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高强度玻璃放置卡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331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轻质高强度玻璃放置卡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轻质高强度玻璃放置卡闸。



背景技术:

在玻璃制品及含有玻璃板的其他制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加工所需,经常需要将若干块玻璃板在不同工位之间进行转运,由于玻璃板表面积大,且玻璃属于易碎品,因此需要专门的工具进行转运,日常生产中一般使用卡闸进行转运。

现有技术的卡闸,一般包括架体,位于架体内部的用于放置玻璃的若干个承载板,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方面,承载板为整体式结构,造成卡闸整体质量重,使用不方便,第二方面,玻璃板放置于承载板上,在转运过程中由于二者紧密接触不断摩擦,易造成玻璃摩擦或被刮花,进一步造成使用不方便,第三方面,由于卡闸上放置有多块玻璃,转运前后,工人很难进行区分,易产生混淆,进一步造成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质量轻、强度高、耐磨、防静电、不会造成玻璃混淆、使用方便的轻质高强度玻璃放置卡闸。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轻质高强度玻璃放置卡闸,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架和顶架,可拆卸的连接于底架和顶架之间的第一边部立柱、第二边部立柱和中间立柱,垂设于第一边部立柱靠近中间立柱一侧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杆,垂设于第二边部立柱靠近中间立柱一侧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应设置,二者处于同一平面形成用于承载玻璃的承载层;还包括设置于底架、第一边部立柱、第二边部立柱和中间立柱上的用于对放置的玻璃进行识别的RFID标签。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一边部立柱一侧上部的第一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背离第二中间立柱一侧上部的第二凸点,所述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处于同一平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设置于顶架上方的顶部盖板。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中间立柱与底架之间用于连接中间立柱和底架的连接板。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架和顶架均为铝制架体,所述第一支撑杆为PC杆,第二支撑杆为碳纤维杆,所述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均为PEEK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形成用于承载玻璃的承载层,相对于整体式结构的承载板,大大减小了卡闸的质量,便于转运,使用方便。第二方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形成若干个用于承载玻璃的承载层,可一次转运多块玻璃,且中间设有中间立柱用于起衬托作用,对称式的结构增加了卡闸的稳定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第三方面,设有RFID标签,用于对玻璃进行识别和定位,防止不同玻璃混淆,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边部立柱一侧上部的第一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背离中间立柱一侧上部的第二凸点,所述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直接与玻璃板底面接触,使得玻璃板的放置更稳定,在转运过程中不易晃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3、还包括设置于顶架上方的顶部盖板,顶部盖板放置于顶架上方,对卡闸内的玻璃起到保护作用,放置外力造成玻璃损坏或灰尘对玻璃造成污染,保证玻璃的质量,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4、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中间立柱与底架之间用于连接中间立柱和底架的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使得中间立柱在底架上的位置可调整,使得第一边部立柱、第二边部立柱和中间立柱之间的距离、相邻中间立柱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从而可以容纳不同大小的玻璃,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5、底架和顶架均为铝制架体,机械强度高,且质量轻,有利于减小整体质量,第一支撑杆为PC杆,第二支撑杆为碳纤维杆,PC和碳纤维材质均具有高强度、低质量的特点,使得卡闸更加稳定,且质量更加轻,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均为PEEK凸点,PEEK材质具有耐磨、防静电、耐腐蚀的功能,可防止放置于其上的玻璃被刮花,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轻质高强度玻璃放置卡闸100,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架110和顶架120,可拆卸的连接于底架110和顶架120之间的第一边部立柱130a、第二边部立柱130b和若干个中间立柱140,垂设于第一边部立柱130a靠近中间立柱140一侧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杆150,垂设于第二边部立柱130b靠近中间立柱140一侧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杆160,第一支撑杆150和第二支撑杆160对应设置,二者处于同一平面形成用于承载玻璃的承载层;还包括设置于底架110、第一边部立柱130a、第二边部立柱130b和若干个中间立柱140上的用于对放置的玻璃进行识别的RFID标签。

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50背离第一边部立柱130a一侧上部的第一凸点15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60背离第二边部立柱130b一侧上部的第二凸点161,所述第一凸点151和第二凸点161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凸点151和第二凸点161直接与玻璃板底面接触,使得玻璃板的放置更稳定,在转运过程中不易晃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还包括设置于顶架120上方的顶部盖板170,顶部盖板170放置于顶架120上方,对卡闸100内的玻璃起到保护作用,放置外力造成玻璃损坏或灰尘对玻璃造成污染,保证玻璃的质量,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中间立柱140与底架110之间用于连接中间立柱140和底架110的连接板180,通过连接板180,使得中间立柱140在底架110上的位置可调整,使得第一边部立柱130a、第二边部立柱130b和中间立柱140之间的距离、相邻中间立柱140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从而可以容纳不同大小的玻璃,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底架110和顶架120均为铝制架体,机械强度高,且质量轻,有利于减小整体质量,第一支撑杆150为PC杆,第二支撑杆160为碳纤维杆,PC和碳纤维材质均具有高强度、低质量的特点,使得卡闸100更加稳定,且质量更加轻,第一凸点151和第二凸点161均为PEEK凸点,PEEK材质具有耐磨、防静电、耐腐蚀的功能,可防止放置于其上的玻璃被刮花,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杆150和第二支撑杆160形成用于承载玻璃的承载层,相对于整体式结构的承载板,大大减小了卡闸100的质量,便于转运,使用方便。第二方面,设有若干个中间立柱140,且第一边部立柱130a、第二边部立柱130b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杆150和若干个第二支撑杆160,能形成若干个用于承载玻璃的承载层,可一次转运多块玻璃,且对称式的结构增加了卡闸100的稳定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第三方面,设有RFID标签,用于对玻璃进行识别和定位,防止不同玻璃混淆,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第四方面,第一支撑杆150和第二支撑杆160均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边部立柱130a和第二边部立柱130b上,使得相邻第一支撑杆150或相邻第二支撑杆160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从而可容纳不同厚度的玻璃,功能多样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