钢丝绳另一端连接的配重块34,其中,所述旋转芯轴内设有一竖直走向的配重导杆35,所述配重块侧面开设有一与该配重导杆匹配的配重导槽236。

另外,由于液力驱动的旋臂主油缸产生的旋转作用力较大,旋转连接环传递到旋转限位臂上的作用力也较大,为了减轻限位调节螺栓的受力负担,在对旋臂主油缸的控制上设计采用缓冲式控制方式,通过设置感应开关来控制并降低旋臂主油缸在旋转限位臂即将靠近限位调节螺栓时的作用力;如图7所示,在结构上体现为:在旋转芯轴或旋转连接环或配重罩筒或其他与旋转芯轴共同转动的部件上设置一凸出的感应臂37,在旋臂座或转座套或其他与旋转芯轴产生相对转动的部件上对应该感应臂设置两个缓冲感应开关38,该两个缓冲感应开关在转动的位置上与旋转限位臂即将接触限位调节螺栓的位置对应,以便于向控制系统发出“旋转限位臂即将接触限位调节螺栓”的指示,从而由控制系统减小对旋臂主油缸的驱动,降低旋臂主油缸的作用力,使旋转限位臂最终能够较轻地接触限位调节螺栓,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应限位调节螺栓的可调性,在所述缓冲感应开关的安装位置也配置有安装调节槽39,以便可以对应调整缓冲感应开关的安装位置,同时,所述旋转限位臂即将接触限位调节螺栓的位置是指在一个可以预估的时间内正在转动的旋转限位臂就会接触到限位调节螺栓的位置,例如,在旋转限位臂移动到还剩其移动总路程1/4的位置,而该位置可以根据旋转的惯性及油缸的响应速度等多种因素具体确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位置必须是旋转限位臂在转动后接触限位调节螺栓前的位置。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进行板材的抓取和搬移。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